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SrDNA技术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牙周致病菌的分布特点 被引量:3
1
作者 梁平 张源明 +1 位作者 木拉提 钟良军 《新疆医学》 2009年第12期5-9,共5页
目的:通过16SrDNA技术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病原微生物-牙龈卟啉单胞菌(P.g)、福赛类杆菌(T.f)、具核酸杆菌(F.n)、及中间普氏菌(P.i)并探讨其分布特点,为冠心病和牙周炎可能的相关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94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目的:通过16SrDNA技术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病原微生物-牙龈卟啉单胞菌(P.g)、福赛类杆菌(T.f)、具核酸杆菌(F.n)、及中间普氏菌(P.i)并探讨其分布特点,为冠心病和牙周炎可能的相关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94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术中收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采用牙周致病菌特异性引物,通过(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技术,检测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并与基因库中的已知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检测发现粥样硬化斑块中T.f的阳性率37%,P.g的阳性率28%,F.n的阳性率18%及P.i的阳性率12%。结论:从94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检测出牙周致病菌,表明冠心病和慢性牙周炎可能有相关性。其中T.f的检出率最高,P.i最低,为进一步探讨牙周致病菌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牙周炎致病菌 16srdna技术 DNA测序分析
下载PDF
衬膜水稻技术对荒漠化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修复效果研究
2
作者 付金晶 安迪 +2 位作者 孙琳 欧阳 梁雷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1年第4期435-448,共14页
本试验采用16SrDNA测序技术对修复前后的两种科尔沁沙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对荒漠化土壤修复效果进行评价,建立基本的数据基础,为衬膜水稻技术的推广提供依据,探索新的、合理的荒漠化土壤质量评价标准,从而促进荒漠化地区土... 本试验采用16SrDNA测序技术对修复前后的两种科尔沁沙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对荒漠化土壤修复效果进行评价,建立基本的数据基础,为衬膜水稻技术的推广提供依据,探索新的、合理的荒漠化土壤质量评价标准,从而促进荒漠化地区土壤生态评价系统的完善。结果表明,虽然荒漠化沙地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高于修复后的衬膜水稻土壤,但是原有的菌群经土壤修复后会发生变化,修复技术会改变荒漠化沙地土壤的群落结构,会增加荒漠化沙地土壤优势菌种群落丰度,增加土壤菌落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修复 土壤评价 16srdna技术 微生物多样性 衬膜水稻
下载PDF
APP/PS1小鼠肠道菌群特点及补肾法干预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周英奕 周梦玲 +3 位作者 田金洲 魏明清 倪敬年 时晶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4期2115-2119,2128,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月龄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的肠道菌群特点及补肾法对其肠道菌群失衡的影响。方法:将8只6个月龄雄性APP/PS1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补肾组;4只6个月龄雄性C57BL/6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补肾组小鼠给予补肾法中药灌胃3个月,... 目的:探究不同月龄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的肠道菌群特点及补肾法对其肠道菌群失衡的影响。方法:将8只6个月龄雄性APP/PS1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补肾组;4只6个月龄雄性C57BL/6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补肾组小鼠给予补肾法中药灌胃3个月,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均予以等体积羧甲基纤维素(CMC)溶液灌胃。留取小鼠灌胃干预前后的粪便,运用16SrDNA技术检测各组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从肠道微生态方面,探讨补肾中药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肠道菌群构成的影响。结果:6个月龄时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的肠道菌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9个月龄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道内芽孢杆菌纲丰度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肠道内芽孢杆菌纲丰度明显下降,疣微菌门丰度呈上升趋势。结论:APP/PS1小鼠体内均存在肠道菌群失衡的情况,主要与芽孢菌纲、疣微菌门的丰度水平的变化相关。补肾法可以通过降低芽孢菌纲、升高疣微菌门的丰度来进一步改善AD小鼠肠道菌群失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APP/PS1转基因小鼠 细菌 肠道菌群 菌群失调 16srdna技术 补肾法 中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