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hina-PAR评估空腹血糖调节受损人群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
1
作者 孙丽娜 顾静 田建广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S01期88-92,共5页
目的基于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预测研究(China-PAR)模型,探索空腹葡萄糖调节受损(IFG)与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ASCV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随机选取100例IFG人群及... 目的基于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预测研究(China-PAR)模型,探索空腹葡萄糖调节受损(IFG)与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ASCV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随机选取100例IFG人群及100例空腹血糖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IFG根据美国ADA指南定义为(5.6 mmol/L≤FBG<7.0 mmol/L)。基于China-PAR进行ASCVD风险预测。结果与空腹血糖健康人群相比,IFG组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腰臀比、血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等均升高(P<0.05)。基于China-par模型评估,IFG组的10年ASCVD风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且两组在低危及中高危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8,P=0.026)。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10年ASCVD风险与年龄、BMI、腰围、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FBG、HbA1C、TG、CRP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基于China-PAR评估模型,IFG与10年ASCVD风险升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葡萄糖调节受损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风险 胆固醇
下载PDF
空腹葡萄糖调节受损与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荣季冬 姜顺涛 任微微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基于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风险评估模型,探究空腹葡萄糖调节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及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方... 目的:基于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风险评估模型,探究空腹葡萄糖调节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及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病房就诊的患者及来院体检者中具有FBG测定结果的研究对象362名纳入本研究,其中87名处于IFG状态。IFG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发布的糖尿病诊疗指南中的定义进行界定(6.1 mmol/L≤FBG<7.0 mmol/L)。估计的10年ASCVD风险评分使用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实践指南工作组给出的计算方程进行统计。结果:与糖代谢正常的人群相比,IFG人群具有更高的体质指数、收缩压、FBG、餐后2 h血糖水平及甘油三酯水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校正潜在相关的混杂因素后,与糖代谢正常组人群相比,IFG组与10年ASCVD风险升高(≥7.5%)明显相关[OR:95%CI=4.41(1.78~10.93),P=0.001]。限制性样条曲线表明,FBG与10年ASCVD风险评分密切相关。随着FBG水平的升高,10年ASCVD风险逐渐升高,其中当空腹血糖大于5.7 mmol/L时,10年ASCVD风险明显升高(≥7.5%)。结论:基于最新发布的10年ASCVD风险评估方程,空腹葡萄糖调节受损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葡萄糖调节受损 心血管疾病风险 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 相关
下载PDF
肌少症不同分级与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李超君 鲁翠红 +2 位作者 李莉 李燕芳 王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75-1281,共7页
目的:探究肌少症不同分级与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为肌少症不同时期干预降低ASCVD发生风险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取自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北京市中关村医... 目的:探究肌少症不同分级与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为肌少症不同时期干预降低ASCVD发生风险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取自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北京市中关村医院完成“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体检项目”的1072例老年人,其中男性408例,女性664人例。对受试者进行信息采集、体格检查、生化检测、身体成分测试和功能体适能测试。根据握力、5次起坐试验时间和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ASMI)综合判定肌少症分级,将研究对象分为肌少症可能组、肌少症前期组、肌少症组和对照组。比较四组受试者的临床特点,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肌少症不同分级与10年ASCVD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肌少症患病率为10.6%,肌少症可能和肌少症前期检出率分别为16.1%和15.1%。男性肌少症前期[OR:95%Cl=3.63(1.03—12.78),P=0.04]和肌少症组[OR:95%Cl=8.90(1.15—68.86),P=0.04]与ASCVD 10年发病高风险相关,女性肌少症组[OR:95%Cl=5.05(1.49—17.13),P=0.009]与ASCVD 10年发病高风险明显相关。结论:男、女肌少症患者和男性肌肉质量下降人群的10年ASCVD发病风险较高,且肌少症严重程度和ASCVD发病风险正相关,这对于早期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10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发病风险 肌肉质量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及尿酸水平与社区人群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关系的研究
4
作者 王露 聂颖 +3 位作者 马丽华 薛丽佳 公维红 刘红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目的:基于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prediction for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risk in China,China-PAR]模型,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UA水平与社区人群心血管病10年风险的关系。方... 目的:基于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prediction for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risk in China,China-PAR]模型,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UA水平与社区人群心血管病10年风险的关系。方法:以2023年3月至5月,在我中心体检的1699例50~85岁参检者作为对象,收集年龄、性别等基本临床特征,检测HCY、UA等生化指标,采用China-PAR模型进行心血管10年风险评分。按照血HCY及UA是否升高,分为四组:HCY及UA正常组,单纯高HCY组,单纯高UA组,HCY及UA升高组,比较四组间China-PAR评分的差异。结果:HCY及UA正常组,单纯高HCY组,单纯高UA组,HCY及UA升高组的心血管10年风险值中位数分别为:7.6%,11.1%,9.5%,12.9%;各组心血管10年风险高危分布情况分别为:484例(37.8%),78例(54.9%),97例(45.8%),39例(60.0%)。HCY及UA升高组心血管10年风险值中位数、高危占比显著高于前三组(P<0.01)。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TG、肌酐、FBG、HbAlc、HCY、UA与心血管10年风险高危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158、0.258、0.009、0.715、0.986、0.059、0.003;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BMI,FBG、HbAlc、HCY对心血管10年风险高危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108、0.468、0.433、0.044,UA对心血管10年风险高危无相关(P>0.05)。结论:血HCY及UA水平与社区人群China-PAR心血管10年风险高危正相关,且血HCY的相关性强于血U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 高同型半胱氨酸 高尿酸血症
下载PDF
残余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雳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6期105-110,共6页
目前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一线治疗方法是使用降脂药物降低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然而在控制好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情况下,即使将LDL-C降低到达标水平,ASCVD发生的风险仍然存在,这说明患者... 目前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一线治疗方法是使用降脂药物降低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然而在控制好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情况下,即使将LDL-C降低到达标水平,ASCVD发生的风险仍然存在,这说明患者存在“残余心血管风险”。以往认为该风险与低密度脂蛋白以外的脂质成分如甘油三酯有关,但最近的研究揭示了残余胆固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动脉粥样硬化预测的新标志物,当LDL-C被控制在适当水平时,残余胆固醇被认为是ASCVD高危人群需优先关注及干预的焦点,因此使用各种降脂药物降低残余胆固醇水平可能会带来长期的获益。但残余胆固醇在临床上的常规检测仍存在争议,同时也需要更多关于残余胆固醇升高治疗的研究,以评估残余胆固醇降低对ASCVD高危患者的获益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胆固醇 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残余心血管风险
下载PDF
过低LDL-C水平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潜在风险循证学证据
6
作者 黄橙 李波 +1 位作者 李志勇 陈紫君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1期1041-1046,共6页
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重要危险因素。有效地降低LDL-C水平对于ASCVD的预防和治疗都有重要意义,但随着LDL-C目标值逐渐降低,与之相关的潜在风险开始浮现,值得关注。现就过低LDL-C水平的... 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重要危险因素。有效地降低LDL-C水平对于ASCVD的预防和治疗都有重要意义,但随着LDL-C目标值逐渐降低,与之相关的潜在风险开始浮现,值得关注。现就过低LDL-C水平的相关潜在风险循证学证据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风险
下载PDF
辨析新指南,探讨1850简化目标合理性 2013 AHA/ACC《治疗胆固醇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指南》解读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水平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163-164,共2页
近期,美国心脏学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联合发布的2013《治疗胆固醇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成为持续讨论的热点。新指南的亮点在于,基于他汀相关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RCT)或... 近期,美国心脏学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联合发布的2013《治疗胆固醇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成为持续讨论的热点。新指南的亮点在于,基于他汀相关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RCT)或荟萃分析证据,将他汀获益人群分为4类、突出强化他汀治疗的益处,推荐使用能够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低≥50豫的高强度他汀治疗年龄≤75岁的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疾病风险 新指南 治疗 美国心脏病学会 解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残余炎症风险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倪金金 唐晓笛 樊瑛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758-760,764,共4页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治疗及预防已取得重大进展,但它仍然是全世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ASCVD的治疗自1976年Endo等^([1])从桔青霉培养基中分离得到美伐他汀起...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治疗及预防已取得重大进展,但它仍然是全世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ASCVD的治疗自1976年Endo等^([1])从桔青霉培养基中分离得到美伐他汀起,就进入了他汀时代。然而,在他汀类药物广泛应用于ASCVD患者期间,一些患者在接受足量他汀药物治疗后,其血浆LDL-C水平仍无法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残余心血管风险 炎症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重庆高校教职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与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
9
作者 张帆 杨渊 +4 位作者 唐晓君 李文明 刘定华 余雪梅 薛建江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096-2098,共3页
目的评价重庆高校教职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10y CVDR)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4月重庆两所大学2 630名教职工的体检资料。计算每个教职工的eGFR和10y CVDR,分析不同eGFR水平组10y CVDR的差异。结果纳入分析的... 目的评价重庆高校教职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10y CVDR)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4月重庆两所大学2 630名教职工的体检资料。计算每个教职工的eGFR和10y CVDR,分析不同eGFR水平组10y CVDR的差异。结果纳入分析的职工平均年龄为(51.76±14.53)岁,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吸烟者占16.00%,高血压患者占15.20%,糖尿病患者占4.10%,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明显多于女性(P<0.05)。男性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肌酐、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及血糖均明显高于女性(P=0.000),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女性(P=0.000)。10y CVDR的中位数为1.25%,男性明显高于女性(2.85%vs.0.40%,P<0.01)。eGFR≥90mL·min-1·1.73m2组、75mL·min-1·1.73m2≤eGFR<90mL·min-1·1.73m2组、60mL·min-1·1.73m2≤eGFR<75mL·min-1·1.73m2组及eGFR<60mL·min-1·1.73m2组的10y CVDR中位数分别为0.74%、2.25%、5.58%和14.39%。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与eGFR≥90mL·min-1·1.73m2组相比,其余各组的10y CVDR均明显增高。结论 eGFR是影响10y CVDR的重要因素,eGFR水平越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10心血管疾病风险 高校教职工
下载PDF
基于脉象信息融合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10
作者 张春柯 郭睿 +6 位作者 颜建军 周扬 武文杰 王忆勤 燕海霞 刘聪颖 张叶青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54-4460,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压力脉搏波与光电容积脉搏波信息融合的脉象参数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风险分层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ASCVD发病风险评估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运用压力-光电多源传感器脉象仪采集ASCVD不同发病风险人... 目的:探讨基于压力脉搏波与光电容积脉搏波信息融合的脉象参数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风险分层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ASCVD发病风险评估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运用压力-光电多源传感器脉象仪采集ASCVD不同发病风险人群的桡动脉压力脉搏波和指端光电容积脉搏波,基于压力脉搏波提取时域特征参数,融合光电容积脉搏波提取血液动力学特征参数;运用非参数检验对ASCVD不同风险人群时域特征和血液动力学特征进行组间比较;基于不同的特征组合,运用随机森林(RF)算法分别建立不同的ASCVD发病风险分层评估模型,计算模型评价准则准确率、精准率、召回率、F1-score,比较模型的性能。结果:ASCVD不同风险分层人群时域特征参数T、T1、T4、T5、H3/H1、H4/H1、T1/T、T4/T、W1、W2、W1/T、W2/T和血液动力学参数R、L、C、Pm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用RF算法,基于时域特征和血液动力学特征建立的ASCVD发病风险评估模型获得较好的性能,其准确率为82.05%、平均召回率为80.95%、平均精确率为80.69%、平均F1-score为80.62%。结论:基于压力脉搏波和光电容积脉搏波信息融合可以获取更丰富的心血管信息,提高ASCVD发病风险分层模型的性能,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脉诊检测技术有望为ASCVD发病风险评估与监测提供新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风险评估 压力脉搏波 光电容积脉搏波 时域参数 血液动力学参数 多源信息融合
原文传递
不同心血管疾病风险积分系统预测老年人群10年期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差异 被引量:8
11
作者 施美芳 沈逸枫 +4 位作者 沈隽霏 王蓓丽 郭玮 李钢 潘柏申 《检验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305-311,共7页
目的评估上海市宝山区友谊社区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特点并比较不同心血管疾病风险积分系统预测该人群10年期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差异。方法以上海市宝山区友谊社区为调查点,随机选取该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共1 983名。收集基础的流... 目的评估上海市宝山区友谊社区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特点并比较不同心血管疾病风险积分系统预测该人群10年期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差异。方法以上海市宝山区友谊社区为调查点,随机选取该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共1 983名。收集基础的流行病学资料并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将各风险积分系统[Framingham风险积分系统、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简易评估工具、Reynolds风险积分系统、SCORE风险积分系统(西班牙)、SCORE风险积分系统(芬兰)、QRISK2风险积分系统]建立队列的基线资料与友谊社区老年人群进行比较。分别采用Framingham、Reynolds、SCORE 3种风险积分系统及《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中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分层计算友谊社区老年人群10年期心血管疾病风险积分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在1 983名受试者中,88例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其中32例(1.61%)发生脑血管疾病事件、56例(2.82%)发生心脏疾病事件。友谊社区老年人群与各风险积分系统建立队列的主要风险因子基线水平存在较大差异。Framingham风险积分系统、Reynolds风险积分系统预测友谊社区老年人群发生10年期心血管疾病的平均概率分别为28.73%、13.95%,SCORE风险积分系统预测友谊社区老年人群发生10年期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平均概率为7.29%(以高危地区计算)、4.14%(以低危地区计算)。根据相关指南,对Framingham、Reynolds及SCORE(高危地区)3种风险积分系统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比计算结果进行分层,友谊社区老年人群中仅有11.29%的受试者风险分组相同,其余88.71%的受试者在风险组别划分上存在差异。结论上海市宝山区友谊社区老年人群是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Framingham、Reynolds、SCORE 3种风险积分系统预测该社区人群的10年期心血管疾病风险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Framingham风险积分系统 Reynolds风险积分系统 SCORE风险积分系统 社区老人群 10心血管疾病风险
下载PDF
四种不同风险评估模型评估贵阳地区40岁以上人群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照阳 张巧 +4 位作者 徐淑静 彭年春 胡颖 张淼 时立新 《贵州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1007-101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心血管风险评估模型对10年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评估的差异。方法选取贵阳地区10 140名40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清学检测,应用四种心血管风险评估模型,即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Predictio... 目的探讨不同心血管风险评估模型对10年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评估的差异。方法选取贵阳地区10 140名40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清学检测,应用四种心血管风险评估模型,即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Prediction for ASCVD risk in China,China-PAR)、2013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协会(ACC/AHA)推荐的汇总队列公式模型(Pooled cohort equations,PCE)、欧洲危险评估模型(Systematic Coronary Risk Evaluation,SCORE)、美国Framingham危险评分(Framingham Risk Score,FRS)对受试者进行评估,比较不同模型计算出的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结果 (1)各模型计算出的男性平均风险分别为4.04%、14.15%、6.58%、10.73%,女性分别为1.52%、4.74%、1.57%、2.22%(男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四种不同模型计算出的40~74岁、40~54岁、55~74岁年龄组的平均风险男性均高于女性;(3)10年心血管疾病平均风险由高到低分别为PCE、FRS、SCORE、China-PAR。结论四种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出平均风险差别较大,其中PCE计算出的平均风险最高,China-PAR最低,China-PAR可能更适用于中国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10心血管疾病风险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模型
下载PDF
脂蛋白与心血管疾病残余风险的研究现状
13
作者 吴美霞 李蓉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6期9211-9216,共6页
尽管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但其患病率和病死率仍较高。目前的指南针对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尽管积极降低LDL-C,但残留ASCVD风险仍然存在,因此积极预防及治... 尽管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但其患病率和病死率仍较高。目前的指南针对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尽管积极降低LDL-C,但残留ASCVD风险仍然存在,因此积极预防及治疗心血管疾病迫在眉睫,寻求新的方法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残余风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主要总结了脂蛋白(LDL-C, HDL-C, TG, RLPs, Lp(a))与心血管疾病残余风险有关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残余心血管风险 脂蛋白(a) 残余脂蛋白 甘油三脂
下载PDF
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成人患者预测和预防心力衰竭风险的最佳筛查方法:汇总队列分析
14
作者 Patel KV Segar MW +13 位作者 Klonoff DC Khan MS Usman MS Lam CSP Verma S.DeFlilippis AP Nasir K Bakker SJL Westenbrink BD Dullaart RPF Butler J Vaduganathan M Pandey A 袁源(译) 郑武洪(审校)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共1页
尚无最佳筛查方法识别发展为心力衰竭的高风险糖尿病个体,以制定预防治疗措施,特别是对于未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糖尿病个体。方法:研究纳入7项社区队列、基线时患有糖尿病但未... 尚无最佳筛查方法识别发展为心力衰竭的高风险糖尿病个体,以制定预防治疗措施,特别是对于未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糖尿病个体。方法:研究纳入7项社区队列、基线时患有糖尿病但未患心力衰竭的成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筛查方法 成人患者 预防治疗措施 队列分析 心力衰竭 糖尿病 风险
原文传递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门诊患者1年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被引量:20
15
作者 Gabriel Steg Deepak L. Bhatt +11 位作者 Peter W. F. Wilson Ralph D' Agostino E. Magnus Ohman Joachim Roether Chiau-Suong Liau Alan T. Hirsch Jean-Louis Mas Yasuo Ikeda Michael J. Pencina Shinya Goto 徐成斌(译) 李呈亿(校) 《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文版)》 2007年第4期195-203,共9页
背景:目前,有关社区中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稳定患者心血管(cardiovascular,CV)事件发生率的资料比较少,既往也无国际性队列研究对冠状动脉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外周... 背景:目前,有关社区中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稳定患者心血管(cardiovascular,CV)事件发生率的资料比较少,既往也无国际性队列研究对冠状动脉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外周动脉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确诊患者以及此类疾病高危患者不同事件的发生率进行评估。 目的:在患有动脉疾病的门诊患者或存在多个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门诊患者中确定当今世界1年内CV事件的发生率。 设计、地点及参试者:“减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维系健康(Reduction of Artherotllrombosis for Continued Health,REACH)”注册研究是一项国际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人员于2003—2004年从44个国家、5587名医生入选68236例已确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患者(CAD、PAD、CVD;n=55814)以及至少存在3个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患者(n=12422)。 主要观测指标:CV死亡、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及卒中的发生率。结果:截至2006年7月,共有95.22%的患者(n=64977)提供了1年内的结局。心血管死亡、MI及卒中的总体发生率为4.24%;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患者为4.69%,仅存在多个危险因素的患者为2.15%。CAD、CVD及PAD患者CV死亡、MI及卒中的总体发生率分别为4.52%、6.47%和5.35%。CAD、CVD及PAD患者发生终点事件(即CV死亡、MI、卒中)以及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入院的几率分别为15.20%、14.53%和21.14%。上述事件发生率随症状性动脉疾病病变部位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仅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为5.31%,有1处症状性动脉疾病的患者为12.58%,有2处症状性动脉疾病的患者为21.14%,有3处症状性动脉疾病的患者为26.27%(趋势P〈0.001)。 结论:在这项当代大型国际研究中,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的门诊患者以及有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危险的门诊患者CV事件的年发生率相对较高。存在多部位病变者CV事件的1年发生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心血管事件 发生率 门诊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 前瞻队列研究 arterial 动脉疾病
下载PDF
跨高原地区纳西族农村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评估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召云 何杨 +3 位作者 陈聪 杨晓丹 吴新华 刘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6期4522-4527,共6页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引起全球死亡及致残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但目前尚缺乏针对跨高原地区纳西族农村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价的研究报道。目的调查云南省丽江市跨高原地区35~75岁纳西族农村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暴露及聚集情况,评...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引起全球死亡及致残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但目前尚缺乏针对跨高原地区纳西族农村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价的研究报道。目的调查云南省丽江市跨高原地区35~75岁纳西族农村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暴露及聚集情况,评估未来10年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发病风险。方法2020年8—9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跨高原地区8个村落中35~75岁纳西族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选用改良国人ICVD 10年发病风险评估表计算未来10年ICVD发病危险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381例跨高原地区纳西族农村人群,高海拔高原地区纳西族农村人群的收缩压、三酰甘油(TG)高于中等海拔高原地区(P<0.05),而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低于中等海拔高原地区(P<0.05)。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体质量异常的暴露率分别为48.8%、4.7%、24.7%、57.7%、29.1%;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P<0.01);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及体质量异常暴露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海拔地区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中等海拔地区,糖尿病暴露率低于中等海拔地区。有29.1%、33.6%、21.5%的纳西族农村人群分别有1种、2种、≥3种主要危险因素,不同性别、年龄段ICVD主要危险因素聚集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10年ICVD发病绝对危险度高于女性(P<0.05);其中不同年龄段男性、女性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跨高原地区35~75岁纳西族农村人群未来10年ICVD发病风险较高,未来心血管疾病防治重点应针对男性、高龄等人群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跨高原 危险因素 国人ICVD 10发病危险评估表 风险评估 纳西族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再认识(上)
17
作者 薛松维 《中国乡村医药》 2016年第7期41-42,共2页
阿司匹林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病和死亡风险,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二级预防功不可没.然而,在ASCVD一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是否也具有如此的神奇功效,尚缺乏明确证据支持.
关键词 动脉硬化心血管 阿司匹林 二级预防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事件 ASCVD 临床应用 死亡风险
下载PDF
apoA-Ⅰ/apoB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凯塞尔.阿不都吾甫尔 艾合麦提江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3期145-147,154,共4页
越来越多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显示,apoA-Ⅰ/apoB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有较强的预测价值,与传统的血脂检测相比,其有简单、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等优点,并且能反映体内胆固醇代谢是否平衡。apoA-Ⅰ/apoB值越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 越来越多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显示,apoA-Ⅰ/apoB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有较强的预测价值,与传统的血脂检测相比,其有简单、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等优点,并且能反映体内胆固醇代谢是否平衡。apoA-Ⅰ/apoB值越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风险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A-Ⅰ 载脂蛋白B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风险预测
下载PDF
新兴独立风险因子 提高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水平 被引量:2
19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4期3657-3657,共1页
日前,在南京举行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盛莉副教授分享了心血管病(CVD)风险评估现状,并深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评估检测进程,进一步阐释了新兴独立风险因子脂蛋白... 日前,在南京举行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盛莉副教授分享了心血管病(CVD)风险评估现状,并深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评估检测进程,进一步阐释了新兴独立风险因子脂蛋白(a)[Lp(a)]、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应用价值。血浆Lp(a)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Lp(a)是除心肌梗死(MI)病史外的最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预示因子,也是非-ST段升高ACS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风险评估 风险因子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高敏C-反应蛋白 冠脉综合征 临床应用价值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三个新的独立风险因子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可提高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准确率(一)
20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1期5-5,共1页
日前,在南京举行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盛莉副教授分析了心血管病(CVD)风险评估现状,并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评估检测进程进行了深入探讨,尤其是进一步阐释了三个... 日前,在南京举行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盛莉副教授分析了心血管病(CVD)风险评估现状,并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评估检测进程进行了深入探讨,尤其是进一步阐释了三个新兴独立风险因子:脂蛋白(a)ELp(a)]、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风险因子 心血管 脂蛋白 预测准确率 疾病风险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