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血清D-二聚体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福凯 张习敏 +1 位作者 庞凌峰 葛晓平 《医疗装备》 2016年第2期44-45,共2页
目的:分析联合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血清D-二聚体(D-D)的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肺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确诊标准,分别分析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D-D及联合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D-D检查... 目的:分析联合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血清D-二聚体(D-D)的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肺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确诊标准,分别分析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D-D及联合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D-D检查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结果。结果:经肺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肺动脉栓塞患者89例,而联合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D-D检查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均高于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D-D检查,误诊率低于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D-D检查。同时仅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联合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与D-D检查对于肺动脉栓塞均有诊断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联合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D-D检查的诊断效果最佳。结论:联合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D-D检查对肺动脉检塞诊断明确.可作为肺动脉栓塞的无创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 D-二聚体 肺动脉栓塞 诊断
下载PDF
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与介入肺动脉造影用于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福凯 张习敏 +1 位作者 庞凌峰 葛晓平 《医疗装备》 2015年第12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和DSA这两种方法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肺栓塞疑似患者120例,每名患者都采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和DSA两种方法进行诊断,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结果:12...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和DSA这两种方法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肺栓塞疑似患者120例,每名患者都采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和DSA两种方法进行诊断,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结果:120例疑似病患中经过两种诊断方法都确诊为89例患有肺动脉栓塞,两种方法的阳性发现率并没有显著地差异(P〉0.05),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非常清晰的将病变部位以及病变范围及程度显示出来。结论: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非常清晰的把栓子位置以及数量显示出来,可以作为确诊肺动脉栓塞的主要手段,值得在临床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 DSA 肺动脉栓塞
下载PDF
16排螺旋CT增强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葛旭 柏根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23期116-117,共2页
目的:了解肺动脉栓塞患者用16排螺旋CT增强检查方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肺动脉栓塞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6排螺旋CT增强检查方式做诊断,对患者相关临床数据以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后归纳该诊断方式对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应用价... 目的:了解肺动脉栓塞患者用16排螺旋CT增强检查方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肺动脉栓塞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6排螺旋CT增强检查方式做诊断,对患者相关临床数据以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后归纳该诊断方式对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接受16排螺旋CT增强检查后确认患者出现肺动脉栓塞病灶位置以及具体形态。结论:对肺动脉栓塞患者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了解肺动脉栓塞病灶位置、形态变化,为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排螺旋ct增强 肺动脉栓塞 诊断价值
下载PDF
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与CTA技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赵自金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8期213-214,共2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与CT血管成像(CTA)技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12月期间30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与CTA技术检查相结合,分析诊断此病的准确率...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与CT血管成像(CTA)技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12月期间30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与CTA技术检查相结合,分析诊断此病的准确率。结果:经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与CTA技术联合诊断该病,准确率达到100%。肠系膜上动脉(SMA)走行主要为径直型(90.00%)、转折型(10.00%)。正常人SMA与AA间的夹角通常为25~90。,SMA与AA间的距离约为10~30 mm。结论:通过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与CTA技术检查,测量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与距离,有助于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可明确肠系膜上动脉走行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毗邻关系,操作简单易行、无创,值得临床工作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 ctA技术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走行 毗邻关系。
下载PDF
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A技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陆建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9期9-10,共2页
目的 :研究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血管造影(CTA)技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期间江苏省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采用16排螺... 目的 :研究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血管造影(CTA)技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期间江苏省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采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A技术对这30例患者进行检查,然后观察其检查的结果。结果 :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A技术对这30例患者进行检查,均诊断其患有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诊断的准确率为100%。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A技术对这30例患者进行检查,均可清晰地显示其肠系膜上动脉、十二指肠及腹主动脉三者的解剖关系。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A技术对这30例患者进行检查的结果显示,其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在6°~76°之间,其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距离在3.5~8.3 mm之间。其中,肠系膜上动脉的走行为径直型的患者有25例,为转折型的患者有5例,且这30例患者均存在十二指肠壅积的症状。结论 :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A技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明确该病患者肠系膜上动脉的走行及其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解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 ct血管造影技术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下载PDF
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消化系统肿瘤的评估
6
作者 高梅娟 熊永利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6期173-174,共2页
目的: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消化系统肿瘤的评估。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消化系统肿瘤的患者210例进行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并对检查诊断结果与胃镜肠镜诊断进行分析评估。结果: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清晰的对消化系... 目的: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消化系统肿瘤的评估。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消化系统肿瘤的患者210例进行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并对检查诊断结果与胃镜肠镜诊断进行分析评估。结果: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清晰的对消化系统肿瘤的病变部位以及各种病理变化进行显示,以及提供准确率很高的诊断结果,且经检查诊断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诊断结果为晚期或需化疗其它原因转院。结论:应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消化系统肿瘤进行检查诊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 消化系统肿瘤 评估
下载PDF
探讨非增强16排螺旋CT重建技术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及治疗指导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凡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4期99-100,共2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中应用非增强16排螺旋CT重建技术的效果。方法 50例经手术病理诊断得以确诊的输尿管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和非增强16排螺旋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的临床诊断符合率。结果非增强16排螺旋CT重建技...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中应用非增强16排螺旋CT重建技术的效果。方法 50例经手术病理诊断得以确诊的输尿管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和非增强16排螺旋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的临床诊断符合率。结果非增强16排螺旋CT重建技术的诊断符合率为94%,B超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中,非增强16排螺旋CT重建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增强16螺旋ct重建技术 诊断价值 指导作用
下载PDF
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杨晶 李沁怡 +2 位作者 姚艳 吴锦平 潘颖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7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小肝癌的诊断采用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50例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将其进行多期检查的结果和综合诊断或手术病理检查的... 目的:探讨小肝癌的诊断采用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50例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将其进行多期检查的结果和综合诊断或手术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并记录各个时期的影像学表现。结果:经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全部确诊为小肝癌,准确率为100%,被检查出87个小肝癌病灶,其中动脉期检出率为95%,以高密度表现为主;门静脉期检出率为80%,以低密度表现为主;平衡期检出率86%,以低密度表现为主。结论:小肝癌的诊断采用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效果显著,能清晰地反应影像学特征,提高了小肝癌诊断的准确率,具非常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 小肝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陆壹子 徐中华 +4 位作者 郭晓利 李杰 徐玲燕 顾韵茜 陶可伟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年第6期1676-1677,共2页
目的:分析应用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诊断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5年5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妇瘤科收治的33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B超以及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进行诊断,对比两种方式下的... 目的:分析应用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诊断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5年5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妇瘤科收治的33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B超以及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进行诊断,对比两种方式下的阳性检出率以及分期诊断准确率。结果:B超方式下,阳性检出率与分期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5.76%(25/33)和60.61%(20/33),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方式下,阳性检出率与分期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3.94%(31/33)和84.85(28/33),两相对比,差异突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宫颈癌的诊断时,采用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方式,其阳性检出率与分期诊断的准确率均显著优于B超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 三维重建 宫颈癌 临床诊断价值
下载PDF
500例螺旋CT的肝脏肝血管成像技术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强 周代全 +1 位作者 丁仕义 黎川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8期1205-1206,共2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上腹部血管重建的操作技术及重建血管像对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对近半年来已做的500例血管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追终。结果上腹部血管成像对肝癌及其他上腹部的占位性病变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上腹部血管重建的操作技术及重建血管像对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对近半年来已做的500例血管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追终。结果上腹部血管成像对肝癌及其他上腹部的占位性病变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且具有无创、高效、经济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螺旋ct肝脏增强 血管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