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12-二甲基苯蒽/巴豆油诱发小鼠皮肤乳头状瘤过程中表皮细胞凋亡的研究
1
作者 刘仲荣 张国威 何云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33-733,735,共2页
关键词 皮肤乳头癌 小鼠 7 12-二甲基苯蒽/巴豆油 表皮细胞凋亡
下载PDF
二甲基苯蒽/巴豆油联合NB-UVB照射构建鳞状细胞癌动物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雪 倪文琼 +4 位作者 肖春才 丁巍 季艳芳 李存涛 边胜男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3年第6期369-372,共4页
目的:建立二甲基苯蒽/巴豆油外涂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诱导小鼠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动物模型。方法:取120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4组:A组(40只)外涂二甲基苯蒽/巴豆油,联合。NB-UVB照射;B组(40只)涂二甲基苯蒽/巴豆油;C组(20只... 目的:建立二甲基苯蒽/巴豆油外涂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诱导小鼠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动物模型。方法:取120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4组:A组(40只)外涂二甲基苯蒽/巴豆油,联合。NB-UVB照射;B组(40只)涂二甲基苯蒽/巴豆油;C组(20只)仅照射NB-UVB;D组(20只)仅外涂丙酮液。定期肉眼观察小鼠背部皮肤的变化,并于第5、15、20周统计各组存活小鼠数及荷瘤小鼠数,计算荷瘤率。20周时取肿瘤组织行组织病理检查,分别计算各组小鼠皮肤鳞癌的发生率。结果:第20周时A、B、C、D组小鼠荷瘤率分别为86.7%、66.7%、21.1%、0。鳞癌发生率分别为:56.7%、21.2%、0、0。A组与B组相比鳞癌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涂二甲基苯蒽/巴豆油联合NB-UVB较单独外涂二甲基苯蒽/巴豆油可以提高小鼠皮肤鳞癌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甲基 巴豆油 窄谱中波紫外线 模型
下载PDF
左金丸对二甲基苯蒽/巴豆油诱导小鼠皮肤肿瘤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寰 杜金城 杜钢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观察左金丸对二甲基苯蒽/巴豆油诱导小鼠皮肤肿瘤的预防作用。方法:二甲基苯蒽/巴豆油外涂建立小鼠皮肤肿瘤模型,左金丸按人体等效剂量灌胃,记录皮肤成瘤时间和瘤数量,检测小鼠血清IL-1、IL-6、hs-CRP、TNF-α和皮肤组织E-Cadherin... 目的:观察左金丸对二甲基苯蒽/巴豆油诱导小鼠皮肤肿瘤的预防作用。方法:二甲基苯蒽/巴豆油外涂建立小鼠皮肤肿瘤模型,左金丸按人体等效剂量灌胃,记录皮肤成瘤时间和瘤数量,检测小鼠血清IL-1、IL-6、hs-CRP、TNF-α和皮肤组织E-Cadherin、N-Cadherin及PCNA。结果:模型组小鼠成瘤时间范围为6~10周,平均每只小鼠致瘤数为(16. 3±3. 6);,左金丸组小鼠成瘤时间范围为8~10周,平均每只小鼠致瘤数为(10. 2±2. 3)。与正常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IL-1、IL-6、hs-CRP和TNF-α均明显增高,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和增殖标志表达显著增强,左金丸对上述模型小鼠血清炎症指标及皮肤组织EMT和增殖均有显著降低作用。结论:左金丸对二甲基苯蒽/巴豆油诱导小鼠皮肤肿瘤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金丸 甲基/巴豆油 皮肤肿瘤
下载PDF
7,12-二甲基苯蒽诱发小鼠恶性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孙顶 韩玲 +4 位作者 高福 秦阳华 单鹄声 崔建国 姜昊 《海军医学杂志》 2009年第4期296-299,共4页
目的:建立7,12-二甲基苯蒽诱发小鼠恶性肿瘤模型。方法:BALB/c小鼠,经口喂服7,12-二甲基苯蒽,每次1.0 mg,每周1次,连续4周,给药后连续观察11个月后处死,取胸腺、肝脏、肾脏、脾脏、胃、生殖腺、肠系膜、盲肠、大脑等组织器官,甲醛固定... 目的:建立7,12-二甲基苯蒽诱发小鼠恶性肿瘤模型。方法:BALB/c小鼠,经口喂服7,12-二甲基苯蒽,每次1.0 mg,每周1次,连续4周,给药后连续观察11个月后处死,取胸腺、肝脏、肾脏、脾脏、胃、生殖腺、肠系膜、盲肠、大脑等组织器官,甲醛固定后进行病理学检查及裸鼠致瘤试验。结果:给药后11个月后,BALB/c小鼠出现的肿瘤类型以肺癌和白血病为主,经病理学证实肺癌为细支气管肺泡癌,白血病为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白血病小鼠肿瘤移植实验已稳定连续传代。结论:本研究建立的7,12-二甲基苯蒽诱发的小鼠恶性肿瘤动物模型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 12-甲基 恶性肿瘤 动物模型
下载PDF
7,12-二甲基苯并蒽对人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
5
作者 李曙波 廖长秀 《广州化工》 CAS 2015年第11期59-61,共3页
探讨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DMBA(1μmol·L-1)处理人肝星状细胞株LX-2 24h后,Western blot、ELISA和实时定量PCR观察肝星状细胞活化标志蛋白α-SMA、TGF-β1、CYP1A1和CYP1B1蛋白表达和分泌量以及mRNA表... 探讨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DMBA(1μmol·L-1)处理人肝星状细胞株LX-2 24h后,Western blot、ELISA和实时定量PCR观察肝星状细胞活化标志蛋白α-SMA、TGF-β1、CYP1A1和CYP1B1蛋白表达和分泌量以及mRNA表达。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DMBA处理后的LX-2中α-SMA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TGF-β1分泌量(P<0.05)和mRNA表达(P<0.01)也显著升高。此外,DMBA处理的LX-2中CYP1A1和CYP1B1的mRNA表达也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DMBA可活化人肝星状细胞,可能与诱导LX-2中CYP1A1和CYP1B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 12-甲基 人肝星状细胞 活化
下载PDF
牛磺酸对7,12-二甲基苯蒽诱发大鼠乳腺癌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
6
作者 梁柏莹 宋玉美 +1 位作者 郭松超 欧阳轶强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7,12-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 benzene[a]anthracene,DMBA)诱发大鼠乳腺癌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6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牛磺酸干预组、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牛磺酸干预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给...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7,12-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 benzene[a]anthracene,DMBA)诱发大鼠乳腺癌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6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牛磺酸干预组、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牛磺酸干预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15 mg/100g的DMBA,在牛磺酸干预组的日常饮水中添加3%牛磺酸,一次性灌胃;空白对照组大鼠予1 m L/100 g花生油灌胃。所有大鼠均自由饮水和进食。观察、记录大鼠乳腺肿瘤发生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6和TNF-α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牛磺酸干预组肿瘤发生的潜伏期延长,致瘤率、荷瘤总数、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体积和重量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41.41±10.10)pg/m L vs(20.00±10.10)pg/m L,P<0.05;(71.72±25.83)pg/m L vs(42.00±16.69)pg/m L,P<0.05),而牛磺酸干预组升高不明显[(22.48±10.38)pg/m L vs(20.00±10.10)pg/m L,P>0.05;(42.52±9.15)pg/m L vs(42.00±16.69)pg/m L,P>0.05)。结论牛磺酸对DMBA诱发大鼠乳腺癌的发生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反应途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牛磺酸 7 12-甲基 大鼠 致瘤率 IL-6 TNF-Α
下载PDF
东莨菪亭(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对7 ,12-二甲基苯并蒽诱导的皮肤乳头状瘤小鼠相关关键信号蛋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7
7
作者 Soumya Sundar Bhattacharyya Saili Paul +2 位作者 Suman Dutta Naoual Boujedaini Anisur Rahman Khuda-Bukhsh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645-654,共10页
目的:东莨菪亭(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是从常绿钩吻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前期体外研究证实了其抗肿瘤潜能,本研究评价其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方法:30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溶剂对照组和低、高剂量东莨菪亭组,每组6... 目的:东莨菪亭(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是从常绿钩吻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前期体外研究证实了其抗肿瘤潜能,本研究评价其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方法:30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溶剂对照组和低、高剂量东莨菪亭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小鼠不接受任何干预,其余小鼠背部涂抹100μg 7 ,12-二甲基苯并蒽(7 ,12-di methylbenz[a]anthra-cene ,DMBA)(每周一次)和1 %巴豆油(每周2次)诱导皮肤乳头状瘤,共24周。溶剂组小鼠在造模基础上每天予2 %酒精口服,低剂量(50 mg/kg)和高剂量(100 mg/kg)东莨菪亭组小鼠每天予东莨菪亭治疗。治疗24周后,检测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信号蛋白及其受体,包括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 AhR)、p53、细胞色素P450亚酶1A1(cytochrome P450 1A1 , CYP1A1)、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3 ,Stat-3)、存活素、金属基质蛋白酶2、cyclin D1、c-myc、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印迹法或免疫沉淀法检测。结果:致癌物DMBA和巴豆油可以诱导毒性反应,生化指标中相关酶活性升高,AhR、CYP1A1、PCNA、Stat-3、存活素、MMP-2、cyclin D1和c-myc表达上调,p53、caspase-3和TI MP-2表达下调。荷瘤小鼠采用东莨菪亭治疗后,生化指标中相关酶的活性下降,蛋白表达和毒性生物标志物恢复正常。结论:东莨菪亭可能通过下调AhR表达来下调一些重要信号蛋白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竞争性抑制存活素的表达。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可能也起到关键作用。东莨菪亭或许可作为化疗的替代药物用于治疗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莨菪亭 皮肤肿瘤 7 12-甲基 信号受体 凋亡 小鼠
下载PDF
2,3-吲哚醌对二甲基苯蒽诱导的大鼠乳腺癌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娜 鞠传霞 +4 位作者 岳旺 宋晓萍 强新 刘占涛 杨玉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53-1356,共4页
目的探讨2,3-吲哚醌(ISA)对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的大鼠乳腺癌的化学预防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ISA低、中、高剂量给药组,一次性皮下给予DMBA诱导大鼠乳腺癌模型发生,观察ISA对DMBA诱导的乳腺癌模型大鼠肿瘤... 目的探讨2,3-吲哚醌(ISA)对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的大鼠乳腺癌的化学预防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ISA低、中、高剂量给药组,一次性皮下给予DMBA诱导大鼠乳腺癌模型发生,观察ISA对DMBA诱导的乳腺癌模型大鼠肿瘤抑制率,脏器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 ISA能推迟大鼠乳腺癌的发生时间,降低肿瘤发生率;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的脾指数及胸腺指数升高;低剂量组GSH-Px及SOD均明显升高,而MDA活性降低(P<0.05);ISA低、高剂量组TNF-α浓度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结论 ISA对DMBA诱发的大鼠乳腺癌有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为:增强荷瘤大鼠免疫系统的抵抗力,清除血中氧化应激产生的氧自由基,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吲哚醌 化学预防 乳腺癌 甲基 大鼠 氧化应激 HE染色
下载PDF
9,10-二(苯亚甲基-硫亚甲基)蒽的合成及其对Cu^(2+)的识别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立冬 吴玉芹 秦大斌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63,共3页
In this paper,9,10-bis(benzenemethylene-sulfurmethylene)anthracene derived from the starting material anthracene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IR,1H NMR.The result of molecular recogntion test showed that thi... In this paper,9,10-bis(benzenemethylene-sulfurmethylene)anthracene derived from the starting material anthracene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IR,1H NMR.The result of molecular recogntion test showed that this host molecule had strong complexation to Cu2+.The mechanism of recognition wa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 10-(甲基-硫亚甲基) 合成 表征 识别 CU^2+
下载PDF
DMBA/巴豆油二阶法联合NB-UVB照射构建小鼠皮肤鳞癌模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超 刘保国 +4 位作者 郑海萍 刘青 李志峰 顾静 周萌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54,61,共5页
目的用二甲基苯并蒽(DMBA)/巴豆油二阶法联合NB-UVB照射,构建皮肤鳞状细胞癌小鼠模型。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外涂DMBA/巴豆油;B组照射NB-UVB;C组外涂DMBA/巴豆油,联合NB-UVB照射。实验过程中定期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和... 目的用二甲基苯并蒽(DMBA)/巴豆油二阶法联合NB-UVB照射,构建皮肤鳞状细胞癌小鼠模型。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外涂DMBA/巴豆油;B组照射NB-UVB;C组外涂DMBA/巴豆油,联合NB-UVB照射。实验过程中定期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和实验部位皮肤的变化,于第5、10、15、20周统计各组小鼠的存活率及成瘤率。第20周时取小鼠皮损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第5周末,部分C组小鼠出现直径≥1 mm的丘疹,第20周后,三组成瘤率分别为86.67%,7.14%,94.12%;SCC发生率分别为:13.34%,0%,70.59%。结论 DMBA/巴豆油二阶法联合NB-UVB构建小鼠皮肤鳞癌模型较单独应用DMBA/巴豆油二阶法或NB-UVB照射成瘤时间短,成瘤率和SCC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甲基 巴豆油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1,8-二羟基-3-甲基-苯并[d,e]蒽酮的2DNMR研究
11
作者 王红梅 陈巍 +4 位作者 徐英凯 王鹏 施伟 温美娟 刘扬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3-257,共5页
从中药芦荟 (Aloevera)中分离得到一个蒽酮类新化合物 .通过UV、IR、HREI MS、1 HNMR和 1 3CNMR及 2DNMR(1 H 1 HCOSY、HMBC、HMQC和J resolved)方法 ,鉴定其结构为 :1 ,8 二羟基 3 甲基 苯并 [d,e]蒽酮 .文章的侧重点在于讨论该化合物... 从中药芦荟 (Aloevera)中分离得到一个蒽酮类新化合物 .通过UV、IR、HREI MS、1 HNMR和 1 3CNMR及 2DNMR(1 H 1 HCOSY、HMBC、HMQC和J resolved)方法 ,鉴定其结构为 :1 ,8 二羟基 3 甲基 苯并 [d,e]蒽酮 .文章的侧重点在于讨论该化合物的1 H和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8-羟基-3-甲基-并[d e] 芦荟 2DNMR 归属 中药 分离 核磁共振分析
下载PDF
苯并[a]芘和9,10-二甲基蒽对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早期发育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雪纯 魏海峰 刘长发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2-218,共7页
为探究海洋中多环芳烃(PAHs)对海洋生物的毒性作用,以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水式实验方式,探讨了2种多环芳烃苯并[a]芘和9,10-二甲基蒽对皱纹盘鲍早期发育的毒性效应。在不同浓度的苯并[a]芘和9,10-二甲... 为探究海洋中多环芳烃(PAHs)对海洋生物的毒性作用,以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水式实验方式,探讨了2种多环芳烃苯并[a]芘和9,10-二甲基蒽对皱纹盘鲍早期发育的毒性效应。在不同浓度的苯并[a]芘和9,10-二甲基蒽作用下,观察皱纹盘鲍的卵子受精率、胚胎发育时间和幼体死亡率。结果表明,高浓度的多环芳烃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卵子的受精率显著降低,胚胎发育时间和幼体死亡率显著增加,与处理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3~12 d中,苯并[a]芘对皱纹盘鲍幼体的LC 10分别为11.6、8.18、7.67和7.66 mg·L^-1,9,10-二甲基蒽对皱纹盘鲍幼体的LC 10分别为14.91、14.11、12.82和9.64 mg·L^-1。苯并[a]芘毒性大于9,10-二甲基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A]芘 9 10-甲基 皱纹盘鲍 毒性作用 LC 10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对二甲基苯蒽诱导的大鼠乳腺肿瘤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建伟 赵晓慧 +1 位作者 张玉梅 王培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8-292,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SI)对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benz(a)anthracene,DMBA)诱导的去势大鼠和正常大鼠乳腺肿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9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到去势组和正常组,每组各48只,去势组大鼠行双侧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SI)对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benz(a)anthracene,DMBA)诱导的去势大鼠和正常大鼠乳腺肿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9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到去势组和正常组,每组各48只,去势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随后根据体重水平随机将去势大鼠和正常大鼠各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雌激素对照组、SI高(100mg/kg)、中(50mg/kg)、低剂量组(10mg/kg),每组8只,除两个空白对照组外,每组大鼠经口给予5mg DMBA,每周触诊大鼠乳腺肿瘤发生情况并记录体重和摄食量。24周后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乳腺肿瘤的发病率并检测大鼠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含量水平。结果:去势大鼠SI高、中、低剂量组乳腺肿瘤发病率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SOD活力水平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1);而正常大鼠SI高、中剂量组乳腺肿瘤发病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1),并且SOD活力水平也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1)。结论:50mg/kg和100mg/kg SI能够显著降低正常大鼠的乳腺肿瘤发病率,此作用可能与其升高正常大鼠机体内SOD的活力有关,而SI对去势大鼠的乳腺肿瘤发病率降低不显著,并且显著抑制大鼠血浆SOD活力,推测SI对去势/正常大鼠乳腺肿瘤发病率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可能与大鼠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黄酮类 乳腺肿瘤 9 10-甲基-1 2- 黄豆
下载PDF
5-氟脲嘧啶与醋酸安宫黄体酮联合治疗对二甲基苯并蒽诱导的肿瘤细胞中嘧啶核苷磷酸化酶和胸苷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14
作者 张都民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02年第5期315-315,共1页
关键词 5-氟脲嘧啶 醋酸安宫黄体酮 治疗 甲基 肿瘤细胞 嘧啶核苷磷酸化酶 胸苷酸合成酶活性
下载PDF
油椒木豆荚提取物对二甲基苯蒽诱导小鼠肾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英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Veena Sharma Ritu Paliwal +1 位作者 Pracheta Janmeda Shatruhan Sharma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1171-1178,共8页
目的:通过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benz[a]anthracene,DMBA)诱导雄性白化小鼠肾组织损伤来研究油椒木豆荚的水乙醇提取物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予实验小鼠口服15mg/kgDMBA两周前,分别予200和400mg/kg的油椒木豆荚的水乙醇提取物以及... 目的:通过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benz[a]anthracene,DMBA)诱导雄性白化小鼠肾组织损伤来研究油椒木豆荚的水乙醇提取物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予实验小鼠口服15mg/kgDMBA两周前,分别予200和400mg/kg的油椒木豆荚的水乙醇提取物以及浓度为0.5%和1%的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灌胃。测定各组小鼠细胞色素(cytochrome,Cyt)P450及Cytb5、还原型谷光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以及肾组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及总胆固醇和蛋白质含量。结果:口服15mg/kg的DMBA可显著增加小鼠CytP450和Cytb5的浓度(P<0.01)。小鼠肾组织GSH、GST活性显著降低(P<0.01,P<0.05)。实验小鼠在口服DMBA后,肾组织AST、ALT、ALP活性和蛋白质含量也显著降低,总胆固醇含量则显著增加(P<0.01)。但是经200和400mg/kg油椒木豆荚提取物预处理14d的实验小鼠,其由DMBA诱发的各项组织生化指标变化发生显著逆转(P<0.01)。结论:油椒木豆荚的提取物可通过提高细胞抗氧化活性、减少自由基的生成来减少DMBA的毒副作用,起到保护肾组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椒木 植物提取物 9 10-甲基-1 2- 致癌物 细胞毒性 免疫 小鼠
下载PDF
超声波合成单苯并-12-冠-4
16
作者 杨山虎 梁渠 常红攀 《广州化工》 CAS 2011年第18期90-92,共3页
采用超声波反应器,以邻苯二酚、三甘醇和对甲基苯磺酰氯等为原料,二甲亚砜为溶剂,氢氧化锂为催化剂兼模板剂,合成单苯并-12-冠-4(Benzo-12-crown-4 B12C4)。产物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等表征。合成收率达到23%。较之传统方法具有... 采用超声波反应器,以邻苯二酚、三甘醇和对甲基苯磺酰氯等为原料,二甲亚砜为溶剂,氢氧化锂为催化剂兼模板剂,合成单苯并-12-冠-4(Benzo-12-crown-4 B12C4)。产物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等表征。合成收率达到23%。较之传统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反应条件温和、无需氮气保护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三甘醇甲基磺酸酯 -12--4
下载PDF
两种7,12-二甲基苯蒽给药方式诱导树鼩乳腺癌动物模型的建模效果比较
17
作者 毛岸云 陈茂剑 +5 位作者 杨春 欧超 叶新青 覃庆洪 莫淼 韦长元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6-350,共5页
目的探讨7,12-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树鼩乳腺癌模型的可行性,并比较灌胃和乳腺注射两种给药方式建模的效果。方法将40只树鼩随机分为灌胃组和乳腺注射组,每组20只。灌胃组:用食用植物油溶解的DMBA灌胃1次,15 mg/kg。乳腺注射组:向树鼩... 目的探讨7,12-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树鼩乳腺癌模型的可行性,并比较灌胃和乳腺注射两种给药方式建模的效果。方法将40只树鼩随机分为灌胃组和乳腺注射组,每组20只。灌胃组:用食用植物油溶解的DMBA灌胃1次,15 mg/kg。乳腺注射组:向树鼩腹部一侧乳腺脂肪垫中注射以食用植物油溶解的DMBA,10 mg/kg,共注射3次。在给予DMBA的同时,开始在树鼩大腿外侧肌肉丰厚处注射醋酸甲羟孕酮,100 mg/kg,共注射5次。观察树鼩的成瘤和生存情况,对生成的病变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细胞角蛋白5/6(CK5/6)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结果灌胃组死亡10只,存活10只,有4只树鼩成瘤,成瘤率为20.0%(4/20),乳腺癌成模率为10.0%(2/20),成瘤时间为(197.3±15.1)d。乳腺注射组死亡8只,存活12只,有9只树鼩成瘤,成瘤率为45.0%(9/20),乳腺癌成模率为40.0%(8/20),成瘤时间为(71.8±19.0)d。两组死亡率和成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乳腺注射组成模率高于灌胃组(P<0.05),成瘤时间短于灌胃组(P<0.01)。灌胃组的病理类型有普通型导管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导管原位癌。乳腺注射组病理类型有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导管原位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两组肿瘤组织中ER、PR和CK5/6均有不同程度阳性表达,HER-2阴性表达。结论 DMBA灌胃和乳腺注射两种方法均能成功建立树鼩乳腺癌模型,乳腺脂肪垫注射建模效果优于灌胃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7 12-甲基 树鼩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番茄红素对7,12-二甲基苯并蒽诱导的仓鼠颊囊癌的化学预防作用
18
作者 郑晓亮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2002年第6期256-256,共1页
番茄红素(lycopene)是番茄中主要的类胡萝卜素,对多种实验性肿瘤有防治作用,但对口腔癌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作者研究了该成分对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诱导的仓鼠颊囊癌的化学预防作用。雄性 Syrian 仓鼠分为4组。
关键词 番茄红素 7 12-甲基 仓鼠 颊囊癌 化学预防
原文传递
HGF、c-met蛋白在家兔颊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志彬 赵鹏 +2 位作者 高扬 王士杰 吴明利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601-1603,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c-met蛋白在家兔口腔颊黏膜鳞状上皮细胞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将含有致癌剂二甲基苯并蒽(DMBA)的溶液及药膜涂抹或贴附于家兔口腔颊黏膜后,应用DMBA 16周后,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c-met蛋白在家兔口腔颊黏膜鳞状上皮细胞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将含有致癌剂二甲基苯并蒽(DMBA)的溶液及药膜涂抹或贴附于家兔口腔颊黏膜后,应用DMBA 16周后,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口腔颊黏膜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发生率达64.6%,不典型增生程度越重,HGF及c-met蛋白表达率越高,染色越明显。结论应用致癌剂DMBA可初步构建家兔口腔颊黏膜鳞状上皮癌前病变模型,在癌变过程中间质成纤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 9 10-甲基-1 2- 肝细胞生长因子 癌前病变 C-MET
下载PDF
β-胡萝卜素和叶绿酸对DMBA诱发大鼠乳腺癌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郑一凡 朱心强 黄幸纾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7年第2期99-102,共4页
50天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5只。Ⅰ组每只大鼠一次灌胃给予DMBA10mg;Ⅱ组给DMBA前饮水中加CHL1.5mmol/L,持续1wk;Ⅲ组给DMBA后饲料中加BC90mg/kg饲料,持续到实验结束;Ⅳ... 50天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5只。Ⅰ组每只大鼠一次灌胃给予DMBA10mg;Ⅱ组给DMBA前饮水中加CHL1.5mmol/L,持续1wk;Ⅲ组给DMBA后饲料中加BC90mg/kg饲料,持续到实验结束;Ⅳ组给DMBA前后分别给CHL和BC。结果各组的肿瘤发生率分别为50.0%,33.3%,18.3%和17.4%。给BC组肿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单给CHL组的肿瘤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HL与BC合用组肿瘤发生率与Ⅲ组相似。说明BC确有抑制DMBA诱发乳腺癌的作用,而CHL单用对DMBA的致癌作用无明显抑制,CHL与BC合用也无协同或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Β-胡萝卜素 叶绿酸 甲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