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g单尼龙丝及振动阈值的检查与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王晓苓 张瑛 +1 位作者 杨莹 李显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2期92-93,共2页
目的分析10g单尼龙丝(10gSWME)及振动阈值的检查(VPT)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相关性及差异,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8名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双侧正中、尺、胫、腓总神经运动支和感觉支的NCV... 目的分析10g单尼龙丝(10gSWME)及振动阈值的检查(VPT)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相关性及差异,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8名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双侧正中、尺、胫、腓总神经运动支和感觉支的NCV、振幅、潜伏期及10g单尼龙丝及振动阈值检查,分析比较10g单尼龙丝及振动阈值检查与NCV检查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0g单尼龙丝及振动阈值与NCV检查结果有显著相关性(P均<0.001);振动阈值检查的异常率均显著大于NCV及10g单尼龙丝(P均<0.05);在NCV检查正常的患者中,10g单尼龙丝检查的异常率、振动阈值检查的异常率分别为13.8%和48.3%,在振动阈值检查正常的患者中,正中、尺、胫神经运动支及正中、腓总神经感觉支的NCV的异常率分别为22.1%、20.2%、28.7%、23.5%和31.9%。结论在DPN诊断中,10g单尼龙丝及振动阈值检查与NCV检查在临床中各有其应用价值,不能完全相互替代,全面了解DPN病情还需要结合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10g单尼龙丝及振动阈值的检查 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筛查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阮亚芬 汤玮 +3 位作者 刘志民 邹俊杰 李翔 贺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128 Hz音叉和10 g单尼龙丝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无脑血管病及腰椎疾病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157例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同时用128 Hz音叉和(或) 10 g单尼龙丝检查进行感觉检查,计算两种检查的敏... 目的探讨128 Hz音叉和10 g单尼龙丝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无脑血管病及腰椎疾病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157例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同时用128 Hz音叉和(或) 10 g单尼龙丝检查进行感觉检查,计算两种检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128 Hz音叉、10 g单尼龙丝、128 Hz音叉联合10 g单尼龙丝及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积分(MDNS)检查均与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呈正相关(r=0.227、0.230、0.289和0.386,P值均<0.05)。以NCV检查为标准,128 Hz音叉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2.7%、50.0%和64.7%,10 g单尼龙丝检查分别为29.3%、90.7%和59.3%,128 Hz音叉联合10 g单尼龙丝检查分别为79.8%、91.3%和81.2%,MDNS检查分别为56.6%、83.3%和66.O%。DPN的发生率为64.7%(99/153),51.6%(79/153)的患者存在不同的临床症状,包括麻木73例,针刺感38例,疼痛47例,踩棉花样感31例,足部溃疡3例。结论128 Hz音又联合10 g单尼龙丝检查在DPN早期临床筛查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128Hz音叉联合10g尼龙丝检查
下载PDF
柴枣龙牡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抑郁状态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远超 谭宏韬 +1 位作者 林惠京 刘艺芬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5期87-90,共4页
目的:观察柴枣龙牡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抑郁状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予口服柴枣龙牡汤,对照组予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疗程均为14天,比较2组治疗前后10 g单尼龙丝(10g SWME)异常率、振动阈值... 目的:观察柴枣龙牡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抑郁状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予口服柴枣龙牡汤,对照组予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疗程均为14天,比较2组治疗前后10 g单尼龙丝(10g SWME)异常率、振动阈值定量(VPT)、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VPT、TSS、VAS、HAMD-17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10g SWME异常率、VPT、TSS、VAS、HAMD-17较对照组均有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采用柴枣龙牡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抑郁状态患者安全、有效,与现代医学常规治疗比较,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状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柴枣龙牡汤 10g尼龙丝(10g SWME)异常率 振动阈值定量(VPT) 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