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_4^(2-)/Al_2O_3-ZrO_2/SBA-15固体酸催化合成棕榈酸甲酯 被引量:4
1
作者 田志茗 李凤 邓启刚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5-538,共4页
将Al(NO3)3.9H2O,Zr(NO3)4.5H2O与活化后的主体材料SBA-15分子筛通过尿素水解的方法,制备了改性SBA-15分子筛,进一步用硫酸浸渍处理改性分子筛以增强分子筛表面的酸活性中心。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分析方法对试样进行... 将Al(NO3)3.9H2O,Zr(NO3)4.5H2O与活化后的主体材料SBA-15分子筛通过尿素水解的方法,制备了改性SBA-15分子筛,进一步用硫酸浸渍处理改性分子筛以增强分子筛表面的酸活性中心。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分析方法对试样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催化剂SO24-/Al2O3-ZrO2/SBA-15仍然保持高度有序的介孔一维六角结构。并将其催化剂用于棕榈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中,采用正交实验确定较佳的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1.2 g,n(棕榈酸)∶n(甲醇)=1∶12,反应时间为9 h,此条件下棕榈酸甲酯的反应收率可以达到82.3%,实验表明所合成的固体酸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15分子筛 SO42-/Al2O3-ZrO2/SBA-15 催化 棕榈
下载PDF
3-(2-亚烯丙基)-3-去乙烯基脱镁叶绿酸-a甲酯及其红紫素-18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
2
作者 李洵 孙丽芳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495-500,共6页
以3-去乙烯基脱镁叶绿酸-a甲酯为原料,利用叶立德试剂对其3-位进行Wittig合成修饰,并且对E环进行氧化、N-取代和酰基化改造,合成了一系列3-(2-亚烯丙基)-3-去乙烯基脱镁叶绿酸-a甲酯及其红紫素-18酰亚胺衍生物.所有化合物均由紫外光... 以3-去乙烯基脱镁叶绿酸-a甲酯为原料,利用叶立德试剂对其3-位进行Wittig合成修饰,并且对E环进行氧化、N-取代和酰基化改造,合成了一系列3-(2-亚烯丙基)-3-去乙烯基脱镁叶绿酸-a甲酯及其红紫素-18酰亚胺衍生物.所有化合物均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以及元素分析予以证实.其中,红紫素-18酰亚胺衍生物的紫外吸收均产生了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丙基)-3-去乙基脱镁叶绿-a 红紫素-18酰亚胺衍生物 光敏剂 合成
下载PDF
3β-羟基-4,11-二烯桉烷酸甲酯的不对称全合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喆 周罡 +1 位作者 高晓蕾 李裕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8-229,共2页
A facile and efficient dia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methyl 3β-hydroxyeudesmane-4,11(13)-dien-12-oicate starting from (+)-dihydrocarvone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9 steps at the first time.
关键词 3β-羟基-4 11-桉烷 不对称全合成 结构表征
下载PDF
钯催化1,3-丁二烯羧酯化合成3-戊烯酸甲酯
4
作者 王连弟 吴小伟 +2 位作者 赫巍 刘子双 余正坤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44-1048,共5页
以1,3-丁二烯、CO和甲醇为原料,进行羧酯化反应合成3-戊烯酸甲酯是Altam路线生产己内酰胺绿色工艺的关键步骤.将Pd与三齿N-杂环配体或双膦配体组成的催化体系用于1,3-丁二烯的羧酯化反应中,其中乙酸钯/2,6-二(3,5-二甲基吡唑基)吡啶催... 以1,3-丁二烯、CO和甲醇为原料,进行羧酯化反应合成3-戊烯酸甲酯是Altam路线生产己内酰胺绿色工艺的关键步骤.将Pd与三齿N-杂环配体或双膦配体组成的催化体系用于1,3-丁二烯的羧酯化反应中,其中乙酸钯/2,6-二(3,5-二甲基吡唑基)吡啶催化剂表现出中等的催化活性,在150oC,p(CO)=6.0MPa的优化条件下反应6h,1,3-丁二烯转化率为78.8%,3-戊烯酸甲酯选择性达92.2%(TON=226);而乙酸钯/2,2′-二(二苯基膦基)苯醚催化体系的活性更高,在优化反应条件下,1,3-丁二烯转化率达90.4%,3-戊烯酸甲酯选择性为91.6%(TON=181).在200oC及类似的羧酯化反应条件下,1,3-丁二烯发生二聚反应,其转化率为99%以上,二聚产物4-乙烯基-1-环己烯选择性高于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丁二 齿N-杂环配体 3- 己内酰胺 双膦配体
下载PDF
4,4,5-三甲基-4H-吡唑-3-甲酸甲酯的合成研究
5
作者 屈王波 徐益培 +3 位作者 陈佳倩 王帅峰 苏志成 邱方利 《化学工程师》 CAS 2015年第7期8-11,共4页
本文介绍了4,4,5-三甲基-4H-吡唑-3-甲酸甲酯的合成方法。以乙酰丙酮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碘甲烷为甲基化剂,碳酸铯为催化剂,在丙酮溶剂中进行甲基化,得到中间体3,3-二甲基-2,4-二氧-戊酸甲酯,然后直接与水合肼环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总收率... 本文介绍了4,4,5-三甲基-4H-吡唑-3-甲酸甲酯的合成方法。以乙酰丙酮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碘甲烷为甲基化剂,碳酸铯为催化剂,在丙酮溶剂中进行甲基化,得到中间体3,3-二甲基-2,4-二氧-戊酸甲酯,然后直接与水合肼环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总收率为73.1%,产物结构经过1H NMR、13C NMR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丙酮 水合肼 合成 4 4 5--3-吡唑-
下载PDF
3,3-二甲基-4-戊烯酸甲酯合成方法的改进及表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廖艳芳 余慧群 +2 位作者 莫友彬 周海 彭初和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12年第5期14-16,共3页
采用相模法以原乙酸三甲酯与3-甲基-2-丁烯醇为原料,经过重排反应和酯交换反应,合成了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重要中间体3,3-二甲基-4-戊烯酸甲酯。改进相模的工艺更适应工业生产,收率达到85.6%,产品纯度达到99.2%。
关键词 3 3--4- 3--2- 原乙 合成
下载PDF
N-二异丙基磷酰基-N-[2-(3′,4′-亚甲二氧苯基)]乙基甘氨酸的单晶结构的研究
7
作者 章士伟 陈月华 +3 位作者 赵玉芬 奚士康 吉改姣 宋爱腾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775-778,共4页
三尖杉酯碱是一种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在以磷酰基、磺酰基、乙酰基作N-苯乙基甘氨酸上氨基的保护基进行分子内酰化的Friede-Crafts反应,合成三尖杉酯碱母核-(N-7,8-亚甲二氧苯并-3-氮杂环庚酮-1)时所得结果相差甚... 三尖杉酯碱是一种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在以磷酰基、磺酰基、乙酰基作N-苯乙基甘氨酸上氨基的保护基进行分子内酰化的Friede-Crafts反应,合成三尖杉酯碱母核-(N-7,8-亚甲二氧苯并-3-氮杂环庚酮-1)时所得结果相差甚远。特别是用磷酰基保护甘氮酸衍生物可以避脱羰,顺利地进行内酰化反应,对合成三杉酯碱的母核有重要的意义。为了阐明磷酰基为氨基酸中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的稳定作用,我们测定了N-二异丙基磷酰基-N-[2-(3′,4′-亚甲二氧苯基)]乙基甘氨酸的单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二异丙基磷酰基-N-[2-(3 4′-二氧苯基)]乙基甘氨 单晶结构 抗肿瘤活性 尖杉
全文增补中
肝X受体激动剂对人THP-1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和肝X受体α、β亚型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颜伟 胡厚源 +2 位作者 周林 张同欣 刘旭东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目的 研究肝X受体激动剂3β- 羟基- 5α,6α- 环氧胆烷酸甲酯和进口肝X受体激动剂激动剂T 0 90 1317对THP 1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肝X受体激动剂α和肝X受体激动剂β亚型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目的 研究肝X受体激动剂3β- 羟基- 5α,6α- 环氧胆烷酸甲酯和进口肝X受体激动剂激动剂T 0 90 1317对THP 1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肝X受体激动剂α和肝X受体激动剂β亚型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3β- 羟基- 5α,6α- 环氧胆烷酸甲酯和T 0 90 1317作用前后THP 1细胞源性巨噬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肝X受体激动剂α和肝X受体激动剂β的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3β- 羟基- 5α,6α- 环氧胆烷酸甲酯和T 0 90 1317均能显著上调THP 1细胞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和肝X受体激动剂α的mRNA表达(P <0 .0 1) ,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在对肝X受体激动剂β表达的影响方面,低浓度的T 0 90 1317能明显上调肝X受体激动剂β的表达,而3β- 羟基- 5α,6α-环氧胆烷酸甲酯只有在较高浓度时(10 μmol/L)才表现出上调肝X受体激动剂β表达的作用(P <0 .0 5 )。结论 3β羟基- 5α,6α-环氧胆烷酸甲酯以激动肝X受体激动剂α为主,并与T 0 90 1317一样,可上调THP 1细胞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和肝X受体激动剂α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肝X受体激动剂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单核-巨噬细胞 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l 3β-羟基- -环氧胆烷 T-0901317
下载PDF
茉莉酸甲酯诱导大戟三萜类代谢的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文娟 曹小迎 蒋继宏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0-596,共7页
京大戟是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人药部分是其干燥根,但可人药的京大戟资源由于生长缓慢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而越发匮乏,因此解决大戟资源日益紧张的问题是当今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方向的重要课题。京大戟含有三萜类、二萜类、黄酮类等... 京大戟是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人药部分是其干燥根,但可人药的京大戟资源由于生长缓慢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而越发匮乏,因此解决大戟资源日益紧张的问题是当今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方向的重要课题。京大戟含有三萜类、二萜类、黄酮类等丰富的活性成分,一些常见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是三萜类化合物,其在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活性。对植物萜类物质代谢起重要作用的关键酶,如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鲨烯合酶(sqs)、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ps)的基因克隆及活性研究取得了进展和突破,但通过调控萜类物质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来诱导终产物合成的研究鲜有报道。通过研究大戟萜类物质代谢途径进而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升目的物质的产量来解决京大戟药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大戟愈伤组织为材料,使用茉莉酸甲酯分别按时间梯度和浓度梯度进行诱导,将诱导后的愈伤组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提取其总RNA,以actin为内参基因进行反转录,实时定量RT-PCR分析大戟三萜类代谢途径中hmgr、sqs与fps基因的相对表达差异;另一部分用于提取其总三萜并使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实时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可诱导3个基因的表达,但其表达模式不一样。相应的京大戟愈伤组织中总三萜的含量明显提高,最高可较未处理样品增加27%。研究结果可为茉莉酸甲酯促进药用植物大戟三萜类物质积累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大戟 茉莉 3-羟基-3-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 合酶 法尼基焦磷合酶 实时定量PCR
下载PDF
3,4,5-三羟基苯甲酸甲酯的抑菌特性及其对番茄青枯病的田间防治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悦 范腕腕 +2 位作者 袁高庆 黎起秦 林纬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45-848,共4页
[目的]为研制防治植物青枯病的新型农药,对3,4,5-三羟基苯甲酸甲酯进行了抑菌特性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方法]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供试化合物的稳定性以及没食子酸烷基酯类化合物对茄青枯拉尔氏菌的抑菌活性;通过大田防治试验,测定其对番... [目的]为研制防治植物青枯病的新型农药,对3,4,5-三羟基苯甲酸甲酯进行了抑菌特性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方法]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供试化合物的稳定性以及没食子酸烷基酯类化合物对茄青枯拉尔氏菌的抑菌活性;通过大田防治试验,测定其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该化合物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酚羟基数目和烷基链长度同没食子酸烷基酯的抑菌活性密切相关;供试化合物可有效降低番茄青枯病发病率。[结论]该化合物具有开发为植物青枯病防治药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4 5-羟基苯 没食子烷基 抑菌特性 番茄青枯病
原文传递
去甲基斑蝥素促进2-氰基-3,12-二氧代齐墩果烷-1,9(11)-二烯-28-酸甲酯介导的抗骨肉瘤作用
11
作者 张翼 时程程 +2 位作者 张华鹏 王海涛 殷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15-1117,共3页
目的观察去甲基斑蝥素(NCTD)促进2-氰基-3,12-二氧代齐墩果烷-1,9(11)-二烯.28-酸甲酯(CDDO-Me)介导的抗骨肉瘤作用,探讨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NCTD单药、CDDO-Me单药或者两药联合处理U-20S和Saos-2骨肉瘤细胞株,通过细胞... 目的观察去甲基斑蝥素(NCTD)促进2-氰基-3,12-二氧代齐墩果烷-1,9(11)-二烯.28-酸甲酯(CDDO-Me)介导的抗骨肉瘤作用,探讨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NCTD单药、CDDO-Me单药或者两药联合处理U-20S和Saos-2骨肉瘤细胞株,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活性检测、锥虫蓝染色计数检测细胞死亡率,检测NCTD和CDDO-Me的联合抗骨肉瘤效应;通过Westernblot实验,研究两药联合抗骨肉瘤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CCK-8结果显示,在U-20S细胞株中,CDDO-Me的半数抑制剂量(IC50)值为1.1μmol/L,与3、10和30μmol/L的NCTD联合处理后,Ic50值分别为0.70、0.30和0.03txmol/L,分别降低了37%、81%和99%;在Saos-2细胞株中观察到NCTD对CDDO-Me介导的细胞抑制作用也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10μmol/L的NCTD单药、0.5μmol/L的CDDO-Me单药以及两者联合处理U一20S和Saos-2细胞24h,锥虫蓝染色计数检测显示在U-20S细胞株中,NCTD和CDDO-Me单药分别诱导25%和36%的细胞死亡,而两者联合则能够诱导79%左右的细胞死亡,比单药均具有极为显著的增强作用(P=0.000);在Saos-2细胞株中,NCTD和CDDO-Me单药分别诱导19%和43%的细胞死亡,而两者联合则能够诱导82%左右的细胞发生死亡,也比单药具有极为显著的增强作用(P=0.000)。Westernblot结果显示在U-20S和Saos-2细胞株中,NCTD或CDDO-Me联合应用能够激发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高度活化,导致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绝大部分裂解,促进了凋亡信号的活化。结论NCTD通过上调凋亡信号能够促进CDDO-Me对骨肉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促进CDDO-Me介导的抗骨肉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2-氰基-3 12-二氧代齐墩果烷-1 9(11)--28- 基斑蝥素 脱噬作用
原文传递
长叶香茶菜中的三萜类化合物
12
作者 常燕玲 梁晓琴 +4 位作者 黄艳 潘立卫 侯萍 任晨阳 李俊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8-164,共7页
为研究长叶香茶菜Rabdosia stracheyi(Benth ex Hook.)Hara的化学成分,本文采用硅胶、反相硅胶C 18、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长叶香茶菜地上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利用1 H NMR、13 C NMR、HR-ESI-MS等... 为研究长叶香茶菜Rabdosia stracheyi(Benth ex Hook.)Hara的化学成分,本文采用硅胶、反相硅胶C 18、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长叶香茶菜地上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利用1 H NMR、13 C NMR、HR-ESI-MS等波谱数据,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长叶香茶菜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2个三萜类化合物,它们分别是木栓醇(1)、齐墩果酸(2)、3β-羟基-齐墩果烷-11,13(18)-二烯-28酸(3)、2α,3α-二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4)、2 a,3a,24-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5)、2α,3β,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6)、cleistocalyxin(7)、熊果醇(8)、2α-羟基乌苏酸(9)、2a,3a,24-三羟基熊果-12,20(30)-二烯-28-酸甲酯(10)、maquatic acid(11)和2α,3α,24-三羟基-12,20(30)-二烯乌苏酸(12)。以上得到的三萜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叶香茶菜 萜类化合物 3β-羟基-齐墩果烷-11 13(18)--28 2a 3a 24-羟基熊果-12 20(30)--28- 木栓醇
下载PDF
鹅去氧胆酸关键中间体的合成工艺研究
13
作者 王盈盈 孙彬 金灿 《合成化学》 CAS 2023年第8期617-623,共7页
鹅去氧胆酸是临床上治疗肝胆类疾病的重要药物。对合成鹅去氧胆酸的关键中间体3α-羟基-6-烯胆烷酸甲酯的合成工艺进行改进,以猪去氧胆酸为原料,经甲酯化后,首先采用大位阻硅醚选择性保护3-OH,再通过Fe(NO_(3))_(3)/4-OH-TEMPO/NaCl/O_... 鹅去氧胆酸是临床上治疗肝胆类疾病的重要药物。对合成鹅去氧胆酸的关键中间体3α-羟基-6-烯胆烷酸甲酯的合成工艺进行改进,以猪去氧胆酸为原料,经甲酯化后,首先采用大位阻硅醚选择性保护3-OH,再通过Fe(NO_(3))_(3)/4-OH-TEMPO/NaCl/O_(2)体系氧化6-OH,最后经脱硅醚保护、腙化和脱腙反应合成目标产物,总收率为55.21%。相比传统方法,该工艺路线提高了氧化反应的选择性,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且总收率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6-胆烷 鹅去氧胆 猪去氧胆 氧化 Shapiro反应 中间体合成 工艺改进
下载PDF
筒鞘蛇菰的三萜及甾醇成分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夏新中 韩宏星 屠鹏飞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 研究蛇菰科筒鞘蛇菰 Balanophora involicrata Hook.f.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 ,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筒鞘蛇菰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共分得 8个化合物 ,鉴定了其中的 ... 目的 研究蛇菰科筒鞘蛇菰 Balanophora involicrata Hook.f.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 ,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筒鞘蛇菰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共分得 8个化合物 ,鉴定了其中的 6个 ,即 :熊果烷 - 12 -烯 - 11-羰基 - 3-醇正二十八酸酯 (ursa- 12 - ene- 11- one- 3- ol octocosate, )、β-香树酯醇正十六酸酯 (β- amyrin hexadecanate, )、β-香树脂醇 (β- amyrin, )、羽扇豆醇 (lupeol, )、β-谷甾醇 (β- sitosterol, )和 β-谷甾醇葡萄糖苷 (β- sitosterol glucoside, )。结论 除 外 ,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其中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筒鞘蛇菰 熊果烷-12-11-羰基-3-醇正二十八 甾醇
下载PDF
羟基胆烷酸类和羟基胆甾烷类化合物的体内抗癌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跃金 耿晓宇 +1 位作者 王晶明 容士宏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z1期601-604,共4页
目的 考察3β,5α,6β-三羟基胆烷-4-酸甲酯(LS01)、胆甾烷-3β,5α,6β-三醇(LS19)和胆-4-烯-3β,6β-二醇(LS20)的体内抗癌活性和急性毒性.方法 体内抗癌活性实验按<抗肿瘤药药效学技术要求>的规定进行.急性毒性实验按常规方法... 目的 考察3β,5α,6β-三羟基胆烷-4-酸甲酯(LS01)、胆甾烷-3β,5α,6β-三醇(LS19)和胆-4-烯-3β,6β-二醇(LS20)的体内抗癌活性和急性毒性.方法 体内抗癌活性实验按<抗肿瘤药药效学技术要求>的规定进行.急性毒性实验按常规方法进行.结果 灌服和腹腔注射LS20对小鼠S180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灌服和腹腔注射LS19与LS01对小鼠S180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LS19较好.灌服和腹腔注射LS01的最大耐受量分别为8000,658 mg·kg-1;灌服LS19的最大耐受量为5 000 mg·kg-1, 腹腔注射LS19的LD50及其95%置信限分别为169 mg·kg-1、152~186 mg·kg-1.结论 LS19和LS01具有一定的体内抗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β -羟基胆烷-24- 胆甾烷-3β - 胆甾-4--3β -二醇 抗癌活性 急性毒性
下载PDF
利用UPLC法对玉米须萜类物质提取工艺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博 张树军 +8 位作者 杨伊妮 王丹 孙立秋 赵英楠 王金兰 赵明 李军 时志春 王伟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82-289,共8页
为研究玉米须中萜类成分的提取工艺。本文以玉米须中含有的玉米烯F(1)、3β-羟基-对映-贝壳杉-15-烯-17-酸-18-酯(2)和4α-羟基-19-降-对映贝壳杉烷型-15-烯-17-酸(3)为标准品,建立了玉米须提取物中三种萜类成分含量的测定UPLC分析方法... 为研究玉米须中萜类成分的提取工艺。本文以玉米须中含有的玉米烯F(1)、3β-羟基-对映-贝壳杉-15-烯-17-酸-18-酯(2)和4α-羟基-19-降-对映贝壳杉烷型-15-烯-17-酸(3)为标准品,建立了玉米须提取物中三种萜类成分含量的测定UPLC分析方法。其色谱条件为:采用Polar C_(18) 100Ȧ(4.6 mm×150 mm,2.6μm)色谱柱,以甲醇(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40℃,波长220 nm,进样量5μL。结果表明,玉米烯F(1)在0.96~192.0μg/mL范围内,3β-羟基-对映-贝壳杉-15-烯-17-酸-18-酯(2)和4α-羟基-19-降-对映贝壳杉烷型-15-烯-17-酸(3)在5.0~20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定量限(LOQ,S/N=10)均在5.0~10.0μg/g之间,平均加样回收率为89.1%~105.8%,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检测灵敏度,能够准确地对玉米须样品中三种萜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为玉米须萜类成分的进一步深化研究提供科学参考。利用该分析方法优化玉米须中三个萜类成分的提取工艺为: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法,20%甲醇-水溶液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25,提取时间1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玉米F 3β-羟基-对映-贝壳杉-15--17--18- -羟基-19--对映贝壳杉烷型-15--17-
下载PDF
乌拉尔甘草中的化学成分(英文) 被引量:18
17
作者 朱绪民 邸迎彤 +2 位作者 彭树林 王明奎 丁立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 分析乌拉尔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分离 ,应用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甘草中共分离出 3个三萜皂苷、2个香豆素和 8个黄酮类化合物 ,其中一个三萜皂苷为新化合物。结论 通过... 目的 分析乌拉尔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分离 ,应用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甘草中共分离出 3个三萜皂苷、2个香豆素和 8个黄酮类化合物 ,其中一个三萜皂苷为新化合物。结论 通过 ESI- MS,1 HNMR,1 3CNMR,HMQC和 HMBC分析 ,将新三萜皂苷的结构鉴定为 3- O- [β-D-葡萄糖醛酸甲酯 - ( 1→ 2 ) -β- D-葡萄糖醛酸 ]- 2 4-羟基 -甘草内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 乌拉尔甘草 萜皂苷 3-O--D-葡萄糖醛-(1→2)-β-D-葡萄糖醛]-24-羟基-甘草内
下载PDF
柔茎香茶菜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路军 虞丽娟 +1 位作者 吴正治 刘旭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9-343,共5页
目的研究柔茎香茶菜Rabdosia flexicaul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柔茎香茶菜地上部分70%丙酮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共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其中7个萜类化合物,分别... 目的研究柔茎香茶菜Rabdosia flexicaul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柔茎香茶菜地上部分70%丙酮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共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其中7个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铁冬青酸(1)、委陵菜酸(2)、科罗索酸(3)、23-羟基-熊果酸(4)、山楂酸(5)、teuclatriol(6)、3,6-二羟基-1-薄荷烯(7);8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羟基-松脂醇(8)、表松脂酚(9)、落叶松树脂醇(10)、咖啡酸(11)、迷迭香酸(12)、3′-O-甲基-迷迭香酸(13)、4′-O-甲基-迷迭香酸甲酯(14)、3-去羟基迷迭香酸甲酯(1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6、7、9、13和14为首次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茎香茶菜 铁冬青 委陵菜 3 6-二羟基-1-薄荷 3-O--迷迭香 4′-O--迷迭香
原文传递
阔叶五层龙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君丽 黄豆豆 +4 位作者 原源 王燕 陈程 黄光辉 孙连娜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研究阔叶五层龙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ODS C18反相硅胶柱色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已分得的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15-羟基... 目的研究阔叶五层龙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ODS C18反相硅胶柱色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已分得的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15-羟基-24-降甲基木栓烷-5-烯-1,3-二酮(1)、白桦脂酸(2)、2,3,11-三羟基乌苏-12-烯(3)、3,21-二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甲酯(4)、magellanin(5)、胡萝卜苷(6)、D-甘油-D-半乳庚醇(7)。结论化合物3~5、7为首次从翅子藤科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五层龙 翅子藤科 2 3 11-羟基乌苏-12- 3 21-二羟基齐墩果-12--28-
原文传递
马甲子的三萜类成分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晨 罗观堤 付宏征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研究鼠李科马甲子属植物马甲子Paliurus ramosissimus中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开放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制备,并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波... 目的研究鼠李科马甲子属植物马甲子Paliurus ramosissimus中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开放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制备,并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和解析。结果从马甲子地上部分的95%乙醇水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6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β,24-二羟基-A(1)-去甲-2,20(29)-羽扇豆二烯-27,28-二羧酸(1)、大枣烯酸(2)、3-O-原儿茶酰美洲茶酸(3)、美洲茶三酸(4)、2-O-咖啡酰麦珠子酸(5)、3-O-咖啡酰麦珠子酸(6)。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马甲子酸A,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且首次报道化合物3的完整核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β 24-二羟基-A(1)--2 20(29)-羽扇豆二-27 28-二羧 A 大枣 3-O-原儿茶 酰美洲茶 美洲茶 2-O-咖啡酰麦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