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十七年”(1949-1966)翻译研究:回顾与展望 |
李金树
|
《外国语文研究》
|
2017 |
1
|
|
2
|
17年时期英雄史诗型战争小说审美特征论——以《保卫延安》型战争小说为例 |
陈思广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3
|
|
3
|
先验的崇高主体--“十七年”电影中党员形象的审美形态与文化表达 |
陈亦水
张珍妮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21 |
2
|
|
4
|
身份的印迹——透视17年小说的一个思路 |
陈思广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5
|
图书馆界的“17年”研究 |
吴稌年
|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6
|
存史观变:图书馆史领域的“十七年史”研究 |
谢欢
|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7
|
“十七年”时期影响较大的农村题材戏曲现代戏的创作方法 |
朱恒夫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8
|
“十七年”农村小说书写中的“历史疏离”态度研究 |
吴玉玉
|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