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烯酸法合成5,7-二氯-4-氧代-2,3-二氢喹啉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继凤 陈宏博 郑姝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15-817,共3页
5,7-二氯-4-氧代-2,3-二氢喹啉是合成4,5,7-三氯喹啉的重要中间物质。介绍了以丙烯酸和3,5-二氯苯胺为原料合成5,7-二氯-4-氧代-2,3-二氢喹啉,以水为溶剂,室温下搅拌混合物得到加成产物3-(3,5-二氯苯胺)丙酸,经过成环后得到5,7-二氯-4-... 5,7-二氯-4-氧代-2,3-二氢喹啉是合成4,5,7-三氯喹啉的重要中间物质。介绍了以丙烯酸和3,5-二氯苯胺为原料合成5,7-二氯-4-氧代-2,3-二氢喹啉,以水为溶剂,室温下搅拌混合物得到加成产物3-(3,5-二氯苯胺)丙酸,经过成环后得到5,7-二氯-4-氧代-2,3-二氢喹啉,产品收率达到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 7--4--2 3-氢喹啉 烯酸 4 5 7-三氯喹啉
下载PDF
茉莉酸及其前体12-氧-植物二烯酸的HPLC-MS/MS检测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双玉 齐芪 +2 位作者 李晓慧 盖颖 蒋湘宁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1-636,共6页
茉莉酸是植物体内重要的伤反应特异激素,含量极低,但作用较大。当植物受到机械伤害时,茉莉酸调控一系列应激反应。12-氧-植物二烯酸(OPDA)是茉莉酸合成途径中的重要前体,与茉莉酸有密切的关系。该研究建立了一种HPLC-MS/MS分析检测方法... 茉莉酸是植物体内重要的伤反应特异激素,含量极低,但作用较大。当植物受到机械伤害时,茉莉酸调控一系列应激反应。12-氧-植物二烯酸(OPDA)是茉莉酸合成途径中的重要前体,与茉莉酸有密切的关系。该研究建立了一种HPLC-MS/MS分析检测方法,可同时检测植物材料中茉莉酸及其前体OPDA含量。利用该方法建立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991 9–0.999 5,回收率范围为91.91%–101.56%。该方法同时具有较好的检测灵敏度,2种化合物的最低检测限为3.218和34.129 pmol。研究结果说明该方法切实可靠且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利用该方法检测了4种不同植物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用于不同植物材料中这2种活性化合物含量的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 12--植物烯酸 HPLC-MS/MS
原文传递
致癌性卤代醌介导的脂质氢过氧化物分解的分子机制
3
作者 刘庆林 覃浩 +2 位作者 黄春华 刘蒲 朱本占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37-1644,共8页
卤代醌是许多卤芳香持久有机污染物的致癌代谢产物和饮用水消毒副产物.13-过氧羟基-9,11-十八碳二烯酸(13-HPODE)是最为广泛研究的内源性脂质过氧化物.众所周知,过渡金属离子可以催化分解13-HPODE,但尚不清楚卤代醌是否可以通过不依赖... 卤代醌是许多卤芳香持久有机污染物的致癌代谢产物和饮用水消毒副产物.13-过氧羟基-9,11-十八碳二烯酸(13-HPODE)是最为广泛研究的内源性脂质过氧化物.众所周知,过渡金属离子可以催化分解13-HPODE,但尚不清楚卤代醌是否可以通过不依赖金属离子的途径促进其分解;若是如此,又有什么特异性和相似性?我们发现卤化醌如2,5-二氯-1,4-苯醌(DCBQ)可显著促进13-HPODE的分解.综合采用电子自旋共振-自旋捕获、HPLC-MS和GC-MS等分析方法,可检测到反应形成的脂质烷基自由基如戊烷基自由基、7-羧甲基自由基以及具有基因毒性的4-羟基-2-壬烯醛(HNE)等.在DCBQ和13-HPODE的反应中也能检测到两种氯醌-脂质烷氧基耦合物.我们认为卤代醌促进内源性脂质过氧化物13-HPODE分解生成活性脂质烷基自由基和基因毒性的HNE是通过一类新型的金属非依赖亲核取代与裂解机理来实现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其潜在的基因毒性和致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羟基-9 11-十八碳烯酸 电子自旋共振-自旋捕获技术 脂质烷烃自由基 4-羟基-2-壬烯醛
下载PDF
3-吲哚基-3-甲硫基丙烯酸酯和3-吲哚基-3-氧代丙酸酯的选择性合成 被引量:8
4
作者 于海丰 廖沛球 +4 位作者 刁全平 李铁纯 辛广 韩立楠 侯冬岩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51-1856,共6页
在10℃,3,3-二甲硫基丙烯酸酯、吲哚和三氟乙酸(TFA)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5时,研究了3,3-二甲硫基丙烯酸酯的吲哚化反应.通过控制产物在硅胶的停留时间选择性制备了3-吲哚基-3-甲硫基丙烯酸酯(83%~85%)和3-吲哚基-3-氧代丙酸酯(... 在10℃,3,3-二甲硫基丙烯酸酯、吲哚和三氟乙酸(TFA)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5时,研究了3,3-二甲硫基丙烯酸酯的吲哚化反应.通过控制产物在硅胶的停留时间选择性制备了3-吲哚基-3-甲硫基丙烯酸酯(83%~85%)和3-吲哚基-3-氧代丙酸酯(83%~89%).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产率高且选择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羰基硫缩烯酮 3-吲哚基-3-烷硫基丙烯酸 3-吲哚基-3-丙酸酯 吲哚衍生物 选择性合成
原文传递
阻燃型聚氨酯丙烯酸酯UV固化胶黏剂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会录 李涛 +2 位作者 朱季雪 王刚 杜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4,共8页
分别通过接枝共聚的方法在预聚物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分子结构中引入P、N阻燃元素,探讨合成含磷枝化和含磷骨架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影响因素,并对其制备的UV固化胶黏剂的力学性能、阻燃性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n(HMDI)∶n(PDEG... 分别通过接枝共聚的方法在预聚物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分子结构中引入P、N阻燃元素,探讨合成含磷枝化和含磷骨架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影响因素,并对其制备的UV固化胶黏剂的力学性能、阻燃性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n(HMDI)∶n(PDEGA3000)∶n(FRC-2)∶n(HEA)=2.3∶1∶1∶1,w(DBTDL)=0.3%,w(MEHQ)=0.3%,w(HDDA)=20%时,合成了Mn达7200和PDI为1.53的预聚物P-PUA1;当n(HMDI)∶n(FRC-6)∶n(HEA)=2.05∶1∶2,w(DBTDL)=0.45%,w(MEHQ)=0.3%,w(HDDA)=20%时,合成了Mn达1800,PDI为1.02的预聚物P-PUA2;当m(PUA)∶m(P-PUA1)∶m(P-PUA2)=1∶1∶1,w(Irgacure1173)=3%,w(二甲基苯胺)=2%,w(HDDA)=25%时,可得到黏度6900 mPa·s、剪切强度8.19 MPa、硬度57 HD、LOI 25%、阻燃等级UL94V-2和热稳定性优异的UV固化胶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丙烯酸 反应性阻燃 3-[(羟甲基)氨基]-3-丙基膦酸-甲酯 N N-双(2-羟乙基)氨基亚甲基膦酸乙酯 热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两亲性超分子的共价水凝胶辅助蛋白折叠
6
作者 王嘉鑫 刘佳 +3 位作者 秦金梅 NYV Mondele Mbola 孟子晖 薛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3-181,共9页
采用2-氨基-4-羟基-6甲基嘧啶(MIS)和1,6-己二异氰酸酯(HDI)合成了中间体2-(6-异氰酸酯己基脲)-6-甲基-4[1H]嘧啶酮(UPy-C_(6)-NCO),并引入4-羟基丁基丙烯酸酯(HBA),合成了一种新型单体2-{6-[3-(6-甲基-4-氧代-1,4-二氢嘧啶-2-基)脲基]... 采用2-氨基-4-羟基-6甲基嘧啶(MIS)和1,6-己二异氰酸酯(HDI)合成了中间体2-(6-异氰酸酯己基脲)-6-甲基-4[1H]嘧啶酮(UPy-C_(6)-NCO),并引入4-羟基丁基丙烯酸酯(HBA),合成了一种新型单体2-{6-[3-(6-甲基-4-氧代-1,4-二氢嘧啶-2-基)脲基]己烷氨甲酰氧基}丙烯酸丁酯(UPy-C_(6)-HBA).通过紫外光引发自由基聚合,使UPy-C_(6)-HBA和丙烯酰胺(AM)、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进行共聚,制备了具有均匀多孔结构和高度溶胀性的物理化学双交联水凝胶.将溶菌酶包埋在含UPy-C_(6)-HBA单体的水凝胶基质中,通过疏水作用辅助溶菌酶进行体外折叠复性研究.结果表明,UPy-C_(6)-HBA含量、凝胶用量、溶菌酶浓度和复性温度对复性效果均有影响.当环境温度为25℃时,含UPy-C_(6)-HBA单体15%(质量分数)的水凝胶可以使0.25 mg/m L溶菌酶的复性率提高41%.研究结果表明,向凝胶体系中加入UPy-C_(6)-HBA单体显著提高了溶菌酶的复性率,对于高浓度变性溶菌酶的复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6-[3-(6-甲基-4--1 4-氢嘧啶-2-基)脲基]己烷氨甲酰基}丙烯酸丁酯 超分子水凝胶 蛋白质折叠 溶菌酶
下载PDF
氧脂素信号调控气孔运动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时免免 赵艺 +1 位作者 常原恺 江昆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87-1997,共11页
氧脂素是由多不饱和脂肪酸经酶促氧化衍生的脂肪酸次生代谢物,作为广谱的信号分子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应答等多种重要生理过程。本文侧重梳理了茉莉酸和12-氧代植物二烯酸这两类重要氧脂素分子在植物体内的合成途径,并对其在... 氧脂素是由多不饱和脂肪酸经酶促氧化衍生的脂肪酸次生代谢物,作为广谱的信号分子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应答等多种重要生理过程。本文侧重梳理了茉莉酸和12-氧代植物二烯酸这两类重要氧脂素分子在植物体内的合成途径,并对其在气孔运动中的信号转导模式进行了归纳。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陆生植物演化过程中氧脂素分子信号功能的起源和进化途径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素 茉莉酸 12-氧代植物二烯酸 保卫细胞 气孔运动
原文传递
鱼腥草内生菌Aspergillus sp.GZWMJZ-636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思成 许言超 +4 位作者 吴耽 何文文 胡华林 朱伟明 王立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863-2868,共6页
目的研究鱼腥草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GZWMJZ-636的次级代谢产物和抗植物病原菌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谱、质谱和Marfey水解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采用平板法测试化... 目的研究鱼腥草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GZWMJZ-636的次级代谢产物和抗植物病原菌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谱、质谱和Marfey水解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采用平板法测试化合物的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结果从鱼腥草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GZWMJZ-636的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18-氧代曲普鲁斯太汀B(1)、1,2-裂环-杀锥曲菌素(2)、常现青霉素(3)、短密青霉菌胺F(4)、特来孢菌嗪D(5)、去甲氧基烟曲霉素C(6)。在50μg/mL质量浓度下,化合物2和3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21.4%和20.0%,对辣椒枯萎病菌抑制率分别为18.0%和20.9%。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吲哚二酮哌嗪生物碱,鱼腥草内生菌可代谢产生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曲霉 次级谢产物 植物病原菌活性 吲哚酮哌嗪 18-曲普鲁斯太汀B
原文传递
响应内生菌侵染的两个地黄茉莉酸合成关键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彭淑萍 董诚明 朱畇昊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4-301,共8页
丙二烯氧化物合酶(allene oxide synthase,AOS)、12-氧代植二烯酸还原酶(12-oxophytodienoate reduc⁃tase,OPR)基因是植物中茉莉酸合成关键基因。从地黄与内生真菌GG22互作转录组中筛选响应内生菌侵染的AOS和OPR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 丙二烯氧化物合酶(allene oxide synthase,AOS)、12-氧代植二烯酸还原酶(12-oxophytodienoate reduc⁃tase,OPR)基因是植物中茉莉酸合成关键基因。从地黄与内生真菌GG22互作转录组中筛选响应内生菌侵染的AOS和OPR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克隆RgAOS和RgOPR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并对该序列及其编码产物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RgAOS和RgOPR基因在不同组织及内生真菌GG22侵染前后的表达模式。RgAOS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626 bp,编码54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0.20 kD。RgOPR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1197 bp,编码398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4.07 kD。QPCR分析发现,RgAOS在根中表达量最高,花中最少,RgOPR在花和叶中的表达量较高。内生真菌GG22能诱导地黄中RgAOS和RgOPR基因的表达。该研究成功从地黄中克隆了RgAOS和RgOPR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地黄中茉莉酸类物质的生物活性及探索内生真菌对地黄次生代谢产物调节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化物合酶 12-烯酸还原酶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下载PDF
甘蔗茉莉酸合成关键酶基因ScOPR1的克隆、亚细胞定位及表达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婷婷 王文举 +6 位作者 刘峰 王玲 李竹 戴明剑 阙友雄 许莉萍 苏亚春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65-1374,共10页
12-氧-植物二烯酸还原酶(12-Oxo-phytodienoic acid reductase,OPR)是十八碳烯酸途径的关键酶之一,控制着茉莉酸合成的最后一个步骤.目前,甘蔗(Saccharum spp.)OPR基因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从课题组构建的甘蔗转录组unigene注释库中筛选到... 12-氧-植物二烯酸还原酶(12-Oxo-phytodienoic acid reductase,OPR)是十八碳烯酸途径的关键酶之一,控制着茉莉酸合成的最后一个步骤.目前,甘蔗(Saccharum spp.)OPR基因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从课题组构建的甘蔗转录组unigene注释库中筛选到一个OPR基因,利用RT-PCR技术从ROC22接种黑穗病菌48 h的蔗芽中扩增获得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ScOPR1(GenBank Accession Number:MG755745),并对该基因的序列特征、亚细胞定位、组织特异性表达及其在不同植物激素胁迫和不同基因型甘蔗与黑穗病菌互作过程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ScOPR1基因全长1 287 bp,包含1个1 11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71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6.01,含有底物结合活性、FMN结合活性和催化活性的氨基酸保守位点以及OYE家族的保守结构域,且与高粱(Sorghum bicolor)OPR蛋白(XP_002447901.2)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高达96.23%,推测其为酸性稳定亲水性非分泌OPRⅠ蛋白.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瞬时表达显示,ScOPR1::GFP融合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qRT-PCR分析结果显示,ScOPR1基因在甘蔗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叶和蔗皮,而在蔗芽和蔗肉中的表达量最低.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处理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3-24 h),ScOPR1基因显著上调表达;该基因在脱落酸处理0.5 h时被诱导表达,为对照的1.54倍.此外,ScOPR1基因在抗黑穗病品种崖城05-179受黑穗病菌侵染初期(24 h)显著上调表达,但在感黑穗病品种ROC22中下调表达;48-72 h时ScOPR1基因的表达量在两个甘蔗基因型中较对照有所增加,但在抗病品种中高于感病品种.本研究表明,ScOPR1基因积极响应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和脱落酸信号分子以及黑穗病菌的胁迫,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ScOPR1基因的功能和甘蔗抗病基因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12--植物烯酸还原酶 生物信息学分析 亚细胞定位 定量表达
原文传递
香蕉茉莉酸合成关键酶基因MaOPR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许奕 徐碧玉 +4 位作者 宋顺 刘菊华 张建斌 贾彩红 金志强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7-246,共10页
从‘巴西’香蕉(Musaacuminata L.AAAgroup‘Brazilian’)根的cDNA文库中获得了一段12-氧-植物二烯酸还原酶OPR(12-oxo-phytodienoic acid reductase)基因的片段,RACE扩增获得全长,命名为MaOPR。该基因全长1512bp,存在一个完整的开放阅... 从‘巴西’香蕉(Musaacuminata L.AAAgroup‘Brazilian’)根的cDNA文库中获得了一段12-氧-植物二烯酸还原酶OPR(12-oxo-phytodienoic acid reductase)基因的片段,RACE扩增获得全长,命名为MaOPR。该基因全长1512bp,存在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1287bp,编码429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蛋白属稳定蛋白,等电点为8.11,具有一个活性位点,一个基质结合位点,一个黄素单核苷酸结合位点。序列预测分析该蛋白亚细胞定位为细胞质,其不属于跨膜蛋白且不存在信号肽。通过和已知植物的12-氧-植物二烯酸还原酶基因相比,同源性达到66%以上。其中与苜蓿、谷子、粳稻、紫云英的OPR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为71%。器官特异性分析表明,MaOPR在香蕉的根、茎、叶片、花和果实中均有所表达,其中在茎和果实中表达量较高。通过对其在ABA抑制剂、乙烯、枯萎病胁迫下的表达结果分析显示,该基因响应以上3种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12--植物烯酸还原酶基因 序列分析 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异源表达唐菖蒲GhOPR3提高了拟南芥的抗逆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连青龙 辛海波 +3 位作者 李晓昕 钟雄辉 尹义蕾 义鸣放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8-508,共11页
通过RT-PCR与RACE技术从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品种‘Rose Supreme’球茎中克隆茉莉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12–氧–植物二烯酸还原酶(12-oxo-phytodienoic acid reductase,OPR)基因的1 489 bp全长cDNA序列,quantitative RT-... 通过RT-PCR与RACE技术从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品种‘Rose Supreme’球茎中克隆茉莉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12–氧–植物二烯酸还原酶(12-oxo-phytodienoic acid reductase,OPR)基因的1 489 bp全长cDNA序列,quantitative RT-PCR结果表明,GhOPR3在唐菖蒲叶、花、根、匍匐茎、新球茎和籽球中都表达,其中在籽球和匍匐茎中相对表达量较高;0.1~0.5 mmol·L-1的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J)处理后,提高了GhOPR3在球茎中的表达量和内源MJ含量;采用农杆菌介导侵染拟南芥花粉,进行GhOPR3基因的过表达分析,过表达拟南芥株系较野生型提高了耐盐性和抗旱性;提高了机械损伤后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内源MJ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菖蒲 茉莉酸 12--植物烯酸还原酶 异源表达 抗逆性
原文传递
大麻药中1个新的三萜皂苷 被引量:4
13
作者 武正才 谢忠浪 +1 位作者 黄春球 腾利兵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0-543,共4页
目的研究大麻药(镰果扁豆Dolichos falcat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应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大麻药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23-二羟基-2-氧... 目的研究大麻药(镰果扁豆Dolichos falcat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应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大麻药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23-二羟基-2-氧代齐墩果-12-烯-28-羧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1)、3β-羟基-齐墩果-12-烯-23,28-二羧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2)、2β,3β-二羟基-齐墩果-12-烯-23,28-二羧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3)。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命名为大麻药皂苷C。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药 大麻药皂苷C 23-羟基-2-齐墩果-12--28-羧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 -羟基-齐墩果-12--23 28-羧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 -羟基-齐墩果-12--23 28-羧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