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种石鲈科鱼类线粒体16S 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任岗 章群 +2 位作者 钱开诚 徐忠能 林小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52,共5页
分析了5属12种石鲈科鱼类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特征,并参照RNA二级结构模型区分配对区和非配对区。结果表明,配对区对G有偏好(33.5%),非配对区对A有偏好(38.5%);与配对区相比,非配对区存在更多的变异和系统发育信息。从序列的Ju... 分析了5属12种石鲈科鱼类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特征,并参照RNA二级结构模型区分配对区和非配对区。结果表明,配对区对G有偏好(33.5%),非配对区对A有偏好(38.5%);与配对区相比,非配对区存在更多的变异和系统发育信息。从序列的Jukes-Cantor遗传距离结果看,石鲈科胡椒鲷属Plectorhynchus、矶鲈属Parapristipoma、石鲈属Hapalogenys、髭鲷属Pomadasys、Haemulon属5个属属间的差异水平都接近或超过了其与外类群科间的差异水平。从构建的ME系统发育树结果看,石鲈科鱼类分成二大分支,未能形成单一类群。在亲缘关系上,胡椒鲷属和矶鲈属较近,石鲈属和Haemulon属较近,髭鲷属与其它4个属较远,髭鲷属在鲈亚目中的分类地位可能应提高到科的水平。初步确定研究中选用的16S rRNA基因片段基本适用于石鲈科属间和属内种间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鲈科 线粒16s Rrna基因 rna二级结构 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小鲵科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悦 吴敏 王秀玲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64-469,共6页
To study the phylogeny of Hynobiidae, we amplified DNA fragments of 470 bp 16S ribosomal RNA (16S rRNA) gene on mitochondrial DNA from Ranodon sibiricus and Ranodon tsinpaensis. PCR products were cloned into PMD18 T v... To study the phylogeny of Hynobiidae, we amplified DNA fragments of 470 bp 16S ribosomal RNA (16S rRNA) gene on mitochondrial DNA from Ranodon sibiricus and Ranodon tsinpaensis. PCR products were cloned into PMD18 T vector after purification. These sequences were determined and deposited in the GenBank (accession numbers: AY373459 for Ranodon sibiricus, AY372534 for Ranodon tsinpaensis). By comparing the nucleotide differences of 16S ribosomal RNA sequences among Liua shihi,Pseudohynobius flavomaculatus and Batrachuperus genus from GenBank database,we analyzed the divergences and base substitution among these sequences with the MEGA software. The molecular results support that B tibetanus, B pinchonii and B karlschmidti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valid species. Liua shihi has closer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to Ranodon tsinpaensis than to other species. More our results reveal that Pseudohynobius flavomaculatus is not a synonym of Ranodon tsinpaensi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鲵科 16 s核糖rna 分子系统学 基因 系统进化
下载PDF
猪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的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浩吉 谢明权 +3 位作者 张健騑 覃宗华 顾万军 蔡建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6-601,共6页
从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猪场,无菌采集血样,抽提猪附红细胞体基因组DNA,采用真细菌的通用引物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从3 个地理位置不同的猪场均成功地扩增出长度为1 469 bp的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 从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猪场,无菌采集血样,抽提猪附红细胞体基因组DNA,采用真细菌的通用引物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从3 个地理位置不同的猪场均成功地扩增出长度为1 469 bp的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3个猪场样品所测序列一致性达99 52%以上,具有相同的基因型,但与国外报道的猪附红细胞体Illinois株同源性为95%,属于同一基因群,但基因型不同;所有种类的附红细胞体和血巴尔通氏体组成同一进化分支,这类血营养菌与支原体科,支原体属的病原最靠近(75%),而与立克次氏体目的病原较远(70%)。上述研究证实,广东所流行的猪附红细胞体是一种新基因型的猪附红细胞体,建议命名为猪附红细胞体广东株型;为反映进化关系,猪附红细胞体和其它血营养菌应划归于支原体科的支原体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附红细胞 系统进化分析 rrna基因 16s 序列测定 附红细胞感染 基因组DNA 核苷酸序列 立克次氏 支原 基因 通用引物 基因扩增 扩增产物 地理位置 进化关系 猪场 真细菌 分析表 一致性 同源性 基因 组成
下载PDF
胖尾刺虫(纤毛门,旋毛纲,下毛目)16s小亚基单位核糖体RNA基因的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地位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子桂 商慧敏 宋微波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8-102,共5页
对分离自青岛沿岸的下毛目纤毛虫 胖尾刺虫 (Uronychiatransfuga)的 16s小亚基单位核糖体RNA(16s likeSmallSubunitrRNA)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 ,通过与目内其它相近属多种纤毛虫的比较分析 ,认为游仆虫属 (Euplotes)首先从下毛目中分离出... 对分离自青岛沿岸的下毛目纤毛虫 胖尾刺虫 (Uronychiatransfuga)的 16s小亚基单位核糖体RNA(16s likeSmallSubunitrRNA)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 ,通过与目内其它相近属多种纤毛虫的比较分析 ,认为游仆虫属 (Euplotes)首先从下毛目中分离出来 ,其次是属刺虫属和双眉虫属 (Diophrys) ,其间邻近的遗传距离共同构成了下毛目内最为进化的类群 游仆亚目 (Euplotina)。同时 ,序列分析也支持该目其它三个亚目的划分 :散毛亚目 (Sporadortrichina) ,排毛亚目 (Stichotrichina)和尾柱亚目 (Urostylina)。这与形态学资料是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门 旋毛纲 下毛目 rna基因 纤毛虫 胖尾刺虫 16s小亚基单位核糖 序列测定
下载PDF
脑心肌炎病毒内部核蛋白体进入位点介导白介素-12基因在B16F1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金辉 Glenn Larsen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9-11,共3页
目的 研究脑心肌炎病毒的内部核蛋白体进入位点连接的鼠白介素 12 (mIL 12 )的 p4 0和p35双亚基基因在同一启动子的调控下能否得以有效地表达并形成异二聚体 p70。 方法 采用脂质体法将表达经脑心肌炎病毒的内部核蛋白体进入位点连接... 目的 研究脑心肌炎病毒的内部核蛋白体进入位点连接的鼠白介素 12 (mIL 12 )的 p4 0和p35双亚基基因在同一启动子的调控下能否得以有效地表达并形成异二聚体 p70。 方法 采用脂质体法将表达经脑心肌炎病毒的内部核蛋白体进入位点连接的p4 0和 p35的质粒mIL - 12 /AD1 1转染B16F1细胞 ,连续 3d收集并换细胞培养液 ,并检测其中的mIL 12 (p70 )量。结果 ELISA结果显示 ,mIL12 (p70 )的表达量随着时间推移逐步下降 ,由第 1天的 15 .5ng/ml逐步下降到第 3天的 9.3ng/ml。表明mIL 12 p4 0和p35双亚基基因得到有效的表达并加工形成了异二聚体p70。结论 脑心肌炎病毒的内部核蛋白体进入位点连接的双基因p4 0和 p35在同一启动子的调控下得以同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肌炎病毒 白介素12 基因表达 内部核蛋白 B16F1细胞
下载PDF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在人体微生物组学研究中的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田芳云 黄婷婷 +1 位作者 黄光武 张哲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4396-4398,共3页
在人体表面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如皮肤、胃肠道、鼻腔等部位,定植着大量以细菌为主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的数量可达人体自身细胞数的10倍以上,其基因数量更多达人体基因数的100多倍〔1〕。微生物群落在人体内维持一定的动态平衡... 在人体表面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如皮肤、胃肠道、鼻腔等部位,定植着大量以细菌为主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的数量可达人体自身细胞数的10倍以上,其基因数量更多达人体基因数的100多倍〔1〕。微生物群落在人体内维持一定的动态平衡,参与调节人体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如免疫调节、食物消化、维生素合成等。因此,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失调可能导致各种感染性、过敏性疾病甚至肿瘤的发生。人体微生物组的概念最早在2001年提出,是对人体共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核糖rna基因 微生物组学 细菌鉴定
下载PDF
基于COⅠ和16S rRNA基因的涉案鸟类残体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大伟 应耿迪 +4 位作者 周用武 费宜玲 吴文达 谢春平 侯森林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5-724,共10页
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和16S核糖体RNA(16S rRNA)基因鉴定某公安机关查获的1件鸟类残体所属物种。结果表明:鸟类残体样本的COⅠ、16S rRNA基因片段与白枕鹤(Antigone vipio)对应的序列相似度均不低于98.98%,遗... 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和16S核糖体RNA(16S rRNA)基因鉴定某公安机关查获的1件鸟类残体所属物种。结果表明:鸟类残体样本的COⅠ、16S rRNA基因片段与白枕鹤(Antigone vipio)对应的序列相似度均不低于98.98%,遗传距离分别为0.001~0.007和0。基于这2个基因片段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鸟类残体样本与白枕鹤均聚为一支,鉴定该鸟类残体属白枕鹤所有。得到的COⅠ和16S rRNA基因片段可作为鉴定鹤科(Gruidae)鸟类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残 物种鉴定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16s核糖rna
下载PDF
16S核糖体RNA基因和RNA聚合酶β亚基基因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海洋副溶血性弧菌及其同源性分析的研究
8
作者 周月霞 胡成进 +3 位作者 武静 陈英剑 曹源 王明义 《中国医药》 2017年第6期929-933,共5页
目的评价16S核糖体RNA基因(16SrRNA)、RNA聚合酶β亚基基因(rpoB)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海洋副溶血性弧菌的鉴定及同源性分析的性能。方法将50株海洋副溶血性弧菌以及与其亲缘关系相近的30株... 目的评价16S核糖体RNA基因(16SrRNA)、RNA聚合酶β亚基基因(rpoB)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海洋副溶血性弧菌的鉴定及同源性分析的性能。方法将50株海洋副溶血性弧菌以及与其亲缘关系相近的30株海洋溶藻弧菌、8株海洋坎贝式弧菌、11株海洋哈维氏弧菌、3株海洋需钠弧菌、2株海洋创伤弧菌分别用16SrRNA、rpoB和MALDI-TOFMS技术3种方法进行鉴定并做系统进化树、聚类分析,比较分析结果。结果50株海洋副溶血性弧菌用16SrRNA鉴定出5株,rpoB鉴定出41株,MALDI-TOFMS技术鉴定出41株。16SrRNA系统进化树的结果不能将海洋副溶血性弧菌和海洋溶藻弧菌、海洋坎贝式弧菌、海洋需钠弧菌、海洋创伤弧菌分开。rpoB和MALDI.TOFMS可以准确地做出同源性分析。rpoB鉴别来自不同地域的海洋副溶血性弧菌的能力优于MALDI-TOFMS。而MALDI-TOFMS在海洋副溶血性弧菌的环境株和临床株的鉴别上优于rpoB。结论rpoB和MALDI.TOFMS技术鉴定海洋副溶血性弧菌准确,二者相结合是进行海洋副溶血性弧菌鉴定和同源性分析的适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副溶血性 海洋 16s核糖rna rna聚合酶β亚基基因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同源性分析
下载PDF
16S rRNA基因检测在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9
作者 塔拉提百克.买买提居马 王瑞 +4 位作者 焦洋 刘恒 李翔 杨姗 曹永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43-145,共3页
随着人工关节置换的数量增加,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无菌性松动(aseptic failure,AF)和假体周围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患者面临关节翻修手术的两大常见原因,但二者在临床上却时常较难鉴别。由于... 随着人工关节置换的数量增加,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无菌性松动(aseptic failure,AF)和假体周围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患者面临关节翻修手术的两大常见原因,但二者在临床上却时常较难鉴别。由于培养技术有限,很多不典型的PJI被误认为是AF。研究发现,PJI消耗的医疗资源和费用是AF的2.8倍[1]。2010年美国骨科医师协会有关PJI的指南指出[2],虽然初次髋和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发生率仅为1%~4%,但是一旦发生,对患者来说就是灾难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诊断 周围 基因检测 Rrna 16s 人工关节置换 膝关节置换术后
下载PDF
脑脊液细菌16S核糖体RNA基因检测在抗生素治疗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可鲁 杨思达 +3 位作者 高媛媛 陈文雄 黄怡玲 张雅妮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1367-1369,共3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菌16S核糖体RNA(16S rRNA)基因检测在抗生素治疗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化脓性脑膜炎患儿60例,在抗生素使用早期及后期采集脑脊液标本,同时进行16S rRNA基因检测及细菌培养,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阳性率...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菌16S核糖体RNA(16S rRNA)基因检测在抗生素治疗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化脓性脑膜炎患儿60例,在抗生素使用早期及后期采集脑脊液标本,同时进行16S rRNA基因检测及细菌培养,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阳性率,分析抗生素应用时间对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的影响。结果脑脊液16S rRNA基因检测阳性21例(35.0%),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9例(15.0%),16S rRNA基因检测阳性率高于细菌培养(P<0.05)。抗生素应用早期16S rRNA基因检测阳性率略高于抗生素应用后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应用早期脑脊液细菌培养检测阳性率高于抗生素应用后期(P<0.05)。结论对于抗生素治疗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16S rRNA基因检出阳性率高于脑脊液细菌培养,且可能更少受抗生素应用时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抗生素 脑脊液 16s核糖rna 细菌培养 基因检测
下载PDF
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牛粪发酵细菌多样性 被引量:12
11
作者 滑留帅 王璟 +5 位作者 徐照学 张子敬 娄治国 赵洪昌 李文军 王二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311-315,共5页
将养殖粪便进行资源化处理,尤其是将粪便堆肥发酵后变为生物肥料还田,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之前关于细菌在堆肥过程中的研究,大部分采用实验室培养、分离、鉴定的方法,由于受培养方式的限制,仅能分析粪肥中有限的细菌类别。... 将养殖粪便进行资源化处理,尤其是将粪便堆肥发酵后变为生物肥料还田,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之前关于细菌在堆肥过程中的研究,大部分采用实验室培养、分离、鉴定的方法,由于受培养方式的限制,仅能分析粪肥中有限的细菌类别。16S r RNA基因作为生物物种的特征核酸序列,被认为是最适于细菌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研究的指标。本研究使用16S r 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牛粪自然发酵与添加益生菌剂发酵过程中细菌种群的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1)新鲜牛粪、自然发酵1个月、自然发酵6个月的牛粪中细菌种群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说明自然发酵过程主要依赖于新鲜牛粪中携带的细菌种群;2)添加益生菌发酵后,细菌种群明显不同于不自然发酵过程中的细菌种群,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细菌显著增加,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细菌显著减少,说明益生菌剂能够显著改变堆肥过程中的细菌种群。本研究对于理解牛粪堆肥过程、提高堆肥效果,以及新型堆肥益生菌剂的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细菌 16s r rna基因 多样性
下载PDF
细菌16S rRNA基因芯片的构建及其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薛建亚 翁心华 +1 位作者 朱利平 万谟彬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19-921,共3页
目的:构建细菌16SrRNA基因芯片,并将其应用于细菌检测。方法:根据细菌16S rRNA基因保守区设计合成针对革兰阳性细菌、革兰阴性细菌的通用探针,以及针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特异性探针,并构建基因芯片。利用所构建... 目的:构建细菌16SrRNA基因芯片,并将其应用于细菌检测。方法:根据细菌16S rRNA基因保守区设计合成针对革兰阳性细菌、革兰阴性细菌的通用探针,以及针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特异性探针,并构建基因芯片。利用所构建的芯片检测相应细菌,并观察其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成功构建了相应的基因芯片;所构建的基因芯片能准确检出相应细菌,无交叉阳性现象,检测时间约需6 h;所构建的基因芯片能检测出DNA含量为15 fg的大肠埃希菌基因组DNA。结论:细菌16S rRNA基因芯片可用于细菌的检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且耗时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核糖 16s 基因芯片 细菌
下载PDF
土壤细菌16SrRNA基因变异型及其与植被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官品 朱艳红 +1 位作者 陈亮 薛小乔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757-760,共4页
绕过细菌的分离培养 ,直接提取土壤DNA ,扩增、克隆土壤细菌群体的 16S核糖体RNA基因 (16SrD NA) .根据该基因各种变异类型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型性 ,分析土壤细菌分子遗传多样性及其与植被的相互关系 .植被的改变影响土壤养分 ,进而改... 绕过细菌的分离培养 ,直接提取土壤DNA ,扩增、克隆土壤细菌群体的 16S核糖体RNA基因 (16SrD NA) .根据该基因各种变异类型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型性 ,分析土壤细菌分子遗传多样性及其与植被的相互关系 .植被的改变影响土壤养分 ,进而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土壤细菌遗传多样性和分化能反映植被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16s核糖rna基因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型性 植被 变异类型 土壤养分
下载PDF
16S rRNA基因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祖卿 尚世强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5年第4期252-255,共4页
传统的细菌检测主要依靠血清学、生物化学、细菌形态学及细菌培养等方法进行分类鉴定,但前三者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后者费时且阳性率低。近10余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迅速,各种基因方法如DNA杂交、质粒图谱和16SrRNA序列分析等在临床... 传统的细菌检测主要依靠血清学、生物化学、细菌形态学及细菌培养等方法进行分类鉴定,但前三者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后者费时且阳性率低。近10余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迅速,各种基因方法如DNA杂交、质粒图谱和16SrRNA序列分析等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该文就近年来国外16SrRNA在细菌学研究及其应用的一些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核糖 16s 基因
下载PDF
PCR-SSCP分析Q热立克次体中国分离株16S-23SrDNA基因间区
15
作者 胡廷徽 温博海 +1 位作者 万泽生 俞树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312-1314,共3页
目的 建立快速分析Q热立克次体分离株 16S 2 3SrDNA基因间区株间差异的PCR SSCP方法。方法 用半套式PCR扩增 7株中国分离株 (七医、新桥、雅安、李、YS 8、YS 9和YH 11)和 3株国际参考株 (九里、Henzerling和Grita)的 16S 2 3SrDNA基... 目的 建立快速分析Q热立克次体分离株 16S 2 3SrDNA基因间区株间差异的PCR SSCP方法。方法 用半套式PCR扩增 7株中国分离株 (七医、新桥、雅安、李、YS 8、YS 9和YH 11)和 3株国际参考株 (九里、Henzerling和Grita)的 16S 2 3SrDNA基因间区 ,对扩增产物进行PCR SSCP分析。结果  3株云南分离株 (YS 8,YS 9和YH 11)与其它 7株之间的差异较大。与此区域的序列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Q热立克次体分离株的 16S 2 3SrRNA基因间区由于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可发生变异 ,PCR SSCP是快速分析这些变异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柯克斯 16s-23s rDNA基因间区 PCR-ssCP 中国分离株 株间差异
下载PDF
S100A16基因shRNA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干扰效果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8
16
作者 辛婧 张日华 +1 位作者 杜新丽 刘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4-327,共4页
目的:构建S100A16基因RNA干扰(RNAi)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3T3-L1小鼠前体脂肪细胞,初步鉴定其干扰效果。方法:以小鼠S100A16基因为靶基因,以PLKO.1-sP6-GFP质粒为载体,根据GenBank数据库提供的S100A16基因核苷酸序列,选择设计2条siRNA干... 目的:构建S100A16基因RNA干扰(RNAi)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3T3-L1小鼠前体脂肪细胞,初步鉴定其干扰效果。方法:以小鼠S100A16基因为靶基因,以PLKO.1-sP6-GFP质粒为载体,根据GenBank数据库提供的S100A16基因核苷酸序列,选择设计2条siRNA干扰序列,构建针对S100A16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质粒PLKO.1-S100A16-GFP-shRNA1、2,经PCR鉴定和测序分析,确认质粒构建成功后,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将重组质粒瞬时转染小鼠3T3-L1小鼠前体脂肪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计算转染效率,Real-time RT-PCR法检测质粒对S100A16基因的表达抑制效果。结果:构建的shRNA序列经PCR和DNA测序证实与设计完全一致;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3T3-L1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证实重组质粒已转入细胞,转染效率达到90%;Real-time RT-PCR结果显示转入PLKO.1-S100A16-GFP-shRNA2的3T3-L1细胞中S100A16基因被特异抑制,基因表达抑制率达70%以上,与空白对照组、阴性序列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成功构建了靶向S100A16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质粒PLKO.1-S100A16-GFP-shRNA1和2,并筛选出有效抑制S100A16基因表达的质粒,为进一步研究S100A16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前脂肪细胞 rna干扰 s100A16基因
下载PDF
黄芩提取物逆转细菌耐药性及对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蒋文捷 梁雪梅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22期3493-3496,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芩提取物对临床常见3种耐药菌的体外抑制效果及对16S r RNA甲基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分别测量环丙沙星、黄芩提取物、黄芩提取物+环丙沙星、万古霉素和氨曲南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耐... 目的研究黄芩提取物对临床常见3种耐药菌的体外抑制效果及对16S r RNA甲基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分别测量环丙沙星、黄芩提取物、黄芩提取物+环丙沙星、万古霉素和氨曲南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抑菌圈大小,同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定不同药物对细菌16S rRNA甲基化酶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黄芩提取物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黄芩提取物+环丙沙星对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增殖具有良好抑制作用;黄芩提取物可以抑制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及耐药肺炎克雷伯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转录。结论黄芩提取物可以降低16S r RNA甲基化酶mRNA转录,提高耐药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药物耐受性 rna 核糖 16s 基因
下载PDF
应用rpoB和16S rDNA基因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山羊瘤胃细菌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石鹏君 柏映国 +6 位作者 袁铁铮 姚斌 范云六 周志刚 孟昆 伍宁丰 刁其玉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5-289,共5页
采用免培养的rpoB和16S rDNA基因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对3种山羊(波尔山羊,内蒙古绒山羊,四川南江黄羊)瘤胃细菌优势菌群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rpoBDGGE图谱中条带数目少于16S rDNA图谱,并且条带分离效果明显,更有... 采用免培养的rpoB和16S rDNA基因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对3种山羊(波尔山羊,内蒙古绒山羊,四川南江黄羊)瘤胃细菌优势菌群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rpoBDGGE图谱中条带数目少于16S rDNA图谱,并且条带分离效果明显,更有利于分析瘤胃细菌群落组成。从两种DGGE图谱中均可以发现3种山羊瘤胃细菌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种内个体间相似性明显高于种间相似性,这说明寄主品种是影响瘤胃细菌种群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进行了部分优势细菌16S rDNA基因V6-V8区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基因序列分析表明,DGGE图谱中优势条带的16S rDNA基因序列中有4条克隆的序列与基因库最相似菌的相似性大于97%,余下的克隆序列相似性在89%~96%之间,其中13条序列的与之相似性最高的序列均来自于未被鉴定的瘤胃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GGE 16s RDNA基因 编码rna聚合酶β亚基(rpoB)基因 瘤胃细菌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Q热立克次体中国株的16S-23SrDNA间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廷徽 温博海 +2 位作者 万泽生 俞树荣 张雪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0-34,共5页
用PCR扩增了 7株中国分离株 (七医、新桥、雅安、李、YS 8、YS 9和YH 1 1 )和2株国际参考株 (Henzerling和Grita)的 1 6S 2 3SrDNA基因间区 ,对扩增产物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发现它们仅在少数几个碱基位上有不同。在第 6 0位上 3个云南... 用PCR扩增了 7株中国分离株 (七医、新桥、雅安、李、YS 8、YS 9和YH 1 1 )和2株国际参考株 (Henzerling和Grita)的 1 6S 2 3SrDNA基因间区 ,对扩增产物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发现它们仅在少数几个碱基位上有不同。在第 6 0位上 3个云南分离株YS 8、YS 9、YH 1 1和Grita株与Stein等报道的序列 (包括九里、其它国际参考株和一些法国临床分离株 )的碱基序列一致 ,为“C” ;其他 5株为“A” ,此位点的不同可能与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相关。另外 ,YS 9株在第 8和 2 0 8位、新桥株在第 43 2位也分别出现缺失 ,可能与适应不同的动物宿主或在实验室传代情况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柯克斯 16s-23s rrna基因 基因间区 序列分析 Q热 立克次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检测分析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特征
20
作者 陈雅云 孙育新 +4 位作者 李凯新 高炳宗 陈晓婷 毛润芝 蔡文杰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7期8-11,F0003,共5页
目的:探究电离辐射对宫颈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特点及菌群变化与放射性肠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30例宫颈癌患者,在其调强放射治疗的不同时间点收集其粪便样本,分析肠道微生... 目的:探究电离辐射对宫颈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特点及菌群变化与放射性肠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30例宫颈癌患者,在其调强放射治疗的不同时间点收集其粪便样本,分析肠道微生态的生物标志物,用MoBio PowerSoil试剂盒提取肠道菌群DNA,用MiniSeq对肠道菌群16S rRNA的V4区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度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等分析。结果: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后肠道微生物群的α多样性比放疗前高,同时放疗前后微生物群落组成(即β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宫颈癌患者放疗后微生物组成中普雷沃氏菌和链球菌较放疗前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微生物成分存在差异,但有待大规模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肠道菌群 放射性直肠炎 16s核糖rna基因测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