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核分枝杆菌ICL mRNA特异性10-23脱氧核酶切割活性的鉴定及其切割特点 被引量:4
1
作者 李俊明 朱道银 +2 位作者 伊正君 江山 骆旭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157,共7页
为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异柠檬酸裂合梅(ICL)特异性的10-23DRz在无细胞体系切割ICL mRNA的活性,并探讨其在不同条件下以及联合应用时对靶mRNA的切割特点,采用计算机软件模拟ICL mRNA的二级结构,据此选择适合的待切割靶点并设计针对相... 为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异柠檬酸裂合梅(ICL)特异性的10-23DRz在无细胞体系切割ICL mRNA的活性,并探讨其在不同条件下以及联合应用时对靶mRNA的切割特点,采用计算机软件模拟ICL mRNA的二级结构,据此选择适合的待切割靶点并设计针对相应靶点的特异性10—23DRz(DZ1~DZ5).PCR法扩增获得纠基因并克隆入质粒pET32a+.采用T7 RNA聚合酶体外转录法获取ICL全长mRNA后分别用DZ1~DZ5在无细胞体系中对ICL mRNA进行切割,切割产物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胺电泳后用银染法鉴定各DRzs的活性.选择切割活性最强的DZ4考察不同10—23DRz剂量、不同反应时间、不同镁离子浓度条件下及不同错配或突变10—23DRz的切割特点.联合应用DZ1、DZ4及DZ5在无细胞体系中对ICL mRNA进行切割。检测10—23DRz联合应用对切割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DZ1、DZ3、DZ4及DZ5可在无细胞体系中有效地切割ICL mRNA,其切割效率在30.8%~64.5%之间.对DZ4切割活性的检测发现,其对靶mRNA的切割具有剂量和时间的依赖性;在2—20μmol/L范围内,DZ4的切割活性与Mg^2+浓度呈正相关;DZ4单侧底物结合臂上含一个不与靶mRNA配对的碱基时其切割效率大大降低,两侧底物结合臂上各含一个不配对的碱基或活性中心域第6位出现碱基突变(G—C)时,DZ4完全丧失切割活性.联合应用2种或2种以上10-23DRz可显著增强对底物RNA的切割效率.10-23DRz特异、有效地切割结核分枝杆菌ICL全长mRNA并显示一定的叠加效应,有望用于抗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基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23脱氧核酶 结核分枝杆菌 异柠檬酸裂合酶
下载PDF
10—23脱氧核酶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VIM2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茶 黄彬 +4 位作者 薛新娜 林冬玲 罗强 蓝锴 鄂顺梅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09-1013,共5页
目的探讨10-23脱氧核酶(DRz)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VIM2的表达及其在逆转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中的作用。方法根据计算机模拟的VIM2 mRNA的二级结构设计合成5条VIM2特异的10-23DRz(DRzl~DRz5),在无细胞反应体系中鉴定10—23DRz对VI... 目的探讨10-23脱氧核酶(DRz)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VIM2的表达及其在逆转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中的作用。方法根据计算机模拟的VIM2 mRNA的二级结构设计合成5条VIM2特异的10-23DRz(DRzl~DRz5),在无细胞反应体系中鉴定10—23DRz对VIM2 mRNA的切割活性后,将其导入铜绿假单胞菌,利用E—test法检测亚胺培南对处理前后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结果DRz3、DRz4和DRz5在无细胞反应体系中可对VIM2 mRNA进行有效切割,且其活性具有高度特异性。与对照相比,10-23DRz可以降低业胺培南对铜绿假译胞菌的MIC值。结论实验中所设计的10-23DRz能在细胞外高效特异性的切割VIM2 mRNA;在细胞内能协同亚胺培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23脱氧核酶 铜绿假单胞菌 VIM2 亚胺培南 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icl mRNA特异性10-23DRz在小鼠体内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俊明 朱道银 +2 位作者 王娜 罗清 万腊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1-545,共5页
目的探讨iclmRNA特异性10-23脱氧核酶(deoxyribozyme,DRz)对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在小鼠体内感染的影响,及其单独或与异烟肼(isoniazidum,INH)联合应用治疗小鼠结核病的效果。方法分别用DZ4、INH、INH+DZ4-S或I... 目的探讨iclmRNA特异性10-23脱氧核酶(deoxyribozyme,DRz)对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在小鼠体内感染的影响,及其单独或与异烟肼(isoniazidum,INH)联合应用治疗小鼠结核病的效果。方法分别用DZ4、INH、INH+DZ4-S或INH+DZ4对Mtb进行预处理,再用上述经过预处理的Mtb感染BALB/c小鼠,一定时间后进行小鼠肺组织Mtb培养及病理学改变观察。利用DZ4-FITC溶液对BALB/c小鼠进行滴鼻处理,检测滴鼻途径给药的效果。采用尾静脉注射法建立小鼠结核病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5组(n=10),分别给予生理盐水、DZ4、INH、INH+DZ4、INH+DZ4-polyG治疗,于治疗完成2周后进行小鼠肺组织Mtb荷菌量检测和病理学改变观察。结果Mtb感染后2周,各组小鼠的肺组织荷菌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进行至4~12周时,INH+DZ4预处理组Mtb感染小鼠的肺组织荷菌量较其它各组均显著偏低(P<0.05),肺组织的病理改变较其他各组也明显轻微。经滴鼻途径给予DZ4-FITC溶液4h后,小鼠肺组织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强烈的黄绿色荧光,并至少持续48h。对小鼠结核病模型的治疗结果显示,DZ4单独治疗组小鼠肺组织荷菌量及病理表现与未治疗组无显著差异;加用INH治疗的各组小鼠肺组织荷菌量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下降(P<0.05),肺组织病理表现也明显轻微,但10-23DRz和INH联合治疗组与INH单独治疗组在肺组织荷菌量和病理表现上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0-23DRz与INH联合预处理可有效降低Mtb感染小鼠的能力;本研究未发现10-23DRz对结核病具有治疗作用或辅助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10—23脱氧核酶 结核病模型 小鼠
下载PDF
10-23型脱氧核酶对mRNA表达的双重抑制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全会 左刚 +3 位作者 施水兰 赵增强 崔玉芳 毛建平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1-534,579,共5页
目的:10-23型脱氧核酶是脱氧核糖核酸酶中的一种,能主动在RNA分子嘌呤-嘧啶结合点切割所有RNA分子,通过比较反义寡核苷酸的作用,初步研究10-23型脱氧核酶对基因表达抑制作用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体外转录GFP mRNA与脱氧核酶反应,以及GF... 目的:10-23型脱氧核酶是脱氧核糖核酸酶中的一种,能主动在RNA分子嘌呤-嘧啶结合点切割所有RNA分子,通过比较反义寡核苷酸的作用,初步研究10-23型脱氧核酶对基因表达抑制作用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体外转录GFP mRNA与脱氧核酶反应,以及GFP表达质粒与脱氧核酶共转染HeLa细胞,观察脱氧核酶对GFP的抑制作用。结果:体外和胞内实验均显示据靶点设计的10-23型脱氧核酶对绿色荧光蛋白mRNA具有切割作用。当10-23型脱氧核酶的两翼结合臂各具有连续8碱基互补而处在两翼结合臂和酶解核心连接处的2碱基错配时,尽管不能切割mRNA但是在胞内仍然有表达抑制作用;而当两翼结合臂具有4互补碱基紧接1错配碱基和4互补碱基时,10-23型脱氧核酶体外和胞内均丧失作用。结论:10-23型脱氧核酶对基因较强的表达抑制作用来自结合臂的反义寡核苷酸依赖的RNase H降解,和本身对mRNA直接切割作用的叠加,即10-23型脱氧核酶在细胞内具有对基因识别切割和诱导RNase H进行再切割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 10—23脱氧核酶 反义寡核苷酸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Studies on the combinatorial modifications with two amino groups on the catalytic core of 10-23 DNAzyme
5
作者 李朋羽 李志文 +1 位作者 王琦 何军林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851-857,共7页
As a small catalytic DNA molecule, 10-23 DNAzyme has cleavage ability against complementary RNA. Previous studies of chemical modification have shown that its catalytic core can be further optimized in order to obtain... As a small catalytic DNA molecule, 10-23 DNAzyme has cleavage ability against complementary RNA. Previous studies of chemical modification have shown that its catalytic core can be further optimized in order to obtain more powerful catalytic ability. The analogues of 2'-deoxyadenosine (5) and 2'-deoxyguanosine (6) could improve the cleavage ability of the DNAzyme when positioned at positions A9, (32 and G14 in the catalytic core,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ir combinatorial incorporation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mplicated that the effect was position-dependent, and positive additive results could be achieved at some positions. The highly conserved G1, G2 and G14 could be optimized by single or combinatorial modification with 2'-deoxyguanosine analogues. Chemical modifications on the functional groups of the core residues would be a feasible approach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10-23 DNAzy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23 DNAzyme Chemical modification Amino group Nucleoside analogues Observed rate consta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