期刊文献+
共找到50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关系的诊断价值及可靠性分析
1
作者 吴凤英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6期254-255,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1.5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关系的诊断价值及可靠性。方法:选取于我院2015年7月—2018年7月就诊,接受1.5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扫描的60例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 目的:探讨分析1.5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关系的诊断价值及可靠性。方法:选取于我院2015年7月—2018年7月就诊,接受1.5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扫描的60例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神经血管关系。结果:所有患者经诊断后,其临床诊断准确度为92.9%,患者健侧神经血管接触或压迫情况发生明显低于患侧神经血管接触或压迫发生,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5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能够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关系明确显示,其诊断准确度高,有利于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神经血管关系 诊断价值 可靠性
下载PDF
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腹部CT在胆囊结石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石凯 刘东升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腹部CT在胆囊结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疑似胆囊结石患者,应用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腹部CT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胆囊结石诊断...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腹部CT在胆囊结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疑似胆囊结石患者,应用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腹部CT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胆囊结石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200例疑似胆囊结石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183例,检出率为91.5%。κ检验分析结果显示,腹部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具有一般的一致性(κ=0.643,P<0.05);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κ=0.904,P<0.05)。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胆囊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均高于腹部CT(P<0.05)。结论与腹部CT相比,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胆囊结石的准确度更高,可为医师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参考,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腹部Ct 胆囊结石 诊断效能
下载PDF
7T超高场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型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强 许晓泉 吴飞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7-161,共5页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分型对临床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VW-MRI)在脑卒中临床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增加,7 T MRI以其更高信噪比...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分型对临床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VW-MRI)在脑卒中临床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增加,7 T MRI以其更高信噪比和更优图像质量,可发现脑血管早期、细微的病理变化,为深入了解各种脑血管疾病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思路。然而,超高场强也存在B1场不均、扫描时间长等技术挑战。本文就7 T HR-VW-MRI在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及临床应用中的进展进行综述,深入分析7 T HR-VW-MRI在提升临床诊断精确性与指导临床治疗中的潜在价值,为临床实践与科研探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7 t 超高场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CT及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
4
作者 覃星悦 陈圣昌 +1 位作者 秦柱贵 陈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66-570,共5页
目的分析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月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9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均接受CAT及MRA检查,... 目的分析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月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9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均接受CAT及MRA检查,将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检出情况、测量颅内动脉瘤瘤体直径与瘤颈宽度、对比不同大小的颅内动脉瘤检出情况,分析两种方法单独及联合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结果9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经CTA检查后诊出64例单发颅内动脉瘤,经MRA检查后诊出61例单发颅内动脉瘤,两种方法检出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当瘤体<3 mm时CTA检出率93.33%高于MRA 60.00%(P<0.05);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83.33%、敏感度83.56%、特异度82.35%、Kappa值=0.548;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82.22%、敏感度80.82%、特异度88.24%、Kappa值=0.543;CTA联合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95.56%、敏感度95.89%、特异度94.12%、Kappa值=0.861。结论CTA与MRA均可用于诊断颅内动脉瘤,其中CTA可明显提高<3 mm的微小颅内动脉瘤诊出率,但联合应用时的敏感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 1.5t磁共振血管成像 颅内动脉瘤 诊断效能 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下载PDF
1.5T磁共振磁敏感成像在脑出血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李颖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052-0055,共4页
探讨基于临床脑出血性病变患者,进行1.5T磁共振磁敏感成像检查,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开始于2023年1月,截止时间则为2023年12月,挑选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50例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为阅览目标,所有相关病员都在接受1.5T磁共振磁敏感成... 探讨基于临床脑出血性病变患者,进行1.5T磁共振磁敏感成像检查,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开始于2023年1月,截止时间则为2023年12月,挑选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50例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为阅览目标,所有相关病员都在接受1.5T磁共振磁敏感成像检查(SWI)事宜、常规序列扫描(T1WI\T2WI\FLAIR)事宜,比拟各种扫描方式对出血灶检测状况,影像特点和出血缘由辨析,呈现1.5T磁共振磁敏感成像检查下的出血灶测量水平参考值、微出血灶测量水平参考值、出血面积测量水平参考值、出血量测量水平参考值均高于常规序列扫描的数据(P<0.05)。SWI下,脑部出血的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片状、斑点状、边缘清楚,血肿面积比常规序列扫描更大、更为清晰。显示1.5T磁共振磁敏感成像检查对特殊病因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序列扫描(P<0.05)。结论 1.5T磁敏成像技术在临床上用于脑出血的诊断,比常规序列扫描有更大的优点,得到较高的可行性,增加了出血病变的检出率,利于对出血面积、出血量进行评估,对于出血病因分析更为全面,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性病变 1.5t磁共振磁敏感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3.0T磁共振成像联合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对肛瘘临床分型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徐轶楠 王海红 +3 位作者 底胜霞 陈雷 马燕山 焦浩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2448-2451,共4页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对肛瘘临床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在石家庄市中医院经手术证实的126例肛瘘病人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0 T MRI和MSCT检查。根据Parks分类...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对肛瘘临床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在石家庄市中医院经手术证实的126例肛瘘病人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0 T MRI和MSCT检查。根据Parks分类法对比3.0 T MRI和MSCT对肛瘘病人检查的准确率,分析两项联合对肛瘘临床分型的诊断价值。结果3.0 T MRI联合MSCT诊断肛瘘外口的准确率(99.03%)高于MSCT单独诊断(90.29%),联合诊断主瘘管的准确率(100.00%)高于3.0 T MRI、MSCT各自单独诊断(93.65%、91.27%)(P<0.01),联合诊断肛瘘内口、瘘管分支、脓肿与各自单独诊断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T MRI联合MSCT诊断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上型、括约肌外型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8.48%、100.00%、100.00%、100.00%。结论3.0 T MRI联合MSCT对肛瘘临床分型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瘘 3.0 t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临床分型 诊断
下载PDF
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的价值
7
作者 王善阳 高彦妍 唐坚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5期157-159,163,共4页
目的 研究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诊断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江苏省兴化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疑似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 目的 研究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诊断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江苏省兴化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疑似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1.5T MRCP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及不同直径结石检出率。结果1.5T MRCP灵敏度为89.47%(51/57)、准确度为87.88%(58/66),均高于CT检查[73.68%(42/57)、71.21%(4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8、5.634,P均<0.05),两种检查方法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T MRCP诊断结石直径<0.8 cm的符合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T MRCP诊断胆囊结石并肝外胆总管结石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 胆囊结石 肝外胆总管结石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和CT对可疑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对比观察
8
作者 余东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2期82-84,共3页
目的 探讨比较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CMR)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可疑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0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结果分为不良事件组(26例)和非不良事件组(8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CMR与CT... 目的 探讨比较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CMR)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可疑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0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结果分为不良事件组(26例)和非不良事件组(8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CMR与CT检查。对比两组CMR右冠状动脉血管长度与内径, CT斑块特征。结果 CMR显示,不良事件组的右冠状动脉血管长度(81.12±2.18)mm和内径(2.96±0.23)mm均显著小于非不良事件组的(84.36±3.29)、(3.45±0.69)mm,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CT成像方面,不良事件组的斑块率为69.23%(18/26),其中钙化斑块3例(11.54%)、纤维斑块10例(38.46%)、混合斑块5例(19.23%);非不良事件组的斑块率为26.25%(21/80),其中钙化斑块13例(16.25%)、纤维斑块3例(3.75%)、混合斑块5例(6.25%);不良事件组与非不良事件组的斑块率、斑块性质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斑块位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MR在评估心肌结构和功能以及检测微循环异常和冠状动脉痉挛方面表现出色,对于不耐受辐射暴露或对对比剂过敏的患者来说更为安全。CT在直接评估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和疾病程度方面表现出色,是了解冠心病严重程度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冠心病 心脏事件 预测价值
下载PDF
16排螺旋CT与1.5 T磁共振成像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9
作者 何文秀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4期112-114,共3页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与1.5 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在南丰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疑似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16排螺旋CT与1.5 T MRI进行检...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与1.5 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在南丰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疑似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16排螺旋CT与1.5 T MRI进行检查,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分析2种检查结果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及对不同大小病灶的检出率。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阳性50例,阴性10例。16排螺旋CT检查显示,真阳性42例、真阴性4例;1.5 T MRI检查显示,真阳性48例、真阴性9例。与16排螺旋CT检查比较,1.5 T 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明显更高(P<0.05);与16排螺旋CT检查比较,1.5 T MRI检查对<2 cm病灶检出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 1.5 T MRI相比16排螺旋CT在肝癌诊断中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可减少误诊、漏诊情况,能准确鉴别诊断微小病灶,有助于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16排螺旋Ct 1.5 t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1.5T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平滑肌瘤定性诊断中的表现及临床价值
10
作者 黄建桃 黄秋冬 凌福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49-0052,共4页
讨论1.5T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 现将我院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收录子宫平滑肌瘤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按照患者住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一组是西门子1.5T MRI成像检查,另一组是佳能螺旋CT成像检查,各40例。CT... 讨论1.5T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 现将我院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收录子宫平滑肌瘤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按照患者住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一组是西门子1.5T MRI成像检查,另一组是佳能螺旋CT成像检查,各40例。CT组-标准流程CT检查与诊断,1.5TMRI 组-标准流程1.5TMRI检查与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 在诊断准确性分析来看,1.5T MRI组(95.00%)整体表现优于CT组(80.00%),差异性符合统计学标准(ρ﹤0.05),而其定位错误率(5.00%)、漏诊率(5.00%)则相对更低,相较于CT组(20.00%、20.00%),差异性符合统计学标准(ρ﹤0.05);研究对象对于1.5T MRI技术诊断结果更加满意,相较于CT组,差异性符合统计学标准(ρ﹤0.05)。结论 子宫平滑肌瘤筛查、诊治中,1.5T MRI技术都彰显出了独特的作用与价值,实现了疾病检出率的大幅提升,对于漏诊、定位错误等风险的 规避效果也比较理想,是一种受到广泛认可的高价值影像学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成像 子宫肌瘤 诊断 准确率 满意率 临床诊断
下载PDF
1.5T磁共振磁敏感成像在脑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田旭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05-0008,共4页
脑出血性病变临床安排1.5T磁共振磁敏感成像(SWI)诊断,对其诊断价值分析。方法 纳入对象为脑出血性病变,抽取其中62例,以临床综合诊断最后得出的结果作为参考,将62例患者分别安排常规MRI诊断、SWI诊断,两种不同影像学技术比较,探讨对脑... 脑出血性病变临床安排1.5T磁共振磁敏感成像(SWI)诊断,对其诊断价值分析。方法 纳入对象为脑出血性病变,抽取其中62例,以临床综合诊断最后得出的结果作为参考,将62例患者分别安排常规MRI诊断、SWI诊断,两种不同影像学技术比较,探讨对脑部出血病灶检出率、影像成像的特征分析。结果 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参照,比较常规MRI与SWI诊断技术,其中SWI检出率更高,扫描出血面积、出血量更大,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种不同影像技术区分,其中常规MRI信号于发病6-24h内,可以对血肿边缘观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加模糊,SWI技术则可以一直保持比较清晰的状态。结论 为脑出血性病变患者临床诊断时要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技术,其中SWI诊断技术用于临床,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对出血病灶具体情况,包括出血范围、出血量等指标都可以得出比较准确的结果,为脑出血在小病变发病时,可以及早诊出,开展准确的检测干预,及早实施治疗,预防救治时间被延误,引起不良后果,用于临床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 磁敏感成像 脑出血性病变 诊断
下载PDF
GE1.5T磁共振成像诊断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
12
作者 谢丽娜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111-0114,共4页
基于外伤性视神经诊断现状探讨GE1.5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诊断在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22年6月至2023年月为研究时段,纳入该时段于我院接受诊断的60例外伤性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MRI诊断、螺旋CT... 基于外伤性视神经诊断现状探讨GE1.5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诊断在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22年6月至2023年月为研究时段,纳入该时段于我院接受诊断的60例外伤性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MRI诊断、螺旋CT对患者进行诊断,分析MRI、CT的阳性检出率并进行对比,同时对比外伤性视神经影像学征象。结果 MRI检查符合率高于CT检查(P<0.05);视神经损伤状况检查符合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RI诊断中病变检出率以STIR序列最高(P<0.05)。结论 MRI检查可为外伤性视神经损伤诊断提供依据,其中STIR序列病变检出率较高,MRI检查经过多序列分析可较好地诊断外伤性神经损伤情况,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1.5t磁共振成像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 诊断价值 分析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1.5T磁共振成像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对比
13
作者 居文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0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究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和1.5T磁共振成像方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江阴市青阳医院收治的12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和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并将临床最终结果... 目的:探究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和1.5T磁共振成像方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江阴市青阳医院收治的12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和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并将临床最终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诊断结果、对不同病灶的检出符合率、诊断效能。结果:经1.5T磁共振成像诊断,阳性患者98例,阴性患者18例;经多层螺旋CT诊断,阳性患者89例,阴性患者13例。两组顶叶病灶检出符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丘脑、基底节区、额叶检出符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T磁共振成像诊断的灵敏度(97.03%)、特异度(94.74%)、阳性预测值(98.99%)、阴性预测值(85.71%)、准确率(96.67%)高于多层螺旋CT,误诊率(5.26%)、漏诊率(2.97%)低于多层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脑梗死患者采用1.5T磁共振成像诊断方式,诊断价值较高,可以提供参考数据于临床进一步诊断及治疗工作中,对临床借鉴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1.5t磁共振成像 早期脑梗死 诊断价值
下载PDF
1.5T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郭巍巍 谢显孝 韩海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37-0039,共3页
探讨在膝关节损伤诊断过程中应用1.5T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中,主要将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样本例数为60例;年限为2019年2月~2022年4月;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展开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和CT检查,此次诊断的金标准... 探讨在膝关节损伤诊断过程中应用1.5T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中,主要将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样本例数为60例;年限为2019年2月~2022年4月;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展开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和CT检查,此次诊断的金标准为手术病理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膝关节损伤方面的效果。结果 对于手术病理诊断工作在完成后,发现16例属于腔内积液,17例属于半月板损伤,13例属于韧带损伤,14例属于骨质改变;对于1.5T磁共振检查工作在完成后,发现15例属于腔内积液,17例属于半月板损伤,12例属于韧带损伤,13例属于骨质改变;对于CT诊断工作在完成后,发现12例属于腔内积液,11例属于半月板损伤,10例属于韧带损伤,10例属于骨质改变;就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展开分析,在膝关节损伤总检出率方面,同CT检查结果比较后,1.5T磁共振检查方法提升程度明显(P<0.05)。结论 临床对膝关节损伤在实施诊断期间,1.5T磁共振成像诊断方法的有效应用,对于膝关节病理变化可以充分反映,而且可对损伤位置加以有效观察,对病变程度展开评估,将诊断准确率进一步提高,对于膝关节损伤的顺利诊疗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说明1.5T磁共振成像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损伤 诊断准确性
下载PDF
1.5T磁共振成像诊断膝关节损伤的相关分析研究
15
作者 姚鹏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79-0181,共3页
研究1.5 T 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在膝关节损伤病人中的应用,为膝关节损伤病人的诊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 选择2020年1-2021年1月份住院治疗的70例膝关节损伤病人,分别做 CT和1.5 T 磁共振成像检查,并以手术和病理确诊为依据,对... 研究1.5 T 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在膝关节损伤病人中的应用,为膝关节损伤病人的诊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 选择2020年1-2021年1月份住院治疗的70例膝关节损伤病人,分别做 CT和1.5 T 磁共振成像检查,并以手术和病理确诊为依据,对比两种扫描方法的诊断精度。结果:70例中19例有半月板损伤,18例有关节腔积液,18例有骨质改变,15例有韧带损伤。结果 1.5 T 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检出率为90.00%,而 CT 的检出率为71.43%,与 CT 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4.773,P<0.05)。结论 1.5 T 磁共振成像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膝关节损伤后的病理改变,并能对其进行观测和评价,提高了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精度,为其临床诊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成像诊断 膝关节损伤 诊断准确率
下载PDF
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的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柳青 张磊 +1 位作者 张冬 文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72-1276,共5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TA)显示面神经与周围血管三维空间关系的能力,探讨MRTA对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10例HFS患者临床及MR资料,并... 目的评价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TA)显示面神经与周围血管三维空间关系的能力,探讨MRTA对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10例HFS患者临床及MR资料,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210例HFS患者,MRTA显示患侧(共215侧,双侧症状5例)有血管压迫和接触面神经分别109侧和86侧,可疑接触9侧,阳性率为94.9%;健侧(205侧)面神经有血管压迫和接触分别12侧和23侧,可疑接触6侧,阳性率为20%。HFS患者患侧与健侧面神经与邻近血管解剖关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症状与血管接触或压迫面神经有显著相关性(P<0.01)。80例手术患者术中见78例有血管压迫或接触,未见责任血管2例;71例术前MRTA与术中所见完全相符,4例术前MRTA阴性患者,术中3例见静脉责任血管。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MRTA诊断HFS的灵敏度为96.2%,诊断符合率95.0%。结论MRTA是术前诊断HFS病因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能清楚显示面神经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为HFS的诊治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 血管压迫
下载PDF
3T磁共振血管成像对糖尿病下肢大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芳 赵俊功 +4 位作者 李力 朱悦琦 李青 乔瑞华 贾伟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9-613,共5页
目的评价3T磁共振血管成像(3.0-Telsa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T MRA)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大血管彩超结果,对下肢血管狭窄>50%的46例2型糖尿病患者做3T MRA检查,... 目的评价3T磁共振血管成像(3.0-Telsa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T MRA)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大血管彩超结果,对下肢血管狭窄>50%的46例2型糖尿病患者做3T MRA检查,并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作为对照,评价其对髂总、股、小腿和足动脉等4段血管病变诊断的意义。结果3T MRA能完整显示整个下肢PAD,对踝以上动脉血管病变显像清晰,且病变分布广泛、远端重于近端、呈多节段性狭阻。3T MRA显示的股动脉、小腿动脉的狭窄>50%病变节段数与DSA无明显差异(P=0.965,P=0.846),但其诊断的足部动脉狭阻节段数明显多于DSA(P=0.006).3T MRA诊断狭窄>50%的动脉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股动脉皆为100%,小腿动脉为95.62%和100%,足动脉为100%和72.22%。两种方法诊断不同节段动脉病变的κ值依次为:股动脉1.000(P<0.001),小腿动脉0.949(P<0.001),足部动脉0.635(P<0.05)。结论3T MRA可清楚显示糖尿病患者踝以上的动脉病变,对股及小腿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与DSA类似,但对足部动脉可能有夸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t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肢 周围动脉病变 糖尿病
下载PDF
脑神经疾患“血管压迫”病因的放射学诊断研究——磁共振断层成像脑血管造影术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善泉 潘耀华 +3 位作者 万杰青 张晓华 罗其中 丁小龙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影像学对“压迫血管”病因诊断的可能性和特征。方法:采用稳定快速进动程序以提供脑实质、脑神经和后颅窝脑血管的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即一种“白血”磁共振断层成像血管显影术(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 目的:探讨磁共振影像学对“压迫血管”病因诊断的可能性和特征。方法:采用稳定快速进动程序以提供脑实质、脑神经和后颅窝脑血管的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即一种“白血”磁共振断层成像血管显影术(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TA)。分别检查11例三叉神经痛和21例面肌痉挛,同时10例行后颅窝探查及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对照和评估MRTA的确诊率。结果:32例单侧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MRTA中,确认患侧有“血管压迫”28例,无血管压迫4例。而正常侧仅见2例“血管接触或压迫”影像。1例三叉神经痛术中发现岩静脉为压迫血管,而MRTA提示无异常,因而未再行增强扫描、10例接受探查术发现有或无压迫血管,与MRTA诊断相符9例。结论:MRTA可作为脑神经疾患的”血管压迫”病因之术前诊断的一种特殊而可靠的检查方法,以便有的放矢地指导此类疾患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压迫 病因 放射学诊断 磁共振断层成像 血管造影术 脑神经疾病
下载PDF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三叉神经痛病因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敏洁 杨驰 +2 位作者 张伟杰 沈加林 王平仲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病因诊断的价值,并为制定血管-神经压迫的影像学诊断标准提供建议。方法:对45例(47侧)临床明确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进行MRTA检查,2位影像学专业人员在不告知诊断的情况下独立读片... 目的:评价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病因诊断的价值,并为制定血管-神经压迫的影像学诊断标准提供建议。方法:对45例(47侧)临床明确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进行MRTA检查,2位影像学专业人员在不告知诊断的情况下独立读片,其间的差异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u检验。设立有症状侧为实验组,无症状侧为对照组,组间差异采用X2检验。对其中2例进行了微血管减压术。结果:2位影像学专业人员的评分在统计学上无差异(双尾,P>0.05)。45例病例中,6例为肿瘤压迫引起,占13.3%。其余41侧有症状侧MRTA明确诊断为压迫者占58.5%(24/41),可疑压迫者占17.1%(7/41),责任血管依次为小脑上动脉(SCA)61.3%、小脑下前动脉(AICA)19.4%、SCA+AICA为12.9%、椎动脉(VA)为6.4%,血管压迫的部位于近脑干1/3者占61.30%(19/31),其余占38.7%。37侧无症状侧MRTA无明确诊断为压迫者,可疑压迫者占18.9%(7/37)。经X2检验,两组有显著差异(P<0.005),2例行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MRTA诊断与术中发现符合,术后患者疼痛即刻缓解,且无明显麻木。结论:多平面-MRTA方法可作为三叉神经痛初诊患者的常规检查手段,并为微血管减压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 MRtA 血管-神经压迫
下载PDF
1.5T磁共振磁敏感成像在脑出血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20
作者 梁佐堂 涂毅 +2 位作者 李继锋 王波兰 罗永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究1.5T磁共振磁敏感成像(SWI)对脑出血性病变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150例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接受常规颅脑MRI检查(常规T_(1)WI、T_(2)WI、FLAIR序列)及SWI序列扫描,比较常规MRI与SWI扫... 目的探究1.5T磁共振磁敏感成像(SWI)对脑出血性病变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150例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接受常规颅脑MRI检查(常规T_(1)WI、T_(2)WI、FLAIR序列)及SWI序列扫描,比较常规MRI与SWI扫描下出血灶及微出血灶检出率、出血面积、出血量,对比常规MRI与SWI扫描的图像特征、特殊病因检出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评价SWI下出血面积、出血量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相关性。结果SWI扫描下出血灶及微出血灶检出率均为100.00%,显著高于常规MIR 83.82%、30.56%(P<0.05),检测出血面积、出血量分别为(6.89±11.97)cm^(2)、(44.32±12.21)mL,高于常规MRI[(5.64±1.82)cm^(2)、(35.59±9.77)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下出血灶成像较常规MRI更清楚、边界更清晰;SWI下特殊病因检出率14.67%(22/150),高于常规MRI[7.33%a(11/150),P<0.05];SWI下出血灶面积、总出血量与GCS评分、GOS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相比常规MRI检查,SWI扫描等脑出血患者出血灶显示更为清楚,能提高出血灶检出率,且利于出血面积、出血量及病因评估,对患者预后评估及临床干预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1.5t磁共振 磁敏感成像 诊断 预后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