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3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加庆阳 徐润生 +3 位作者 吕业成 蒙辉远 周少川 李康活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6期8-10,共3页
针对近年珠三角地区菜田连作出现的突出问题,采用“123种植模式”(菜-中晚稻-菜”轮作模式)与当地传统的“早稻或晚稻-蔬菜”轮作及蔬菜连作等几种模式进行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3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最佳,其中“白瓜-中晚稻... 针对近年珠三角地区菜田连作出现的突出问题,采用“123种植模式”(菜-中晚稻-菜”轮作模式)与当地传统的“早稻或晚稻-蔬菜”轮作及蔬菜连作等几种模式进行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3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最佳,其中“白瓜-中晚稻-番茄”模式每667 m2的年产值和年纯收益分别达到12 377元和10 931元,实现了在最有利于种植高效作物的高效生产时段优先安排种植高效作物,并较好地发挥了作物间对气候、土壤生态条件利用的互补作用,从而达到耕地综合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3种植模式 一季中晚稻 稻菜轮作 经济效益
下载PDF
“123种植模式”在增城市的示范应用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茂禾 陈桂明 +4 位作者 何成敏 吴颜洲 何健灵 周少川 李康活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7,共2页
2005年在增城市进行了40 hm2“123种植模式”示范栽培试验,结果一季中晚稻平均每667 m2产量397.2kg,后作平均每667 m2产值1 876元,同比提高25.7%,并讨论了“123种植模式”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123种植模式 一季中晚稻 示范效果
下载PDF
东莞市“123种植模式”一季中晚稻试验初报 被引量:4
3
作者 陈自辉 黄辉祥 +5 位作者 戴建章 尹前卫 古国强 彭国平 周少川 李康活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6期3-5,共3页
2004~2005年对“123种植模式”中的菜-稻-菜模式、虾-稻-虾模式和草莓-稻-草莓模式进行试验,取得了一季中晚稻平均每677m^2产量400kg、单位面积综合效益显著提高的初步成效,筛选出适合一季中晚稻种植的优质水稻新品种黄华占,并讨论... 2004~2005年对“123种植模式”中的菜-稻-菜模式、虾-稻-虾模式和草莓-稻-草莓模式进行试验,取得了一季中晚稻平均每677m^2产量400kg、单位面积综合效益显著提高的初步成效,筛选出适合一季中晚稻种植的优质水稻新品种黄华占,并讨论了“123种植模式”研究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3种植模式 一季中晚稻 产量
下载PDF
“123种植模式”对土壤酶学特征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解开治 徐培智 +5 位作者 陈建生 唐拴虎 张发宝 杨少海 黄旭 赵记军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9-284,共6页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123种植模式"(B,RVCs)和休闲轮作模式(A,FRCs)、蔬菜连作模式(C,VCCs)对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及土壤酶学因子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整套模...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123种植模式"(B,RVCs)和休闲轮作模式(A,FRCs)、蔬菜连作模式(C,VCCs)对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及土壤酶学因子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整套模式完成后,土壤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3种种植模式酶活性均表现为0~15cm高于15~30cm土层;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反之;多酚氧化酶活性表现为A模式0~15cm高于15~30cm土层,B、C模式土层之间15~30cm高于0~15cm。与传统模式和当地模式相比,"123种植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壤酸性磷酸酶、蔗糖酶的活性,降低了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脲酶活性为C>B>A。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发现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土壤速效磷对脲酶、酸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的影响力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均为最大,其它养分因子对以上三种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直接影响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3种植模式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广东稻田耕作制改革策略与初步成效 被引量:34
5
作者 李康活 周少川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1-14,共4页
分析了目前广东一些耕作制度存在过分强调直接经济效益及对耕地资源从外在数量到内在质量的过度利用,带来粮食安全与稻田效益增长不协调、菜田用地与养地不协调两大突出问题,提出了要突破传统种植制度观念束缚、以“菜稻(一季中晚稻)菜... 分析了目前广东一些耕作制度存在过分强调直接经济效益及对耕地资源从外在数量到内在质量的过度利用,带来粮食安全与稻田效益增长不协调、菜田用地与养地不协调两大突出问题,提出了要突破传统种植制度观念束缚、以“菜稻(一季中晚稻)菜”轮作高效耕作制(123种植模式)为主要内容推动广东稻(菜)田耕作制度改革的策略,阐述了“123种植模式”的科学与技术内涵和创新实质以及实施该耕作模式的初步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制度 菜稻轮作 一季中晚稻 123种植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