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agnostic Value of 128-slice Spiral CT Combined with Virtual Colonoscopy for Colorectal Cancer 被引量:4
1
作者 Wen-juan TANG Zhuang NIE +3 位作者 Wen-liang FAN Lan CHENG Zi-qiao LEI Ming YANG 《Current Medical Science》 SCIE CAS 2019年第1期146-152,共7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128-slice spiral CT combined with virtual colonoscopy in dia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45 patients of colorectal diseas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128-slice spiral CT combined with virtual colonoscopy in dia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45 patients of colorectal diseases who underwent definition AS+128-slice spiral CT combined with virtual colonoscopy after bowel preparation and gas injection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value of this technology.All the patients received electronic colonoscopy and were confirmed by pathology.In total,colorectal cancer was confirmed in 42 cases and inflammation in 3 cases.Diagnostic results shows:there were 17 cases of lump,10 cases of infiltration,6 cases of ulcer,9 cases of mixed type,4 cases of liver metastases,and 36 cases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128-slice spiral CT combined with virtual colonoscopy and electronic colonoscopy in detection,localiz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lorectal tumors.CT virtual endoscopy has great advantages in observing the invasion around the lesion and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metastasis in distant organs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It is also possible to understand the shape of the lesion in the intestinal lumen and the length of the lesion involving the lumen of the intest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8-slice spiral ct VIRTUAL ENDOSCOPY COLOREctAL cancer
下载PDF
16排螺旋CT“双低模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颅脑CTA检查中的应用可行性
2
作者 曾瑞清 李婷琪 王树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0期56-59,共4页
目的分析16排螺旋CT“双低模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颅脑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接受颅脑CTA检查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根据对比剂浓度、CT扫描管电压的不同分为A组(管电压100 kV,对比剂浓度370 mg I/ml)... 目的分析16排螺旋CT“双低模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颅脑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接受颅脑CTA检查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根据对比剂浓度、CT扫描管电压的不同分为A组(管电压100 kV,对比剂浓度370 mg I/ml)、B组(管电压100 kV,对比剂浓度320 mg I/ml)、C组(管电压100 kV,对比剂浓度270 mg I/ml)、D组(开启Care kV后将参考管电压设为80kV,对比剂浓度270mgI/ml),每组30例。四组扫描所得的原始数据均采用滤波反投影技术(FBP)、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进行图像重建。根据重建技术不同得到8个亚组A1/A2、B1/B2、C1/C2、D1/D2组(其中1为FBP图像重建亚组,2为ASIR图像重建亚组)。比较四组组内两亚组的血管CT均值、对比度噪声比(CNR)、信噪比(SNR)、颅底射线硬化伪影(BHA)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四组血管CT均值、CNR、SNR、BHA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四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结果A2组、B2组、C2组、D2组的CT均值、CNR、SNR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高于A1组、B1组、C1组、D1组(P<0.05)。A组、B组、C组、D组的血管CT均值、CNR、SNR、BHA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A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13.32±1.46)mGy、(863.67±95.17)mGy·cm,B组分别为(11.63±1.40)mGy、(734.62±90.43)mGy·cm,C组分别为(9.45±1.34)mGy、(642.49±87.12)mGy·cm,D组分别为(8.52±1.23)mGy、(558.25±80.52)mGy·cm。A组、B组、C组、D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呈递减趋势(F=11.563、95.736,P=0.000、0.000<0.05)。结论16排螺旋CT“双低模式”联合ASIR技术能够提升颅脑CTA检查的图像质量,降低辐射量,可用于颅脑血管相关疾病的检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ct血管造影 16排螺旋ct 双低模式 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 辐射剂量 低管电压 可行性
下载PDF
16排螺旋CT和X线对诊断肋骨隐匿性骨折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曾瑶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4期18-21,共4页
目的 分析16排螺旋CT和X线对诊断肋骨隐匿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接收的90例疑似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和16排螺旋CT检查,以手术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不同诊断检查方式的检查结... 目的 分析16排螺旋CT和X线对诊断肋骨隐匿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接收的90例疑似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和16排螺旋CT检查,以手术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不同诊断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诊断准确率以及诊断效能。结果 90例疑似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经过检查后,X线检查结果中有68例为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有22例非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16排螺旋CT检查结果中有76例为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有14例为非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16排螺旋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16排螺旋CT检查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结论 诊断检查疑似肋骨隐匿性骨折时,X线检查和16排螺旋CT检查均可起到诊断效果,但后者的诊断准确率更高,诊断效能更好,便于为患者的诊治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值得研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排螺旋ct检查 X线检查 肋骨隐匿性骨折 诊断准确率 诊断效能
下载PDF
16排螺旋CT在腔隙性脑梗死检查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吴高仁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5期162-164,共3页
目的:分析16排螺旋CT在腔隙性脑梗死检查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莲都区人民医院放射科接收的疑似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CT和16排螺旋CT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 目的:分析16排螺旋CT在腔隙性脑梗死检查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莲都区人民医院放射科接收的疑似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CT和16排螺旋CT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CT和16排螺旋CT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病灶检出率。结果:数字减影血管诊断结果显示,115例患者中,86例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常规CT检查显示,92例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16排螺旋CT检查显示,87例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16排螺旋C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高于常规CT扫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排螺旋CT病灶检出率高于常规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6排螺旋CT在腔隙性脑梗死检查诊断中的效果较好,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病灶检出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16排螺旋ct 常规ct
下载PDF
Clinical Effect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64-slice Spiral CT in the Diagnosis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Patients 被引量:1
5
作者 Jiamei Wang Xianling Zheng +2 位作者 Hongfeng Zhang Junjuan Qi Shifeng Xiang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1年第3期144-146,共3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methods and clinical effects of apply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and 64・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CT)in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heart disease.Methods:1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methods and clinical effects of apply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and 64・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CT)in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heart disease.Methods:100 patients with ischemic heart disease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Selecting the patients from May 2020 to May 2021 as a sample,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nd different diagnostic methods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effects.Results:In terms of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the maximum value was 92.00%(experimental group)and the minimum value was 80.00%(control group).There was a big difference in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e patient9s(experimental group)diagnosis accuracy rate is highe Conclusion: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work for patients with ischemic heart disease,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diagnose the patients.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and 64-slice spiral CT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efficiency and achieve significant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64-slice spiral ct Ischemic heart disease Patient diagnosis
下载PDF
Imaging Effect and Accuracy Analysis of 64-Slice Spiral CT in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6
作者 Zhenfa Gong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3年第5期143-148,共6页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maging effect and accuracy of 64-slice spiral CT in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Methods:30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2...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maging effect and accuracy of 64-slice spiral CT in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Methods:30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22 to March 2023 were selected.All patients underwent both 64-slice spiral CT and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DSA is considered the gold standard for diagnosis,so it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64-slice spiral CT.Results:(1)The diagnostic results of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and 64-slice spiral CT was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The 64-slice spiral CT had an accuracy of 96.67%(29/30),a sensitivity 96.55%(28/29),and a specificity of 100.00%(1/1)in diagnosing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2)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64-slice spiral CT and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in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lesion,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left main lesion,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left circumflex artery lesion and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right coronary artery lesion(P>0.05).(3)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64-slice spiral CT examination and DSA examination in identifying mild stenosis,moderate stenosis,and severe stenosis of coronary arteries(P>0.05).Conclusion:64-slice spiral CT examination can accurately determine the degree of occlusion of coronary arteries,which allows for the accurate diagnosis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Diagnostic performance
下载PDF
心率变化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减慢和稳定心率的方法与效果 被引量:24
7
作者 黄慧玲 潘爱珍 +2 位作者 郑建忠 陈秀玲 欧阳瑞英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5年第2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心率变化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和减慢与稳定心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181例患者接受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术,将原始数据送AW4.1工作站,对冠状动脉作容积再现(VR)、二维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心脏长、短... 目的探讨心率变化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和减慢与稳定心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181例患者接受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术,将原始数据送AW4.1工作站,对冠状动脉作容积再现(VR)、二维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心脏长、短轴重建等。图像质量的评价标准分能满足冠状动脉管腔评价和不能满足冠状动脉管腔评价两种。结果84例(46%)患者原来心率超过75次/min,经过采取减慢和稳定心率的综合措施后,心率降低至75次/min以下。181例患者中有150例(82.9%)的整体图像能满足冠状动脉管腔评价的要求;31例(17.1%)未能达到满足冠状动脉管腔评价的标准,其中2例(1.1%)是操作不当、4例(2.2%)是扫描过程中患者屏气不完全、25例(13.8%)是扫描过程中患者心率波动过大(变动幅度超过10次/min)所致。结论在正确选择患者的情形下,心率是影响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16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心率变化 管腔 影响 效果 脉管 操作不当 屏气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在肿瘤样支气管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张颖 林文宇 +5 位作者 方伟军 刘岘 刘波 张晖 宋敏 任会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43-1945,共3页
目的分析肿瘤样支气管结核在16层螺旋CT扫描及其后处理图像中的影像特征,评价16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肿瘤样支气管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肿瘤样支气管结核25例,使用东芝16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后处理并行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其影像... 目的分析肿瘤样支气管结核在16层螺旋CT扫描及其后处理图像中的影像特征,评价16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肿瘤样支气管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肿瘤样支气管结核25例,使用东芝16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后处理并行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肿瘤样支气管结核在16层螺旋CT上可分为如下4型:(1)支气管腔内结节型;(2)支气管腔内团块型;(3)支气管腔外压迫型;(4)肺门区团块型。其影像学有以下特点:(1)支气管结核所致管壁多为不规则增厚,其管壁外径未见增大,内径缩小;(2)结节、团块样结核灶增强为环形强化;(3)支气管结核病变区与正常支气管界限不清。结论 16层螺旋CT对显示肿瘤样支气管结核的累及范围及影像特点有一定的优势,轴位扫描结合后处理重建图像能显示气管、支气管整体改变,使观察更为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样支气管结核 后处理技术 16层螺旋ct
下载PDF
16排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在肾动脉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俊峰 郭宏骞 +2 位作者 秦民益 甘卫东 周科峰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924-925,共2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CTA)技术在肾动脉评估中的价值。并比较CTA各种成像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泌尿系患者行CTA成像,其中10例与手术对照,所有横断面图像均采用三维重建技术进行重建。结果16排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CTA)...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CTA)技术在肾动脉评估中的价值。并比较CTA各种成像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泌尿系患者行CTA成像,其中10例与手术对照,所有横断面图像均采用三维重建技术进行重建。结果16排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CTA)的影像立体感强,很好地反映了肾血管的解剖结构和解剖走行。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CTA)技术是有效的无创伤性血管成像方法,能反应真实的肾血管的解剖。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术(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 三维重建 肾动脉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佩文 朱新进 +1 位作者 庞力沛 温浩茂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5期69-72,共4页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6年11月,择取于本院就诊的55例AD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两者的诊断价...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6年11月,择取于本院就诊的55例AD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两者的诊断价值,并观察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的影像学特点。结果:在ADA诊断阳性率及分型诊断准确率方面,16层螺旋CT与DSA相似;两种检查方法主动脉破口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累及分支血管数、夹层血栓形成及动脉壁钙化指标比较,16层螺旋CT较DSA更具优势(P<0.05)。结论: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可清晰显示ADA的征象,对于判定病情、为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故为ADA的理想诊断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诊断价值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黄云华 郑佳 +1 位作者 陈建新 何德莲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7期46-48,共3页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1月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3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容积重建(VRT)、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1月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3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容积重建(VRT)、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后处理并分析、评估各分支血管。结果 30例肺栓塞患者中25例栓塞的范围、位置、血管狭窄程度等显示清晰,约占83.33%;肺动脉栓塞最直接影像学征象为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完全阻塞、血管壁加厚,间接影像学征象包含肺梗死、肺动脉高压、马赛克征、胸腔积液、支气管扩张、右心室、右心房内栓塞等。结论 CT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迅速、无创、确诊率高等优点,有利于临床医师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肺动脉栓塞
下载PDF
16层螺旋CT盆腔低剂量扫描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海南 汤日杰 +3 位作者 张书旭 彭俊琴 陈玉桂 游佳 《中国医疗设备》 2008年第11期9-11,14,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盆腔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方法逐级改变mA等参数对仿真人体盆腔模型行16层螺旋CT扫描,确定低剂量阈值参数最优组合。以此标准对49例患者按盆腔大小改变剂量行扫描,评价图像质量,对记录剂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盆腔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方法逐级改变mA等参数对仿真人体盆腔模型行16层螺旋CT扫描,确定低剂量阈值参数最优组合。以此标准对49例患者按盆腔大小改变剂量行扫描,评价图像质量,对记录剂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确定低剂量阈值扫描参数最优组合;49例患者低剂量扫描产生的图像质量优占91.84%,CTDIvd(mGy)和DLP(mGy.cm)占常规剂量的20.17%~42.08%。结论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盆腔检查中应用恰当,能有效保护患者和保证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层螺旋ct ct低剂量扫描 体层摄影 盆腔检查
下载PDF
16层螺旋CTA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石银龙 庞长珠 +2 位作者 康桂荣 李梅 张廉良 《中国医疗设备》 2010年第8期144-145,共2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A成像造影剂跟踪、造影剂测试及常规计算时间延迟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6层螺旋CTA血管成像,其中6例伴Stent支架治疗。造影剂量按1.5mL/kg,注射速率为3mL/s。...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A成像造影剂跟踪、造影剂测试及常规计算时间延迟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6层螺旋CTA血管成像,其中6例伴Stent支架治疗。造影剂量按1.5mL/kg,注射速率为3mL/s。扫描延迟时间按3种方法进行:①Bolustracking即造影剂跟踪扫描35例;②testBolus即造影剂峰值测试进行时间延迟28例;③常规计算时间组25例。3组图像分别由高年资医师阅片,比较3种方法的差异。准直器宽度1.25mm,重建层厚1.5mm,扫描范围从胸廓上缘至耻骨联合处。数据重建在3DWorkingStation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显示(VR)等。结果第一组35例和第二组28例经MIP及VR等成像,所有夹层动脉瘤均能清晰显示真假腔,并可见受累的血管部位及程度,并可见Stent支架的长度和所在部位;第三组25例中,6例图像模糊;第三组与第一、二组图像质量有显著差异。结论 16层螺旋CT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成像中扫描延迟时间应用Bolus tracking和TestBlous为佳,常规计算延迟时间质量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动脉瘤 16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外周动脉血管造影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红 马景旭 +2 位作者 王皓 石洁 郝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外周血管疾病中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1例临床怀疑周围血管疾病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扫描范围1100-1200mm,层厚2mm,重叠50%,螺距0.75,准直16×1.5,球管旋转时间0.75s,...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外周血管疾病中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1例临床怀疑周围血管疾病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扫描范围1100-1200mm,层厚2mm,重叠50%,螺距0.75,准直16×1.5,球管旋转时间0.75s,智能跟踪自动触发扫描,扫描时间20-35s。造影剂量100ml,注射速度3ml/s。对全部图像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并对图像进行评价。21例中3例行DSA检查,4例行手术治疗。结果:MSCT动脉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上肢动脉和腹主动脉及髂总动脉、髂内外动脉、股动脉、胫动脉、腓动脉的主干及分支。21例中,8例表现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动脉血栓2例,双侧髂总动脉瘤1例,外伤性假性动脉瘤1例,股动脉外伤性动脉损伤2例,医源性损伤1例,正常表现6例。结论:MSCT血管成像是一项高度准确的成像技术和侵袭性小的检查方法,已成为临床诊断外周血管疾病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管疾病 16层螺旋ct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在脊柱侧弯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智明 刘进康 +1 位作者 陈伟 裘定心 《中国医学装备》 2007年第4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MSCT)和后处理技术在脊柱侧弯诊断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2005年我院收治32名脊柱侧弯患者。术前均行PHILIPS16层螺旋CT全脊柱扫描,然后在工作站完成多平面和曲面重组(MPR/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组技术(VR)...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MSCT)和后处理技术在脊柱侧弯诊断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2005年我院收治32名脊柱侧弯患者。术前均行PHILIPS16层螺旋CT全脊柱扫描,然后在工作站完成多平面和曲面重组(MPR/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组技术(VR)。回顾性评价MSCT不同后处理技术的作用和优势。结果MPR/CPR可以从各个角度重组单个畸形锥体的冠状、失状影像,是最方便实用的显示方法。MIP因为层次不明了,不适用脊柱侧弯的诊断。VR可以全面显示,综合分析,对外科手术治疗很有价值。结论MSCT全脊柱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对脊柱侧弯的诊断和手术方法的制定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层螺旋ct 后处理 脊柱侧弯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绍伟 李树金 +2 位作者 陈秀娟 谢颖 李笑琴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14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结...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结果:动脉瘤16例,动静脉畸形9例,动脉狭窄4例(右大脑前动脉狭窄3例,双侧大脑后动脉1例),先天发育异常(胎胚性大脑后动脉)11例,40例16排CTA的VR、MIP和MPR重建图像对脑血管主干及其主要分支显示100%,并且清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同时清晰显示了AVM的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CTA)具有安全、快速、无创、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脑血管病变首选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脑血管病变 应用价值
下载PDF
16排螺旋CT和MRI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病灶的疗效判断价值对比 被引量:23
17
作者 项昆 赵鹤亮 +1 位作者 郑昌英 张亚杰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第10期1315-1317,1321,共4页
目的探析16排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原发性肝癌(PH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病灶疗效的判断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PHC 50例患者均采用TACE治疗,术后1.5~6个月采用16排螺旋CT和MRI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 目的探析16排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原发性肝癌(PH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病灶疗效的判断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PHC 50例患者均采用TACE治疗,术后1.5~6个月采用16排螺旋CT和MRI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作为标准,对病灶的残余或复发情况及病灶肿瘤包膜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DSA造影检查,50例患者65个病灶中有45个病灶为肿瘤残余或复发,另外20个病灶无肿瘤残余或复发;CT组检测出30个残余或复发病灶,而MRI组检测出42个残余或复发病灶;CT判断术后病灶的准确性为76.9%(50/65),敏感性为66.7%(30/45),特异性为100.0%;MRI判断术后病灶的准确性为95.4%(62/65),敏感性为93.3%(42/45),特异性为100.0%;二者检测的准确性及敏感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T判断术后有明显肿瘤包膜的病灶的检出率为3.1%(2/65),显著低于MRI 27.7%(18/65)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T判断术后有明显肿瘤包膜的病灶的敏感性为10.0%(2/20),显著低于MRI 27.7%(18/20)的敏感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RI检测可清楚显示TACE术后肿瘤残余和复发,准确评价PHC患者TACE术后疗效,优于16排螺旋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排螺旋ct MRI PHC 病灶 TACE
下载PDF
16排螺旋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勇 靳光华 付汉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24期3661-3664,共4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与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胃癌患者78例,16排螺旋CT进行诊断,并进行常规CT扫描与增强CT灌注扫描。结果:78例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60例,无淋巴结转移18例,淋...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与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胃癌患者78例,16排螺旋CT进行诊断,并进行常规CT扫描与增强CT灌注扫描。结果:78例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60例,无淋巴结转移18例,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76.9%。无转移淋巴结组的肿瘤直径为(0.54±0.11)cm,而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肿瘤直径为(0.87±0.12)cm,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CT扫描,图像无伪影,靶平面保持良好。有淋巴结转移组的PS与BV值都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经过CT判定为淋巴结转移61例,无淋巴结转移17例,与手术病理判定对比,螺旋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94.4%。结论:16排螺旋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能获得更好的肿瘤血液动力学信息,具有很好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对胃癌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排螺旋ct 胃癌 淋巴结转移 可行性
下载PDF
肠系膜下静脉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 被引量:3
19
作者 钟唐力 张小明 +1 位作者 赵建龙 黄小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研究肠系膜下静脉(IMV)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显示及其汇入门静脉系统的方式,并探讨正常人与肝硬化患者IMV的变化情况。材料和方法:腹部增强CT扫描221例连续病例,全部用16层螺旋CT做三期增强扫描。运用容积重建显示IMV,观察IMV的... 目的:研究肠系膜下静脉(IMV)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显示及其汇入门静脉系统的方式,并探讨正常人与肝硬化患者IMV的变化情况。材料和方法:腹部增强CT扫描221例连续病例,全部用16层螺旋CT做三期增强扫描。运用容积重建显示IMV,观察IMV的显示情况和汇入门静脉系统的方式。其中经临床证实的肝硬化患者22例,无肝疾病及相关疾病患者30例作为正常组,测量IMV的直径,并进行比较。结果:221例中207例(94%)显示IMV主干,159例(72%)显示一级分支,68例(31%)显示二级分支。显示IMV主干的207例中,IMV汇入脾静脉占12%,汇入门静脉汇合处占19%,汇入肠系膜上静脉占69%。在正常组和肝硬化组IMV直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中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直径明显大于正常组(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较好地显示IMV及其分支。多数IMV汇入肠系膜上静脉。肝硬化患者IMV不受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下静脉 16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下载PDF
16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在骨关节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浩 曾红辉 +3 位作者 李金茂 谢振文 潘壬清 邓周强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年第16期2396-2400,共5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在骨关节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6例骨关节外伤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应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两项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同时与DR平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平片难以显示的骨折,三维C...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在骨关节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6例骨关节外伤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应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两项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同时与DR平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平片难以显示的骨折,三维CT成像均能显示清晰,X线平片诊断各部位骨折的总漏诊、误诊率达46.8‰MPR及VR三维重建图像能更清晰显示骨折的细节,同时能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的空间立体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对外伤性骨折的诊断具绝对优势,能弥补平片的不足,减少漏诊、误诊率,并能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影像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骨折 三维重建 16层螺旋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