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镁及常用镁合金的溶血实验和改良实验及对现行评价标准的探讨
1
作者
李政垚
刘洁颖
+2 位作者
赵宇
高鹏
王以朋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319-324,共6页
背景:镁及镁合金因诸多优质特性有很大潜力可成为骨科使用的可降解材料,其是否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适宜此类新型材料的溶血实验评价方法亟待研究。目的:探讨使用不同溶血实验方法测定镁及镁合金材料的溶血率。方法:参考现行国家标准GB/...
背景:镁及镁合金因诸多优质特性有很大潜力可成为骨科使用的可降解材料,其是否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适宜此类新型材料的溶血实验评价方法亟待研究。目的:探讨使用不同溶血实验方法测定镁及镁合金材料的溶血率。方法:参考现行国家标准GB/T 16886.4及GB/T 16175制备镁及常用镁合金样品并进行溶血实验(直接接触法),同时将测试介质由生理盐水更换为D-PBS缓冲液作为改良实验,分别计算溶血率。其后测定上清液pH值,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镁离子浓度。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镁及常用镁合金溶血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中的镁及常用镁合金在国标评价方法下溶血率很高(34.0%±2.7%~75.5%±4.4%),而利用D-PBS缓冲液作为测试介质进行改进后,各组溶血率出现了显著下降(1.1%±0.8%~5.3%±3.5%)。同一材料中D-PBS组上清液pH值、镁离子浓度相对生理盐水组显著降低。生理盐水组中溶血率与pH值、镁离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采用国标法测试时镁合金与生理盐水反应造成测试液pH升高引起溶血率增高,使用D-PBS缓冲液作为测试介质可消除此干扰因素。适合新型可降解材料的溶血实验标准亟待推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
镁合金
溶血实验
直接接触法
GB/T
16886.4
GB/T
1617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型可降解聚合物血管支架的体内血栓形成评价
被引量:
5
2
作者
郑利萍
贾莉芳
+1 位作者
袁暾
梁洁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2-237,共6页
新型可降解血管支架可降低异物留存体内的顾虑,因此广受重视且已有产品进入临床。但这些支架的可降解性质可能带来更多与血栓相关安全性的担忧。现有GB/T 16886.4标准明确其必须进行血栓相关评价,但未给出具体的评价方法。本研究以实验...
新型可降解血管支架可降低异物留存体内的顾虑,因此广受重视且已有产品进入临床。但这些支架的可降解性质可能带来更多与血栓相关安全性的担忧。现有GB/T 16886.4标准明确其必须进行血栓相关评价,但未给出具体的评价方法。本研究以实验猪为模型,通过体内植入方式进行血栓评价,针对支架植入时、短期及长期植入后血栓形成等与已上市金属支架进行了比较性研究。其评价方法包括大体观察、数字血管造影术中分析、光学干涉成像技术分析、扫描电镜等。利用以上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本研究实现了对此类血管内器械在考虑其降解过程中血栓形成的综合评价。结果说明,对可降解血管内植入器械的体内血栓形成评价,需考虑植入手术及术后与其体内变化过程相关的两个阶段,并充分利用各种评价手段的优势,并且适宜的已上市对照样品的选择也甚为重要。本研究力图通过实例提供新型可降解类血管支架可行的体内血栓评价方案,解决其临床前评价过程中的有关方法学问题,并为类似产品的评价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血管支架
体内血栓形成
生物学评价
GB/T
16886.4
冠脉支架
原文传递
题名
镁及常用镁合金的溶血实验和改良实验及对现行评价标准的探讨
1
作者
李政垚
刘洁颖
赵宇
高鹏
王以朋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
出处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319-324,共6页
文摘
背景:镁及镁合金因诸多优质特性有很大潜力可成为骨科使用的可降解材料,其是否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适宜此类新型材料的溶血实验评价方法亟待研究。目的:探讨使用不同溶血实验方法测定镁及镁合金材料的溶血率。方法:参考现行国家标准GB/T 16886.4及GB/T 16175制备镁及常用镁合金样品并进行溶血实验(直接接触法),同时将测试介质由生理盐水更换为D-PBS缓冲液作为改良实验,分别计算溶血率。其后测定上清液pH值,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镁离子浓度。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镁及常用镁合金溶血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中的镁及常用镁合金在国标评价方法下溶血率很高(34.0%±2.7%~75.5%±4.4%),而利用D-PBS缓冲液作为测试介质进行改进后,各组溶血率出现了显著下降(1.1%±0.8%~5.3%±3.5%)。同一材料中D-PBS组上清液pH值、镁离子浓度相对生理盐水组显著降低。生理盐水组中溶血率与pH值、镁离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采用国标法测试时镁合金与生理盐水反应造成测试液pH升高引起溶血率增高,使用D-PBS缓冲液作为测试介质可消除此干扰因素。适合新型可降解材料的溶血实验标准亟待推出。
关键词
镁
镁合金
溶血实验
直接接触法
GB/T
16886.4
GB/T
16175
Keywords
Magnesium
Magnesium Alloy
Hemolysis Test
Direct Contact Method
GB/T
16886.4
GB/T 16175
分类号
R318.0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R68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可降解聚合物血管支架的体内血栓形成评价
被引量:
5
2
作者
郑利萍
贾莉芳
袁暾
梁洁
机构
四川医疗器械生物材料和制品检验中心
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2-237,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168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1103205)
文摘
新型可降解血管支架可降低异物留存体内的顾虑,因此广受重视且已有产品进入临床。但这些支架的可降解性质可能带来更多与血栓相关安全性的担忧。现有GB/T 16886.4标准明确其必须进行血栓相关评价,但未给出具体的评价方法。本研究以实验猪为模型,通过体内植入方式进行血栓评价,针对支架植入时、短期及长期植入后血栓形成等与已上市金属支架进行了比较性研究。其评价方法包括大体观察、数字血管造影术中分析、光学干涉成像技术分析、扫描电镜等。利用以上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本研究实现了对此类血管内器械在考虑其降解过程中血栓形成的综合评价。结果说明,对可降解血管内植入器械的体内血栓形成评价,需考虑植入手术及术后与其体内变化过程相关的两个阶段,并充分利用各种评价手段的优势,并且适宜的已上市对照样品的选择也甚为重要。本研究力图通过实例提供新型可降解类血管支架可行的体内血栓评价方案,解决其临床前评价过程中的有关方法学问题,并为类似产品的评价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可降解血管支架
体内血栓形成
生物学评价
GB/T
16886.4
冠脉支架
Keywords
biodegradable intravascular stent
in vivo thrombus formation experiment
biological evaluation
GB/T
16886.4
coronary stent
分类号
R318.0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镁及常用镁合金的溶血实验和改良实验及对现行评价标准的探讨
李政垚
刘洁颖
赵宇
高鹏
王以朋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型可降解聚合物血管支架的体内血栓形成评价
郑利萍
贾莉芳
袁暾
梁洁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