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1
作者 卢春燕 杨志刚 +4 位作者 杨建 周翔平 余建群 刘荣波 李真林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60-263,共4页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SCT)及其图象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16层SCT平扫、增强扫描和三维重建,其中手术确诊11例。观察内膜片、内膜破口、重要分支血管的受累情况,以准确鉴...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SCT)及其图象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16层SCT平扫、增强扫描和三维重建,其中手术确诊11例。观察内膜片、内膜破口、重要分支血管的受累情况,以准确鉴别夹层真假腔。结果45例中,16层SCT显示主动脉夹层真假腔、内膜片及内膜初始破口分别为45例(100%)、45例(100%)和44例(97.8%),33例显示再破口(73.3%)。夹层累及右髂总动脉21例(46.7%),假腔内形成血栓29例(64.4%)。与手术、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比较,16层SCT显示患者初始破口的部位、大小与手术、DSA结果一致(11/11,100%)。结论16层SCT能准确、全面诊断主动脉夹层,为血管外科提供精细的影像学信息,对选择治疗方案、观察术后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层螺旋CT 主动脉夹层 影像学 临床应用
下载PDF
16层CT冠状动脉狭窄造影成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李俊峰 刘一江 +2 位作者 颜吉平 李鑫 彭昌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7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目的评价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后处理用Vessel View软件对所有病例扫描图像做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成像(VRT),其中35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S... 目的评价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后处理用Vessel View软件对所有病例扫描图像做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成像(VRT),其中35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SCA)比较。以管腔直径减少≥50%作为判定狭窄的标准,对各冠状动脉主要分支进行节段分析。结果85.1%冠状动脉节段图像可以用做评价,可较准确的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与SCA对照,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5%(32/37)和95.1%(214/225)。结论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可显示较长节段的冠状动脉,较为准确地认定冠状动脉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层CT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判别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志明 李海文 +1 位作者 康玉明 肖传实 《心脏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694-696,共3页
目的比较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两个类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类型分布,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据临床诊断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 目的比较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两个类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类型分布,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据临床诊断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36例,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根据螺旋CT值分为软斑块、混合斑块、硬斑块,分析各种不同性质的斑块在两个类型冠心病组的分布。结果两个类型冠心病组斑块类型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以软斑块为主(占50%),混合斑块次之(31%);而稳定型心绞痛组则以硬斑块为主(占62%)。结论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可较准确地显示斑块性质,结合冠心病临床分型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判别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16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的16排螺旋CT检查与冠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周昭仑 许兆延 +1 位作者 陈军 甘毅 《广州医药》 2007年第3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对2型糖尿病(DM)并冠心病(CAD)的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0例DM并CAD患者的影像资料,评估16排螺旋CT在DM并CAD冠状动脉性病变中的准确性。结果16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50%、≥70%、<50%狭窄性病变敏感...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对2型糖尿病(DM)并冠心病(CAD)的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0例DM并CAD患者的影像资料,评估16排螺旋CT在DM并CAD冠状动脉性病变中的准确性。结果16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50%、≥70%、<50%狭窄性病变敏感性依次为92.2%、89.7%、82.97%,特异性依次为84.3%、89.2%、76.1%;阳性预测值依次为80.1%、73.9%、32.71%。阴性预测值依次为95.1%、95.3%、96.9%。结论16排螺旋CT是诊断DM并CAD冠状动脉病变较可靠的、无创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 16排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泽年 郭天畅 张婷 《中外医疗》 2009年第18期23-26,共4页
目的利用16层螺旋CT对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成像(冠脉CTA),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5例受检者能屏气时间≥18S,控制心率在(65±10)次/min,行16层螺旋CT冠脉CTA检查,利用血管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主要采用容积再现(... 目的利用16层螺旋CT对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成像(冠脉CTA),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5例受检者能屏气时间≥18S,控制心率在(65±10)次/min,行16层螺旋CT冠脉CTA检查,利用血管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主要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对冠脉CTA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其中21例患者的冠脉CTA结果与冠状动脉导管造影检查(CAG)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采用相对值或绝对值时间法重组心脏容积数据。对128例患者中512支血管进行成像质量分析:质量优、良、中和差分别为22.5%(115支)、41.0%(210支)、24.4%(125支)和12.1%(62支),可用于诊断评价的血管为87.9%(450支)。21例与CAG进行对照,共分析冠状动脉血管84支,CTA诊断血管狭窄程度≥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6%、89.6%、86.8%和93.5%。结论利用16层CT行冠脉CTA,虽然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比不上更多层数的高挡CT,但充分做好病人扫描前准备和合理的扫描、重建方法,仍可达到较高的检查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术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对上颌窦病变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韩永顺 李开成 +1 位作者 范新东 余强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上颌窦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临床诊断为上颌窦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然后将扫描数据传入工作站进行后处理成像,并对16层螺旋CT图像结合临床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58例患者中,炎性病...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上颌窦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临床诊断为上颌窦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然后将扫描数据传入工作站进行后处理成像,并对16层螺旋CT图像结合临床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58例患者中,炎性病变30例;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8例;上颌窦骨折14例。16层螺旋CT定位诊断正确率达100%,定性诊断正确率达91.38%。结论:16层螺旋CT能较好地显示上颌窦病变的范围、骨质改变的程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定性诊断还需密切结合临床和病理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16层螺旋CT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诊断150例CHD患者钙化程度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程航 彭锴 +1 位作者 王露 夏敏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12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诊断冠心病(CHD)患者钙化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150例疑为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造影(CTA)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作为金标准,评...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诊断冠心病(CHD)患者钙化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150例疑为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造影(CTA)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作为金标准,评估CTA诊断冠心病的效能,比较CHD患者与非CHD患者间钙化积分、不同检查方法对钙化斑块的检出率。结果①螺旋CT诊断CHD86例、非CHD64例,灵敏度为91.49%、特异度为100.00%、准确率为94.67%、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87.50%;②CHD患者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钙化积分及总钙化积分均高于非CHD者(P<0.05);③CTA、CAG对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左主干钙化斑块诊断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诊断CHD效能良好,钙化积分是评估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1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钙化积分
下载PDF
16层螺旋CTA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应用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修凤 黄志鹏 陈松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7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科2004年5月~2005年9月期间,应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并使用CTA软件进行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脑血管,诊断31例颅内血管性...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科2004年5月~2005年9月期间,应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并使用CTA软件进行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脑血管,诊断31例颅内血管性病变。评价其诊断病变的价值。结果31例中诊断出颅内动脉瘤18例,动静脉畸形9例,静脉瘤2例,动脉狭窄2例。SCTA可清楚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对动静脉畸形能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具有无创、快捷、安全、准确性高等特点,可作为颅内血管性病变的首选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层螺旋CT CTA 颅内血管病变 诊断
下载PDF
冠状动脉狭窄的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建军 李晓霞 +2 位作者 庞小华 牟华明 邵江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069-1071,共3页
目的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X-ray coronary angiography,SCA)为标准,评价16层螺旋CT(16-slice spiralcompated tomography,16-S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angiographywith CT,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21例患者... 目的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X-ray coronary angiography,SCA)为标准,评价16层螺旋CT(16-slice spiralcompated tomography,16-S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angiographywith CT,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21例患者行16-SCT冠状动脉CTA检查后,回顾性重建心电门控轴位图像,并采用容积成像、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方法,对所有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进行重建,统计可供临床评价的管径>2.0mm的冠状动脉段,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对比分析其诊断各类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16-SCT冠状动脉CTA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95%,阳性预测值90%,阴性预测值100%;诊断中度狭窄的敏感性为92.9%,特异性75%,阳性预测值72.2%,阴性预测值93.8%;诊断轻度狭窄的敏感性位81.8%,特异性35.7%,阳性预测值52.9%,阴性预测值71.4%。结论16-SCT冠状动脉CTA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是一种无创、可靠、有效的冠状动脉CTA方法,可作为一种诊断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的非创伤性方法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层螺旋CT(16-SCT) 冠状动脉CTA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
下载PDF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志明 李海文 +2 位作者 李占海 康玉明 肖传实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6年第5期338-341,共4页
目的检测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不同性质斑块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16层螺旋CT检查结合血清Hs-CRP检测,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判别的价值。方法将6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据临床诊... 目的检测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不同性质斑块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16层螺旋CT检查结合血清Hs-CRP检测,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判别的价值。方法将6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据临床诊断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36例,均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根据螺旋CT值分为软斑块组24例、混合斑块组14例、硬斑块组22例,所有患者于冠状动脉造影前采血进行血清Hs-CRP测定。结果1.两个类型冠心病组斑块类型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CS组以软斑块为主(占50%),混合斑块次之(31%);而SAP组则以硬斑块为主(占62%)。ACS组血清Hs-CRP(5.043±2.805)mg/L显著高于SAP组(2.221±1.580)mg/L(P<0.01)。2.血清Hs-CRP在不同性质斑块组存在显著性差异,软斑块组(5.485±2.921)mg/L、混合斑块组(4.768±1.829)mg/L显著高于硬斑块组(1.687±1.222)mg/L(P<0.01)。结论16层螺旋CT结合血清Hs-CRP检测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判别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C-反应蛋白 炎症反应 冠心病
下载PDF
应用十六层螺旋CT测定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伟民 肖传实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302-304,295,共4页
目的研究十六层螺旋CT测定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可靠性。方法54名观察对象皆连续进行两次十六层螺旋CT扫描,每次扫描结果分别独立由两名放射科医生测定其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结果两次扫描结果间存在高度一致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998(医... 目的研究十六层螺旋CT测定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可靠性。方法54名观察对象皆连续进行两次十六层螺旋CT扫描,每次扫描结果分别独立由两名放射科医生测定其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结果两次扫描结果间存在高度一致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998(医生1)和0.997(医生2),Spearman相关系数为0.995(医生1)和0.996(医生2);经统计学检验,相关系数均具有显著意义(P<0.001);而且两次扫描结果间差值的绝对值均集中在50以内,占90.7%(医生1)和85.2%(医生2)。两位放射科医生阅片结果间也存在高度一致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999(扫描1)和0.998(扫描2),Spearman相关系数为0.997(扫描1)和0.998(扫描2);经统计学检验,相关系数也均具有显著意义(P<0.001),并且他们阅片结果间差值的绝对值也集中在50以内,分别占77.8%(扫描1)和92.6%(扫描2)。结论尽管十六层螺旋CT在测量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高的观察对象时有较高的变异性,但在十六层螺旋CT测定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还是可以重复的。因此,没有必要在相同位置对患者进行两次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可靠性
下载PDF
自制格栅定位器与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视频引导在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术中的应用
12
作者 安永寿 许国亮 +7 位作者 柴文玲 安永贵 李柱 王俊卿 魏晨阳 王志平 冯鲁涛 刘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8期720-723,共4页
目的探讨自制格栅定位器与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视频引导动态定位在经皮肾穿刺微造瘘(minimally invasivepercutaneous nephrostomy,MPCN)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9月~2012年6月,对5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脏复杂结石、肾积水患者... 目的探讨自制格栅定位器与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视频引导动态定位在经皮肾穿刺微造瘘(minimally invasivepercutaneous nephrostomy,MPCN)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9月~2012年6月,对5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脏复杂结石、肾积水患者,局麻下采用自制格栅(grille)定位器辅助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视频动态定位,行精确定位经皮肾穿刺微造瘘,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30例,仅行MPCN 28例(其中8例双侧)。结果 58例均一次成功完成MPCN,术中出血≤5 ml,无周围组织器官损伤。结论自制格栅定位器辅助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视频引导快速动态精确定位,具有MPCN成功率高、可视性强的优点,而且安全,操作简便,工作通道建立快捷,出血及并发症少,定位精确,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微造瘘 自制格栅定位器 16排螺旋CT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杨涛 宫凤玲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年第7期972-974,共3页
目的通过16层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对肺栓塞的影像进行观察,评价16层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7年12月经16层螺旋CT检查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40例,对每个患者的图像运用多种重建方法... 目的通过16层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对肺栓塞的影像进行观察,评价16层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7年12月经16层螺旋CT检查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40例,对每个患者的图像运用多种重建方法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最大密度投影术(MIP)、容积显示重建术(VRT)对于亚段及其以下肺动脉分支血栓的显示率不如多面重建术(MP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R、MIP、VRT三种重建方法以MPR显示最清晰准确,MIP、VRT对于大的分支显示比较立体、直观,结合MPR对于肺动脉血栓能够比较准确定性及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计算机体层成像 图像后处理技术
下载PDF
16层首过时间动态增强CT评价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与病理学特征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昌进 杨志刚 +6 位作者 周翔平 周清华 孙江涛 张尚福 李婕 于金明 张林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9-433,共5页
目的探讨16层首过时间动态增强CT评价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管生成及其病理学特征的价值。方法33例周围型NSCLC患者行首过时间动态CT检查,记录首过时间强化峰值(PH),采用CD34免疫组化(S-P法),测定微血管密度(MVD),评价首过时间PH... 目的探讨16层首过时间动态增强CT评价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管生成及其病理学特征的价值。方法33例周围型NSCLC患者行首过时间动态CT检查,记录首过时间强化峰值(PH),采用CD34免疫组化(S-P法),测定微血管密度(MVD),评价首过时间PH值与MVD的相关性。结果33例患者首过时间PH值及MVD不同N分期(N0与N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过时间PH值与MVD呈正相关(r=0.793,P=0.000)。首过时间PH值判断NSCLC有无淋巴结转移(N0与N1-2)的最佳界值点为12 HU,利用该界值点判断N分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75.0%、84.8%、91.7%和66.7%。结论肺部首过时间动态增强CT有在活体替代MVD评价周围性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学特征的能力,首过时间PH值可能成为常规CT对NSCLC分期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层首过时间动态增强CT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16排螺旋CT对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志良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9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用于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临汾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确诊的108例结缔组织病患者作为结缔组织病组,并选取同期接受常规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16排螺旋CT高分...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用于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临汾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确诊的108例结缔组织病患者作为结缔组织病组,并选取同期接受常规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16排螺旋CT高分辨扫描与肺密度测定,对比不同CT检查方式检出肺间质病变的情况,同时对比两组经螺旋CT肺密度的测定结果。结果108例结缔组织病患者经肺高分辨扫描分期发现,1期检出率最高,为47.22%,其次为0期(28.70%)、2期(15.74%)、3期(8.33%);108例结缔组织病患者经CT检查其肺密度发现,B区检出率最高,为67.59%,其次为C区(21.30%)及A区(11.11%);多层螺旋CT肺密度测定对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变总检出率高于肺高分辨扫描(P<0.05),且结缔组织病组多层螺旋CT肺密度检测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6排螺旋CT诊断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有理想的应用价值,且多层螺旋CT肺密度检测诊断的敏感性优于肺部高分辨扫描,因其具有的可重复性、客观性、无创性,可作为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的首选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变 16排螺旋CT 肺部高分辨扫描 肺密度测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