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十年禁渔与水生态协同保护的思考
1
作者 赵宇轩 张凤 +1 位作者 周文强 宋力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4期84-88,共5页
回顾了长江“十年禁渔”的时代背景,分析了长江“十年禁渔”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及其与目标的差距,以及长江流域的潜在水生态影响。进一步提出了长江禁渔和水生态协同保护对策,包括强化统筹治理、加强物种保护和恢复、推进专业协同、夯... 回顾了长江“十年禁渔”的时代背景,分析了长江“十年禁渔”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及其与目标的差距,以及长江流域的潜在水生态影响。进一步提出了长江禁渔和水生态协同保护对策,包括强化统筹治理、加强物种保护和恢复、推进专业协同、夯实跨域融合理论基础、建设智联监管一张网等。为保护长江流域水生生态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年禁渔 长江 水生态协同保护 渔业资源
下载PDF
禁捕初期长江下游鱼类群落现状分析及禁渔效果初步评估 被引量:8
2
作者 王银平 邓艳敏 +2 位作者 刘思磊 李佩杰 刘凯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4-216,共13页
为了解禁捕初期长江下游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实验于2021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对长江下游鱼类群落进行4次调查。结果显示,实验共采集鉴定鱼类84种,分属10目18科63属,其中47.62%为鲤科鱼类。以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分析群落多样性特征,结... 为了解禁捕初期长江下游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实验于2021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对长江下游鱼类群落进行4次调查。结果显示,实验共采集鉴定鱼类84种,分属10目18科63属,其中47.62%为鲤科鱼类。以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分析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下游鱼类多样性水平较高,但鱼类种类较历史记录偏少。单因素方差结果显示,鱼类种类数、种群数量和重量空间差异显著,季节差异不明显。群落优势种为光泽黄颡鱼、鳊、鲢、短颌鲚、贝氏䱗等9种。4种摄食功能群中,肉食性(47.62%)和杂食性(40.47%)鱼类物种比例较高;洄游习性方面,淡水定居性鱼类占绝对优势(76.19%);3种栖息水层类型中,底层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46.43%)。大型经济鱼类占总量比例低,但个体相对较大,因而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更高。长江下游鱼类多样性指数为3.28,水域鱼类多样性水平较高。长江下游鱼类个体小型化、低龄化现象依然存在,长江十年禁渔实施后,禁渔效果初步显现,鱼类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均有所增加。建议进一步加强禁捕期科研监测,加大监管力度,保障长江下游鱼类资源得以有效恢复,巩固禁捕成效。本研究可掌握禁捕初期长江下游鱼类群落基本特征及变动趋势,为长江下游禁渔效果评估和长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十年禁渔 长江下游 群落多样性 生态类群 效果评估
下载PDF
珠江中下游广东鲂种群结构及生长的空间差异 被引量:3
3
作者 朱书礼 李新辉 +4 位作者 李跃飞 刘亚秋 武智 夏雨果 李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1,共7页
鱼类种群结构和个体生长受水文、水环境和渔业捕捞等因素影响存在空间上差异,为了解珠江中下游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在不同水域(河口、坝上和坝下)种群结构和生长现状,2020年7-8月在珠江中下游共采集228尾广东鲂样本,测量体... 鱼类种群结构和个体生长受水文、水环境和渔业捕捞等因素影响存在空间上差异,为了解珠江中下游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在不同水域(河口、坝上和坝下)种群结构和生长现状,2020年7-8月在珠江中下游共采集228尾广东鲂样本,测量体长、体质量,利用鳞片测定年龄,应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Beverton-Holt模型和Pauly经验公式估算生长、死亡参数。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河口、坝下和坝上广东鲂优势体长分别为17.0~27.2、18.9~28.7和28.6~40.0 cm;优势体质量分别为93.0~447.9、148.8~480.0、39.5~1 420.8 g;年龄组成分别主要为3^(+)(32.14%)、2^(+)(24.11%),3^(+)(32.14%)、2^(+)(24.11%)和4^(+)(31.58%)、5^(+)(26.32%)。河口、坝下和坝上广东鲂年龄生长方程分别为L=47.2(1-e^(-0.177(t+0.387)))、L=42.9(1-e^(-0.199(t+0.377)))和L=53.7(1-e^(-0.155(t+0.401)))。河口、坝下和坝上开发率E分别为0.410、0.373和0.248;临界体长Lc分别为25.1、23.0和28.4 cm。以上结果表明,广东鲂体长、体质量和年龄频率分布以及生长方程均存在空间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鲂 生长特征 种群结构 空间差异 珠江 十年禁渔 种质资源保护 渔业资源评估
下载PDF
禁捕后长江鱼类资源监测的技术指标建议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海乐 杨俊琳 +5 位作者 方冬冬 朱传亚 沈丽 张辉 吴金明 危起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7-230,共14页
为了确定监测时长、监测网具、站位布局对禁捕后长江鱼类资源监测评估的有效性,于2021年5—7月在长江中游10个站位开展了鱼类资源捕捞监测,每个站位连续监测15 d,从日捕获量、物种记录数、渔获物群落结构等3方面着手,对监测时长、监测... 为了确定监测时长、监测网具、站位布局对禁捕后长江鱼类资源监测评估的有效性,于2021年5—7月在长江中游10个站位开展了鱼类资源捕捞监测,每个站位连续监测15 d,从日捕获量、物种记录数、渔获物群落结构等3方面着手,对监测时长、监测网具、站位布局等的设置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连续11 d捕捞监测所得累计日均渔获量基本达到稳定,连续15 d捕捞监测可以记录到站位近70%的鱼类种类数,所得累计鱼类群落结构基本达到稳定。网具类型、规格的使用覆盖对监测结果中鱼类种类记录数、鱼类群落结构有明显影响,网具使用量对监测结果中日均渔获量有明显影响。10个监测站位间的鱼类群落结构具有明显差异,结合监测站位间的空间距离来看,鱼类群落结构具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研究表明,为了保障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基于原始监测数据进行相关评估之前,有必要对监测数据的充分性、有效性进行检验,网具类型、规格和使用量对监测结果的影响应予以适当考虑,各具体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评估应由相应具体江段的监测结果来支撑。本研究将为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禁捕后的水生生物资源监测评估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十年禁渔 禁捕效果评估 水生生物资源监测 鱼类 物种记录数 群落结构 长江中游
下载PDF
长江干流轮虫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5
作者 钟可儿 陈敏建 +2 位作者 田盼盼 马吉顺 周琼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8-138,共11页
为阐明长江干流轮虫群落结构与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水体物理化学参数将长江干流自源头至下游共27个江段的生境空间划分为4个区域:高山区、峡谷区、平原区、河口区,探究各区域轮虫群落结构特征与分布规律,并基于生物学... 为阐明长江干流轮虫群落结构与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水体物理化学参数将长江干流自源头至下游共27个江段的生境空间划分为4个区域:高山区、峡谷区、平原区、河口区,探究各区域轮虫群落结构特征与分布规律,并基于生物学方法评价了长江干流各区域水质现状。结果显示:研究期间在长江干流共鉴定出轮虫37属85种,其中包括指示种63种,以寡污型种类为主。4个研究区域共有优势种12种,其中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ualg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在多个水域均占优势。长江干流轮虫平均密度为19.66 ind./L,平均生物量为0.11 mg/L。轮虫密度与生物量分布规律均表现为峡谷区>平原区>高山区>河口区。干流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值为2.62,Pielou均匀度指数值为0.78。其中,各区域之间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而各区域Pielou指数分布相对均匀。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结果显示,峡谷区与平原区轮虫群落相似性较其他区域高。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温度、藻密度、溶氧、总磷等是影响长江干流轮虫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以上研究表明,长江干流不同区域间轮虫群落结构呈现较高的空间异质性,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共同影响了轮虫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干流 轮虫 群落结构 环境因素 生物多样性 空间异质性 十年禁渔 水生态环境评价
下载PDF
长江退捕渔民生计重构:模式、效应及建议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子飞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2年第10期4-14,共11页
[目的/意义]长江十年禁渔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全局计、为子孙谋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系统工程,是渔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先行先试,其中渔民生计重构是“退下来”后“稳得住、能致富、见成效”关... [目的/意义]长江十年禁渔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全局计、为子孙谋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系统工程,是渔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先行先试,其中渔民生计重构是“退下来”后“稳得住、能致富、见成效”关键和前提。[方法/过程]研究在廓清退捕渔民生计重构的内涵基础上,结合调查的典型案例考察长江退捕渔民生计重构的模式,并进一步评估分析生计重构的效应及其提升的障碍因素,最后提出更有效推进渔民生计重构的对策建议。[结论/结果](1)渔民生计重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是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的全面考察,后者聚焦于生计路径和转产就业,至少包含替代性、适宜性、可持续性等三重含义。(2)渔民生计重构模式可归为政府主导型、渔民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等3类,政府主导型的替代性较高,而适宜性、可持续性相对不足;渔民主导型的替代性、可持续性较高,但适宜性需提升;企业主导型的替代性、适宜性、稳定性均较高,但实践较少。(3)渔民生计重构效应仍需提升,这既有内部也有外部的因素,前者体现于渔民生计资本低的客观约束和再就业意愿不高、政策博弈心理的主观原因,后者主要包括生计供给精准性不高、财政支持有限、自然资源稀缺、社会参与度低等。针对退捕渔民生计重构面临的困境,未来应从协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短期和长期、公平与效率、保护与科学开发等4组关系为切入点,提升退捕渔民生计重构替代性、适宜性和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十年禁渔 退捕渔民 生计重构 转产转业 可持续生计
下载PDF
长江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7
作者 钟可儿 杨潇 +1 位作者 马吉顺 周琼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458-2472,共15页
为探究长江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化规律及区系组成特征,于2019年7~9月在长江干流设置了74个采样断面,并将其划分为源区、金沙江区、三峡库区、长江中游和长江下游5个区域进行浮游植物的调查研究。研究期间长江干流共鉴定浮游植物6... 为探究长江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化规律及区系组成特征,于2019年7~9月在长江干流设置了74个采样断面,并将其划分为源区、金沙江区、三峡库区、长江中游和长江下游5个区域进行浮游植物的调查研究。研究期间长江干流共鉴定浮游植物6门53属112种,源区、金沙江区、三峡库区和长江中游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均以硅藻门为主,且硅藻门种类在五个研究区域均占优势,如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Melos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等。干流全流域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1.29×106cells/L,平均生物量为1.34 mg/L。各区域物种组成、硅藻商、多样性指数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源区与其余各区域浮游植物物种均极不相似,仅中游与下游浮游植物物种中等相似;下游硅藻商显著高于其它区域(P<0.05),金沙江、三峡库区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其它各区域(P<0.05)。基于Shannon-wiener (H’)、Margalef (d)、Pielou (J)生物多样性指数的水质评价结果表明:长江干流整体水质呈中污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水温(WT)、总氮(TN)、氨氮(NH3-N)是全流域浮游植物密度与生物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溶解氧(DO)是影响浮游植物多样性水平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我们的调查结果将提供“十年禁渔”计划实施前期的水生生物基础数据,为长江干流水域水生态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干流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水质评价 十年禁渔
原文传递
关于加强长江渔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步宇 宁波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25-1334,共10页
长江渔文化是长江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而长江文化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文化之一。面对长江十年禁渔,长江渔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刻不容缓。对此,有助于推进长江十年禁渔,有助于长江文化的传承创新,有助于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有助于生态文明建... 长江渔文化是长江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而长江文化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文化之一。面对长江十年禁渔,长江渔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刻不容缓。对此,有助于推进长江十年禁渔,有助于长江文化的传承创新,有助于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有助于丰富中华文化内涵。本文选取上海市崇明区为案例,采用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等形式,对长江渔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收集来的数据通过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主要问题为地方管理与治理能力比较薄弱;急功近利的开发影响保护与传承;普通民众保护与传承意识淡薄。对此,建议完善长江渔文化保护与传承法治与机制;加强对长江渔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保护;加强长江渔文化的宣传应用与活态传承;加强长江渔文化资源的创新转化与开发等,为长江渔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十年禁渔 渔文化 保护 传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