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14)C方法确定深部地下热水系统边界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心义 邱燕燕 +1 位作者 张百鸣 林立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2-115,共4页
以天津塘沽馆陶组Ⅲ段底砾岩热储层地热系统为例 ,根据 13个监测点所测的放射性同位素1 4C资料 ,计算了地热水的年龄。在分析地热水年龄的平面和垂向分布规律的基础上 ,推断了西部的沧东断裂及北部边界的性质 。
关键词 地热系统 放射性同位素 ^14c法 边界性质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与^(14)C标记法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粹芳 李立人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1989年第1期49-50,共2页
方法的原理分光光度酶偶联法是根据RuBP羧化酶催化RuBP产生的磷酸甘油酸与NADH的氧化作用相偶联的原理设计的。当加入ATP及NADH后,NADH在PGK和GAPDH的催化下氧化为NAD^+,每羧化1molRuBP有2molNADH被氧化,根据在波长340nm处光密度的变化。
关键词 RUBP羧化酶 分光光度 ^14c标记
下载PDF
江西瑞昌铜岭古矿冶遗址的^(14)C-AMS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周卫健 刘林 +3 位作者 刘永好 卢雪峰 程鹏 陈茂柏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1-494,共4页
将超灵敏小型回旋加速器质谱计运用于江西瑞昌铜岭古矿冶遗址的14C-AMS测量,并与作者过去的液闪测年结果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证明了我国采铜炼铜的规模生产在商代早期就已存在。
关键词 小回旋加速器 ^14c测年 商代 古矿冶遗址 江西省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3H and 14C in Organic Sample after Separation through Combustion Method 被引量:2
4
作者 Simona Popoaca Cristina Bucur Vasile Simionov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4年第10期1687-1694,共8页
The Environmental program of the Cernavoda NPP (nuclear power plant)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samples: airborne, TLDs (thermoluminescence dosimeters), water, deposition, soil, grass, sediment, fi... The Environmental program of the Cernavoda NPP (nuclear power plant)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samples: airborne, TLDs (thermoluminescence dosimeters), water, deposition, soil, grass, sediment, fish, milk, meat, eggs, grains, fruits and vegetables, using determination of 3H and 14C, gross alpha/beta and gamma spectrometry measurement techniques. This Program is a legal constraint for nuclear utilities and it is approved and supervised by the regulatory body. Besides, the actual legal requirements, Cernavoda NPP participates in a CANDU (Canadian Deuterium Uranium) Owners Group Project (COG HS & E-304)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new standard CAN-CSA 288.1-08 for derived emission limits using results of measurements for OBT (organically bound tritium) concentrations in plant and animal products. The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3H and 14C in organic samples after separation through non-catalytic combustion by flame oxidation is performed in Sample Oxidizer 307 equipment. Average values for total tritium activity concentration in fish samples of 21 ± 2 Bq/kg fresh weight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for 14C have an average value of 327 ± 26 Bq/kg-C in fish from Danube-River and 315 ± 25 Bq/kg-C in fish from lakes. The average values for 14C activity concentration in vegetables samples from Cernavoda and Seimeni areas are about 338 ± 27 Bq/kg-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H 14c ENVIRONMENT organic samples.
下载PDF
生物质基固体材料中生物基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邓坤明 王鹏飞 +3 位作者 马艳 王宏晓 沈娟章 谭卫红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59,共7页
对固体材料中生物基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选择性溶解法(SDM)和^(14)C法这两种测定方法。选择性溶解法准确性相对要低,样品前处理也比较复杂且费时。^(14)C包括液体闪烁计数法和加速器质谱法,液体闪烁计数法又包括CO_2吸收法... 对固体材料中生物基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选择性溶解法(SDM)和^(14)C法这两种测定方法。选择性溶解法准确性相对要低,样品前处理也比较复杂且费时。^(14)C包括液体闪烁计数法和加速器质谱法,液体闪烁计数法又包括CO_2吸收法、直接液体闪烁计数法和苯合成法。CO_2吸收法简单、快速且花费低廉,但是精度较低,适用于对精度要求不高的样品;直接液体闪烁计数法样品前处理过程最简单,但对样品的要求很高,溶解于闪烁液后的溶液干扰因素多且难以消除;苯合成法具有很高的精度,但是样品前处理费时,且测定周期长。加速器质谱法快速且测定精度高,但设备费用极昂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最后,对固体材料中生物基含量测定方法的各种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材料 生物基含量 选择性溶解 14c法
下载PDF
洞穴次生碳酸盐中“死碳”对^(14)C法测年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蔡演军 彭子成 +1 位作者 W.Beck 张兆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9-463,共5页
通过加速器质谱 C 法测年和不平衡铀系热电离质谱(TIMS)法测年结果的对比, 结合已发表的 1414C 法测年结果和对应的日历年代, 研究了特定的洞穴次生碳酸盐沉积中“死碳”混入比例及其对 C ... 通过加速器质谱 C 法测年和不平衡铀系热电离质谱(TIMS)法测年结果的对比, 结合已发表的 1414C 法测年结果和对应的日历年代, 研究了特定的洞穴次生碳酸盐沉积中“死碳”混入比例及其对 C 14法测年的影响. 结果表明, 洞穴次生碳酸盐中“死碳”混入比例变化较大; “死碳”混入比例的不确定使得洞穴次生碳酸盐的 C 法测年结果具有较大的误差. 在对经过老灰岩地层形成的洞穴石笋样品进行 C 14 14或 AMS14C 法定年时, 要充分考虑“死碳”对年龄可靠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 14c测年 年龄 浓度 地层
原文传递
9批正品龙骨药材的年代测定及年代与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迪 宋晨 +2 位作者 宋杉杉 张志杰 张海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00-1904,共5页
采用^(14)C测年法对采集的龙骨样品进行了年代测定,选取其中9批符合化石年代的正品龙骨,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XRD)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对样品的物相组成及元素赋存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龙骨的主体物相为羟磷酸钙,部分样品为羟... 采用^(14)C测年法对采集的龙骨样品进行了年代测定,选取其中9批符合化石年代的正品龙骨,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XRD)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对样品的物相组成及元素赋存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龙骨的主体物相为羟磷酸钙,部分样品为羟磷酸钙和碳酸钙共存;样品中的羟磷酸钙以羟基磷灰石为主要存在形式,碳酸钙则多以方解石型碳酸钙存在,少部分以白云石形式存在。采用ARF、ICP-AES、ICP-MS、AES法对9批正品龙骨样品进行了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龙骨中钙磷的比值均大于2,推测因化石形成过程中,骨骼的有机磷在地质过程中较多被分解而造成;9批龙骨的微量元素具有大致相同的分配模式:Sc、V、Cr、Co、Ni、Cu六种元素相对原始地幔均为亏损,Ba、Sr、As为异常富集,元素U为高度富集;9批龙骨中的稀土元素分布也具有大致相同的分配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富集型,Ce负异常,Eu部分正异常、部分负异常,Y轻微正异常;6批年代在4.35万年以前的龙骨,稀土元素总量明显高于3批年代在1.8~3.7万年之间的样品,推测一方面与其埋藏成岩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与其埋葬年代更为久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骨 ^(14)c年代测定 物相组成 微区成分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下载PDF
白毫茶古茶树C14法测年
8
作者 梁玉霞 闭宗海 +7 位作者 唐俊森 石书林 王立 张国峰 陈定雄 祁林杰 刘彩芬 沈洪涛 《广西物理》 2022年第1期33-37,共5页
广西野生古茶树主要分布于广西百色,其中凌云白毫茶更是远近闻名。为测量广西百色凌云白毫茶古茶树的年龄,本次研究运用生长锥对白毫茶古茶树进行取样,并运用GXNU-AMS 14C测年法(14C-AMS)测量茶树的年龄。对C^(12)/C^(14)的数据进行分析... 广西野生古茶树主要分布于广西百色,其中凌云白毫茶更是远近闻名。为测量广西百色凌云白毫茶古茶树的年龄,本次研究运用生长锥对白毫茶古茶树进行取样,并运用GXNU-AMS 14C测年法(14C-AMS)测量茶树的年龄。对C^(12)/C^(14)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所测量的白毫茶古茶树年纪大概在明清时期。对茶树年龄的断定可以为当地政府对茶树自然进化的研究以及对古茶树实施合理的保护重要的经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XNU-AMS 14c测年 古茶树年龄 白毫茶
原文传递
山东近岸黄海海域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变化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悠 窦勇 +1 位作者 唐学玺 杨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33-640,共8页
于2006年8月(夏季)、2006年12月(冬季)2、007年4月(春季)、2007年10月(秋季)对山东黄海近岸初级生产力的分布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查,并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调查海域春、夏、秋、冬4个航次的初级生产力平... 于2006年8月(夏季)、2006年12月(冬季)2、007年4月(春季)、2007年10月(秋季)对山东黄海近岸初级生产力的分布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查,并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调查海域春、夏、秋、冬4个航次的初级生产力平均值分别为808.798,372.23,324.717和246.146 mg.m^-2.d^-1,春季的初级生产力最高,冬季的最低。(2)春、夏、秋季初级生产力的变化在水平方向上总体呈现出近岸高于远岸的分布特征,而冬季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在垂直分布上,4个航次初级生产力均以相对海平面光强30%-10%的水层为最高,其中夏季初级生产力分层现象明显,春、秋、冬季各水层间的差异不显著。(3)环境因子的变化对初级生产力的作用不同,利用同化指数法求得的初级生产力比14C同位素示踪法测得的数值高出1-7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生产力 时空分布 14c同位素示踪 同化指数 山东近岸
下载PDF
新技术在陶瓷考古中的应用
10
作者 庞倩华 张艺博 《陶瓷》 CAS 2018年第11期71-73,共3页
陶瓷文物在考古遗迹中出土的数量最多,其包含的大量考古信息对于揭开遗址的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陶瓷考古中发挥着传统地层学和类型学方法不能代替的作用,为陶瓷文物的测年、原料来源、烧造工艺等方面提供越来... 陶瓷文物在考古遗迹中出土的数量最多,其包含的大量考古信息对于揭开遗址的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陶瓷考古中发挥着传统地层学和类型学方法不能代替的作用,为陶瓷文物的测年、原料来源、烧造工艺等方面提供越来越多的解读。笔者就常见的几种与陶瓷考古相关的新技术的应用做简单阐述和对比,主要涉及^(14)C测年法、热释光技术和穆斯堡尔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考古 ^14c测年 热释光技术 穆斯堡尔技术
下载PDF
夏季黄、东海初级生产力的分布及其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林志裕 童金炉 +3 位作者 陈敏 邱雨生 马嫱 杨俊鸿 《同位素》 CAS 2011年第B12期95-101,共7页
利用14 C示踪法实测了黄、东海海域2006年6—8月的初级生产力,结果表明,积分初级生产力介于378.65~6 403.47mg/(m2.d)之间,平均为2 059.56mg/(m2.d)。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变化表现出3个特点:1)东海的积分初级生产力明显高于黄海;2)受黑潮... 利用14 C示踪法实测了黄、东海海域2006年6—8月的初级生产力,结果表明,积分初级生产力介于378.65~6 403.47mg/(m2.d)之间,平均为2 059.56mg/(m2.d)。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变化表现出3个特点:1)东海的积分初级生产力明显高于黄海;2)受黑潮水影响,海域的初级生产力比陆架区明显低;3)长江口东南海域和济州岛西南海域存在较高的初级生产力。对初级生产力和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表明,初级生产力的高值大多出现在水温为21~26℃的水体中,光强和营养盐共同调控着黄、东海海域初级生产力的分布。受黑潮水影响,海域初级生产力较低与其贫乏的营养盐有关,而长江冲淡水和冷涡输送的丰富营养盐维持着长江口东南海域和济州岛西南海域较高的初级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东海 初级生产力 14c示踪 夏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