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周立新 陆建常 +2 位作者 李高忠 马冠英 刘晓庚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7期974-975,F0002,共3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经肝动脉肝癌栓塞治疗(TAC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1例行介入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术前先行16层螺旋CT腹腔动脉血管成像,观察肿瘤供血动脉的起源及走行,评价其对指导介入治疗的价值。结果71例患者腹腔...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经肝动脉肝癌栓塞治疗(TAC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1例行介入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术前先行16层螺旋CT腹腔动脉血管成像,观察肿瘤供血动脉的起源及走行,评价其对指导介入治疗的价值。结果71例患者腹腔动脉CT血管成像均能清楚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起源、分支及走向。3例腹腔动脉三级分支以前单处弯曲角度小于75°及10例2处或2处以上弯曲小于90°的,普通4F导管难以插至靶动脉,均要采用微导管方可进行。57例血管弯曲大于上述角度患者均能用普通4F导管顺利插至靶动脉进行栓塞治疗。结论腹腔动脉CT血管成像能准确地显示肿瘤供血动脉解剖特点,对指导肝癌的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螺旋ct血管成像 肝癌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介入治疗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动脉瘤夹闭术前诊断及术后动脉瘤残留和载瘤动脉通畅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刘乔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9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动脉瘤夹闭术前诊断及术后动脉瘤残留和载瘤动脉通畅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术前和术后3d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脑动脉瘤夹闭术185例患者共200个脑动脉瘤,对比分析两...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动脉瘤夹闭术前诊断及术后动脉瘤残留和载瘤动脉通畅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术前和术后3d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脑动脉瘤夹闭术185例患者共200个脑动脉瘤,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术前诊断及术后动脉瘤残留和载瘤动脉通畅情况评价的影像资料。结果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DSA在脑动脉瘤夹闭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漏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DSA在术后动脉瘤残留和载瘤动脉通畅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动脉瘤夹闭术前诊断及术后动脉瘤残留和载瘤动脉通畅评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螺旋ct血管成像 脑动脉瘤 动脉瘤残留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杨桂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5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对肝癌栓塞治疗中应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 7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对其进行介入治疗,在介入治疗前先使用16层螺旋CT腹腔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对患者肝部肿瘤的血动脉走行和起源进行观察,并对16层螺旋CT腹腔动...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对肝癌栓塞治疗中应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 7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对其进行介入治疗,在介入治疗前先使用16层螺旋CT腹腔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对患者肝部肿瘤的血动脉走行和起源进行观察,并对16层螺旋CT腹腔动脉血管成像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指导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通过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均能够将肿瘤的走向、分支和供血动脉起源清楚地显示出来。12例患者腹腔动脉三级分支以前的单处弯曲角度<90°的部位为2处或2处以上,2例患者的弯曲角度<75°,需要使用轴微导管来进行介入治疗。其他患者则使用4 F导管进行介入治疗,将其插入靶动脉来治疗栓塞。结论通过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将肝癌患者的肿瘤供血动脉解剖特点清楚的表现出来,从而指导肝癌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肝癌 16螺旋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与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朱纯锋 汤正忠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7期76-77,共2页
目的讨论超声心动图、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s,AD)的诊断价值,评价两种检查方式的优势与不足,为临床选择检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MSCTA)或上... 目的讨论超声心动图、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s,AD)的诊断价值,评价两种检查方式的优势与不足,为临床选择检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MSCTA)或上级医院手术证实为AD,32例患者均在本院行超声心动图、16层螺旋CT检查资料,并与MSCTA或术中所见及病理分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超声心动图检出率>95%,16层螺旋CT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均为90%。结论两检查方法对AD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超声心动图诊断准确率及检出率高于16层螺旋CT,针对入院后可疑AD、病情危重患者应首先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 ,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可选16层螺旋CT,两种检查在临床应用上各有优势与不足,具体选择应视患者病情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16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 急性主动脉夹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彭杨 《双足与保健》 2018年第24期21-22,26,共3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疑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0例,给予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检查,图像处理后分析评价,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手术检...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疑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0例,给予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检查,图像处理后分析评价,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手术检查对比。结果 30例患者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患者分型:广泛型、小腿动脉型、股腘动脉型、髂动脉型、腹主动脉型分别7例、4例、13例、2例、3例,1例患者未出现异常。5例同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1例16层CT中未能清楚显示病变段,手术治疗9例患者术中检查与16层CT检查结果相一致。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能够实现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变情况的准确清楚显示,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螺旋ct血管成像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诊断价值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眩晕患者椎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评价
6
作者 商涯钧 孙淑霞 吴廷伟 《医疗装备》 2016年第14期26-27,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眩晕患者椎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进行MSCTA检查的200例眩晕患者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包括横断面、容积重建(VRT)、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图像。结果 200例眩晕患者中... 目的观察分析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眩晕患者椎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进行MSCTA检查的200例眩晕患者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包括横断面、容积重建(VRT)、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图像。结果 200例眩晕患者中共78例椎动脉变异(3种类型),占39%。椎动脉口径变异:一侧椎动脉血管变细的有38例,占19%;椎动脉起源变异24例,占12%;椎动脉行径变异16例,占8%。结论 MSCTA对眩晕患者椎动脉变异有着较强的诊断效果,利用MSCTA能够清晰地显示椎动脉先天变异情况,有利于尽早诊断并治疗患者,因而有极大的临床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患者椎动脉变异 16螺旋ct血管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观察
7
作者 郑芳 《临床研究》 2016年第11期242-243,共2页
目的 观察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疑似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使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其中32例患者同时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诊断,... 目的 观察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疑似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使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其中32例患者同时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诊断,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 .结果所有患者均检出内膜片及真、假腔,而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诊断的患者内膜片及真、假腔检出27例(81.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中Ⅰ型3例(9.38%)、Ⅱ型2例(6.25%)、Ⅲ型27例(84.37%),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中分别为12例(18.46%)、6例(9.23%)、47例(7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使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可准确反应病变情况,且安全、操作简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 诊断 主动脉夹动脉瘤
下载PDF
16层CT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及壁冠状动脉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朱新进 熊华峰 +3 位作者 曾惠良 欧卫谦 梁坚豪 李佩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7年第2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及壁冠状动脉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及2例壁冠状动脉的CT表现,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及自动跟踪技术、0.5秒螺旋扫描以及单或双... 目的探讨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及壁冠状动脉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及2例壁冠状动脉的CT表现,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及自动跟踪技术、0.5秒螺旋扫描以及单或双扇区重建算法。结果16层CT能清晰显示起源异常的冠状动脉及壁冠状动脉,其中前者4例经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后者1例经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窦4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状窦上方升主动脉前壁1例,左回旋支的钝缘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后降支1例。壁冠状动脉CT表现为:该段冠状动脉相对僵直细小,穿行于心肌层内,管腔内无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冠状动脉与心肌层之间无脂肪间隙。结论16层CT在对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部分取代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在对壁冠状动脉的诊断方面,是目前最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弥补了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16层ct血管成像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16层CT与导管法造影在显示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朱新进 熊华峰 +3 位作者 曾惠良 欧卫谦 梁坚豪 李佩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4期258-262,共5页
目的探讨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在显示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和限度。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的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结果,并将16层CT检查结果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在52例患者的冠状动脉直径≥... 目的探讨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在显示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和限度。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的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结果,并将16层CT检查结果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在52例患者的冠状动脉直径≥2 mm的580节段中,CT图像能满足管腔评价为507节段(占87.41%)。在CT图像能满足管腔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中,16层CT显示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88%、98.17%和76.32%、95.96%,若将CT图像不能满足管腔评价的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的5个节段包括在内,其敏感度为81.69%;16层CT显示高度狭窄(≥75%)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78%、99.35%和91.18%、98.7%,若将CT图像不能满足管腔评价的高度狭窄的2个节段包括在内,其敏感度为79.49%。结论16层CT在对冠状动脉中、高度狭窄的初步诊断及介入治疗的筛选方面,可部分取代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16层ct血管成像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16层CT与导管法造影在冠状动脉支架评价中的对照研究
10
作者 朱新进 熊华峰 +3 位作者 曾惠良 欧卫谦 梁坚豪 李佩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支架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限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结果,并将16层CT检查结果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在27例患者的34... 目的:探讨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支架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限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结果,并将16层CT检查结果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在27例患者的34枚冠状动脉支架中,CT图像能满足支架影像学评价为26枚,占76.47%。在CT图像能满足支架影像学评价的26枚冠状动脉支架中,16层CT显示中度或中度以上再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67%、94.12%和85.71%、84.21%,若将CT图像不能满足支架影像学评价的8枚冠状动脉支架中1枚中度再狭窄包括在内,其敏感度为60%。16层CT显示高度再狭窄(≥75%)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0%、95.24%和66.67%、90.91%。结论:16层CT在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中、高度狭窄的初步诊断及筛查方面,可部分取代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16层ct血管成像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十六层螺旋CT肾动脉血管成像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龙安军 陈树锋 +3 位作者 谢绍洽 陈英全 张依云 项国靓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年第2期403-405,共3页
目的:探析16层螺旋CT肾动脉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1月~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接受16层螺旋CT肾动脉CTA检查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日立牌ECLOS型号的CT机进行扫描,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组分别采用小... 目的:探析16层螺旋CT肾动脉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1月~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接受16层螺旋CT肾动脉CTA检查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日立牌ECLOS型号的CT机进行扫描,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组分别采用小剂量同层动态测试法、100HU和150HU阈值智能追踪技术法扫描,并对60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及16层螺旋CT肾动脉CT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种扫描方式都能较好地显示肾动脉主干及2~4级分支,其中以150HU阈值智能追踪技术法成像质量为优。诊断为单侧和/或双侧肾副动脉12例(占20%);检出肾门前肾动脉分支11例(占18.3%),其中肾动脉早发分支3例(占5%)。在肾动脉病变检出中,诊断为肾动脉狭窄5例,肾癌伴肾动静脉瘘1例,均与临床相符。结论:在肾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断上,16层螺旋CT肾动脉CTA的临床诊断效果较为理想,具有图像清晰度高,诊断安全、可靠等应用优势,现已成为诊断肾动脉病变常用方法,值得在肾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断中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螺旋ct肾动脉血管成像 肾动脉病变 应用价值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衣晓明 张兴华 +1 位作者 张桦 胡佑威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7期98-99,共2页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AD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其中30例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比较分析两者诊断结果.结果 16层螺旋CT诊断在真、假腔诊断以及内...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AD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其中30例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比较分析两者诊断结果.结果 16层螺旋CT诊断在真、假腔诊断以及内膜片检出率为100%,明显高于DSA的83.33%,另外DSA诊断在破口及分支受累的检出率高于16层螺旋CT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层螺旋CT诊断的Debakey分型分别为Ⅰ型11例,Ⅱ型5例,Ⅲ型44例.DSA诊断的Debakey分型分别为Ⅰ型2例,Ⅱ型1例,Ⅲ型2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准确地反应AD的病变和解剖细节,安全、无创、高效、精准,在AD的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螺旋ct血管成像 主动脉夹动脉瘤 诊断
原文传递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桂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第4期41-42,49,共3页
目的:探讨再经肝动脉,肝癌栓塞治疗中应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70例,对其进行介入治疗。在介入治疗之前,先使用16层螺旋CT腹腔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对患者肝部肿瘤的血... 目的:探讨再经肝动脉,肝癌栓塞治疗中应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70例,对其进行介入治疗。在介入治疗之前,先使用16层螺旋CT腹腔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对患者肝部肿瘤的血动脉走行和起源进行观察,并对16层螺旋CT腹腔动脉血管成像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指导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通过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均能够将肿瘤的走向、分支和供血动脉起源清楚地显示出来。有12例患者腹腔动脉三级分支以前的单处弯曲角度小于90度的部位为两处或两处以上,2例患者的弯曲角度在75度以下。这就需要使用轴微导管来进行介入治疗。其他患者则使用4F导管进行介入治疗,将其插入靶动脉来治疗拴塞。结论:通过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将肝癌患者的肿瘤供血动脉解剖特点清楚的表现出来,从而指导肝癌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肝癌 16螺旋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进展
14
作者 陆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201-203,共3页
脑动静脉畸形发病率不断的增加,是常见的一种血管性疾病,多数患者存在头痛、出血等症状,对于该疾病早期诊断较为重要,能显著提高诊断正确率,为患者治疗提供依据,改善预后。脑动静脉畸形在临床不仅常见并且多发,是由于患者自身的脑血管... 脑动静脉畸形发病率不断的增加,是常见的一种血管性疾病,多数患者存在头痛、出血等症状,对于该疾病早期诊断较为重要,能显著提高诊断正确率,为患者治疗提供依据,改善预后。脑动静脉畸形在临床不仅常见并且多发,是由于患者自身的脑血管发育异常(先天性)造成的,容易破坏患者脑血液动力学稳定性,导致患者发生体征和临床症状改变,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而早期诊断较为重要,因此,本次研究对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进展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螺旋ct血管成像 脑动静脉畸形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