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白蛾性信息素(9Z,12Z)-十八碳二烯醛及(9Z,12Z,15Z)-十八碳三烯醛的合成 被引量:9
1
作者 严赞开 何佶 张钟宁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5-88,共4页
采用仿生合成法制备了美国白蛾 Hyphantria cunea性信息素的两个主要成分 ,(9Z,12 Z) -十八碳二烯醛和 (9Z,12 Z,15 Z) -十八碳三烯醛。其结构均经 IR、1H NMR、GC-
关键词 美国白蛾 (9z 12z)-十八 (9z 12z 15z)-十八 性信息素
下载PDF
(9Z,12Z,15Z)-十八碳三烯醛的GC-MS分析
2
作者 严赞开 何佶 张钟宁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58,共2页
(9Z,12Z,15Z)_十八碳三烯醛是美国白蛾信息素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在其合成的过程中 ,采用气相色谱监测分离提纯效果 ;提纯的样品成分在化学方法、IR、1HNMR波谱分析基础上用气相色谱 -质谱鉴定为该化合物 ,并用气相色谱的面积归一化法... (9Z,12Z,15Z)_十八碳三烯醛是美国白蛾信息素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在其合成的过程中 ,采用气相色谱监测分离提纯效果 ;提纯的样品成分在化学方法、IR、1HNMR波谱分析基础上用气相色谱 -质谱鉴定为该化合物 ,并用气相色谱的面积归一化法测得其含量大于99% ;该法简便、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z 12z 15z)-十八 GC-MS 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法 美国白蛾 化学性信息素 人工合成
下载PDF
松毛虫性信息素前体(4Z,6E)-十一碳二烯醛的合成 被引量:2
3
作者 陶云海 程伟贤 +2 位作者 黄相中 张玉顺 古昆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8-560,i003,共4页
从简单原料乙炔出发,通过炔对丙烯醛的加成得到7-溴代-(4Z,6E)-庚二烯醛,经乙二醇保护、Pd催化偶联、水解等步骤立体选择性地得到松毛虫性信息素前体(4Z,6E)-十一碳二烯醛.
关键词 松毛虫 性信息素前体 十一 合成方法 7-溴代-(4z 6E)- 偶联反应
下载PDF
美国白蛾性信息素中两主要成分的质谱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严赞开 何佶 张钟宁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98-301,共4页
人工合成美国白蛾性信息素的两个主要成分即 (9z,1 2 z) -十八碳二烯醛 I及 (9z,1 2 z,1 5 z) -十八碳三烯醛 ,应用 GC/MS证实其结构。依照 EI谱分子裂解的主要特征碎片 。
关键词 美国白蛾 性信息素 质谱 气相色谱-质谱 特征碎片离子 (9z 12z)—十八 (9z 12z 15z)—十八
下载PDF
小白菜次生代谢物质对小菜蛾雌虫行为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占娣 张啦 +4 位作者 丁百莲 史云东 王雅妮 鲁广秋 贾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3-330,共8页
为明确小白菜次生代谢物质对小菜蛾行为的调节作用,采用热回流法提取小白菜中不同极性物质,利用Y-型嗅觉仪评价这些物质对小菜蛾雌虫行为的调节效应,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提取物中各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显示:小白菜不... 为明确小白菜次生代谢物质对小菜蛾行为的调节作用,采用热回流法提取小白菜中不同极性物质,利用Y-型嗅觉仪评价这些物质对小菜蛾雌虫行为的调节效应,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提取物中各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显示:小白菜不同极性提取物对小菜蛾雌虫行为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中,低极性物质在高浓度时有引诱效果,高极性物质在中、低浓度时有引诱效果。对比小白菜无水乙醇提取物和蒸馏水提取物发现,低浓度时小白菜无水乙醇提取液对小菜蛾的活性低于蒸馏水提取液。GC-MS鉴定结果显示:小白菜蒸馏水提取液中含有异柠檬酸乙酯和9,12,15-十八碳三烯醛两种化合物,其中异柠檬酸乙酯含量较高;小白菜无水乙醇提取液中含有6种化合物,含量较高的为3,7,11,15-四甲基-2-十六烯-1-醇,其次为9,12,15-十八碳三烯酸,其中,9,12,15-十八碳三烯酸和9,12,15-十八碳三烯醛具有相同的母环结构。进一步研究表明,9,12,15-十八碳三烯酸和9,12,15-十八碳三烯醛可能是小白菜调节小菜蛾行为的潜在活性物质,可用于小菜蛾绿色防治产品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次生代谢物质 9 12 15-十八 9 12 15-十八 小菜蛾 行为调控 绿色防控
下载PDF
倒心盾翅藤藤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6
作者 党竹楠 韩玉 +4 位作者 张雅琦 阮静雅 张倩倩 王涛 张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4433-4441,共9页
目的 对倒心盾翅藤Aspidopterys obcordate藤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MCI gel CHP 20P等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旋光、核磁共振、质谱和圆二色光谱等多种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 目的 对倒心盾翅藤Aspidopterys obcordate藤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MCI gel CHP 20P等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旋光、核磁共振、质谱和圆二色光谱等多种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并采用一水草酸钙结晶(COM)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NRK-52E细胞损伤模型,对分离得到的单体成分进行活性筛选,初步探讨各单体成分对COM致NRK-52E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从倒心盾翅藤藤茎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儿茶素(2)、异黄烷香豆素(3)、龙脑苷(4)、大柱香波龙烷-9-O-β-D-葡萄糖苷(5)、长春花糖苷Ⅱ(6)、2,3-seco-sonderianol(7)、木栓酮(8)、2α,3β,23-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9)、(24S)-24-乙基胆甾-3β,5α,6β-三醇(10)、辛二酸单甲酯(11)、1-壬二酸甘油酯(12)、(9S,10E,12S,13S)-9,12,13-三羟基-10-十八碳烯酸(13)、(9S,10E,12S,13S,15Z)-三羟基十八烷-10,15-二烯酸(14)、异丙醇-[6-O-(β-D-木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5)、3,4-二羟基苯甲酰胺(16)和4’-O-(β-D-吡喃葡萄糖基)-维生素B5(17)。结论 化合物3~5、7、9~17共13个化合物为首次从盾翅藤属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17的13C-NMR谱数据。其中,化合物1~3、10、13和14在不影响细胞活力的情况下,对COM所致NRK-52E细胞的损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心盾翅藤 槲皮素 (+)-儿茶素 异黄烷香豆素 (24S)-24-乙基胆甾- -三醇 (9S 10E 12S 13S)-9 12 13-三羟基-10-十八 (9S 10E 12S 13S 15z)-三羟基十八-10 15- NRK-52E细胞
原文传递
华南毛蕨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魏涵 吴光华 +1 位作者 杨娴 阮金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354-2357,共4页
目的研究华南毛蕨Cyclosorusparasiticu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华南毛蕨叶二氯甲烷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谱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华南毛蕨叶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 目的研究华南毛蕨Cyclosorusparasiticu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华南毛蕨叶二氯甲烷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谱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华南毛蕨叶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二羟基-6,8-二甲基二氢黄酮(去甲氧基荚果蕨素,1)、5-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2)、瘤节毛蕨素B(3)、黑麦草内酯(4)、植醇(5)、叶黄素(6)、8-生育酚(7)、扭马尾藻酚(8)、9Z,12Z-十八碳二烯酸(9)、1,2,3-三亚油酸甘油酯(10)、β-谷甾醇(11)。结论化合物1、2、4~10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华南毛蕨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毛蕨 5-羟基-3 7-甲氧基黄酮 叶黄素 δ-生育酚 9z 12z-十八
原文传递
吉林延龄草的非皂苷类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冯密艳 陈宇 +3 位作者 严欢 倪伟 秦徐杰 刘海洋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研究吉林延龄草Trillium kamtschaticum非止血活性部位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硅胶、反相C18、Sephadex LH-20等色谱材料和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用MTT法评价部分化合物的细胞... 目的研究吉林延龄草Trillium kamtschaticum非止血活性部位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硅胶、反相C18、Sephadex LH-20等色谱材料和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用MTT法评价部分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吉林延龄草非止血活性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蜕皮激素(1)、水龙骨素B(2)、integristerone B(3)、(9Z,15Z)-11,12,13-三羟基-9,15-十八碳二烯酸(4)、(Z)-11,12,13-三羟基-9-十八碳烯酸(5)、(9Z,15Z)-11,12,13-三羟基-9,15-十八碳二烯酸甲酯(6)、(Z)-11,12,13-三羟基-9-十八碳烯酸甲酯(7)、7,11-二甲基-3-亚甲基-10β,11-二羟基-1,6-十二碳二烯二醇-10-O-β-D-葡萄吡喃糖苷(8)、山柰酚-3-O-α-L-阿拉伯吡喃糖基(1→6)-O-β-D-半乳吡喃糖苷(9)、5-羟基-4-羟甲基-二氢吡喃-2-酮(10)。细胞毒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1、9和10的IC50值分别为(26.6±1.3)μmol/L(DU145细胞株)、(16.2±6.2)μmol/L(CEM细胞株)和(23.7±1.2)μmol/L(He La细胞株)。结论化合物4~7和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9和10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延龄草 β-蜕皮激素 (9z 15z)-11 12 13-三羟基-9 15-十八 5-羟基-4-羟甲基-氢吡喃-2- 细胞毒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