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脊髓神经元细胞核中TET3与OGT相互作用的分析与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丽萍 许汀 邱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9期7-11,共5页
目的分析与鉴定大鼠脊髓神经元细胞核中10-11易位蛋白3(TET3)与氧连氮-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OGT)的相互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脊髓神经元并提取总RNA,采用RT-PCR法获得TET3和OGT基因片段。采用DNA重组技术在TET3、OGT蛋白编码序列的羧... 目的分析与鉴定大鼠脊髓神经元细胞核中10-11易位蛋白3(TET3)与氧连氮-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OGT)的相互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脊髓神经元并提取总RNA,采用RT-PCR法获得TET3和OGT基因片段。采用DNA重组技术在TET3、OGT蛋白编码序列的羧基端融合Flag和HA标签蛋白,构建pcDNA3.0-TET3-Flag-HA和pcDNA3.0-OGT-Flag-HA重组融合蛋白质粒,经双酶切验证后分别转染大鼠脊髓神经元。48 h后提取神经元核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验证融合蛋白TET3-Flag-HA和OGT-Flag-HA;采用串联亲和纯化法富集与TET3或OGT结合的蛋白复合物,经电泳分离和质谱分析筛选出与TET3或OGT相互作用的候选蛋白,并采用免疫共沉淀进行验证。结果证实重组融合蛋白质粒pcDNA3.0-TET3-Flag-HA和pcDNA3.0-OGT-Flag-HA构建成功,融合蛋白TET3-Flag-HA和OGT-Flag-HA在大鼠脊髓神经元细胞核中表达。在大鼠脊髓神经元细胞核中,与TET3相互作用蛋白是OGT,与OGT相互作用蛋白包括TET3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结合蛋白5。结论TET3与OGT在大鼠脊髓神经元细胞核中形成复合体,可能参与调控相关功能蛋白的转录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神经元 10-11易位蛋白 氧连氮-乙酰葡萄糖胺转移
下载PDF
circRNA-ITCH通过TET1基因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常昆鹏 魏珍星 +1 位作者 李斐 张炜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第7期156-160,共5页
目的观察环状RNA(circRNA)-ITCH在鼻咽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探讨circRNA-ITCH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qPCR分别检测circRNA-ITCH在49例鼻咽癌组织和鼻咽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选取circRNA-ITCH表达最低的细胞系... 目的观察环状RNA(circRNA)-ITCH在鼻咽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探讨circRNA-ITCH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qPCR分别检测circRNA-ITCH在49例鼻咽癌组织和鼻咽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选取circRNA-ITCH表达最低的细胞系,分别转染阴性质粒或过表达circRNA-ITCH的质粒,定义为对照组和实验组。CCK-8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过表达circRNA-ITCH对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过表达circRNA-ITCH对10-11转位酶1(ten-eleven translocation1,TET1)基因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结果circRNA-ITCH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circRNA-ITCH在鼻咽癌细胞系中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人永生化鼻咽上皮细胞(P<0.05),在CNE-2Z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最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CNE-2Z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5),细胞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CNE-2Z细胞中TET1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Wnt1、PLC、PKC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被抑制。结论circRNA-ITCH在鼻咽癌组织及细胞系中表达降低,过表达circRNA-ITCH可明显抑制鼻咽癌CNE-2Z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其分子机制可能是促进TET1基因的表达,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环状RNA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10-11转位1
下载PDF
脂多糖对星形胶质细胞Tet1和Tet2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郝凌云 王沁明 +1 位作者 孙梦兰 潘志强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642-644,共3页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人脑星形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87)10—11易位酶1(Tetl)、10—11易位酶2(Tet2)表达的影响。方法用LPS和(或)氯胺酮刺激星形胶质细胞,Trizol法提取总RNA,检测Tetl、Tet2mR.NA表达的变化。将细胞分为5组...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人脑星形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87)10—11易位酶1(Tetl)、10—11易位酶2(Tet2)表达的影响。方法用LPS和(或)氯胺酮刺激星形胶质细胞,Trizol法提取总RNA,检测Tetl、Tet2mR.NA表达的变化。将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不同浓度LPS组(1mg/L、10mg/L,分别标记为L1组、L10组),氯胺酮组(K组),LPS加氯胺酮组(L1+K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TetlmRNA的表达显著减少,L1组尤为显著,Tet2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而L1+K组与L1组比较Tetl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LPS可以诱导人脑星形胶质母细胞瘤细胞TetlmRNA表达的下调,氯胺酮可以逆转这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星形胶质细胞 10—11易位(tet)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ET3水平与纤维化程度的关系
4
作者 安红杰 耿华 +5 位作者 葛志胜 徐金凤 何文艳 赵崇山 高美丽 陈俊红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78-182,共5页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10-11转位酶3(TET3)与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确诊的137例CHB肝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单个核细胞中TET...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10-11转位酶3(TET3)与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确诊的137例CHB肝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单个核细胞中TET3的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价TET3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效能。结果CHB肝纤维化患者中S1期28例,S2期36例,S3期30例,S4期43例。S1期、S2~S3期和S4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ET3水平分别为2.17±0.71、3.39±1.18和5.75±1.4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4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ET3水平高于S1期和S2~S3期,S2~S3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ET3水平高于S1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ET3水平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呈正相关(P<0.0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ET3诊断≥S2期、≥S3期和S4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3、0.940和0.930,均大于AST/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及肝纤维化指数(FIB-4)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ET3的表达水平越高,提示肝纤维化程度越严重。检测CHB肝纤维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ET3的表达水平可辅助判断肝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10-11转位3 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1与基因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赖星(综述) 董家刚(综述) 龚建平(审阅)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538-541,共4页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1(histone deacetylases11,HDAC11)是最新发现的第Ⅳ类HDACs成员,是调节APC细胞IL-10转录的关键因子,对移植免疫耐受的产生起着负性作用。HDAC11还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有着紧密联系。拟通过对HDAC11在染色质中...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1(histone deacetylases11,HDAC11)是最新发现的第Ⅳ类HDACs成员,是调节APC细胞IL-10转录的关键因子,对移植免疫耐受的产生起着负性作用。HDAC11还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有着紧密联系。拟通过对HDAC11在染色质中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神经系统的功能的调节寻找到适宜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11 白细胞介素.10 免疫耐受
原文传递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DNA低甲基化及机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静 于学文 +2 位作者 杨洋 王立芹 张永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1-356,共6页
目的探究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绒毛组织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和甲基化相关酶基因表达情况。方法选取URSA患者31例(URSA组)及同期正常早孕放弃妊娠行人工流产的妇女30例(对照组)。取绒毛组织,采用ELISA测定绒毛组织中总DNA的甲基... 目的探究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绒毛组织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和甲基化相关酶基因表达情况。方法选取URSA患者31例(URSA组)及同期正常早孕放弃妊娠行人工流产的妇女30例(对照组)。取绒毛组织,采用ELISA测定绒毛组织中总DNA的甲基化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DNA甲基化转移酶1(DNMT1)、DNMT3a、DNMT3b、去甲基化酶10-11转位酶1(TET1)、TET2、TET3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DNMT1、DNMT2、DNMT3、TET1、TET2、TET3蛋白水平。免疫化学染色检测绒毛组织中DNMT1、DNMT3a、DNMT3b、TET1、TET2、TET3的表达和分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RSA组的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URSA组绒毛组织中DNMT1、DNMT3b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TET1、TET2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增加。结论URSA妇女的流产绒毛组织呈现出低甲基化水平的状态,可能与DNMT1、DNMT3b上调,TET1、TET2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DNMT3B DNA甲基化转移1(DNMT1) 10-11转位1(tet1) tet2 甲基化
下载PDF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石蜡包埋组织中EWS-WT1融合转录子的检测 被引量:2
7
作者 杨郁 王华 +4 位作者 王玉萍 张伟 回允中 王子慧 郑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讨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石蜡包埋组织中EWS WT1融合基因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DSRCT石蜡包埋组织4例,原始神经外胚叶瘤/尤文肉瘤(PNET/ES) 2例,腺泡状横纹肌肉瘤2例,淋巴瘤2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 目的:探讨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石蜡包埋组织中EWS WT1融合基因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DSRCT石蜡包埋组织4例,原始神经外胚叶瘤/尤文肉瘤(PNET/ES) 2例,腺泡状横纹肌肉瘤2例,淋巴瘤2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t( 11; 22 ) (p13;q12 )染色体易位融合基因EWS WT1的表达。结果: 4例DSRCT中有3例检测出融合基因的表达,对照组均没有检测出。结论:DSRCT石蜡包埋组织中检测EWS WT1融合基因的表达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临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DSRCT的一个可靠的基因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 石蜡包埋组织 检测 逆转录-聚合链反应 转录子 DSRCT 原始神经外胚叶瘤 腺泡状横纹肌肉瘤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临床病理意义 融合基因 染色体易位 应用价值 基因表达 尤文肉瘤 t(11 PCR) 诊断指标
下载PDF
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癌和远端胃癌中KLK10和KLK11及KLK12表达比较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云 吴炎 +1 位作者 蔡爽 赵志峰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533-1538,1642,共7页
目的探讨激肽释放酶10(KLK10)、KLK11和KLK12在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癌、远端胃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86例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及74例远端胃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分别为... 目的探讨激肽释放酶10(KLK10)、KLK11和KLK12在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癌、远端胃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86例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及74例远端胃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分别为食管胃结合部癌组和远端胃癌组,同时选其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分别为癌旁对照组和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癌、远端胃癌患者组织中KLK10、KLK11、KLK12蛋白表达;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KLK10、KLK11、KLK12蛋白表达与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癌、远端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癌旁对照组(对照组)比较,食管胃结合部癌组(远端胃癌组)KLK10、KLK11蛋白阳性表达率较低,KLK12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远端胃癌组比较,食管胃结合部癌组KLK10、KLK11蛋白阳性表达率较低,KLK12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LK10、KLK11、KLK12蛋白表达与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低分化、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KLK10、KLK11(KLK12)阳性表达率低(高)于中/高分化、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LK10、KLK11、KLK12蛋白表达与远端胃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低分化、TNM分期Ⅲ+Ⅳ期远端胃癌患者KLK10、KLK11(KLK12)阳性表达率低(高)于中/高分化、TNM分期Ⅰ+Ⅱ期远端胃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淋巴结转移的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癌与远端胃癌中,KLK10、KLK11、KLK12三种蛋白表达均有差异(P<0.05)。结论KLK10、KLK11低表达和KLK12高表达可能参与了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癌、远端胃癌的发生,且三者在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癌、远端胃癌中的表达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癌 远端胃癌 激肽释放10 激肽释放11 激肽释放12
原文传递
MRE11A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金可可 戈睿佗 +1 位作者 张利勇 虞旭东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21期2626-2629,2634,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DNA损伤和修复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对20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心肌梗死患者和202例健康对照组的5个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心肌梗死患病风险的关系。结... 目的研究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DNA损伤和修复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对20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心肌梗死患者和202例健康对照组的5个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心肌梗死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在这5个与DNA损伤和修复密切相关的因子(减数分裂重组11同源物A、活性氧调节因子1、白介素-10、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和琥珀酰-戊二酸辅酶A转移酶)中,位于减数分裂重组11同源物A(MRE11A)基因的rs2155209多态性在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Х^(2)=0.255,P>0.05)。心肌梗死组rs2155209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24.9%vs 15.6%,P=0.02),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RE11A rs2155209CC+CT基因型携带者患心肌梗死的风险高于TT基因型携带者(0R=2.01,95%CI:1.33~3.05,P=0.001),且这一关系独立于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及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T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水平等危险因素之外。没有证据表明其余SNPs与冠心病易感性相关。结论MRE11A基因rs2155209多态性可能是中国南方汉族人群心肌梗死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减数分裂重组11同源物A 活性氧调节因子1 白介素-10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 琥珀酰-戊二酸辅A转移
原文传递
ADLI大鼠肝组织DNA羟甲基化变化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琦 孙淑丰 +3 位作者 李玉红 朱凌妍 牛琛 冯福民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0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DLI)形成过程中DNA羟甲基化变化及其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异烟肼组、对照组各48只。异烟肼组给予异烟肼55 mg/(kg·d)灌胃,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两组分别于灌胃3、7、10、14、21...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DLI)形成过程中DNA羟甲基化变化及其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异烟肼组、对照组各48只。异烟肼组给予异烟肼55 mg/(kg·d)灌胃,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两组分别于灌胃3、7、10、14、21、28天各随机取8只,麻醉后心脏取血,检测血浆ALT、AST;处死后留取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C、甲基胞嘧啶(5m C)、氧化成羟甲基胞嘧啶(5hm C)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肝组织10-11易位蛋白1(TET1)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TET1 mRNA表达。结果随着给药时间延长,异烟肼组肝损伤程度逐渐加重;其GSTP1基因C含量随着肝损伤程度加重呈下降趋势,而5m C含量先上升,至灌胃14天略有回落,随后继续上升;5hm C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至灌胃21天降至最低,灌胃28天时略有回升;而TET1蛋白水平及其mRNA表达与5hm C含量变化基本一致。结论 DNA羟甲基化可能参与了ADL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异烟肼 DNA甲基化 DNA羟甲基化 谷胱甘肽S-转移P1 10-11易位蛋白
下载PDF
TET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志祥 江平 +2 位作者 孙权 袁玉峰 刘志苏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6期914-917,共4页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组织中10-11转位酶1(TET1)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定量RT-PCR及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26例肝细胞癌(HCC)及癌旁组织中TET1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组织中10-11转位酶1(TET1)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定量RT-PCR及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26例肝细胞癌(HCC)及癌旁组织中TET1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HCC中TET1mRNA表达相对强度[0.07(0.01,0.14)]较癌旁组织[1(1,1)]明显下降(P<0.05);HCC中77.0%(97/126)TET1蛋白低表达,而癌旁组织中72.2%(91/126)TET1呈高表达,HCC中TET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HCC中TET1蛋白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乙肝、肝硬化、肿瘤包膜等临床病理特征间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血管侵犯情况及临床分期等因素间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NM分期是TET1低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OR=12.508,95%CI:3.484-44.914)。结论:TET1在HCC中表达下调,并可能对HCC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10-11转位1 临床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