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去甲基-4(18),8,11,13-四烯-松香烷-7-酮的全合成
1
作者 别平彦 张成路 +3 位作者 彭宣嘉 陈博 杨毅 潘鑫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219-1221,共3页
以间异丙基溴苯 1为起始原料 ,通过进攻环氧乙烷及溴代两步制得溴化物 3.溴化物 3与 Hagemann′s酯发生偶联反应 ,水解后生成偶联产物 5 .再以路易斯酸 BF3 ·Et2 O催化化合物 5进行分子内环化为关键步骤得到反式稠合中间体 6 ,最... 以间异丙基溴苯 1为起始原料 ,通过进攻环氧乙烷及溴代两步制得溴化物 3.溴化物 3与 Hagemann′s酯发生偶联反应 ,水解后生成偶联产物 5 .再以路易斯酸 BF3 ·Et2 O催化化合物 5进行分子内环化为关键步骤得到反式稠合中间体 6 ,最后通过与三苯基膦碘甲烷季盐发生 Wittig反应及氧化 ,合成了 (± ) -1 9-去甲基 -4 (1 8) ,8,1 1 ,1 3-四烯 -松香烷 -7-酮 [1 9-nor-abieta-4 (1 8) ,8,1 1 ,1 3-tetraen-7-one](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去甲基-4(18) 8 11 13-四烯-松香烷-7-酮 全合成 天然产物 芳香型三环二萜
下载PDF
13-甲氧基-6-羟基钩勿烷-5,8,11,13-四烯-7-酮的首次全合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成路 邱叶红 +1 位作者 马英格 潘鑫复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33-936,共4页
以α 环柠檬醛 ( 2 )为A环合成子 ,以间甲氧基苄基氯 ( 3 )为C环合成子 ,经缩合及分子内环化反应得关键中间体 6.经1HNMR测试发现化合物 6为全顺式结构 .化合物 6经氧化得双羰基化合物 7.将 7用t BuOK/t BuOH处理后得到烯醇式结构的化合... 以α 环柠檬醛 ( 2 )为A环合成子 ,以间甲氧基苄基氯 ( 3 )为C环合成子 ,经缩合及分子内环化反应得关键中间体 6.经1HNMR测试发现化合物 6为全顺式结构 .化合物 6经氧化得双羰基化合物 7.将 7用t BuOK/t BuOH处理后得到烯醇式结构的化合物 8.最后将异丙基通过Fridel Crafts反应一步引入得到目标产物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甲氧基-6-羟基钩勿-5 8 11 13--7- 全合成 三环二萜 构效关系 生物活性
下载PDF
(±)-12-乙基-13-甲氧基-8,11,13-罗汉松三烯-7-酮和(±)-12-乙基-13-甲氧基-8,11,13-罗汉松三烯的全合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成路 别平彦 +1 位作者 彭宣嘉 潘鑫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19-1022,共4页
以 α-环柠檬醛 (1 )为 A环合成子 ,以季盐 (2 )为 C环合成子 ,经缩合及分子内环化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 (5 ) .为引入乙基 ,进行了 Friedel-Crafts反应和脱氧反应等 ,共经 7步反应得到了 (± ) -1 2 -乙基 -1 3-甲氧基 -8,1 1 ,1 3... 以 α-环柠檬醛 (1 )为 A环合成子 ,以季盐 (2 )为 C环合成子 ,经缩合及分子内环化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 (5 ) .为引入乙基 ,进行了 Friedel-Crafts反应和脱氧反应等 ,共经 7步反应得到了 (± ) -1 2 -乙基 -1 3-甲氧基 -8,1 1 ,1 3-罗汉松三烯 -7-酮 [(± ) -nimbonone](9)及 (± ) -1 2 -乙基 -1 3-甲氧基 -8,1 1 ,1 3-罗汉松三烯 (1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乙基-13-甲氧基-8 11 13-罗汉松三-7- (±)-12-乙基-13-甲氧基-8 11 13-罗汉松三 全合成 三环二萜
下载PDF
3,11(13)-二烯-12-桉烷酸的立体选择性全合成 被引量:3
4
作者 周罡 陈永刚 +2 位作者 关玉昆 郑国君 李裕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324-1326,共3页
The enantioselective total synthesis of 12 carboxyeudesma 3,11(13) diene(1) was achieved starting from(-) dihydrocarvone in ten step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key steps mainly include the introduction of hydroxyl group... The enantioselective total synthesis of 12 carboxyeudesma 3,11(13) diene(1) was achieved starting from(-) dihydrocarvone in ten step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key steps mainly include the introduction of hydroxyl group into C 12 position of eudesmane by Vilsmeier chlorination and the generation of C3-C4 double bond into the eudesmane skeleton by elimination of hal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选择性全合成 3 11(13)--12- 不对称全合成 (一)-二氢香芹 植物药
下载PDF
二聚脱氢芳樟醇碱分解反应制备6-甲基-5-庚烯-2-酮 被引量:1
5
作者 翁羽飞 郭世卓 +2 位作者 丁仙华 王帅 奚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6-609,共4页
以脱氢芳樟醇水蒸气蒸馏残液为原料,反应压力为常压,反应温度为103~142℃,残液中的二聚脱氢芳樟醇和脱氢芳樟醇在浓KOH或NaOH水溶液催化作用下进行分解反应,生成6-甲基-5-庚烯-2-酮和乙炔。考察了碱浓度、温度、油碱质量比对残液分解... 以脱氢芳樟醇水蒸气蒸馏残液为原料,反应压力为常压,反应温度为103~142℃,残液中的二聚脱氢芳樟醇和脱氢芳樟醇在浓KOH或NaOH水溶液催化作用下进行分解反应,生成6-甲基-5-庚烯-2-酮和乙炔。考察了碱浓度、温度、油碱质量比对残液分解反应的影响,提出了反应历程。以w(KOH)=50%的水溶液为催化剂,反应温度124~127℃,残液与碱液质量比15∶1,残液中的二聚脱氢芳樟醇、脱氢芳樟醇质量分数分别为60.1%、33.6%,搅拌速度100~200 r/min,反应5 h,脱氢芳樟醇水蒸气蒸馏残液分解生成6-甲基-5-庚烯-2-酮的反应收率为94.3%,反应液中的6-甲基-5-庚烯-2-酮质量分数为9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 9 13-甲基-6 9-二羟基-2 12-碳二-7- 脱氢芳樟醇 6-甲基-5--2- 乙炔 精细化工中间体
下载PDF
4,8,8-三甲基-7,8,9,10-四氢苯并[h]色烯-2-酮的7-位选择性溴代和重排反应(英文)
6
作者 张晶蕾 王洋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8-372,共5页
4,8,8-三甲基-7,8,9,10-四氢苯并[h]色烯-2-酮(4)与N-溴代丁二酰亚胺发生7-位选择性溴代及重排反应,生成7-溴-4,8,8-三甲基-7,8,9,10-四氢苯并[h]色烯-2-酮(9)和4,7,8-三甲基-2H-苯并[h]色烯-2-酮(11),收率分别为37%和34%,并且提出了该... 4,8,8-三甲基-7,8,9,10-四氢苯并[h]色烯-2-酮(4)与N-溴代丁二酰亚胺发生7-位选择性溴代及重排反应,生成7-溴-4,8,8-三甲基-7,8,9,10-四氢苯并[h]色烯-2-酮(9)和4,7,8-三甲基-2H-苯并[h]色烯-2-酮(11),收率分别为37%和34%,并且提出了该重排反应的可能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代 重排 4 8 8-三甲基-7 8 9 10-氢苯并[h]色-2- 4 7 8-三甲基-2H-苯并[h]色-2- 7--4 8 8-三甲基-7 8 9 10-氢苯并[h]色-2-
原文传递
Pd/C催化剂上烯酮的选择性加氢反应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玲 李杰 +2 位作者 江大好 张群峰 李小年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75,共5页
采用釜式反应器,在无溶剂条件下考察了金属Pd的负载量、催化剂粒度、载体预处理方式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Pd/C催化剂6,10,14-三甲基-13-烯-2-十五烷酮(FA-4H)选择性加氢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d负载量的增加,Pd/C催化剂FA... 采用釜式反应器,在无溶剂条件下考察了金属Pd的负载量、催化剂粒度、载体预处理方式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Pd/C催化剂6,10,14-三甲基-13-烯-2-十五烷酮(FA-4H)选择性加氢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d负载量的增加,Pd/C催化剂FA-4H加氢的活性逐渐增加;当Pd负载量在0.5%~3.0%(wt),FA-4H完全转化时目标产物六氢法呢基丙酮(PA)的选择性为99.3%~99.5%。较小的催化剂粒度对应较短的催化剂孔道,有利于减少产物PA在催化剂孔道内停留的时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C=O双键的过度加氢。此外,活性炭载体的硝酸或氨水预处理、较低的反应温度等也有利于减少Pd/C催化剂上FA-4H完全转化时加氢副产物6,10,14-三甲基-13-烯-2-十五烷醇(FA-alcohol)和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醇(PA-alcohol)的生成量,从而使目标产物PA的选择性接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氢法呢基丙 6 10 14-三甲基-13--2-十五 PD C催化剂 选择性加氢
下载PDF
乔松松塔中两个新松香烷型二萜化合物 被引量:1
8
作者 赵玉美 罗建蓉 +3 位作者 何文姬 杨四文 刘光明 张桢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83-1286,共4页
目的:研究乔松松塔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位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羟基-7α-甲氧基-松香-8,11,13-三烯-18-酸... 目的:研究乔松松塔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位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羟基-7α-甲氧基-松香-8,11,13-三烯-18-酸(1)、7α,13-二羟基-罗汉松-8,11,13-三烯-18-酸(2)、7,12,13,15-四羟基-松香-8(14)-烯-18-酸(3)、7β,15-二羟基-松香-8,11,13-三烯-18-酸(4)、18-降松香-8,11,13-三烯-4,7,15-三醇(5)、15-羟基-松香-8,11,13-三烯-18-酸(6)、7α-羟基-15-甲氧基-松香-8,11,13-三烯-18-酸(7),7α-羟基罗汉松烯-8(14)-烯-13-酮-18-酸(8)、齐墩果酸(9)。结论:其中,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命名为15-羟基-7α-甲氧基-松香-8,11,13-三烯-18-酸、7α,13-二羟基-罗汉松-8,11,13-三烯-18-酸,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香型二萜 15-羟基-7α-甲氧基-松香-8 11 13--18- 7α 13-二羟基-罗汉松-8 11 13--18- 松塔 乔松
下载PDF
人工栽培南方红豆杉紫杉烷成分的研究
9
作者 李俊 牙启康 +2 位作者 苏小建 义祥辉 张健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2-74,共3页
采用溶剂萃取及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从人工栽培南方红豆杉中分离得到紫杉醇(Ⅰ)、2′-乙酰氧基-7-表-紫杉醇(Ⅱ)、(3E,7E)-2,α10,β13α-三乙酰基-5,α20-二羟基-3,8-断紫杉烷-3,7,11-三烯-9-酮(Ⅲ)和7-表-紫杉醇(Ⅳ),其中化合物(Ⅱ... 采用溶剂萃取及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从人工栽培南方红豆杉中分离得到紫杉醇(Ⅰ)、2′-乙酰氧基-7-表-紫杉醇(Ⅱ)、(3E,7E)-2,α10,β13α-三乙酰基-5,α20-二羟基-3,8-断紫杉烷-3,7,11-三烯-9-酮(Ⅲ)和7-表-紫杉醇(Ⅳ),其中化合物(Ⅱ)首次从南方红豆杉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紫杉醇 2'-乙酰氧基-7-表紫杉醇 (3E 7E)- 10β 13α-三乙酰基一5a 20.二羟基-3 8- 断紫杉-3 7 11--9- 7--紫杉醇
下载PDF
HPLC-MS/MS法测定芪葵颗粒中25个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3
10
作者 陆明霞 欧阳冰琛 +4 位作者 廖健城 桂婉玉 向杰 邹建东 李长印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08-1719,共12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芪葵颗粒中25个成分(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L-苯丙氨酸、毛蕊异黄酮-7-O-葡萄糖苷、芦丁、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葡萄糖苷、美迪紫檀苷、异黄芪皂苷Ⅱ、杨梅...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芪葵颗粒中25个成分(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L-苯丙氨酸、毛蕊异黄酮-7-O-葡萄糖苷、芦丁、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葡萄糖苷、美迪紫檀苷、异黄芪皂苷Ⅱ、杨梅素、无水柠檬酸、紫檀烷、黄芪皂苷Ⅲ、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Ⅰ、环黄芪苷Ⅱ、异黄芪皂苷Ⅰ、L-色氨酸、黄芪皂苷Ⅱ、异槲皮苷、刺芒柄花苷、金丝桃苷、没食子酸、槲皮素、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大黄素)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SB-C_(18)色谱柱(100 mm×3.0 mm,2.7μm),以含0.1%甲酸和1 mmol·L^(-1)甲酸铵的水溶液(A)-甲醇(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柱温45℃,进样体积2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负离子模式扫描。结果:25个成分在测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0.9950,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89.5%~105.7%,RSD≤4.0%;3批芪葵颗粒中上述25个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05~0.006、0.102~0.104、0.107~0.155、0.073~0.074、0.016~0.019、1.058~1.120、0.032~0.047、0.040~0.052、5.600~6.617、0.026~0.030、0.009~0.011、0.009~0.013、0.077~0.085、0.018~0.026、0.131~0.154、0.061~0.068、0.032~0.038、0.108~0.127、0.043~0.064、0.167~0.185、0.084~0.110、0.021~0.026、0.186~0.203、0.091~0.094、0.020~0.033 mg·g^(-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准确测定芪葵颗粒中多个主要成分,适用于芪葵颗粒制剂的质量评估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芪葵颗粒 多反应监测模式 7 2’-二羟基-3’ 4’-二甲氧基异黄 L-苯丙氨酸 毛蕊异黄-7-O-葡萄糖苷 芦丁 异黄芪皂苷 2 3 5 4’-羟基二苯乙-2-O-葡萄糖苷 美迪紫檀苷 杨梅素 无水柠檬酸 黄芪紫檀 黄芪皂苷 黄芪甲苷 环黄芪苷 L-色氨酸 异槲皮苷 刺芒柄花苷 金丝桃苷 没食子酸 槲皮素 毛蕊异黄 芒柄花素 大黄素
原文传递
广西血竭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申秀民 王竹红 +2 位作者 陈程 何兰 屠鹏飞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28-730,共3页
目的 对广西血竭 Dracaena cochinchinensis脂溶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色谱 ,制备 TL C,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 ,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广西血竭中分离并鉴定了 6个脂溶性化合物 ,分别为 :1,2 ,4 ,5 -... 目的 对广西血竭 Dracaena cochinchinensis脂溶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色谱 ,制备 TL C,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 ,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广西血竭中分离并鉴定了 6个脂溶性化合物 ,分别为 :1,2 ,4 ,5 -四氯 - 3,6 -二甲氧基苯 ( )、胆甾 - 4α-甲基 - 7-烯 - 3β-醇 ( )、胆甾 - 4α-甲基 - 7-烯 - 3-酮 ( )、正二十六烷 ( )、胆甾 - 7-烯 - 3β-醇 ( )、胆甾 - 7-烯 - 3-酮 ( )。结论 化合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血竭 正二十六 胆甾-7--3β醇 胆甾-7--3-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溪黄草中二萜类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4
12
作者 林朝展 祝晨蔯 杨金燕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49-1551,共3页
目的通过溪黄草中二萜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商品药材质量分析,为溪黄草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6,7-去氢罗伊林酮和(15S)-12,16-环氧-11,14-二羟基-8,11,13-松香烷-7-酮的含量;流动相:0.05%三氟乙酸-乙腈... 目的通过溪黄草中二萜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商品药材质量分析,为溪黄草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6,7-去氢罗伊林酮和(15S)-12,16-环氧-11,14-二羟基-8,11,13-松香烷-7-酮的含量;流动相:0.05%三氟乙酸-乙腈(25∶75),检测波长:210 nm;理论塔板数按6,7-去氢罗伊林酮计算应不低于6 000,按(15S)-12,16-环氧-11,14-二羟基-8,11,13-松香烷-7-酮计算应不低于5 000。结果11批次的测试样品中6,7-去氢罗伊林酮的含量范围在91.5~182.5μg·g^-1,(15S)-12,16-环氧-11,14-二羟基-8,11,13-松香烷-7-酮的含量范围在35.4~84.2μg·g^-1,建议药材中6,7-去氢罗伊林酮和(15S)-12,16-环氧-11,14-二羟基-8,11,13-松香烷-7-酮的含量限度分别不得低于113.4μg·g^-1和52.3μg·g^-1。结论经过系统的方法学考察,所建立的测定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稳定、专属、可重复的特点,可用于溪黄草药材及含溪黄草的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黄草 6 7-去氢罗伊林 (15S)-12 16-环氧-11 14-二羟基-8 11 13-松香-7- 含量测定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金盏银盘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勇 蒋海强 张清华 《食品与药品》 CAS 2012年第7期270-273,共4页
目的研究金盏银盘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提取,不同溶剂提取,硅胶柱、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纯化,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金盏银盘中得到单体9个,用化学和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6个,分别为:(Z)-6-O-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 目的研究金盏银盘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提取,不同溶剂提取,硅胶柱、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纯化,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金盏银盘中得到单体9个,用化学和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6个,分别为:(Z)-6-O-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橙酮,即海生菊苷(maritimetin)Ⅰ,槲皮素(quercetin)Ⅱ,6-O-(6″-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橙酮(Z-6-O-(6″-propionyl-β-D-glucopyranosyl)-6,7,3′,4′-tetrahydroxy-auron)Ⅲ,4-O-(2″-O-乙酰基-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对香豆酸(4-O-(2″-O-acetyl-6″-O-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yl)-p-coumaricacid)Ⅳ,三十烷酸(triacontanoic acid)Ⅴ,豆甾醇(stigmasterol)Ⅵ。结论化合物Ⅲ,Ⅴ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得到,Ⅰ,Ⅱ,Ⅳ,Ⅵ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盏银盘 海生菊苷 槲皮素 Z-6-O-(6″-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 7 3′4′-羟基橙 三十
下载PDF
广陈皮精油的特异性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何静 陈谷 +1 位作者 何倩娴 应帆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4-231,共8页
本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陈皮和来自广西、浙江、四川地区陈皮的精油,同等质量广陈皮的精油含量高于其他地区陈皮(p<0.05)。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从精油中共鉴定出111种组分,其中48种组分是第一次在广陈皮中被分析鉴定到... 本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陈皮和来自广西、浙江、四川地区陈皮的精油,同等质量广陈皮的精油含量高于其他地区陈皮(p<0.05)。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从精油中共鉴定出111种组分,其中48种组分是第一次在广陈皮中被分析鉴定到。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热图(heatmap)对广陈皮与其他地区陈皮精油组分及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存在明显差异:不仅表现在相对含量较高的D-柠檬烯、γ-松油烯、2-(甲氨基)苯甲酸甲酯,还表现在一些相对含量较少的α-合金欢烯、松油醇和石竹烯等成分上。偏最小乘法判别分析(PLS-DA)陈化一年和两年的广陈皮精油组分和含量,首次揭示对广陈皮与其他地区陈皮的差异来源贡献较大的化合物还有香芹酮(0.03%~0.23%)、(E,E,E)-2,6,10-三甲基-2,6,9,11-十二烷四烯-1-醛(0.03%~0.80%)、紫苏醛(0.04%~0.34%)、4-甲基-1-甲基乙基-双环-己2烯(0.51%~0.84%)和6,6-二甲基-2-亚甲基-双环庚烷(1.42%~2.28%);其中香芹酮、(E,E,E)-2,6,10-三甲基-2,6,9,11-十二烷四烯-1-醛和紫苏醛仅在广陈皮中检测到,而4-甲基-1-甲基乙基-双环-己2烯和6,6-二甲基-2-亚甲基-双环庚烷在广陈皮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地区陈皮。另外,陈化一到五年的优质广陈皮精油PLS-DA分析结果显示,陈化一年的广陈皮与陈化两到五年的广陈皮精油差异较大,提示陈化的最初两年是广陈皮陈化特定风味物质形成的关键点,是研究陈化机理的重要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陈皮 精油 GC-MS 香芹 (E E E)-2 6 10-三甲基-2 6 9 11-十二-1- 紫苏醛
下载PDF
云南山茶花蜂花粉中的两个化合物
15
作者 杭丽涓 和绍禹 +2 位作者 方敬会 肖利龙 陈亚 《中国蜂业》 2011年第Z4期52-54,共3页
从云南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花粉中获得化合物1和2,经波谱分析、化学方法分析以及与标准品对比后确定为β-谷甾醇和△^(8,9)-鞘氨醇-4'7'10'13'-二十七碳四烯酰胺。这两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云南山茶花粉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云南山茶花花粉 活性化学成分 Β-谷甾醇 8.9-鞘氨醇-4'7'10'13'-二十七碳酰胺
下载PDF
榕叶冬青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路军 杜鹏 +2 位作者 张鹏 吴继洲 吴正治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9-523,共5页
目的研究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榕叶冬青Ilex ficoide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榕叶冬青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无羁萜(1)、4-异无羁萜(2)、羽... 目的研究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榕叶冬青Ilex ficoide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榕叶冬青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无羁萜(1)、4-异无羁萜(2)、羽扇豆醇(3)、齐墩果酸(4)、3-乙酰齐墩果酸(5)、3β-乙酰-6α,13β-二羟基齐墩果烷-7-酮(6)、2-(4-羟基-苄基)-苹果酸(7)、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苷(8)、金丝桃苷(9)、顺式丁香苷(10)、乙基-O-β-L-阿拉伯糖苷(11)、大黄酚(12)、大黄素(13)、大黄素甲醚(14)、α-菠甾醇(15)、β-谷甾醇(1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叶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6~8、12、13为首次从冬青属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叶冬青 -乙酰- 13β-二羟基齐墩果-7- 2-(4-羟基-苄基)-苹果酸 顺式丁香苷 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苷
原文传递
桦褐孔菌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张仕瑾 谢运飞 +4 位作者 谭玉柱 陈胡兰 梅任强 董小萍 吴滨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355-2360,共6页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凝胶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桦褐孔菌子实体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三萜化合物和...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凝胶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桦褐孔菌子实体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三萜化合物和2个甾醇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羊毛甾-8,24-二烯-21-醛(1)、羊毛甾醇(2)、3β-羟基-羊毛甾-8,24-二烯-21-醛(3)、白桦脂醇(4)、桦褐孔菌醇(5)、栓菌酸(6)、3β,21-二羟基-羊毛甾-8,24-二烯(7)、齐墩果酸(8)、乌苏酸(9)、白桦脂酸(10)、桦褐孔菌素A(11)、桦褐孔菌萜D(12)、3β-乙酰氧基-11α,12α-环氧-齐墩果烷-28,13β-内酯(13)、麦角甾醇(14)、麦角甾烷-4,6,8,22-四烯-3-酮(15)。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三萜化合物,命名为桦褐孔菌素D;化合物9、13、15为首次从桦褐孔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三萜 桦褐孔菌素D 乌苏酸 麦角甾-4 6 8 22--3-
原文传递
叶穗香茶菜地下部分化学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雯 田新雁 +1 位作者 肖朝江 姜北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382-1385,共4页
目的研究叶穗香荼菜(1sodon phyllostachys)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和反相材料色谱法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羟基-8,11... 目的研究叶穗香荼菜(1sodon phyllostachys)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和反相材料色谱法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羟基-8,11,13-三烯-桃柘-19.酸(1)、4.羟基桂皮醛(2)、泡桐素(3)、5,4’-二羟基-6,7,3’-三甲氧基黄酮(4)、7α-羟基谷甾醇(5)、豆甾醇(6)、(E)-2,5-二羟基桂皮酸(7)、松柏醛(8)、2.[N-(2-羟基二十二碳酰基)-亚氨基]-二十烷-12-烯-1,3,4-三醇(9)、桦木醇(10)、7a-羟基豆甾醇(11)、熊果酸(12)、胡萝卜苷(13)和齐墩果酸(14)。结论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叶穗香茶菜地下部分获得,1~11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穗香茶菜 地下部分 13-羟基-8 11 13--桃柘-19- 4-羟基桂皮醛 泡桐素 5 4^+-二羟基-6 7 3’-三甲氧基黄
原文传递
海洋来源真菌Aspergillus aculeatus中一个新的具有长交叉共轭系统的甾体(英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宇 李占林 +3 位作者 刘涛 田黎 裴月湖 华会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8-71,共4页
本文对海洋来源的内生真菌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从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具有较长交叉共轭系统的甾体类化合物,通过各种波谱分析方法确定其结构为15α-羟基-(22E,24R)-麦角甾-3,5,8(14),22-四... 本文对海洋来源的内生真菌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从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具有较长交叉共轭系统的甾体类化合物,通过各种波谱分析方法确定其结构为15α-羟基-(22E,24R)-麦角甾-3,5,8(14),22-四烯-7-酮(15α-hydroxy-(22E,24R)-ergosta-3,5,8(14),22-tetraen-7-one)。测试了该化合物在体外对小鼠白血病细胞株P388、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来源真菌 棘孢曲霉 甾体 15α-羟基-(22E 24R)-麦角甾-3 5 8(14)-22--7- 细胞毒作用
原文传递
十雄角果木树皮的二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慧 吴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2-536,共5页
目的研究角果木属植物十雄角果木Ceriops decandra树皮的二萜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十雄角果木树皮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二萜类... 目的研究角果木属植物十雄角果木Ceriops decandra树皮的二萜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十雄角果木树皮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13-松香二烯-3β-醇(1)、18-羟基-8,11,13-松香三烯-7-酮(2)、8,11,13-松香三烯-3,7-二酮(3)、3β-羟基-8,11,13-松香三烯-7-酮(4)、15,18-二羟基-8,11,13-松香三烯-7-酮(5)、8,11,13-松香三烯-7β,18-二醇(6)、8,11,13-松香三烯-3β,18-二醇(7)、8,11,13-松香三烯-7α,18-二醇(8)、13β-羟基-8(14)-松香烯-3,7-二酮(9)、13β,18-二羟基-8(14)-松香烯-7-酮(10)、ent-8(17),13E-半日花二烯-15-醇(11)、ent-8(14)-海松烯-15R,16-二醇(12)、(5S*,8S*,9S*,10R*,13S*)-3-hydroxy-16-nor-2-oxodolar-3-ene-15-oic acid(13)。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雄角果木 二萜类 7 13-松香-- 15 18-二羟基-8 11 13-松香-7- ent-8(14)-海松-15R 16-二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