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35~59岁女教职工10年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评估 被引量:5
1
作者 梁穗 李自成 李虹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采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暨南大学35~59岁女教职工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找出高危人群,并提出相应健康管理策略。方法:选择2012年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校门诊部进行年度体检的35~59岁女教职工,收... 目的:采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暨南大学35~59岁女教职工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找出高危人群,并提出相应健康管理策略。方法:选择2012年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校门诊部进行年度体检的35~59岁女教职工,收集其年龄、血压、体重、吸烟史、糖尿病史和空腹血糖、血脂水平等资料,按每五年一个年龄组进行分组,根据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schemic-cardiovascular diseases,ICVD)10年发病危险评估表对各个年龄组进行评估。结果:(1)我高校女教工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2)35~39岁和40~44岁两个组别的10年ICVD绝对危险度平均值均低于其对应年龄组的平均危险度参考值,45~49岁、50~54岁和55~59岁三个年龄组的10年ICVD绝对危险度平均值高于其年龄组的平均危险度参考值。(3)女教工心血管危险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收缩压水平、总胆固醇水平和体重指数。结论:(1)我高校45~59岁女教工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危人群。(2)加强控制人群的收缩压水平、总胆固醇水平和体重指数是降低女性人群10年ICVD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血管病 10发病危险评估 女教职工
下载PDF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缺血性心血管病十年发病风险计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汤中敏 胡世红 +4 位作者 韦金儒 廖虹 谭世诚 韦志敏 陈怡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6期939-940,942,共3页
目的:探讨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和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危险及心血管病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148例体检人群,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并检测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 目的:探讨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和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危险及心血管病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148例体检人群,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并检测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为baPWV<1400mm/s组和baPWV≥1400mm/s组。同时采用"国人ICVD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3148名体检人群ICVD 10年发病危险进行评估。结果:baPWV<1400mm/s组和baPWV≥1400mm/s组两组比较,DBP、BMI、TC、TG、Cr、BUN、FB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危险度、SBP、P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PWV≥1400mm/s组高于baPWV<1400mm/s组。直线相关分析显示:baPWV与SBP、PP、年龄和ICVD10年发病危险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baPWV与ICVD 10年发病危险评估正相关性,baPWV增高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受检者将来发生ICVD的危险,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延缓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血管病 10发病危险 动脉硬化无创检测 肱踝脉搏波速度
下载PDF
基于China-PAR模型正常高值血压与心血管病风险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陈瑞芳 黄俏 +2 位作者 杨永红 黄丹佳 洪宝珊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3年第2期98-102,共5页
目的 基于China-PAR(Prediction for ASCVD Risk in China)模型,探讨正常高值血压水平与未来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广州市某三甲... 目的 基于China-PAR(Prediction for ASCVD Risk in China)模型,探讨正常高值血压水平与未来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全科和广州市某社区医院就诊的6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一般资料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液生化检查,使用China-PAR模型评估所有患者未来10年ASCVD发病风险。结果 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的检出人数分别为73例(10.52%)、197例(28.39%)和424例(61.09%);正常高值血压患者检出率基本呈现随年龄增高逐渐下降趋势;与正常血压组比较,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组患者年龄、腰围、血压值、FBG、糖尿病患病率和心血管病家族史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腰围是正常高值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未来10年ASCVD风险评估显示,高危人群比例随血压分级和年龄的增高而增高,男性高危人群比例比女性高。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正常血压患者相比,正常高值血压与未来10年ASCVD发病风险升高明显相关[95%CI=-1.441(-2.177~-0.704),P<0.001]。结论 基于China-PAR模型,正常高值血压与未来10年ASCVD发病风险升高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高值血压 高血压 China-PAR模型 10年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下载PDF
浙江省血脂异常不同诊断切点患病情况及心血管病风险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胡世云 宣诚 +5 位作者 俞蔚 丁芳 徐小玲 邵建林 黄彦颖 严静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1年第6期535-538,共4页
目的了解浙江省血脂升高和边缘升高不同诊断切点的患病及10年心血管病风险分布情况。方法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2015至2016年浙江省35~75岁常住居民,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测,调查血脂升高和边缘升高情况并计算10年心血管病风... 目的了解浙江省血脂升高和边缘升高不同诊断切点的患病及10年心血管病风险分布情况。方法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2015至2016年浙江省35~75岁常住居民,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测,调查血脂升高和边缘升高情况并计算10年心血管病风险情况。结果共调查常住居民40751人,其中血脂异常患者15027人(患病率36.9%,标化患病率34.6%),血脂升高和血脂边缘升高者分别为12869人(患病率31.6%,标化患病率29.4%)和13810人(患病率33.9%,标化患病率33.1%)。血脂异常患者的10年心血管病风险为极高危1.0%、高危43.3%、中危24.4%和低危31.3%,而血脂升高和血脂边缘升高者分别为0.7%、42.9%、24.9%、31.5%和0.7%、22.9%、29.0%、47.4%。结论浙江省35~75岁人群血脂异常和血脂边缘升高患病率较高,10年心血管病风险为高危比例较高,应在重点关注血脂升高人群的基础上,加强对LDL-C边缘升高患者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血脂升高 血脂边缘升高 患病率 10心血管病风险
下载PDF
河南省郸城县农村年龄≥35岁常住居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情况及发病风险评估
5
作者 赵秋平 杨肖沫 +1 位作者 王山 刘荣梅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55-660,共6页
目的调查和分析河南省郸城县年龄≥35岁农村常住居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现状、聚集情况及发病风险,为农村居民心血管病防治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年10—12月在郸城县4家医疗集团中各随机选择1家乡镇卫生院,每家乡镇卫生院随机选... 目的调查和分析河南省郸城县年龄≥35岁农村常住居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现状、聚集情况及发病风险,为农村居民心血管病防治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年10—12月在郸城县4家医疗集团中各随机选择1家乡镇卫生院,每家乡镇卫生院随机选择3~4家村卫生所,在村卫生所服务的村中,纳入年龄≥35岁留守在家人员,共筛选出3180名调查对象。对入选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式筛查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肥胖、吸烟等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和聚集情况。采用中国成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10年发病危险,评估研究对象的心血管病风险。结果最终纳入分析共3111人。调查对象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及吸烟比例分别是51.3%(1595/3111)、20.4%(636/3111)、41.6%(1293/3111)、25.1%(782/3111)、10.2%(318/3111)。1个、2个、≥3个危险因素聚集的检出率分别为35.8%(1115/3111)、28.1%(873/3111)、17.7%(552/3111)。女性危险因素聚集风险随年龄增加而上升(χ_(趋势)^(2)=36.374,P<0.001),而男性未呈现出随年龄变化的趋势(P>0.05)。10年心血管病风险低危、中危、高危占比分别为26.7%(830/3111)、31.2%(972/3111)、42.1%(1309/3111)。结论郸城县农村居民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检出率及聚集性较高,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是最广泛流行的危险因素。老年和男性人群心血管病发病风险高,应重点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危险因素 10心血管病风险 郸城县
原文传递
跨高原地区纳西族农村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唐召云 何杨 +3 位作者 陈聪 杨晓丹 吴新华 刘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6期4522-4527,共6页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引起全球死亡及致残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但目前尚缺乏针对跨高原地区纳西族农村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价的研究报道。目的调查云南省丽江市跨高原地区35~75岁纳西族农村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暴露及聚集情况,评...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引起全球死亡及致残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但目前尚缺乏针对跨高原地区纳西族农村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价的研究报道。目的调查云南省丽江市跨高原地区35~75岁纳西族农村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暴露及聚集情况,评估未来10年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发病风险。方法2020年8—9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跨高原地区8个村落中35~75岁纳西族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选用改良国人ICVD 10年发病风险评估表计算未来10年ICVD发病危险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381例跨高原地区纳西族农村人群,高海拔高原地区纳西族农村人群的收缩压、三酰甘油(TG)高于中等海拔高原地区(P<0.05),而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低于中等海拔高原地区(P<0.05)。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体质量异常的暴露率分别为48.8%、4.7%、24.7%、57.7%、29.1%;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P<0.01);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及体质量异常暴露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海拔地区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中等海拔地区,糖尿病暴露率低于中等海拔地区。有29.1%、33.6%、21.5%的纳西族农村人群分别有1种、2种、≥3种主要危险因素,不同性别、年龄段ICVD主要危险因素聚集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10年ICVD发病绝对危险度高于女性(P<0.05);其中不同年龄段男性、女性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跨高原地区35~75岁纳西族农村人群未来10年ICVD发病风险较高,未来心血管疾病防治重点应针对男性、高龄等人群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跨高原 危险因素 国人ICVD 10发病危险评估表 风险评估 纳西族
下载PDF
药学强化干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及预测卒中发病风险
7
作者 翟留群 郑滑 +5 位作者 李瑜 付海尔 李蒙 赵媛媛 王陆巡 任梦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3期419-424,共6页
目的探讨药学强化干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及预测10年卒中发病风险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7月于郑州市东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90例,女39... 目的探讨药学强化干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及预测10年卒中发病风险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7月于郑州市东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90例,女39例,男51例,年龄(63.17±4.27)岁,给予常规临床干预;干预组90例,女41例,男49例,年龄年龄(63.49±4.05)岁,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药学强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采用改良弗明汉卒中量表预测两组10年卒中发病风险,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简版(DASS-21)、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进行评价,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118.63±7.15)mmHg(1 mmHg=0.133 kPa)比(130.56±10.53)mmHg、(80.71±8.25)mmHg比(93.11±9.34)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892、9.440,均P<0.001);干预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低于对照组[(5.23±0.65)mmol/L比(5.79±0.74)mmol/L、(1.38±0.14)mmol/L比(1.51±0.16)mmol/L、(5.72±0.56)%比(6.18±0.69)%、(4.80±0.34)mmol/L比(5.11±0.41)mmol/L、(2.37±0.34)mmol/L比(2.69±0.41)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94、5.801、4.911、5.521、5.700,均P<0.001);干预后,干预组10年卒中发病风险低于对照组[低危:38.89%(35/90)比23.33%(21/90),中危:44.44%(40/90)比45.56%(41/90),高危:16.67%(15/90)比31.11%(2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23,P=0.008);干预组DASS-21评分低于对照组[(16.13±3.04)分比(23.23±6.07)分](t=9.922,P<0.001),MCMQ、ESCA评分、MMAS-8评分高于对照组[(70.11±9.09)分比(58.34±8.95)分、(102.05±21.01)分比(75.14±15.19)分、(14.25±4.24)分比(11.12±3.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53、9.847、5.590,均P<0.001)。结论药学强化干预社区高血压患者,可改善患者血压,调节血脂和血糖,降低10年卒中发病风险,缓解焦虑情绪,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治疗积极性及用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社区 药学强化干预 10卒中发病风险 焦虑情绪 自我管理能力 用药依从性
下载PDF
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倪文庆 白雅敏 +3 位作者 刘敏 袁雪丽 张雪姣 徐健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05-809,共5页
目的评价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风险干预效果,为后续深入开展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健康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年10-11月从深圳市福田区115个社区中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2个,从中筛查... 目的评价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风险干预效果,为后续深入开展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健康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年10-11月从深圳市福田区115个社区中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2个,从中筛查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1 923名。根据社区来源不同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提供以健康生活方式指导为主的健康管理,对照组不主动采取任何形式的干预活动,进行为期2年的干预和随访。共得到1 563名(干预组1 002名、对照组561名)研究对象。干预前后均计算ICVD 10年发病风险绝对危险。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和χ~2检验,采用倍差法评价ICVD 10年发病风险绝对危险干预效果。结果男性干预组、男性对照组、女性干预组和女性对照组干预前ICVD 10年发病风险绝对危险分别为3.54%±3.05%、4.02%±3.56%、2.30%±2.27%和3.05%±2.71%,中位数(P_(25),P_(75))分别为2.90%(1.50%,3.90%)、2.90%(1.50%,5.40%)、2.10%(0.50%,3.90%)、2.90%(0.50%,3.90%);干预后ICVD 10年发病风险绝对危险分别为3.61%±3.28%、5.07%±5.13%、2.75%±2.92%和4.21%±3.93%,中位数(P_(25),P_(75))分别为2.90%(1.50%,5.40%)、3.90%(1.50%,7.30%)、2.10%(0.30%,3.90%)和2.90%(1.50%,5.40%)。调整混杂因素后,男性或女性ICVD 10年发病风险绝对危险干预效果倍差法模型中,βE分别为-0.973和-0.714,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示干预使男性或女性干预组ICVD 10年发病风险绝对危险分别下降0.973%和0.714%。干预后,男性干预组ICVD 10年发病风险绝对危险高危个体所占比例由2.23%变为3.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对照组ICVD 10年发病风险绝对危险高危个体所占比例由3.72%上升至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干预组ICVD 10年发病风险绝对危险中危个体所占比例由8.01%上升至10.03%,高危个体所占比例由0.67%上升至1.67%;女性对照组ICVD 10年发病风险绝对危险中危个体所占比例由11.92%上升至28.53%,高危个体所占比例由2.19%上升至5.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干预组相应指标上升幅度低于女性对照组。结论对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开展针对性干预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ICVD 10年发病风险绝对危险,为探索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健康管理模式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高风险人群 缺血性心血管病10发病风险 干预性研究
原文传递
清晨高血压与靶器官损害及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陈茂鹤 林琳 +2 位作者 陈睿 杨毅勇 苏津自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3-487,共5页
目的基于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预测研究(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探讨清晨高血压与靶器官损害及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入选2015年1月-201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 目的基于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预测研究(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探讨清晨高血压与靶器官损害及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入选2015年1月-201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371例,根据是否存在清晨高血压分为清晨高血压组(MHT组,n=214)与非清晨高血压组(NMHT组,n=157),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与24 h动态血压(ABPM)监测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清晨高血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10年ASCVD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MHT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98.30±24.63)比(90.57±19.99)g/m^(2),t=3.229,P=0.00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0.94±0.22)比(0.76±0.22)mm,t=7.786,P<0.001]高于NMHT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清晨收缩压与LVMI(r=0.346)、IMT(r=0.471)呈正相关,清晨舒张压与LVMI(r=0.243)、IMT(r=0.431)、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r=0.138)呈正相关(均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晨高血压是10年ASCVD发病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38,95%CI 1.129~4.438)。结论基于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清晨高血压是10年ASCVD发病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晨高血压 靶器官损害 10ASCVD发病风险 动态血压监测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预测研究
原文传递
收缩压与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度对老年高血压人群全因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春盛 陈有仁 +6 位作者 宋路 郑琼冰 陈志超 赵华灵 李春慧 陈朔华 吴寿岭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目的探讨收缩压与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危险度对无合并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老年高血压人群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首次参加2006-2007、2008-2009年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6372例无合并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老... 目的探讨收缩压与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危险度对无合并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老年高血压人群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首次参加2006-2007、2008-2009年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6372例无合并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老年高血压人群为观察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检查,以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依据观察对象收缩压值分为4组:收缩压<140 mm Hg(Q1组,n=703)、收缩压140~<150 mm Hg(Q2组,n=1931)、收缩压150~<160 mm Hg(Q3组,n=1472)和收缩压≥160 mm Hg(Q4组,n=2266)。用寿命表法计算各组累积全因死亡率,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收缩压对全因死亡的影响。根据国人10年内ICVD发病危险简易评分方法,评估观察对象10年ICVD发病危险度,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10年ICVD发病危险度对全因死亡的影响。结果随访(7.2±1.5)年,4组全因死亡例数和累积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28(18.2%)、323(16.7%)、264(17.9%)和458(20.2%)(χ~2=9.8,P=0.02)。以Q2组为对照,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Q4组全因死亡风险比为1.23(95%CI 1.06~1.44,P<0.05);以Q1组为对照,Q2组10年内ICVD发病为很低危+低危、高危+很高危的全因死亡风险比分别为0.64(0.50~0.83)、1.48(1.05~2.10),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未服降压药者(n=3939)以及排除随访时间不足1年的观察对象24例后(n=6348),仅Q4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结论收缩压≥160 mm Hg无合并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的老年高血压人群全因死亡风险增加23%。收缩压140~<150 mm Hg组10年ICVD发病低危及以下者全因死亡风险减少36%,高危及以上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压 缺血性心血管病10发病危险度 全因死亡风险 前瞻性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膳食模式、社会经济地位对心血管病10年风险的联合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阳阳 那晓娜 +4 位作者 马晓川 花语蒙 朱珠 周桂荣 刘爱萍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2-558,588,共8页
目的探讨膳食模式与社会经济地位对心血管病10年风险的联合影响,为心血管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问卷调查2431例北京市门头沟区居民。单因素分析探索膳食模式、社会经济地位、心血管病10年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多因素... 目的探讨膳食模式与社会经济地位对心血管病10年风险的联合影响,为心血管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问卷调查2431例北京市门头沟区居民。单因素分析探索膳食模式、社会经济地位、心血管病10年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前两者对心血管病10年风险的联合影响。结果北京市门头沟区常住居民心血管病10年中高风险比例为38.46%。高盐饮酒膳食模式(48.93%)和低社会经济地位(58.47%)的心血管病10年中高风险比例较高(均有P<0.001)。调整因素后,以均衡膳食且高社会经济地位为参照,高盐饮酒膳食且低社会经济地位人群的心血管病10年中高风险比例最高(OR=6.841,95%CI:4.518~10.540,P<0.001)。结论合理膳食需要联合考虑不同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结合实际鼓励科学营养,以促进真实世界的心血管病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10风险 膳食模式 社会经济地位
原文传递
桐乡市社区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评估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郭丽花 俞敏 +4 位作者 钟节鸣 方乐 陈向宇 王春梅 谢开婿 《预防医学》 2019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评估桐乡市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未来10年发病风险,为制定心血管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桐乡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收集桐乡市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资料,采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风险评估表》评... 目的评估桐乡市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未来10年发病风险,为制定心血管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桐乡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收集桐乡市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资料,采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风险评估表》评估ICVD 10年发病风险。结果纳入资料完整的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27 173例,其中男性11 868例,占43.68%;女性15 305例,占56.32%。ICVD10年发病风险总分的M (QR)为8.00(3.00)分,男性高血压患者为9.00(2.00)分,高于女性的8.00(2.00)分(P<0.05)。评估ICVD10年发病风险高危8 764例,占32.25%;女性高危比例高于男性(P<0.05)。男性ICVD 10年高危风险因素权重依次为年龄(54.58%)、收缩压(17.42%)、吸烟(14.27%)、体质指数(7.77%)、总胆固醇(4.51%)和糖尿病(1.45%);女性ICVD高危风险因素权重依次为年龄(63.57%)、收缩压(14.63%)、体质指数(9.81%)、总胆固醇(6.00%)、糖尿病(5.88%)和吸烟(0.11%)。结论桐乡市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ICVD10年的风险较高;男性应重点控制血压和吸烟的影响,女性应重点控制血压和体质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血管病 发病风险 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发病风险评估表
原文传递
高处作业人员10年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评估
13
作者 李继杰 《药物与人》 2014年第12期342-343,共2页
目的:对西安市某企业高处作业人员进行缺血性心血管病的风险评估,找出高危人群,提出相应健康管理策略.方法:选择2014年在西安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所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的35~59岁高处作业男性职工,收集整理体检资料,按每五年一个年龄组进行... 目的:对西安市某企业高处作业人员进行缺血性心血管病的风险评估,找出高危人群,提出相应健康管理策略.方法:选择2014年在西安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所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的35~59岁高处作业男性职工,收集整理体检资料,按每五年一个年龄组进行分组,根据“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各个年龄组进行评估.结果:⑴该企业高处作业男职工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⑵45-49岁三个年龄组10年发生ICVD 绝对危险度平均值均高于其对应年龄组的平均危险度参考值.结论:西安市某企业高处作业男职工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危人群,特别是45~59岁年龄组,因此要加强体检后的健康管理和促进,从而降低ICVD发病的危险因素,保障职工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血管病 10发病危险评估 高处作业
下载PDF
两种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评估工具在社区老年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尹海宁 张文杰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6期84-88,93,共6页
目的比较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危险评估模型和基于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在社区老年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8月在江苏省镇江市大市口社区卫生服... 目的比较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危险评估模型和基于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在社区老年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8月在江苏省镇江市大市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10年ASCVD发病危险评估模型和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评估其ASCVD风险。结果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4份,有效回收率为96.0%。864例社区老年人中,男359例(41.6%),女505例(58.4%);吸烟169例(19.6%),饮酒130例(15.0%),超重或肥胖473例(54.7%),高血压476例(55.1%),高脂血症293例(33.9%),糖尿病194例(22.5%),代谢综合征(MS)469例(54.3%),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个数≥3个242例(28.0%)。两种10年ASCVD发病风险评估工具评估结果的Kappa值为0.401。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的ASCVD高危老年人占比高于10年ASCVD发病危险评估模型评估的ASCVD高危老年人占比(P<0.05)。10年ASCVD发病危险评估模型评估的ASCVD低中危老年人中男性、75~80岁者、有高血压者占比高于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的ASCVD低中危老年人,65~69岁者占比低于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的ASCVD低中危老年人(P<0.05)。10年ASCVD发病危险评估模型评估的ASCVD高危老年人中女性、65~69岁者、有糖尿病者、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个数≥3个者占比高于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的ASCVD高危老年人,75~80岁者占比低于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的ASCVD高危老年人(P<0.05)。结论社区老年人群10年ASCVD发病风险中高危者检出率较高,10年ASCVD发病危险评估模型与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预测结果一致性一般,用于ASCVD风险评估时,应充分考虑两种工具的特点,其中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可识别出更多的ASCVD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社区 10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评估模型 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丽娟 薛建华 陆燕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2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通过China-PAR模型,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罹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10年风险及终生风险,进行心脑血管病... 目的通过China-PAR模型,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罹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10年风险及终生风险,进行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从上海市部分事业单位筛查出的248例有打鼾症状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基本体检资料;使用Ⅲ级便携式睡眠监测诊断OSAHS,记录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血氧低于90%占总监测时间百分比(TS90%)等参数。按照AHI数据将对象分为单纯鼾症组(51例)、轻度OSAHS组(79例)、中度OSAHS组(79例)、重度OSAHS组(39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OSAHS各睡眠参数与China-PAR模型下的ASCVD风险评分的关系。结果 OSAHS患者年龄较单纯鼾症组高,男性发生OSAHS风险较高(P <0.05);OSAHS患者腰围较粗,且随OSAHS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粗(P <0.05)。OSAHS合并高血压比例较高,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单纯鼾症组高(P <0.05)。OSAHS组的China-PAR评分均明显高于单纯鼾症组(P <0.05)。OSAHS程度越高,对应患者ASCVD终生风险也越高(P <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TS90%每增加1%,ASCVD10年风险增加11.4%(P=0.007);(2)TS90%每增加1%、AHI每小时增加1次,ASCVD终生风险分别增加37.3%、13.1%(P <0.001)。结论 OSAHS与心脑血管风险密切相关,中、重度OSAHS人群更应关注心脑血管病的终生风险。要关注OSAHS患者整夜睡眠过程中血氧饱和度<90%的时间段,TS90%是10年心血管病风险、终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早期干预OSAHS治疗有效性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 10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ASCVD 打鼾 终生风险 TS90% 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原文传递
全国36家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门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卒中10年发病风险评估 被引量:9
16
作者 包柄楠 周迎生 +1 位作者 刘军 霍勇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41-946,共6页
目的 评估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卒中的10年发病风险,比较南、北方患者卒中的发病风险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采用多中心现况调查方法,在全国36家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门诊完成15 914例患者调查.调查问卷是依据美国Fra... 目的 评估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卒中的10年发病风险,比较南、北方患者卒中的发病风险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采用多中心现况调查方法,在全国36家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门诊完成15 914例患者调查.调查问卷是依据美国Framingham心脏研究中卒中10年发病风险评分量表而制定,以年龄、未治疗/治疗后的收缩压水平、吸烟、糖尿病病史、心血管疾病病史、心房颤动、左室肥厚作为调查指标,计算调查指标总分值,从卒中风险对照表中查出卒中发病概率.对发病风险分层,风险概率≤5%为低危,6% ~9%为中危,≥10%为高危.结果 (1)15 914例患者的年龄(64.6±10.1)岁,收缩压为(138.7±19.3)mmHg(1 mmHg =0.133 kPa);心房颤动、左心室肥厚及心血管疾病的患病比例分别为7.4%,11.2%和57.2%;吸烟者比例为17.1%.与北方患者相比,南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高龄,男性比例、吸烟比例和左心室肥厚比例高(P值均<0.01),而收缩压水平和心血管疾病比例低的特点(P值均<0.05).(2)南方患者的10年平均发病风险高于北方患者[(22.4±17.1)%比(19.7±15.2)%,P<0.01];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3)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低危、中危和高危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7%、17.4%和74.9%.其中,南方的低危、中危患者比例低于北方患者(6.7%比8.4%,15.5%比18.9%),而高危患者的比例高于北方患者(77.7%比72.7%),P值均<0.01.结论 本研究中心内科门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中老年患者卒中10年发病风险主要为高危风险分层患者,南方患者卒中10年平均发病风险高于北方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血管意外 10发病风险
原文传递
新疆、西藏地区居民肥胖类型与10年冠心病发病风险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郑聪毅 王增武 +7 位作者 陈祚 张林峰 王馨 董莹 聂静雨 王佳丽 邵澜 田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1-726,共6页
目的 探讨我国新疆、西藏地区居民肥胖类型以及与10年冠心病发病风险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新疆、西藏两地≥35岁研究对象7 631人,其中5 802人纳入本研究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的普通肥胖、腹型肥胖、内脏肥... 目的 探讨我国新疆、西藏地区居民肥胖类型以及与10年冠心病发病风险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新疆、西藏两地≥35岁研究对象7 631人,其中5 802人纳入本研究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的普通肥胖、腹型肥胖、内脏肥胖和混合型肥胖患病率分别为0.53%、12.62%、10.08%和42.35%。其中混合肥胖中同时满足3种肥胖类型诊断标准的研究对象占58.65%(1 441/2 457)。男、女性10年冠心病患病风险分别为(3.05±4.14)%和(1.42±2.37)%(男性高于女性,P〈0.000 1)。混合型肥胖研究对象高等级冠心病发病风险所占比例为30.16%,显著高于普通肥胖(19.35%)、腹型肥胖(28.01%)和内脏肥胖(18.46%)。多因素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显示,混合型肥胖人群10年冠心病发病风险高于其他肥胖类型(OR=2.889,95% CI:2.525~3.305),其中BMI和腰围两项指标均异常的研究对象10年冠心病风险更高(OR=3.168,95% CI:2.730~3.677)。结论 肥胖问题在新疆、西藏地区较为严重,男性、混合型肥胖(特别是BMI与腰围均异常)人群10年冠心病发病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类型 混合型肥胖 10冠心病发病风险 西藏 新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