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黄土高原沟谷城市PM_(10)污染特征与来源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温彪 李宏艳 +6 位作者 李彦君 李宏宇 张智清 杨桂实 张瑾 李艳平 何秋生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78-184,共7页
为探明黄土高原沟谷内城市高可吸入颗粒物(PM_(10))污染的可能原因,选择山西省柳林县城区作为代表性城市,对2018-2019年间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规律、特征比值和雷达图等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夏冬两季PM_(10)的化学组成特征。结果表明... 为探明黄土高原沟谷内城市高可吸入颗粒物(PM_(10))污染的可能原因,选择山西省柳林县城区作为代表性城市,对2018-2019年间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规律、特征比值和雷达图等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夏冬两季PM_(10)的化学组成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PM_(10)年均质量浓度(166.33μg/m^(3))和其作为首要污染物在全年出现的天数占比(53.14%)均高于国内很多城市;PM_(10)以粗颗粒物为主,被测元素中有86.02%为地壳元素,冬季受燃煤影响有机质(OM)占比大于夏季而元素碳(EC)占比小于夏季;雨后PM_(10)浓度出现增长现象。以上结果提示,城市两侧山坡裸露地表颗粒物的干湿输送和城内机动车的扰动是引起春夏两季PM_(10)污染的主要因素,秋季受自然源和人为源的双重控制,冬季受居民散煤燃烧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沟谷城市 可吸入颗粒物 污染特征 污染原因
下载PDF
黄土高原黄土和红粘土^(10)Be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2
2
作者 顾兆炎 D.Lal +3 位作者 郭正堂 刘东生 J.Southon M.W.Caffee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09-422,共14页
充分认识元素和同位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地球化学行为,是运用元素和同位素示踪环境变化的前提。对来自于黄土高原的黄土、古土壤和红粘土样品的宇宙成因核素10Be测量和化学成分分析,以及各种化学淋溶实验表明:10Be主要以吸附状态赋... 充分认识元素和同位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地球化学行为,是运用元素和同位素示踪环境变化的前提。对来自于黄土高原的黄土、古土壤和红粘土样品的宇宙成因核素10Be测量和化学成分分析,以及各种化学淋溶实验表明:10Be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于粉尘沉积物粘粒矿物的表面,部分已结合进自生的粘土矿物中;在粉尘沉积物风化过程中10BC与9Be和Al的活动性相似,基本没有发生迁移,其原因是连续沉积的粉尘含有大量的碱性物质,阻止了10Be的解吸附和淋滤;沉积和风化作用导致了10Be浓度与化学指标在黄土-古土壤和红粘土剖面中的协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红粘土 黄土高原 铍同位素 地球化学
下载PDF
中国黄土 ̄(10)Be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沈承德 易惟熙 刘东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5年第6期590-596,共7页
80年代中期,中国和瑞士科技工作者开始联合进行黄土 ̄(10)Be研究。建立了黄土 ̄(10)BeAMS测量的理想流程,发现了 ̄(10)Be在黄土地层良好保存性等重要地球化学行为特征,确认了黄土 ̄(10)Be研究具有重要... 80年代中期,中国和瑞士科技工作者开始联合进行黄土 ̄(10)Be研究。建立了黄土 ̄(10)BeAMS测量的理想流程,发现了 ̄(10)Be在黄土地层良好保存性等重要地球化学行为特征,确认了黄土 ̄(10)Be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洛川黄土剖面0.4~138m段600多个样品进行了 ̄(10)Be测定,建立了2.5Ma以来大陆堆积物同位素记录曲线。地磁极性倒转期间, ̄(10)Be浓度平均增高20~25%、持续20~30ka。洛川、西峰黄土剖面 ̄(10)Be变化与深海沉积物δ ̄(18)O变化之间均存在极好相关性,据此建立了75万年以来黄土地层相对 ̄(10)Be时标;黄土堆积速率与各时期 ̄(10)Be沉降通量之间亦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据此可望建立 ̄(10)Be绝对时标。探讨了Raisbeck峰事件、 ̄(10)Be/ ̄(26)Al比值等在黄土地层定年中的应用前景和途径。引入物理意义明确的“磁性物质通量”概念,建立了 ̄(10)Be—磁化率模型,定量估算出磁化率中降尘和成壤两组分相对贡献,求得洛川区域S_0、L_1、S_1三时期年均降水量。精确测定了黄土石英中“就地”成因 ̄(10)Be含量,获得不同时期黄土源区侵蚀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地球化学
下载PDF
甘肃黄土高原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对苹果生育期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郭江勇 李耀辉 林纾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2-166,共5页
用1971-2004年甘肃黄土高原39个气泉站的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和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的苹果生育期资料。分析了其气候特征及对苹果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肃黄土高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目有3个偏早区,分别位于北道、兰州、泾... 用1971-2004年甘肃黄土高原39个气泉站的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和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的苹果生育期资料。分析了其气候特征及对苹果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肃黄土高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目有3个偏早区,分别位于北道、兰州、泾川,有3个偏迟区,分别位于华家岭、东乡、岷县附近;最早的是北道,为4月14日,最迟的是华家岭,为6月5日;其空间分布特征是定西、临夏偏迟,天水、平凉、庆阳早,西北部的白银也较早;总的趋势是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越来越早。特别是90年代以来,早的趋势更加明显;70年代大部分地区偏迟,80年代北部偏早,南部偏迟,90年代定西、临夏偏迟,其余偏早。西峰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早的3个年份,积温高,日照充足,苹果各平均生育期比3个迟的年份普遍提前了4d以上,尤其是展叶盛期、开花束期提前了6~8d;最早的2004年比最迟的1993年各生育期普遍提前了13d以上,特别是叶芽开放期、开花束期,提前了21-25d。苹果叶芽开放期、展叶盛期、开花盛期最早的分别是2004年3月20日、2001年4月8日、2001年4月16日,最迟的均为1996年,分别为4月25日、4月30日、5月10日,最早与最迟年相差了36、22、24d。1984年较早,1985年较迟。1986年突然提早,1987年突然推迟,1988~1992年较早,1993年较迟,1994年以后基本持续提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黄土高原 10℃气温日期 分布特征 苹果生育期
下载PDF
甘肃黄土高原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对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郭江勇 李耀辉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6年第2期114-117,121,共5页
用1971-2004年甘肃黄土高原39个站的气温10℃初日和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的冬小麦生育期资料,分析了对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肃黄土高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有3个偏早区,分别位于北道、兰州、泾川,有3个偏迟区,分别位... 用1971-2004年甘肃黄土高原39个站的气温10℃初日和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的冬小麦生育期资料,分析了对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肃黄土高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有3个偏早区,分别位于北道、兰州、泾川,有3个偏迟区,分别位于华家岭、东乡、岷县附近;最早的是北道为4月14日,最迟的是华家岭为6月5日;其空间分布特征是定西、临夏偏迟,天水、平凉、庆阳早,西北部的白银也较早;总的趋势是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越来越早,特别是90年代以来的趋势更加明显;70年代大部分地方偏迟,80年代北部偏早,南部偏迟,90年代定西、临夏偏迟,其余偏早.西峰初日早的年份,积温高,日照充足,冬小麦各平均生育期普遍提前了3d以上,尤其是抽穗、开花期,提前了11~12d,全生育期提前了11d,最早的2004年比最迟的1993年的各生育期普遍提前了9d以上,特别是返青、起身期,提前了14~16d,全生育期提前了2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黄土高原 10℃气温初日 分布特征 冬小麦 生育期
下载PDF
马兰黄土中Laschamp地磁漂移的^(10)Be记录与古地磁测试结果的初步对比 被引量:2
6
作者 鲜锋 周卫健 +2 位作者 武振坤 孔祥辉 赵国庆 《地球环境学报》 2012年第1期729-734,742,共7页
Laschamp地磁场漂移事件发生的确切年代(~42 ka BP)已通过相对独立的同位素定年手段确定,并被证实具有全球性特征。但这一事件在我国马兰黄土地层中的记录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本文初步对比了最近发表的黄土高原洛川剖面^(10)Be记录的... Laschamp地磁场漂移事件发生的确切年代(~42 ka BP)已通过相对独立的同位素定年手段确定,并被证实具有全球性特征。但这一事件在我国马兰黄土地层中的记录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本文初步对比了最近发表的黄土高原洛川剖面^(10)Be记录的Laschamp漂移信息和前人根据该剖面古地磁参数异常结合Heinrich冷事件所确定的Laschamp记录层位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地磁漂移事件在马兰黄土地层中记录的真实性.同时初步对比也显示根据旧Be产率异常增高对应的磁场强度低值确定的Lashcamp层位偏上,而古地磁异常确定的Laschamp层位相对偏下约76 cm。排除因采样剖面分辨率不同的可能影响,两种手段记录同一地磁漂移事件的显著层位差异具有指示意义,可能为未来研究黄土-古土壤序列沉积剩磁获得过程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champ地磁场漂移 马兰黄土 mBe记录 剩磁获得过程
下载PDF
湿陷性黄土场地大型储罐基础设计
7
作者 郭东 郭明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0,40,共7页
结合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建设的10万方大型钢储罐工程,从基础选型、承载力设计、地基处理、充水预压、沉降观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从经济性、施工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地基处理方案比选,确定采用孔内深层强夯桩+灰土石垫层,... 结合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建设的10万方大型钢储罐工程,从基础选型、承载力设计、地基处理、充水预压、沉降观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从经济性、施工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地基处理方案比选,确定采用孔内深层强夯桩+灰土石垫层,提出对含水率较低的湿陷性土层进行预增湿技术,使土层达到最优含水率,解决桩沉管不易、拔管困难、较难消除湿陷性的问题,充水预压后进行沉降观测,结果表明地基沉降随充水荷载增大而增大,在15d后趋于稳定,且储罐四周沉降大于中心点,但沉降量均小于估算值,地基处理效果达到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场地 10万方储罐 地基处理 孔内深层强夯桩 增湿 沉降
下载PDF
甘肃黑方台“10·5”黄土滑坡启动及运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冉林 马鹏辉 +5 位作者 彭建兵 孔嘉旭 张作蓬 杨炬 李泽坤 马哲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2年第6期1-9,共9页
数十年的塬上大面积灌溉导致甘肃黑方台地下水位不断提升,迄今为止已有约200余起黄土滑坡发生,造成了大量伤亡,给当地居民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针对黑方台黄土滑坡启动迅速、运动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征,文中以2019年10月... 数十年的塬上大面积灌溉导致甘肃黑方台地下水位不断提升,迄今为止已有约200余起黄土滑坡发生,造成了大量伤亡,给当地居民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针对黑方台黄土滑坡启动迅速、运动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征,文中以2019年10月5日发生在黑方台党川村附近的一起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研和无人机手段,获取该滑坡的发育特征和地形数据。基于Massflow软件再现了该滑坡运动全过程,最终得到堆积厚度及运动速度2个方面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10·5”黄土滑坡体积约2.7×10^(4)m^(3),最大滑距355 m,属于小型黄土滑坡;(2)模拟结果显示,滑坡运动持续时间约45 s,最大运动速度为26 m/s,反演结果与实际情况较吻合。运动过程可分为启动加速阶段、稳定加速阶段、减速堆积阶段三个阶段;(3)对滑坡堆积厚度进行分析发现,该滑坡在主滑方向上平均厚度约0.59 m,最大堆积厚度为1.35 m,沿滑坡运动方向,堆积厚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堆积区最大堆积厚度为0.82 m。该研究成果可为黑方台黄土滑坡风险防控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5”黄土滑坡 基本特征 运动特征 Massflow
下载PDF
甘肃黄土高原气温10℃初日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郭江勇 李耀辉 《干旱气象》 2005年第4期24-29,共6页
用1971~2004年甘肃黄土高原39个站的气温10 ℃初日和高空资料,分析了其气候特征和环流背景,并建立了西峰代表站的气候预测方法.结果表明,甘肃黄土高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的初日有3个偏早区,分别位于北道、兰州、泾川,有3个偏迟区... 用1971~2004年甘肃黄土高原39个站的气温10 ℃初日和高空资料,分析了其气候特征和环流背景,并建立了西峰代表站的气候预测方法.结果表明,甘肃黄土高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的初日有3个偏早区,分别位于北道、兰州、泾川,有3个偏迟区,分别位于华家岭、东乡、岷县附近;最早的是北道为4月14日,最迟的是华家岭为6月5日.其空间分布特征是定西、临夏偏迟,天水、平凉、庆阳早,西北部的白银也较早.总的趋势是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的初日越来越早,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早的趋势更加明显;70年代大部分地方偏迟,80年代北部偏早,南部偏迟,90年代定西、临夏偏迟,其余偏早.初日早年,甘肃黄土高原500 hPa、700 hPa高度场受青藏高原北部到新疆宽广的高脊控制,温度场受青藏高原北部到新疆为宽广温度脊控制,OLR场受正距平控制;初日迟年,甘肃黄土高原500 hPa、700 hPa高度场受塔里木盆地深厚的低槽影响,温度场受新疆宽广的温度槽影响,OLR场受负距平影响.建立的西峰气温10 ℃初日模式的预测能力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黄土高原 10℃气温初日 分布特征 环流特征 预测方法
下载PDF
Response of soil respiration to environmental and photosynthetic factors in different subalpine forest-cover types in a loess alpine hilly region 被引量:1
10
作者 Yuanhang Li Sha Lin +3 位作者 Qi Chen Xinyao Ma Shuaijun Wang Kangning He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2期653-665,共13页
Soil respiration(Rs)is important for transport-ing or fixing carbon dioxide from the atmosphere,and even diminutive variations can profoundly influence the carbon cycle.However,the R_(s) dynamics in a loess alpine hil... Soil respiration(Rs)is important for transport-ing or fixing carbon dioxide from the atmosphere,and even diminutive variations can profoundly influence the carbon cycle.However,the R_(s) dynamics in a loess alpine hilly region with representative sensitivity to climate change and fragile ecology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orrelation and degree of control between R_(s) and its photosynth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five subalpine forest cover types.We examine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R_(s) and variables temperature(T_(10)) and soil moisture content at 10 cm depth(W_(10)),net photosynthetic rate(P_(n))and soil properties to establish multiple models,and the variables were measured for diurnal and monthly vari-ations from September 2018 to August 2019.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physical factors are not the main drivers of R_(s) dynamics at the diel scale;however,the trend in the monthly variation in R_(s) wa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_(10)and P_(n).Further,R_(s)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pH,providing further evidence that coniferous forest leaves contribute to soil acidification,thus reducing R_(s).Significant exponential and linear correlations were established between R_(s) and T_(10)and W_(10),respectively,and R_(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_(n).Accordingly,we established a two-factor model and a three-factor model,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R_(2))was improved to different degrees compared with models based only on T_(10) and W_(10).Moreover,temperature sensitivity(Q_(10))was the highest in the secondary forest and lowest in the 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forest.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control of R_(s) by the environment(moisture and tempera-ture)and photosynthesis,which are interactive or comple-mentary effects,may influence spatial and temporal homeo-stasis in the region and showed that the models appropriately described the dynamic variation in R_(s) and the carbon cycle in different forest covers.In addition,total phosphorus(TP)and total potassium(TK)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dynamic changes in R_(s).In summary,interannu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in forest R_(s) at multiple scales and the response forces of related ecophysiological factors,especially the interactive driving effects of soil temperature,soil moisture and photo-synthesis,were clarified,thus representing an important step in predicting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and formulating forest carbon management poli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ess alpine hilly region Soil respiration Environmental factor Photosynthesis factor Q_(10) Two-factor model Three-factor model
下载PDF
甘肃黄土高原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的分析预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费晓玲 赵红岩 《甘肃科学学报》 2007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用1971~2004年甘肃黄土高原39个站的气温10℃初日和高空资料,分析了其气候特征和环流背景,建立了预测方法.结果表明,甘肃黄土高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有3个偏早区,分别位于北道、兰州、泾川;有3个偏迟区,分别位于华家... 用1971~2004年甘肃黄土高原39个站的气温10℃初日和高空资料,分析了其气候特征和环流背景,建立了预测方法.结果表明,甘肃黄土高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有3个偏早区,分别位于北道、兰州、泾川;有3个偏迟区,分别位于华家岭、东乡、岷县附近.初日早年甘肃黄土高原500hPa、700hPa高度场和温度场为宽广的脊控制,OLR场受正距平控制;初日迟年甘肃黄土高原500hPa、700hPa高度场和温度场深厚的槽影响,OLR场受负距平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黄土高原 10℃气温初日 分布特征 环流特征 预测方法
下载PDF
中国第四纪黄土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5
12
作者 顾兆炎 韩家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1-55,共15页
在研究第四纪时期发生的古环境变化的过程中 ,对矿物在表生环境下的地球化学行为的研究是正确理解一些十分重要的替代性气候指标环境意义的基础。在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地球化学家侯德封先生生前竭力倡导下 ,我国第四纪沉积 ,特别是黄土... 在研究第四纪时期发生的古环境变化的过程中 ,对矿物在表生环境下的地球化学行为的研究是正确理解一些十分重要的替代性气候指标环境意义的基础。在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地球化学家侯德封先生生前竭力倡导下 ,我国第四纪沉积 ,特别是黄土的地球化学研究这些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本文试图对我国这一领域发展的现状作一系统的综述 ,特别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以其推动我国第四纪地球化学的研究工作 ,并表示对侯老的怀念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元素地球化学 稳定同位素 第四纪
下载PDF
最近21 ka以来“神秘时段”的地质记录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卫健 王浩 +2 位作者 祝一志 鲜锋 刘钊 《地球环境学报》 2012年第1期685-691,共7页
通过对我国黄土高原^(10)Be和磁化率的高分辨率研究,我们提取了"神秘时段"地质记录,将它与葫芦-董哥洞石笋记录、以及南、北半球高纬地区地质记录进行了空间对比。对比表明亚洲记录的"神秘时段"气候特征不同于其他... 通过对我国黄土高原^(10)Be和磁化率的高分辨率研究,我们提取了"神秘时段"地质记录,将它与葫芦-董哥洞石笋记录、以及南、北半球高纬地区地质记录进行了空间对比。对比表明亚洲记录的"神秘时段"气候特征不同于其他地区气候记录,表现出空间上的不同步性。由于北半球高纬地区的寒冷气候对亚洲大陆冰雪覆盖期的延长,使得温暖季节对大陆的加热效果降低而导致夏季风减弱,同时由于南半球的温度升高有利于穿越赤道的水汽传输。我们的记录所示出的夏季风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反映了北半球高纬冷空气活动与南半球低纬水循环的遥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秘时段” 亚洲季风强度 黄土10^Be 空间对比
下载PDF
ISO9000族标准的发展态势及其构成分析(上)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志田 《电子标准化与质量》 1995年第5期22-24,共3页
ISO9000族标准的发展态势及其构成分析(上)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100009)陈志田ISO9000族标准的发展态势一、ISO9000现象1979年英国标准学会(BSI)向ISO提交了一份建议,要求IS... ISO9000族标准的发展态势及其构成分析(上)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100009)陈志田ISO9000族标准的发展态势一、ISO9000现象1979年英国标准学会(BSI)向ISO提交了一份建议,要求ISO制定有关质量保证技术和实践的国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9000 标准 质量管理 质量保证
下载PDF
ISO9000族标准的发展态势及其构成分析(下)
15
作者 陈志田 《电子标准化与质量》 1995年第6期25-27,共3页
ISO9000族标准的发展态势及其构成分析(下)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100009)陈志田ISO9000族标准的构成分析随着ISO9000系列标准发展成ISO9000族标准,人们对其构成及相互关系的研究也越... ISO9000族标准的发展态势及其构成分析(下)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100009)陈志田ISO9000族标准的构成分析随着ISO9000系列标准发展成ISO9000族标准,人们对其构成及相互关系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因此出现了不同的结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9000 质量管理 质量体系统 标准
下载PDF
^(10)BE AND THE ACCUMULATIONEVOLUTION OF LOESS
16
作者 沈承德 刘东生 +4 位作者 J.BEER H.OESCHGER G.BONANI M.SUTER W.WOLFLI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90年第5期613-622,共10页
We report here a first series of ^(10)Be measurements on loess samples covering the last 750,000 years. The close correlation of the ^(10)Be data with δ^(18)O variations from deep sea cores allows for establishing a ... We report here a first series of ^(10)Be measurements on loess samples covering the last 750,000 years. The close correlation of the ^(10)Be data with δ^(18)O variations from deep sea cores allows for establishing a preliminary time scale. Based on this time scale accumulation rates and ^(10)Be fluxes can be calculated. The accumulation-evolution of loess is also discussed in terms of a simple qualitative model of ^(10)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Be AMS loess.
原文传递
质量体系的建立、维护与创新(上)
17
作者 吴晶 《电子标准化与质量》 1995年第2期32-35,共4页
结合电子工业企业在建立和运行质量体系过程中的工作实践,探讨了质量体系的建立、质量体系的维护、质量体系的创新以及企业各类人员在质量体系运行中的作用等问题。
关键词 质量体系 维护 质量管理 企业
下载PDF
质量体系的建立、维护与创新(下)
18
作者 吴晶 《电子标准化与质量》 1995年第3期32-35,共4页
质量体系的建立、维护与创新(下)电子部四所质量推进中心(100007)吴晶二、质量体系的维护1.维护的目的质量体系建立以后,需使其不断地充实完善。即使企业的质量体系通过了第二方审核或第三方认证,也需要继续努力,精心地... 质量体系的建立、维护与创新(下)电子部四所质量推进中心(100007)吴晶二、质量体系的维护1.维护的目的质量体系建立以后,需使其不断地充实完善。即使企业的质量体系通过了第二方审核或第三方认证,也需要继续努力,精心地加以维护,以保证质量体系始终符合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体系 维护 质量管理 企业
下载PDF
产品“采标”之我见
19
作者 张虎 《电子标准化与质量》 1995年第5期14-15,共2页
产品“采标”之我见山西省机械电子工业厅(030001)张虎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以下简称采标)作为一项经济技术政策提出来,通过多年的贯彻实施,已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和效果,并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去年,国家又召开... 产品“采标”之我见山西省机械电子工业厅(030001)张虎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以下简称采标)作为一项经济技术政策提出来,通过多年的贯彻实施,已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和效果,并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去年,国家又召开了第四次全国采标工作会议,对以往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 国际标准 国内标准 标准化 企业
下载PDF
国家信息化基础结构与标准化综述(上)
20
作者 姚世全 《电子标准化与质量》 1995年第4期13-16,22,共5页
简述“信息高速公路”的起源和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II)的含义,介绍了美国NII行动计划并分析了在行动计划中对标准化的要求,最后综合介绍了世界各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开发情况以及我国推进国民经济信,包化的情况和措施。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基础结构 标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