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在高校女教师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温晓妮 梁晓曼 穆蕊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4-738,共5页
目的采用国家"十五"攻关课题组所开发的"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高校女教师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绝对危险性进行评估,旨在检出高危个体,对其实施重点预防,对于高校教师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目的采用国家"十五"攻关课题组所开发的"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高校女教师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绝对危险性进行评估,旨在检出高危个体,对其实施重点预防,对于高校教师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具有现实意义。方法选取西安市2010年来我院教学实验医院进行健康查体的年龄在35~59岁的高校女教师126名为研究对象,按每五年一个年龄组进行分组,采用上述方法对体检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将各危险因素分层评分求和查表即得所对应的10年发生ICVD(ischemic-cardiovascular diseases,ICVD)的绝对危险。结果 (1)除HDL-C均值为1.25略低于1.29 mmol/L外,血压、TC、TG、腰围、体质指数、空腹血糖等危险因素均值都在正常范围。(2)所有教师10年发生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绝对危险均≤5%,为极低危。(3)被检出的MS人群与非MS人群10年发生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绝对危险度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4)与35~39岁年龄组比较,40~44岁/45~49岁年龄组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绝对危险度平均水平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55~59岁年龄组与之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50~54岁年龄组与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0~44岁/45~49岁年龄组与55~59岁年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余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受测评的高校女教师缺血性心血管事件10年发病危险度为极低危,推测可能与受试者均无吸烟这一危险因素,大多数年龄偏轻并具备职业运动特点有关。(2)与非MS人群相比,MS人群心血管事件危险性显著增加。因此,早期识别、诊断MS,有助于早期干预和遏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女教师 代谢综合征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10发病危险评估
下载PDF
高校35~59岁女教职工10年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评估 被引量:5
2
作者 梁穗 李自成 李虹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采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暨南大学35~59岁女教职工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找出高危人群,并提出相应健康管理策略。方法:选择2012年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校门诊部进行年度体检的35~59岁女教职工,收... 目的:采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暨南大学35~59岁女教职工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找出高危人群,并提出相应健康管理策略。方法:选择2012年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校门诊部进行年度体检的35~59岁女教职工,收集其年龄、血压、体重、吸烟史、糖尿病史和空腹血糖、血脂水平等资料,按每五年一个年龄组进行分组,根据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schemic-cardiovascular diseases,ICVD)10年发病危险评估表对各个年龄组进行评估。结果:(1)我高校女教工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2)35~39岁和40~44岁两个组别的10年ICVD绝对危险度平均值均低于其对应年龄组的平均危险度参考值,45~49岁、50~54岁和55~59岁三个年龄组的10年ICVD绝对危险度平均值高于其年龄组的平均危险度参考值。(3)女教工心血管危险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收缩压水平、总胆固醇水平和体重指数。结论:(1)我高校45~59岁女教工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危人群。(2)加强控制人群的收缩压水平、总胆固醇水平和体重指数是降低女性人群10年ICVD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血管病 10年发病危险评估 女教职工
下载PDF
跨高原地区纳西族农村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唐召云 何杨 +3 位作者 陈聪 杨晓丹 吴新华 刘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6期4522-4527,共6页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引起全球死亡及致残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但目前尚缺乏针对跨高原地区纳西族农村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价的研究报道。目的调查云南省丽江市跨高原地区35~75岁纳西族农村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暴露及聚集情况,评...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引起全球死亡及致残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但目前尚缺乏针对跨高原地区纳西族农村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价的研究报道。目的调查云南省丽江市跨高原地区35~75岁纳西族农村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暴露及聚集情况,评估未来10年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发病风险。方法2020年8—9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跨高原地区8个村落中35~75岁纳西族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选用改良国人ICVD 10年发病风险评估表计算未来10年ICVD发病危险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381例跨高原地区纳西族农村人群,高海拔高原地区纳西族农村人群的收缩压、三酰甘油(TG)高于中等海拔高原地区(P<0.05),而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低于中等海拔高原地区(P<0.05)。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体质量异常的暴露率分别为48.8%、4.7%、24.7%、57.7%、29.1%;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P<0.01);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及体质量异常暴露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海拔地区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中等海拔地区,糖尿病暴露率低于中等海拔地区。有29.1%、33.6%、21.5%的纳西族农村人群分别有1种、2种、≥3种主要危险因素,不同性别、年龄段ICVD主要危险因素聚集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10年ICVD发病绝对危险度高于女性(P<0.05);其中不同年龄段男性、女性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跨高原地区35~75岁纳西族农村人群未来10年ICVD发病风险较高,未来心血管疾病防治重点应针对男性、高龄等人群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跨高原 危险因素 国人ICVD 10年发病危险评估 风险评估 纳西族
下载PDF
高处作业人员10年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评估
4
作者 李继杰 《药物与人》 2014年第12期342-343,共2页
目的:对西安市某企业高处作业人员进行缺血性心血管病的风险评估,找出高危人群,提出相应健康管理策略.方法:选择2014年在西安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所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的35~59岁高处作业男性职工,收集整理体检资料,按每五年一个年龄组进行... 目的:对西安市某企业高处作业人员进行缺血性心血管病的风险评估,找出高危人群,提出相应健康管理策略.方法:选择2014年在西安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所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的35~59岁高处作业男性职工,收集整理体检资料,按每五年一个年龄组进行分组,根据“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各个年龄组进行评估.结果:⑴该企业高处作业男职工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⑵45-49岁三个年龄组10年发生ICVD 绝对危险度平均值均高于其对应年龄组的平均危险度参考值.结论:西安市某企业高处作业男职工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危人群,特别是45~59岁年龄组,因此要加强体检后的健康管理和促进,从而降低ICVD发病的危险因素,保障职工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血管病 10年发病危险评估 高处作业
下载PDF
两种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评估工具在社区老年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尹海宁 张文杰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6期84-88,93,共6页
目的比较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危险评估模型和基于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在社区老年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8月在江苏省镇江市大市口社区卫生服... 目的比较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危险评估模型和基于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在社区老年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8月在江苏省镇江市大市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10年ASCVD发病危险评估模型和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评估其ASCVD风险。结果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4份,有效回收率为96.0%。864例社区老年人中,男359例(41.6%),女505例(58.4%);吸烟169例(19.6%),饮酒130例(15.0%),超重或肥胖473例(54.7%),高血压476例(55.1%),高脂血症293例(33.9%),糖尿病194例(22.5%),代谢综合征(MS)469例(54.3%),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个数≥3个242例(28.0%)。两种10年ASCVD发病风险评估工具评估结果的Kappa值为0.401。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的ASCVD高危老年人占比高于10年ASCVD发病危险评估模型评估的ASCVD高危老年人占比(P<0.05)。10年ASCVD发病危险评估模型评估的ASCVD低中危老年人中男性、75~80岁者、有高血压者占比高于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的ASCVD低中危老年人,65~69岁者占比低于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的ASCVD低中危老年人(P<0.05)。10年ASCVD发病危险评估模型评估的ASCVD高危老年人中女性、65~69岁者、有糖尿病者、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个数≥3个者占比高于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的ASCVD高危老年人,75~80岁者占比低于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的ASCVD高危老年人(P<0.05)。结论社区老年人群10年ASCVD发病风险中高危者检出率较高,10年ASCVD发病危险评估模型与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预测结果一致性一般,用于ASCVD风险评估时,应充分考虑两种工具的特点,其中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可识别出更多的ASCVD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社区 10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评估模型 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