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SrRNA基因与16S-23SrRNA转录单元内间隔区序列分析及其在节旋藻和螺旋藻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茅云翔 杨官品 +1 位作者 张宝红 张学成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6期12-18,共7页
测定了节旋藻属 3个品系和螺旋藻属 1个品系的全长 1 6SrRNA基因和 1 6S 2 3SrRNA转录单元内间隔区序列 (ITS) ,分析了已知的节旋藻、螺旋藻和相关品系的相应序列的同源性 ,构建了系统发生树 ,并评价了这两段DNA序列在节旋藻、螺旋藻种... 测定了节旋藻属 3个品系和螺旋藻属 1个品系的全长 1 6SrRNA基因和 1 6S 2 3SrRNA转录单元内间隔区序列 (ITS) ,分析了已知的节旋藻、螺旋藻和相关品系的相应序列的同源性 ,构建了系统发生树 ,并评价了这两段DNA序列在节旋藻、螺旋藻种属分类和种质鉴定中的意义。结果表明 :( 1 ) 1 6SrRNA基因序列和ITS序列均可用于节旋藻属和螺旋藻属的属间分类 ,以两序列为基础的系统学分析结果一致 ;( 2 )ITS序列变异程度高于 1 6SrDNA序列 ,适用于节旋藻和螺旋藻属内品系或种质鉴定 ;( 3)节旋藻属可明确界定 ,1 6S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大于 98% ,ITS序列相似性大于 88% ;( 4 )螺旋藻属某些品系间 1 6SrDNA序列和ITS序列相似性较低 ,与不同属间的序列相似性程度为同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rrna基因 16s-23srrna转录单元内间隔 聚类分析 节旋藻属 螺旋藻属 鉴定 养殖 形态学分类
下载PDF
54株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株16S-23S rRNA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闫李侠 黄至澄 +2 位作者 段达荣 陈保文 王国治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23期2826-2827,2829,共3页
目的分析54株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株16S-23SrR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为临床分离株的鉴定提供参考。方法用16S-23SrRNA ITS序列分析法对54株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株进行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计算相似性百分比。结果除灰尘与微黄分枝杆菌;田野... 目的分析54株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株16S-23SrR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为临床分离株的鉴定提供参考。方法用16S-23SrRNA ITS序列分析法对54株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株进行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计算相似性百分比。结果除灰尘与微黄分枝杆菌;田野与千田分枝杆菌;抗热与副偶然分枝杆菌,奥布与母牛结核分枝杆菌;杜氏与猪分枝杆菌;金色与东海分枝杆菌,海与溃疡分枝杆菌、科莫斯分枝杆菌;2株结核分枝杆菌与田鼠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的16S-23SrRNA ITS序列完全相同无法鉴别外,其他各分枝杆菌菌种间16S-23SrRNAITS序列均不相同,可以得到很好的鉴别。结论 16S-23SrRNA ITS序列分析是一种很好的鉴定分枝杆菌的方法,国际标准株16S-23SrRNA ITS序列的研究弥补了基因数据库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16s-23srrna转录间隔区 国际标准株 基因数据库
下载PDF
基于16SrRNA和16S-23S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探讨陆生和水生螺原体菌株的系统发生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毕可然 顾伟 +2 位作者 王文 阎斌伦 张晓君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6-101,共6页
采集江苏省养殖池塘内发病的中华绒螯蟹、克氏原螯虾和南美白对虾,利用已有螺原体16S rRNA和23S rRNA基因序列保守引物扩增并测序16S rRNA和16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ISRs).基于已获得的序列和GenBank中下载的螺原体序列分别进行同... 采集江苏省养殖池塘内发病的中华绒螯蟹、克氏原螯虾和南美白对虾,利用已有螺原体16S rRNA和23S rRNA基因序列保守引物扩增并测序16S rRNA和16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ISRs).基于已获得的序列和GenBank中下载的螺原体序列分别进行同源性比对,比对的结果分别利用PAUP软件和MrBayes软件提供的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进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分析结果是:所有淡水甲壳动物螺原体菌株Spiroplasma erio-cheiris(中华绒螯蟹)、Spiroplasmasp.CRAYFISH(克氏原螯虾)、Spiroplasmasp.SHRIMP(南美白对虾)严格聚为一支,并且与陆生兔扁虱螺原体(非凡螺原体)Spiroplasma mirum关系最近,而与中国报道的陆生植物螺原体菌株Spiroplasmasp.CR-1(油菜)、Spiroplasmasp.CNR-1(油菜)、Spiroplasmasp.CNR-2(油菜)、Spiroplasmasp.CAN-1(杜鹃花)、Spiroplasmasp.CRW-1(红花酢浆草)及昆虫螺原体菌株Spiroplasmasp.CH-1(蜜蜂)、Spiroplas-masp.M10(蜜蜂)关系较远,此外,3个淡水甲壳动物螺原体菌株与现今唯一报道的海水南美白对虾螺原体Spi-roplasma penaei系统发生关系也很远.因此,在螺原体属中,我国发现的淡水甲壳动物螺原体近缘种是非凡螺原体而不是我国陆生昆虫或植物螺原体及美洲的南美白对虾螺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原体 16S RRNA基因 16s-23S rRNA基因间隔序列 系统发生关系
下载PDF
16S-23S r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寡核苷酸探针鉴定分支杆菌菌种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国利 庄玉辉 +3 位作者 赵铭 王国冶 陈保文 沈小兵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2-16,共5页
目的 研究以16S-23S rDNA 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为靶基因设计分支杆菌菌种寡核苷酸探针,应用PCR-反向杂交技术快速鉴定分支杆菌菌种。方法 应用PCR-反向杂交技术检测26种36株分支杆菌标准株,24株分支杆菌... 目的 研究以16S-23S rDNA 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为靶基因设计分支杆菌菌种寡核苷酸探针,应用PCR-反向杂交技术快速鉴定分支杆菌菌种。方法 应用PCR-反向杂交技术检测26种36株分支杆菌标准株,24株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结果 分支杆菌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经PCR扩增,依菌种不同可见一条约340bp-450bp范围DNA片段。探针特异性试验表明,21种寡核苷酸探针除草分支杆菌探针。MPH与微黄分支杆菌亦杂交外,其余探针均为特异的。5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鉴定为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19株非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鉴定至种水平。结论 16S-23S rDNA ITS PCR-反向杂交鉴定分支杆菌菌种简便、快速、准确,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杆菌 鉴定 16s-23S rDNA内转录间隔 寡核苷酸探针 聚合酶链反应-反向杂交
下载PDF
产生伴胞晶体的芽胞杆菌CTC菌株的16S-23SrRNA间隔区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谭珊娜 孙明 喻子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9-175,共7页
根据能形成伴胞晶体的特征,芽胞杆菌CTC菌株被鉴定为苏云金芽胞杆菌幕虫亚种。但该菌株明显不同于典型的苏云金芽胞杆菌,因为其伴胞晶体蛋白并不是由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编码,而是编码细胞表面S 层蛋白基因的产物,且伴胞晶体蛋白没有检测... 根据能形成伴胞晶体的特征,芽胞杆菌CTC菌株被鉴定为苏云金芽胞杆菌幕虫亚种。但该菌株明显不同于典型的苏云金芽胞杆菌,因为其伴胞晶体蛋白并不是由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编码,而是编码细胞表面S 层蛋白基因的产物,且伴胞晶体蛋白没有检测到对昆虫的毒性。本研究基于对CTC菌株及参照菌的16S-23SrRNA间隔区、编码S 层蛋白的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序,从系统发育水平检测到CTC菌株明显与苏云金芽胞杆菌幕虫亚种典型菌株T02存在差异,表明芽胞杆菌CTC菌株更接近蜡状芽胞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C菌株 16s-23S rRNA间隔 伴胞晶体
下载PDF
16S-23S rDNA间隔区在奶牛乳房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曹随忠 杜立新 赵兴绪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5年第2期26-27,共2页
以 16 S- 2 3S r DNA间隔区为扩增靶序列的 PCR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新方法 ,具有快速、敏感和特异性高的优点。作者综述了细菌 16 S- 2 3S r DNA间隔区序列的特性及其在奶牛乳房炎病原诊断中的应用等研究进展。
关键词 16s-23S rDNA间隔 乳房炎 奶牛 PCR
下载PDF
中国布鲁氏菌16s-23s rRNA间隔区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文敬 芮勇宇 +2 位作者 陈瑶 骆利敏 李明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72-1173,共2页
目的利用16 s-23 s rRNA间隔区(ITS)的多态性,对中国布鲁氏菌种间或种内生物型进行鉴别,评价ITS作为基因标识物的意义,寻找适合布鲁氏菌分型研究的基因标识物。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技术,对中国120株布鲁... 目的利用16 s-23 s rRNA间隔区(ITS)的多态性,对中国布鲁氏菌种间或种内生物型进行鉴别,评价ITS作为基因标识物的意义,寻找适合布鲁氏菌分型研究的基因标识物。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技术,对中国120株布鲁氏菌的ITS进行分析和筛选,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布鲁氏菌ITS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16 s-23 s rRNA间隔区的SSCP结果分析,得到4种不同的带型(ⅠI、I、Ⅲ、Ⅳ),测序序列有3个位点的差异,达到99.87%的一致性。结论中国布鲁氏菌的ITS序列高度保守,具有一定探讨其作为布鲁氏菌属种内分型的基因标识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16s-23S rRNA间隔 多态性 PCR-SSCP 测序
下载PDF
5s-23srRNA基因间隔区RELP分析对莱姆病病例尿标本的检测 被引量:7
8
作者 史翠霞 张哲夫 万康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1-23,共3页
作者对来自牡丹江市林业医院和海林林场的34份尿液标本进行了5s-23srRNA基因间隔区RFLP分析,并将PCR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8个病人PCR检测结果阳性,7个病人感染了B.garinii(第二基因种)、1个病人感染了B.afz... 作者对来自牡丹江市林业医院和海林林场的34份尿液标本进行了5s-23srRNA基因间隔区RFLP分析,并将PCR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8个病人PCR检测结果阳性,7个病人感染了B.garinii(第二基因种)、1个病人感染了B.afzelii(第三基因种),同当地媒介生物中的优势基因种相同;血清学和PCR检测在对病人进行诊断时有互相弥补的作用。5s-23srRNA基因间隔区RFLP分析方法有望在研究临床表现和基因种的关系及流行病学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s-23srrna基因 RFLP 莱姆病 基因间隔
下载PDF
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16S rDNA和16S-23S rDNA间隔区的PCR-RFLP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鹿连明 姚锦爱 +3 位作者 张利平 胡秀荣 黄振东 陈国庆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26-232,共7页
为明确柑橘黄龙病菌的遗传多样性,PCR扩增了6个不同地区黄龙病菌的16SrDNA和16S-23S rDNA间隔区(intergenic spacer regions,ISR),分别通过4种内切酶对其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发现不同分离物的16S rDNA和16S-23S rDNA间隔区... 为明确柑橘黄龙病菌的遗传多样性,PCR扩增了6个不同地区黄龙病菌的16SrDNA和16S-23S rDNA间隔区(intergenic spacer regions,ISR),分别通过4种内切酶对其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发现不同分离物的16S rDNA和16S-23S rDNA间隔区各酶切产物的电泳谱带完全一致,未表现多态性。对16S-23SrDNA ISR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经DNAman和NCBI Blast比对分析发现,6个分离物16S-23SrDNAISR序列之间不存在碱基差异,与数据库中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同源性高达99.0%~100%。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所有的Ca.L.asiaticus归为一个类群,而后与Ca.L.africanus、Ca.L.americanus和Ca.L.psyllaurous组成韧皮部杆菌属(Candidatus Liberibacter)一个大的类群。结果表明,同一种柑橘黄龙病菌不同分离物16S rDNA和16S-23S rDNAISR无分子变异或变异较小,不存在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 16S RDNA 16s-23S rDNA间隔 PCR-RFLP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基于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ITS)、REP序列的基因指纹图谱及UPGMA聚类法的拟诺卡菌属分类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石楠 张利平 张晓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7,共8页
拟诺卡菌属(Nocardiopsis)是拟诺卡菌科(Nocardiopsaceae)的唯一属.该属内进行物种鉴别时通常是在多相分类方法基础上,以全基因组杂交同源性在70%以下的为不同物种,此为国际公认的定种标准;但在进行大量菌株的比对时操作比较复杂,于是... 拟诺卡菌属(Nocardiopsis)是拟诺卡菌科(Nocardiopsaceae)的唯一属.该属内进行物种鉴别时通常是在多相分类方法基础上,以全基因组杂交同源性在70%以下的为不同物种,此为国际公认的定种标准;但在进行大量菌株的比对时操作比较复杂,于是多种基于DNA的基因图谱技术发展起来.本实验利用适宜引物,对拟诺卡菌属15株基准株基因组DNA的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ITS)和REP序列进行了扩增,获得了两种基因指纹图谱,同时根据UPGMA聚类法构建了相应的进化距离树图.结果表明,对于拟诺卡菌属中不同物种的区分,两种基因图谱技术的分辨力相当,均可以较好的呈现物种间差异,可以作为拟诺卡菌属菌株多相分类的组成部分,应用于物种水平的分类与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诺卡菌属 REP-PCR 16s-23S rDNA间隔序列
下载PDF
产氢菌的16S-23S rDNA间隔区的长度变异性分析(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永峰 郑国香 +2 位作者 张文启 李建政 胡立杰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279-281,共3页
生物制氢细菌Rennanqilyf3的16SrRNAgene(rDNA)-23SrDNA间隔区碱基序列被测定.利用PCR扩增间隔区DNA,间隔区碱基序列存在长度多态现象.用这一长度多态现象进行产氢发酵细菌的辨认和识别.产氢发酵细菌Rennanqilyf3的16SrRNAgene(rDNA)-23... 生物制氢细菌Rennanqilyf3的16SrRNAgene(rDNA)-23SrDNA间隔区碱基序列被测定.利用PCR扩增间隔区DNA,间隔区碱基序列存在长度多态现象.用这一长度多态现象进行产氢发酵细菌的辨认和识别.产氢发酵细菌Rennanqilyf3的16SrRNAgene(rDNA)-23SrDNA间隔区的PCR产品从1270到398bp,共有5个序列.碱基数目分别为1270、398、638、437和436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产氢细菌 16s-23S rDNA基因间隔 长度变异性
下载PDF
甘蔗近缘属种23S-4.5S-5S r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杨 周会 李杨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目的】探讨叶绿体23S-4.5S-5S r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在甘蔗近缘属种系统进化中的应用,为深入研究甘蔗近缘属种系统进化提供参考。【方法】以14个甘蔗近缘属种材料为研究对象,测序分析其23S-4.5S-5S r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并应用BLAST... 【目的】探讨叶绿体23S-4.5S-5S r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在甘蔗近缘属种系统进化中的应用,为深入研究甘蔗近缘属种系统进化提供参考。【方法】以14个甘蔗近缘属种材料为研究对象,测序分析其23S-4.5S-5S r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并应用BLAST分析其在禾本科中的变异情况。【结果】23S-4.5S-5S r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在14个甘蔗近缘属种材料间的同源性为100%,属于高度保守区域,但在禾本科各亚科间表现出一定的变异,且在各亚科中都存在其特异的变异位点。【结论】23S-4.5S-5S r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在甘蔗近缘属种间属于高度保守的区域,不适合用于甘蔗近缘属种间系统进化的分析,但可为禾本科亚科系统进化的分析提供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近缘属种 23s-4 5s-5S RDNA 转录间隔序列 变异
下载PDF
利用16S-23S rDNA间隔区快速鉴定猪链球菌和马链球菌兽疫亚种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广锦 陈绵绵 +4 位作者 商可心 范洁 张炜 姚火春 陆承平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9-15,共7页
利用16S-23S rDNA间隔区(ISR)长度和序列的多态性,结合16S rDNA和23S rDNA的保守性,分别在16S rDNA末端和23S rDNA前端保守区设计上下游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为21株猪链球菌均扩增出长度约为1 200 bp的片段,8株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均扩出... 利用16S-23S rDNA间隔区(ISR)长度和序列的多态性,结合16S rDNA和23S rDNA的保守性,分别在16S rDNA末端和23S rDNA前端保守区设计上下游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为21株猪链球菌均扩增出长度约为1 200 bp的片段,8株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均扩出约1 300 bp的片段,其他属菌株和阴性对照无结果。因此,由PCR产物长度的不同就可快速区分猪链球菌和马链球菌兽疫亚种,这种基于ISR的PCR技术为鉴别病原微生物提供了更加简捷的方式。对2株代表菌(HA9801,ATCC 35246)的16S-23S rDNA ISR进行测序发现,猪链球菌和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的ISR差异主要表现为碱基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 16s-23S rDNA间隔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广西莱姆病螺旋体5s-23srRNA间隔区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霞 王树声 +3 位作者 刘敏 张涛 毕胜利 周永东 《广西预防医学》 2002年第2期69-74,共6页
目的对广西莱姆病螺旋体分离株基因型鉴定。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从3株广西莱姆病螺旋体及1株贵州分离株全基因组DNA中将5S -23SrRNA间隔区基因调出 ,并克隆至质粒PGEM -T中 ,构建重组质粒 ,测序后与国外其它分离株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目的对广西莱姆病螺旋体分离株基因型鉴定。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从3株广西莱姆病螺旋体及1株贵州分离株全基因组DNA中将5S -23SrRNA间隔区基因调出 ,并克隆至质粒PGEM -T中 ,构建重组质粒 ,测序后与国外其它分离株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4株莱姆病螺旋体均扩增出约242bp的5s-23srRNA间隔区基因 ,同源性99%以上,与B.valaisiana基因型的同源性均比其他基因型高 ,同源性97.1 %~97.9 %。结论4株莱姆病螺旋体均属于B.valaisiana基因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疏螺旋体 5s-23srrna(rrf-rrl)基因间隔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螺原体分布及16 S-23 S 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的分析
15
作者 黄颖 叶鑫 +1 位作者 胡闯险 毕可然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632-3634,共3页
为了探究中华绒螯蟹颤抖病螺原体(Spiroplasma eriocheiris)在江苏省的分布,以2003年至2009年从江苏省养殖池塘收集的发病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为研究对象,利用螺原体体外培养、光电镜检测和16 S-23 S 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比... 为了探究中华绒螯蟹颤抖病螺原体(Spiroplasma eriocheiris)在江苏省的分布,以2003年至2009年从江苏省养殖池塘收集的发病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为研究对象,利用螺原体体外培养、光电镜检测和16 S-23 S 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比较等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S.eriocheiri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江苏省养殖中华绒螯蟹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它们不仅在7月底8月初的高温季节引起中华绒螯蟹发病和暴发性死亡,还能在3月和11月等低温季节引起部分中华绒螯蟹的发病和死亡,其严重危害中国江苏省中华绒螯蟹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螺原体(Spiroplasma eriocheiris) 16 s-23 S rRNA基因间隔序列
下载PDF
细菌分类与鉴定的新热点:16S-23SrDNA间区 被引量:62
16
作者 焦振泉 刘秀梅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4-89,共6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 ,细菌的分类鉴定亦从传统的表型分类进入到各种基因型分类水平 ,如(G+ C) mol%、DNA杂交、r DNA指纹图、质粒图谱和 16 S r DNA序列分析等。r RNA存在于所有细菌中 ,r RNA基因由保守区和可变区组成 ,在细菌...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 ,细菌的分类鉴定亦从传统的表型分类进入到各种基因型分类水平 ,如(G+ C) mol%、DNA杂交、r DNA指纹图、质粒图谱和 16 S r DNA序列分析等。r RNA存在于所有细菌中 ,r RNA基因由保守区和可变区组成 ,在细菌中高度保守。r RNA基因包含 5’端到 3’端的若干种成分 ,分别是 16 Sr DNA、间区、2 3Sr DNA、间区和 5Sr DNA。16 S- 2 3Sr DNA间区近年来在细菌系统发育学 ,特别是相近种和菌株的区分和鉴定方面倍受关注。作为细菌分类和鉴定中的一个热点 ,本文将就 16 S- 2 3Sr DNA间区的一些特性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方面的作用做一简要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系统发育学 16srrna基因 23srrna基因 16s-23SrDNA间
下载PDF
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寡核苷酸探针不同显色方法对结核患者痰标本的检测
17
作者 张灵霞 庄玉辉 +2 位作者 杨华卫 李邦印 夏湘萱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 评价 16S~ 2 3SrDNA间隔区序列寡核苷酸探针碱性磷酸酶显色与辣根过氧化物酶化学发光法对结核患者痰标本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生物素标记 5′端 18bp的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的碱性磷酸酶显色反应及辣根过氧化物酶化学发光... 目的 评价 16S~ 2 3SrDNA间隔区序列寡核苷酸探针碱性磷酸酶显色与辣根过氧化物酶化学发光法对结核患者痰标本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生物素标记 5′端 18bp的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的碱性磷酸酶显色反应及辣根过氧化物酶化学发光检测 90例结核患者和 30例非结核患者痰标本。结果 痰标本基因组DNA直接与探针杂交 ,碱性磷酸酶显色反应检测阳性率为 2 2 2 % ,辣根过氧化物酶化学发光检测阳性率为 33 3% ;痰标本经引物PL1、PL2扩增 (扩增产物 35 0bp ,)与寡核苷酸探针杂交 ,碱性磷酸酶显色反应检测阳性率为 77 8% ,辣根过氧化物酶化学发光检测阳性率为 83 3% ;痰标本经引物b扩增 (扩增产物 2 5 0bp)与探针杂交 ,碱性磷酸酶显色和化学发光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75 6 %、80 0 % ,检测的敏感性高于痰涂片。寡核苷酸探针与 30例非结核患者痰标本DNA杂交则全为阴性。结论 寡核苷酸探针和 2 5 0bpPCR扩增产物相结合 ,经化学发光显色是分枝杆菌检测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23rDNA间隔 寡核苷酸探针 斑点杂交 化学杂光法 碱性磷酸酶显色法
下载PDF
16S~23SrDNA间区在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鲁辛辛 杨持 杨宏欣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9-194,共6页
利用16S~23SrDNA间区(intergenicspacerregions,ISR)在不同细菌中拷贝数、碱基排列、序列长度及所含tRNA基因种类和数目的差异,对15株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进行属、种、型和株系的分类鉴定。在16SrDNA的3′端和23SrDNA的5′端的保守区... 利用16S~23SrDNA间区(intergenicspacerregions,ISR)在不同细菌中拷贝数、碱基排列、序列长度及所含tRNA基因种类和数目的差异,对15株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进行属、种、型和株系的分类鉴定。在16SrDNA的3′端和23SrDNA的5′端的保守区中合成引物,PCR扩增16S~23SrDNAISR序列,对多态片段切胶纯化直接测序。在GenBank上查找对应细菌的ISR序列。用DNAMAN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链球菌属为单拷贝16S~23SrRNAISR、有一个tRNAAla基因编码区、分子大小在269~446bp之间,序列分成4个保守区和4个可变区,可变区碱基排列方式和数目的不同是种分类的依据。7株链球菌的同源率在78%~88%。同种异株的差异反映在碱基的插入和缺失上。流感嗜血杆菌各生物型均为2个拷贝的ISR,小片段为514~519bp,编码1个tRNAGlu基因,有3个狭窄可变区。大片段富含AT碱基,在I、II和IV型中分别是868、848和856bp,编码一个tRNAIle基因和一个tRNAAla基因。不同生物型小分子ISR与标准菌株比较,同源性在97.3%~99.6%之间。ISR作为细菌分类的目的基因具有属、种、型和株特异性与灵敏性。简单的基因分离分析技术为认识病原微生物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23srrna 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分类
下载PDF
常见分枝杆菌种内不同株之间16S rRNA基因和16S-23S rRNA ITS序列分析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至澄 徐黔宁 +2 位作者 闫李侠 陈保文 王国治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587-588,601,共3页
目的针对常见分枝杆菌不同株对其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比较分析结果。方法利用16S rRNA Gene和16S-23S rRNAITS(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法分别对97株共7种DSMZ/ATCC引进的常见分枝杆菌进行种内不同株之间基因差异性分析,对比两种分型结果的异... 目的针对常见分枝杆菌不同株对其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比较分析结果。方法利用16S rRNA Gene和16S-23S rRNAITS(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法分别对97株共7种DSMZ/ATCC引进的常见分枝杆菌进行种内不同株之间基因差异性分析,对比两种分型结果的异同。结果 16S rRNA基因可将13株草分枝杆菌分为3个型别,18株偶发分枝杆菌分为6个型别,17株耻垢分枝杆菌分为4个型别,8株戈登分枝杆菌分为3个型别,9株龟分枝杆菌龟亚种分为3个型别,15株堪萨斯分枝杆菌分为2个型别,17株产鼻疽分枝杆菌分为1个型别;而16S-23S rRNA ITS可依次将上述分枝杆菌分为3个、15个、7个、3个、4个、3个、5个型别。结论 16S rRNA Gene分析和16S-23S rRNA ITS分析均是分枝杆菌基因型分析的可靠方法,此外,16S-23SrRNA ITS的种内多态性高于16S rRNA G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16S RRNA 16s-23S RRNA ITS(转录间隔) 基因型
下载PDF
PCR为基础的反向线点杂交及16S~23S rDNA间区测序分析5种少见类型奴卡菌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晓彦 孔繁荣 连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9-475,共7页
目的探讨5种新出现的奴卡菌种16S~23S 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DNA基因序列的多态性,筛查特异的奴卡菌种逆向线点杂交(reverse line blot,RLB)探针。方法对6例奴卡菌标本进行ITS基因扩增、克隆、测序,设计... 目的探讨5种新出现的奴卡菌种16S~23S 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DNA基因序列的多态性,筛查特异的奴卡菌种逆向线点杂交(reverse line blot,RLB)探针。方法对6例奴卡菌标本进行ITS基因扩增、克隆、测序,设计奴卡菌种特异探针及ITS间区rDNA基因特异的探针,进行以PCR为基础的RLB(PCR/RLB)杂交试验,不同的RLB型进行ITS基因测序分析,以鉴别不同的奴卡菌种及种内分型。结果发现2个Nocardia beijingensis菌株ITS间区有8个基因序列型,4个RLB型;N.thailandica有4个基因序列型及RLB型;N.blacklockiae有5个基因序列型,3个RLB型,其中N-bla RLBⅢ型与所有Nbla-ITS探针杂交没有信号;N.elegans有5个基因序列型,3个RLB型;N.vinacea有5个基因序列型,2个RLB型。结论通过PCR/RLB试验,准确的ITS基因测序认识了新出现的菌种,即N.beijingensis,N.blacklockiae,N.elegans,N.thailandica及N.vinacea。同时建立了可以大量筛查奴卡菌种的PCR/RLB方法,以进行快速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奴卡菌 16S^23S rDNA基因内转录间隔 转录间隔基因序列型 逆向线点杂交 转录逆向线点杂交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