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1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层螺旋CT及磁共振DWI扫描诊断肺部良恶性结节的临床价值分析
1
作者 李献忠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9期1382-1384,共3页
目的 探究16层螺旋CT(Multi Slice Helical CT,MSCT)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扫描诊断肺部良恶性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2020年8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肺部结节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MSCT及磁共... 目的 探究16层螺旋CT(Multi Slice Helical CT,MSCT)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扫描诊断肺部良恶性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2020年8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肺部结节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MSCT及磁共振DWI检查。将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MSCT扫描在肺部良恶性结节中的影像学征象表现、肺部良恶性结节ADC值,另对比不同扫描方法在肺部良恶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并计算一致性。结果 与肺部良性结节MSCT扫描结果相比,肺部恶性结节MSCT扫描在毛刺征、分叶征、圆形/类圆形、支气管征、棘状突起、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中的检出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良性结节ADC值大于肺部恶性结节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磁共振DWI与MSCT联合磁共振DWI检查在诊断肺部良恶性结节中的灵敏度、准确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磁共振DWI检查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均尚可(kappa值=0.537、0.731,P=0.000、0.000),联合检查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99,P=0.000)。结论 MSCT及磁共振DWI在肺部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准确度较高,能够有效明确不同肺部结节的影像学征象表现,且联合检查与病理结果存在较强的一致性,故诊断结果更加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良恶性结节 16螺旋ct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准确度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对肺栓塞诊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方学全 吴书信 +4 位作者 黄尚飞 方凯 黎宏颖 农嵘嵘 王建舒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分析肺栓塞诊断中采用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结合血管成像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及市八医院接收的50例疑似肺栓塞患者,根据不同的检查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5例患者不进行多期增强... 目的:分析肺栓塞诊断中采用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结合血管成像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及市八医院接收的50例疑似肺栓塞患者,根据不同的检查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5例患者不进行多期增强血管成像检查,仅采用普通胸部CT平扫;观察组25例患者进行胸部CT平扫及多期增强联合血管成像。以CT肺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其不同方法的诊断结果及肺动脉的受累情况。结果:以CT肺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对照组中金标准确诊患者23例,CT平扫检出阳性16例,阴性9例;观察组中金标准确诊患者24例,CT平扫及多期增强联合血管成像检出阳性23例,阴性2例。观察组CT平扫及多期增强联合血管成像诊断灵敏度95.83%、准确率96.00%均高于对照组的69.57%、72.00%(P<0.05);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结合血管成像检测受累分支诊断准确率为86.78%(105/121),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显示肺动脉被填塞,没有对比剂填充。不完整的低密度栓塞症,呈结节样、条状线状的灌注缺陷,并伴有中央填充缺失;周围造影剂环绕,显示出明显的“轨道征样”变化。当支气管血管直径>1.5mm时,可将其视为是一种慢性肺栓塞症。结论: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的全面开展,能针对状态良好的肺动脉予以清晰捕捉,对肺栓塞诊断准确率较高,并及时指出受累的肺动脉,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螺旋ct 多期增强扫描 血管成像 肺栓塞
下载PDF
多平面重建技术在16层螺旋CT临床诊断周围型肺癌病人中价值分析
3
作者 王丽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56-0160,共5页
评定周围型肺癌病人诊断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16呈螺旋CT诊断的实际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观察人员包括60例周围型肺癌病患,入院就诊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区间内,先用16层螺旋CT进行判断,随后调整SVR、MPR、SSD模式开展多平面重建,... 评定周围型肺癌病人诊断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16呈螺旋CT诊断的实际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观察人员包括60例周围型肺癌病患,入院就诊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区间内,先用16层螺旋CT进行判断,随后调整SVR、MPR、SSD模式开展多平面重建,回收诊断结果并统计诊断效能与CT征象情况。结果 (1)从SSD与薄层扫描结果上看,SSD重建图像未发现空泡征,在细短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和血管集束征诊断灵敏度均比薄层扫描横断面检出结果更高,组内结果差异显著(P<0.05)。(2)从MPR与薄层扫描结果上看,细短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和血管集束征、空泡征检出结果均高于薄层扫描检出结果,两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从SVR与薄层扫描结果上看,SVR重建图像未发现空泡征,在细短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和血管集束征等方面均比薄层扫描检出结果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16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技术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出现误诊或者漏诊情况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应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及16层螺旋CT诊断可在很大成的上获取重建图像,对各个CT征象的灵敏度均升高,医生可获取高分辨率检查结果,为后续治疗提供准确判断依据,诊断效能较高,具有广泛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平面重建技术 16螺旋ct 周围型肺癌 临床诊断 准确率
下载PDF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创伤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研究
4
作者 韩雪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079-0082,共4页
积极探讨骨关节创伤性骨折当中,应用16层螺旋CT搭建三维重建技术的具体效果以及应用情况。方法 选择医院内部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骨关节创伤性骨折患者75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不进行分组,均使用三维重建技术联合16层... 积极探讨骨关节创伤性骨折当中,应用16层螺旋CT搭建三维重建技术的具体效果以及应用情况。方法 选择医院内部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骨关节创伤性骨折患者75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不进行分组,均使用三维重建技术联合16层螺旋CT。结果 在骨折累积关节面以及关节腔内骨折的情况上,临床检查组的数量稍微高出了螺旋CT及三维重建组,但是两组的准确度都比较高,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在整体准确性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仍然处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在复位质量方面,临床检查和16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的结果相似;而在内固定质量方面,临床检查和16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本文还对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最终的满意度达到了93.33%,这也就象征着了本次研究的大部分患者都是比较满意或者是十分满意的,只有极少数的患者表现出了不满意的情况。结论 16层螺旋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创伤性骨折的诊断方面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帮助医生提供更加精准全面的立体影像,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了正向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 骨关节创伤性骨折
下载PDF
16层螺旋CT体积测量评估肝硬化肝叶大小的价值 被引量:34
5
作者 廖锦元 黄仲奎 +1 位作者 龙莉玲 黎宁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5-428,共4页
目的采用16层螺旋CT对肝叶进行体积测量,探讨肝硬化肝脏体积变化的规律及其与肝硬化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对28例经临床资料、B超证实的肝硬化,其中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7例,B级10例,C级11例以及20例正常组行16层螺旋CT容... 目的采用16层螺旋CT对肝叶进行体积测量,探讨肝硬化肝脏体积变化的规律及其与肝硬化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对28例经临床资料、B超证实的肝硬化,其中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7例,B级10例,C级11例以及20例正常组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采用仪器自身携带的软件,分别测量肝脏左外叶、方叶、右叶以及尾叶的体积,计算全肝的体积以及各个肝叶占全肝的百分比。结果正常组肝脏的大小为(1230.74±221.78)cm3,左外叶、方叶、右叶和尾叶的大小及其占全肝的百分比分别为(186.08±51.03)cm3,(223.62±46.80)cm3,(782.87±163.29)cm3,(38.15±2.99)cm3;(15.08±3.14)%,(18.29±2.99)%,(64.43±4.28)%,(3.18±0.83)%。除尾叶外,肝硬化组与正常组各个肝叶的体积大小和/或肝叶占全肝的百分比都有统计学差异。Child-PughA、B、C级肝硬化各肝叶大小的变化表现为右叶和方叶逐级缩小,左外叶逐级增大,而尾叶变化不大,全肝体积缩小。结论16层螺旋CT能准确地测量肝脏及各肝叶的体积,肝硬化肝脏的大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体积测量 CHILD-PUGH分级 16螺旋 ct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诊断小肝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郭敬深 夏广明 +1 位作者 罗剑云 陈锦灿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3-825,共3页
目的研究小肝癌(SHCC)在16层螺旋CT(SCT)多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特征,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水平及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搜集53例SHCC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34~40 s... 目的研究小肝癌(SHCC)在16层螺旋CT(SCT)多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特征,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水平及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搜集53例SHCC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34~40 s、门脉期65~80 s、延迟期4~6 min,用高压注射器经静脉注射,速率为3 mL/s,剂量为85~95 mL,观察SHCC在各期的强化方式。结果共发现70个病灶,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70.0%、97.1%、82.9%和87.1%,动脉期的敏感性高于门脉期和延迟期。结论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充分反映SHCC在增强中的血供变化特点,提高了SHCC的检出率及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16螺旋ct 多期增强扫描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多种重建技术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价值 被引量:13
7
作者 高兴汉 丁建国 +2 位作者 沈纲 毛定飚 钱伟庆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372-374,共3页
关键词 16螺旋ct 诊断 输尿管结石 图像重建 ct检查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8
作者 卢春燕 杨志刚 +4 位作者 杨建 周翔平 余建群 刘荣波 李真林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60-263,共4页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SCT)及其图象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16层SCT平扫、增强扫描和三维重建,其中手术确诊11例。观察内膜片、内膜破口、重要分支血管的受累情况,以准确鉴...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SCT)及其图象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16层SCT平扫、增强扫描和三维重建,其中手术确诊11例。观察内膜片、内膜破口、重要分支血管的受累情况,以准确鉴别夹层真假腔。结果45例中,16层SCT显示主动脉夹层真假腔、内膜片及内膜初始破口分别为45例(100%)、45例(100%)和44例(97.8%),33例显示再破口(73.3%)。夹层累及右髂总动脉21例(46.7%),假腔内形成血栓29例(64.4%)。与手术、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比较,16层SCT显示患者初始破口的部位、大小与手术、DSA结果一致(11/11,100%)。结论16层SCT能准确、全面诊断主动脉夹层,为血管外科提供精细的影像学信息,对选择治疗方案、观察术后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螺旋ct 主动脉夹 影像学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心率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及其重建相位窗的优选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佩玲 徐克 +1 位作者 黎庶 王强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 探讨心率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及其重建相位窗的优选。方法 本文收集接受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检查者69例,按心率分成小于60次/min、61~65次/min、66~70次/min和大于70次/min共四个组,将冠... 目的 探讨心率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及其重建相位窗的优选。方法 本文收集接受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检查者69例,按心率分成小于60次/min、61~65次/min、66~70次/min和大于70次/min共四个组,将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根据冠状动脉伪影多少及血管连续性分为0~3分四个等级,评价不同心率对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并分别优选出各组显示不同冠状动脉节段的最佳相位窗。结果 第1组至第4组左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检查成功率分别为95%、93.3%、83.3%和50%,右侧冠状动脉分别为90%、93.3%、77.8%和50%。第3组和第4组间所有冠状动脉节段的成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1组所有冠状动脉节段均以75%相位窗显示最佳;第2组显示两侧冠状动脉以75%为最佳显示相位窗者均占80%(12/15);第3组中左、右冠状动脉以75%为最佳显示相位窗者分别占72.2%和55.5%,右侧冠状动脉以45%为最佳显示相位窗者占33.3%;第4组病例显示左侧、右侧冠状动脉的最佳相位窗分布较分散,分别在75%~95%和35%~45%。结论 对于16层螺旋CT来说,心率低于70次/min时冠状动脉检查可获得较高的检查成功率。心率低于65次/min时,两侧冠状动脉的最佳显示相位窗通常为75%;心率超过65次/min,尤其超过70次/min时,心选择35%~45%和75%~95%两个节段的多相位窗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心率 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重建相位窗 图像质量 16螺旋ct
下载PDF
心率变化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减慢和稳定心率的方法与效果 被引量:24
10
作者 黄慧玲 潘爱珍 +2 位作者 郑建忠 陈秀玲 欧阳瑞英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5年第2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心率变化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和减慢与稳定心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181例患者接受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术,将原始数据送AW4.1工作站,对冠状动脉作容积再现(VR)、二维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心脏长、短... 目的探讨心率变化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和减慢与稳定心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181例患者接受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术,将原始数据送AW4.1工作站,对冠状动脉作容积再现(VR)、二维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心脏长、短轴重建等。图像质量的评价标准分能满足冠状动脉管腔评价和不能满足冠状动脉管腔评价两种。结果84例(46%)患者原来心率超过75次/min,经过采取减慢和稳定心率的综合措施后,心率降低至75次/min以下。181例患者中有150例(82.9%)的整体图像能满足冠状动脉管腔评价的要求;31例(17.1%)未能达到满足冠状动脉管腔评价的标准,其中2例(1.1%)是操作不当、4例(2.2%)是扫描过程中患者屏气不完全、25例(13.8%)是扫描过程中患者心率波动过大(变动幅度超过10次/min)所致。结论在正确选择患者的情形下,心率是影响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16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心率变化 管腔 影响 效果 脉管 操作不当 屏气
下载PDF
16层螺旋CT结肠三维成像与仿真内镜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8
11
作者 杜秀琴 温平贵 +1 位作者 王峰 郭勇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 探讨 16层螺旋CT三维成像与仿真内镜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应用Lightspeed 16CT对 2 6例纤维结肠镜活检证实的结肠癌 (19例 )和结肠息肉 (7例 )进行容积扫描 ,在AW4 .2工作站进行三维成像和仿真内镜观察 ,并... 目的 探讨 16层螺旋CT三维成像与仿真内镜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应用Lightspeed 16CT对 2 6例纤维结肠镜活检证实的结肠癌 (19例 )和结肠息肉 (7例 )进行容积扫描 ,在AW4 .2工作站进行三维成像和仿真内镜观察 ,并与纤维结肠镜结果相比较。结果  2 5例三维成像效果良好 ,仿真内镜与纤维结肠镜显示基本一致 ,1例因肠道准备不彻底 ,成像效果欠佳 ,但不影响诊断 ;CT仿真结肠镜 (CTVC)结合 2D多平面重建(MPR)和透明显示 (RaySum)图像 ,可以提供更多信息 ,有助于病变的准确定位、定性。结论  16层螺旋CT仿真内镜结合三维成像能达到与纤维结肠镜同样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加上MP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内镜 16螺旋ct 三维成像 纤维结肠镜 诊断 临床应用研究 多平面重建 显示 准确 资料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评价肝硬化患者血流灌注参数变化 被引量:24
12
作者 薛雁山 陈麦林 +3 位作者 尚存海 胡玉川 武宜 王琦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MSCT灌注成像技术在评估肝硬化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8例患者行肝灌注扫描,其中对照组29例,代偿期肝硬化2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17例。通过扫描软件得出肝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 目的:探讨MSCT灌注成像技术在评估肝硬化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8例患者行肝灌注扫描,其中对照组29例,代偿期肝硬化2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17例。通过扫描软件得出肝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渗透表面积乘积(PS)、肝动脉灌注指数(HAF)。分析这些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结果: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的PS、HAF的均值是逐渐增加的。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的BV、MTT均值是逐渐减小的。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间的BF均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SCT灌注成像技术可用来评价肝硬化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血流灌注 16螺旋ct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在肿瘤样支气管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颖 林文宇 +5 位作者 方伟军 刘岘 刘波 张晖 宋敏 任会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43-1945,共3页
目的分析肿瘤样支气管结核在16层螺旋CT扫描及其后处理图像中的影像特征,评价16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肿瘤样支气管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肿瘤样支气管结核25例,使用东芝16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后处理并行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其影像... 目的分析肿瘤样支气管结核在16层螺旋CT扫描及其后处理图像中的影像特征,评价16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肿瘤样支气管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肿瘤样支气管结核25例,使用东芝16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后处理并行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肿瘤样支气管结核在16层螺旋CT上可分为如下4型:(1)支气管腔内结节型;(2)支气管腔内团块型;(3)支气管腔外压迫型;(4)肺门区团块型。其影像学有以下特点:(1)支气管结核所致管壁多为不规则增厚,其管壁外径未见增大,内径缩小;(2)结节、团块样结核灶增强为环形强化;(3)支气管结核病变区与正常支气管界限不清。结论 16层螺旋CT对显示肿瘤样支气管结核的累及范围及影像特点有一定的优势,轴位扫描结合后处理重建图像能显示气管、支气管整体改变,使观察更为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样支气管结核 后处理技术 16螺旋ct
下载PDF
冠心病的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 被引量:14
14
作者 姚振威 陈爽 +1 位作者 冯晓源 郑蔚巍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20-324,共5页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不断发展使得其临床应用更加可靠而广泛。本文重点介绍16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狭窄、粥样硬化斑块、支架、桥血管等评价中的应用。
关键词 冠状动脉 ct 16螺旋ct 动脉成像技术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冠心病 冠脉 螺旋ct 粥样硬化斑块 其临床应用 桥血管
下载PDF
下肢血管病变的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 被引量:13
15
作者 孙明华 范新东 +1 位作者 余强 罗济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55-360,共6页
本文通过对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的扫描参数、造影计划和重建方式的选择,系统阐述了其最佳的成像技术规范,提出了直接CT静脉造影技术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获得良好效果;同时也介绍了常见下肢动、静脉病变CTA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螺旋ct 血管造影 静脉造影 下肢 螺旋ct血管造影 下肢血管病变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16螺旋ct 下肢血管造影 扫描参数 重建方式 成像技术 技术诊断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文华 王杰 +3 位作者 邢伟 邱建国 俞胜男 孙益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34-1137,F0003,共5页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脑动静脉畸形(AVM)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临床怀疑AVM的16层螺旋CT三维血管后处理图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CT后处理技术分别为容积再现技术(VR)、最...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脑动静脉畸形(AVM)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临床怀疑AVM的16层螺旋CT三维血管后处理图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CT后处理技术分别为容积再现技术(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表面遮盖法(SSD)。结果:70例患者中,17例发现AVM,24例发现脑动脉瘤和3例发现烟雾病,26例CTA和DSA检查阴性。17例AVM患者的16层螺旋CT三维血管图像上均见到典型的畸形血管团,16例发现供血动脉(94%),15例可见引流静脉(88%)。结论:16层螺旋CTA对于AVM检出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它在AVM的筛选、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方面可以替代常规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ct血管造影术 16螺旋c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16层螺旋CT结肠成像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梁汝坚 梁若玲 +3 位作者 邱磊 曾惠良 朱新进 何肖群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91-1093,共3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结肠成像(CT colonography,CTC)技术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分别进行CTC和常规结肠镜(conventional colonoscopy,CC)检查,并与最后的手术病理结果金标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结肠成像(CT colonography,CTC)技术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分别进行CTC和常规结肠镜(conventional colonoscopy,CC)检查,并与最后的手术病理结果金标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0例患者CTC扫描均得到满意的图像,与CC和手术病理对照,CTC诊断出结肠癌20例,全部为高-中分化腺癌(5例部分乳头状腺瘤),浸润浆膜外10例,病变旁淋巴结转移7例,后腹膜淋巴结转移3例,邻近结构(肾前筋膜)浸润1例,肝转移1例;结肠息肉6例;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各1例;CTC对淋巴结转移和胆结石、慢性胆囊炎及其他的肠外病变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CC(P<0.05或P<0.01),对其他诊断阳性率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TC是一种无创、安全、方便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C与CC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准确性相似,提示可作为结肠病变普查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螺旋ct 结肠成像 结肠病变诊断
下载PDF
静脉肾盂造影后16层螺旋CT尿路造影诊断输尿管梗阻 被引量:10
18
作者 姚振威 冯晓源 +1 位作者 陈爽 祝瑞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46-249,共4页
目的:介绍在静脉肾盂造影无法明确输尿管梗阻的原因时 ,利用16层螺旋CT尿路造影辅助诊断输尿管梗阻的方法。材料和方法:收集经静脉肾盂造影 (IVP)提示为输尿管梗阻而原因不明的患者共28例 ,患者行IVP检查后立即接受多层螺旋CT平扫。CT机... 目的:介绍在静脉肾盂造影无法明确输尿管梗阻的原因时 ,利用16层螺旋CT尿路造影辅助诊断输尿管梗阻的方法。材料和方法:收集经静脉肾盂造影 (IVP)提示为输尿管梗阻而原因不明的患者共28例 ,患者行IVP检查后立即接受多层螺旋CT平扫。CT机为16层螺旋CT机。扫描参数为100kV/250mAs,准直器宽10mm ,螺距1.31,重建层厚0.625mm ,间隔0.5mm,扫描方式为16层扫描。每例均转入SUN工作站(ADW4.0版本)进行三维重建 ,分别运用多平面重建和容积重建三维重建。且选用Navigation进行仿真内镜。结果:28例输尿管梗阻IVP无法明确原因的患者,16层螺旋CT和CTU分别明确诊断为炎性狭窄4例 ,肿瘤4例 ,先天性发育异常2例 ,阴性结石2例 ,以上均为手术证实。诊断为外压性狭窄11例 ,另有5例仍无法确诊,仅约占17.9%。结论:IVP提示输尿管梗阻时立即行多层螺旋CT平扫和三维重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明确病因诊断的、辅助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梗阻 诊断 16螺旋ct 尿路造影 IVP 静脉肾盂造影 患者 外压 准直器 ct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诊断输尿管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10
19
作者 于红光 李月敏 +1 位作者 钟涛 王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7-379,共3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多种成像技术诊断输尿管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0例输尿管病变患者行螺旋CT泌尿系检查,图像传至ADW4.2工作站,获得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等三维重建后处理图像。结果:30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多种成像技术诊断输尿管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0例输尿管病变患者行螺旋CT泌尿系检查,图像传至ADW4.2工作站,获得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等三维重建后处理图像。结果:30例患者中,输尿管结石16例、肿瘤6例、肾及输尿管重复畸形2例、先天性狭窄4例、迷走血管压迫1例和炎症1例。VR、MPR及CPR图像能清晰显示输尿管走行、腔内改变、梗阻部位及原因,还可以同时显示双侧肾及输尿管情况。结论:16层螺旋CT对输尿管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螺旋ct 输尿管病变 三维重建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容积测量对肝肺综合征肺部血管变化的量化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恩全 丁仕义 +6 位作者 蔡萍 黄学全 陈伟 胡俊 何强 谢兵 王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1911-1913,共3页
目的 应用 16层螺旋CT容积软件对肝肺综合征患者肺部血管的改变进行量化研究。方法  44例肝肺综合征患者作为异常组 ,5 1例正常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 ,利用 16层螺旋CT对异常组和对照组进行肺部常规扫描 ,将右下肺平膈面层面内右下肺后... 目的 应用 16层螺旋CT容积软件对肝肺综合征患者肺部血管的改变进行量化研究。方法  44例肝肺综合征患者作为异常组 ,5 1例正常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 ,利用 16层螺旋CT对异常组和对照组进行肺部常规扫描 ,将右下肺平膈面层面内右下肺后基底段血管作为兴趣区域 ,运用容积评估软件对兴趣区域血管进行测量 ,运用SPSS10 0统计软件对异常组和对照组右下肺平膈面层面肺血管容积进行比较。结果 兴趣区域内异常组和对照组血管容积分别为 ( 1 8893± 1 0 0 66)cm3 和 ( 0 .62 0 0± 0 .2 776)cm3 ,两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异常组肺内血管较对照组平均扩张 3 0 4 73 %。异常组动脉血氧分压与兴趣区血管容积存在明显的负相关 (r =-0 82 ,P <0 0 1)。结论 肝肺综合征患者右下肺血管容积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表明肝肺综合征患者肺内血管明显扩张。肝肺综合征患者肺内血管较正常人扩张约 3倍。肝肺综合征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与肺血管容积存在明显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S 16螺旋ct 血管容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