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68年郯城地震断层的长发震间隔与低速率证据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康 徐锡伟 +2 位作者 魏雷鸣 王启欣 疏鹏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68-1178,共11页
郯庐断裂是我国东部规模最大的发震断层,曾发生过公元前70年安丘7级地震和1668年郯城8?级大地震,其地震危险性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因郯城地震断层的古地震历史及滑动速率的定量研究不足,制约着区域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因此,本研究通过卫... 郯庐断裂是我国东部规模最大的发震断层,曾发生过公元前70年安丘7级地震和1668年郯城8?级大地震,其地震危险性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因郯城地震断层的古地震历史及滑动速率的定量研究不足,制约着区域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因此,本研究通过卫星影像及早期航片解译和郯城东北华桥一带的古地震探槽揭露,并利用AMS-14C测年方法,定量限定郯城地震断层中段的最新一次古地震事件年龄为距今约12.8+4.0/-3.7ka之前,指示该段断裂在最近一次地震旋回中的大震复发间隔长达一万年以上.同时,结合郯城地震断层约9 m的特征滑动量,估计其晚更新世末以来的右旋走滑速率约为0.7mm/a,显示为低滑动速率特征,符合区域大地测量观测结果所反映的华北地区整体为低应变速率环境的认识.根据新的研究结果推断,低的断裂滑动速率和长达万年尺度的大震复发间隔可能是郯庐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的主要特征,这将为科学评价郯庐断裂的潜在地震危险性提供重要地质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断裂 1668年郯城地震 地震 复发间隔 滑动速率
原文传递
据地壳介质非均匀性判断郯庐断裂带鲁苏段未来大震位置
2
作者 李清河 熊振 +4 位作者 黄耘 范小平 刘希强 张元生 鲍海英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54-1464,1589,共12页
从大尺度和小尺度两方面研究郯庐断裂带苏鲁段地壳介质非均匀性。使用地震波数据,研究了郯庐断裂带苏鲁段地壳速度结构的非均匀性,单位虚波Qmps的非均匀性,地壳介质泊松比的非均匀性,反映地壳介质小尺度非均匀性的分层κ值和y值。计算了... 从大尺度和小尺度两方面研究郯庐断裂带苏鲁段地壳介质非均匀性。使用地震波数据,研究了郯庐断裂带苏鲁段地壳速度结构的非均匀性,单位虚波Qmps的非均匀性,地壳介质泊松比的非均匀性,反映地壳介质小尺度非均匀性的分层κ值和y值。计算了1668年郯城81/2级地震震源区长度和沿断裂带的震源区边界,根据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性确定断裂的闭锁段,地震应力的积累单元和调整单元。对比1668年郯城81/2级地震的地壳介质状况,将各种非均匀性参数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各种参数指向一致,未来大震的可能区域是33°—34.5°N,118°—118.8°E的北北东向区域,震级可达8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断裂带苏鲁段 地壳介质非均匀性 16688 1/2级地震 未来大震可能区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