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环二萜天然产物(±)-mayol的全合成
1
作者 彭立增 张涛 +2 位作者 梅天胜 张逢质 李裕林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61,共4页
以香叶醇为起始原料 ,经多步反应完成了西松烷型大环二萜类天然产物 (± ) -mayol的全合成 ,关键步骤是二价铬诱导的烯丙基氯化物与醛的分子内加成环化 ;同时完成了直链二萜类天然产物 1 6-羟基香叶基香叶醇 1
关键词 西松烷型大环二萜 天然产物 全合成 (=)-mayol 16-羟基香叶基香叶醇
下载PDF
大萼香茶菜中的二萜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常燕玲 梁晓琴 +4 位作者 黄艳 潘立卫 侯萍 任晨阳 李俊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13-2119,共7页
为研究大萼香茶菜(Isodon macrocalyx)的化学成分,该文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反相C 18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大萼香茶菜地上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1 H NMR、13 C NMR和HR-ESI-MS等波谱数据,以及结合参考文献,鉴定了这... 为研究大萼香茶菜(Isodon macrocalyx)的化学成分,该文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反相C 18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大萼香茶菜地上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1 H NMR、13 C NMR和HR-ESI-MS等波谱数据,以及结合参考文献,鉴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大萼香茶菜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3个二萜,它们分别是19-羟基陶塔酚(1)、macrophynin E(2)、inumakoic acid(3)、inumakiol D(4)、4β-carboxy-19-nortotarol(5)、(-)-lambertic acid(6)、2-oxo-5-fagonene(7)、isodoterniofiln B(8)、长管贝壳杉素E(9)、长管香茶菜素A(10)、牛尾草素H(11)、16 S-dihydrolongikaurin A(12)和ent-3 S,16 S,17-trihydroxy-kauran-2-one(13)。所有得到的二萜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萼茶菜 二萜 19-羟基陶塔酚 16 S -dihydrolongikaurin A 牛尾草素H
下载PDF
蓝桉叶片桉叶素生物合成机理研究
3
作者 付朴艳 李华 +3 位作者 许玉兰 曹子林 杜官本 王晓丽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6-784,共9页
为探明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叶片桉叶素合成过程中关键酶活性与桉叶素含量的关系,以不同发育阶段的蓝桉叶片为研究对象,测定桉叶素相对含量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R)、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酶(DXS)... 为探明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叶片桉叶素合成过程中关键酶活性与桉叶素含量的关系,以不同发育阶段的蓝桉叶片为研究对象,测定桉叶素相对含量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R)、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酶(DXS)、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IPPI)、香叶基焦磷酸合酶(GPPS)、桉叶素合酶(CinS)活性,并对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蓝桉叶片成熟度增加,桉叶素相对含量逐渐增加,HMGR、DXS、GPPS、IPPI的酶活性逐渐下降.在一个完整的年生长周期内,桉叶素相对含量在7月份显著高于其余月份,HMGR、DXS、GPPS、CinS活性在5、6月份显著高于其余月份.桉叶素相对含量与DXS、CinS活性显著正相关,与HMGR、IPPI、GPPS酶活性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5、6月份增强蓝桉幼嫩叶片的DXS和CinS活性,可以有效提高桉叶素积累,进而提高蓝桉桉叶油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桉 桉叶素 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 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酶 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 叶基焦磷酸合酶 桉叶素合酶
下载PDF
野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刘磊磊 肖卓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5254-5258,共5页
目的研究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花蕾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及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等分离技术,对野菊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研究,并运用NMR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野菊花的乙醇提取... 目的研究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花蕾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及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等分离技术,对野菊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研究,并运用NMR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野菊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4-烯-3-酮(1)、棕榈酸金盏菊二醇(2)、棕榈酸16β,22α-二羟基假蒲公英甾醇(3)、α-香树脂醇(4)、乌苏-12-烯-3β,16β-二羟基(5)、12-烯-3β-羟基-乌苏-11-酮(6)、山金车二醇(7)、马尼拉二醇(8)、12-烯-3β-羟基-齐墩果-11-酮(9)、木犀草素(10)、芹菜素(11)、芹菜素-7,4′-二甲醚(12)、芫花素(13)、1-亚油酸甘油酸酯(14)。结论化合物1~6、10~12和14为首次从野菊花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菊花 棕榈酸16β 22α-羟基假蒲公英甾醇 α-树脂醇 木犀草素 芹菜素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蛇床子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9
5
作者 汤柳 陈君茹 +5 位作者 张玲莉 李丹 宋伟 吴杰 陈光辉 周本宏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3期540-546,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蛇床子治疗湿疹的可能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采用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为阈值,在TCMS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筛选蛇床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以“eczema”为关键...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蛇床子治疗湿疹的可能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采用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为阈值,在TCMS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筛选蛇床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以“eczema”为关键词,借助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获取与湿疹相关的疾病靶点;Venny 2.1.0获取蛇床子组分靶点与湿疹的共有靶点;采用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蛇床子–化学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并根据网络图中度(degree)值,筛选出蛇床子治疗湿疹的核心活性成分;利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并筛选核心靶点;基于Omicshare云平台对交集靶点的基因本体论(GO)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预测蛇床子治疗湿疹的潜在作用通路,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能力。结果筛选出蛇床子化学成分20个,化学成分靶点与湿疹疾病共同靶点33个。“蛇床子–化学成分–共有靶点-湿疹”网络图筛选核心化合物3个,分别为香叶木素、花椒油素N、6-香叶基-7-羟基香豆素。PPI网络拓扑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蛇床子可通过作用于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及蛋白激酶B1(AK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K3R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等核心靶点发挥治疗湿疹的作用。分子对接进一步验证主要成分和关键靶点的相互作用,其中香叶木素、花椒油素N、6-香叶基-7-羟基香豆素与核心靶点MMP9、AKT1的对接亲和度较高。结论网络药理学联用分子对接技术揭示蛇床子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改善湿疹,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 湿疹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叶木素 花椒油素N 6-叶基-7-羟基豆素 蛋白激酶B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