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0病的临床诊断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
作者 盛志强 满宜刚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4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0(HSD10)病的临床诊断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1例HSD10病患儿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精神发育倒退、抽搐、水平性眼球震颤。颅脑磁共振、动态脑电... 目的探讨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0(HSD10)病的临床诊断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1例HSD10病患儿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精神发育倒退、抽搐、水平性眼球震颤。颅脑磁共振、动态脑电图和血酰基肉碱分析、尿有机酸分析均未见明显异常,心肌酶示谷草转氨酶79.8 U/L、肌酸激酶221 U/L、肌酸激酶同工酶43.5 U/L、乳酸脱氢酶356 U/L、羟丁酸脱氢酶339 U/L;神经心理发育评估示中度智力低下,基因检测示患儿HSD17B10基因在外显子4发生c.388C>T(p.R130C)改变,确诊为HSD10病。结论HSD10病主要损害神经系统,表现为明显的精神运动发育迟滞;确诊依赖于基因检测,表现为HSD17B10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0病 2-甲基-3-羟基丁酰辅A缺陷症 诊断
原文传递
分枝杆菌HGMS2中类固醇C20-羟基脱氢酶的鉴定
2
作者 明卓 胡青 +1 位作者 宋士奎 苏正定 《工业微生物》 CAS 2023年第4期170-178,共9页
分枝杆菌常被用作甾体药物中间体生产菌种,然而当前人们对其具体的甾醇降解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为了获得C20-羟基甾药中间体,文章直接以RS为底物进行了转化,并通过对转化产物进行TLC、HPLC、LS-MS和核磁分析,初步确定分枝杆菌中存在类... 分枝杆菌常被用作甾体药物中间体生产菌种,然而当前人们对其具体的甾醇降解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为了获得C20-羟基甾药中间体,文章直接以RS为底物进行了转化,并通过对转化产物进行TLC、HPLC、LS-MS和核磁分析,初步确定分枝杆菌中存在类固醇C20-羟基脱氢酶(1DHC)参与的代谢途径。同时,基于生物信息学和结构生物学,通过序列和结构比对分析,最终从分枝杆菌中鉴定出了一个与类固醇C20-羟基脱氢酶同源性很高的基因。将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并对其功能活性进行分析,证明该基因所编码的酶和类固醇C20-羟基脱氢酶具有相同的功能活性。文章首次从分枝杆菌中鉴定出一种类固醇C20-羟基脱氢酶,使研究者对分枝杆菌甾醇代谢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为新型甾药中间体的制备以及分枝杆菌的改造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类固醇C20β-羟基 产物分析 17α-羟基-孕甾-4--3 20-二酮
下载PDF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被引量:5
3
作者 倪鑫 唐晓露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3-175,共3页
17β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17βHSD)为性激素合成中最后步骤的酶 ,催化氧化或还原反应 ,其作用是在受体前调节性激素的局部水平。各型 17βHSD在体内有其特有的区域性分布 ,分布的特点与各自的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17βHSD的结构和功能... 17β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17βHSD)为性激素合成中最后步骤的酶 ,催化氧化或还原反应 ,其作用是在受体前调节性激素的局部水平。各型 17βHSD在体内有其特有的区域性分布 ,分布的特点与各自的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17βHSD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与一些疾病 ,如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羟基类固醇 雌激素 雄激素 性激素 合成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血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娟莉 周南 +2 位作者 苏德成 王涛 高晓鹏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3年第5期643-645,共3页
目的研究川崎病患儿外周血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的变化,为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川崎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测并比较病例组、健康对照组患儿及病例组患儿丙种球蛋白(2g/kg)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外周血中11β-HSD_1和11β-HSD_2... 目的研究川崎病患儿外周血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的变化,为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川崎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测并比较病例组、健康对照组患儿及病例组患儿丙种球蛋白(2g/kg)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外周血中11β-HSD_1和11β-HSD_2的水平。结果 11β-HSD_1水平免疫球蛋白治疗前病例组(8.21±2.83ng/mL)高于对照组(6.61±0.65ng/mL),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29,P<0.05);治疗后病例(5.63±3.36ng/mL)组低于对照组(6.61±0.65ng/mL),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1β-HSD_2水平免疫球蛋白治疗前病例组(2.30±1.46ng/mL)低于对照组(3.18±1.34ng/mL),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62,P<0.05);治疗后病例组(2.98±1.43ng/mL)低于对照组(3.18±1.34ng/mL),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川崎病发病初期,体内存在的炎症因子影响11β-HSD的表达。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发挥更有效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 糖皮质激素 11β-羟基类固醇 外周血
下载PDF
何首乌饮对运动性疲劳大鼠睾丸组织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郭银 牛嗣云 +5 位作者 高福禄 曲银娥 赵秀军 陈雪 郭凯华 孙一翀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2-536,共5页
目的探讨何首乌饮对运动性疲劳大鼠睾丸组织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的影响。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A组为安静对照组;B组为安静何首乌饮组;C组为模型组;D组为何首乌饮治疗组;E组为何首乌饮预防组,每组10只。C、D和E... 目的探讨何首乌饮对运动性疲劳大鼠睾丸组织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的影响。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A组为安静对照组;B组为安静何首乌饮组;C组为模型组;D组为何首乌饮治疗组;E组为何首乌饮预防组,每组10只。C、D和E组大鼠复制运动性疲劳动物模型,其中E组每天训练前给予何首乌饮20g/(kg.d)(含生药9.6kg/L)灌胃作为预防。模型成功后D组大鼠给予何首乌饮20g/(kg.d)(含生药9.6kg/L)灌胃治疗60d。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睾酮浓度,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各组大鼠睾酮合成催化酶的表达变化。结果 17β-HSD蛋白的阳性产物主要表达在睾丸间质细胞。17β-HSD 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与C组相比,D组和E组17β-HSD有显著性提高(P<0.05),而D组和E组无差异(P>0.05)。结论何首乌饮可以提高睾酮合成限速酶17β-HSD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饮 运动性疲劳 睾酮 17β-羟基类固醇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印迹法 反转录-聚合链反应 大鼠
下载PDF
异位子宫内膜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缺乏的分子机制
6
作者 张萍 李笛悠 惠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0-512,527,共4页
正常子宫内膜凋亡受雌激素的影响,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17β-HSD2)在调控雌激素生物活性中起主要作用,其量和活性依赖孕激素的调控,孕激素通过与孕激素受体结合起作用。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中,17β-HSD2表达下降。文章综... 正常子宫内膜凋亡受雌激素的影响,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17β-HSD2)在调控雌激素生物活性中起主要作用,其量和活性依赖孕激素的调控,孕激素通过与孕激素受体结合起作用。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中,17β-HSD2表达下降。文章综述17β-HSD2对雌激素活性的调控及对子宫内膜生长的调节,以及17β-HSD2的表达与孕激素及其相应受体结构、基因、亚型、功能的相关性,并探讨17β-HSD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17β-羟基类固醇2 雌激素 孕激素 孕激素受体 维甲酸 代谢
下载PDF
异位子宫内膜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缺乏与孕激素受体亚型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张萍 李笛悠 惠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13-1418,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病灶对孕激素不敏感是否由局部孕激素受体(PRs)亚型及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17β-HSD2)改变或功能缺陷所致。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检测36例EMT患者的卵巢异位子宫内膜(EMT异位子宫内膜组)和16例在位子宫...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病灶对孕激素不敏感是否由局部孕激素受体(PRs)亚型及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17β-HSD2)改变或功能缺陷所致。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检测36例EMT患者的卵巢异位子宫内膜(EMT异位子宫内膜组)和16例在位子宫内膜(EMT在位子宫内膜组)的PR-(A+B)、PR-A、PR-B及17β-HSD2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R-(A+B)、PR-B和17β-HSD2蛋白的表达。结果 EMT在位子宫内膜组PR-(A+B)、PR-B、PR-A mRNA增殖期较分泌期表达升高(P<0.05);增殖期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都有PRs表达,在分泌期主要在间质细胞中表达;PR-A占优势,PR-A/PR-B比值在整个月经周期中保持相对恒定。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PR-B与腺上皮细胞中17β-HSD2的表达一致。EMT异位子宫内膜组PR-A在整个月经周期中持续性低表达,在分泌期与在位内膜PR-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B在整个月经周期的表达明显低于在位内膜;PR-A及PR-B的周期性变化消失。与EMT在位子宫内膜组比较,EMT异位子宫内膜组PR-B表达相对降低,PR-A/PR-B值显著升高(P=0.001)。EMT异位子宫内膜组间质细胞中PR-B明显下降;17β-HSD2也明显下降,其周期性变化消失。结论异位子宫内膜的PRs亚型改变影响17β-HSD2的表达,可能是EMT发生孕激素抵抗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子宫内膜 孕激素受体亚型 17β -羟基类固醇2 孕激素抵抗
下载PDF
川崎病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与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8
作者 王娟莉 周南 +3 位作者 吴守振 严晓华 王涛 行海舰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与促炎性细胞因子在川崎病(KD)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Real-time PCR检测KD患儿急性期及治疗后外周血单核细胞内11β-HSD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11β-HSD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与促炎性细胞因子在川崎病(KD)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Real-time PCR检测KD患儿急性期及治疗后外周血单核细胞内11β-HSD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11β-HSD蛋白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IL-17A和IL-6水平。结果:病例组患儿治疗前外周血单核细胞内11β-HSD1 mRNA表达水平及IL-17A和IL-6水平分别为7.13±0.79、(43.40±5.20)pg/m L、(68.30±6.26)pg/m L,较正常对照组1.00±0.07、(24.30±2.26)pg/m L、(30.04±2.86)pg/m L明显升高(P<0.01),而治疗后结果分别为3.43±0.52、(27.30±2.50)pg/m L、(38.30±3.50)pg/m 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前11β-HSD2 mRNA表达水平为0.32±0.05,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00±0.06(P<0.01),治疗后水平为0.82±0.04,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免疫印迹检测11β-HSD蛋白表达水平的结果分析与11β-HSD mRNA表达水平结果分析一致。结论:KD急性期11β-HSD、促炎性细胞因子在调节KD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 11β-羟基类固醇 促炎性细胞因子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表达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全细胞催化合成宝丹酮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吴玉玲 邵明龙 +5 位作者 周武林 高惠芳 张显 徐美娟 杨套伟 饶志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229-3237,共9页
宝丹酮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同化雄性激素类固醇,具有提升肌肉质量和耐力的功能。宝丹酮的传统合成方法是以1,4-雄烯二酮(ADD)为底物通过化学法合成,但过程复杂、污染严重。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可催化甾体化合物C-17位点的氧... 宝丹酮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同化雄性激素类固醇,具有提升肌肉质量和耐力的功能。宝丹酮的传统合成方法是以1,4-雄烯二酮(ADD)为底物通过化学法合成,但过程复杂、污染严重。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可催化甾体化合物C-17位点的氧化还原反应,实现ADD和宝丹酮的相互转化。本研究通过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筛选到6种不同来源的17β-HSD基因并对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异源表达。利用不同重组菌转化ADD合成宝丹酮,结果表明重组菌BL21/pET28a-HSDPy的ADD转化率最高,因此选择BL21/pET28a-HSDPy进行进一步研究。鉴定了重组菌的酶学性质并优化其全细胞转化条件。结果表明在生物量为36 g·L^-1、底物浓度为5.40 g·L^-1条件下,经过两次补料,获得了3.66g·L^-1宝丹酮,比优化前提高了4.1倍。而且在生物转化过程中未检测到副产物。为生物合成宝丹酮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羟基类固醇 1 4-雄烯二酮 宝丹酮 生物催化
下载PDF
人类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功能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万飞 叶建新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127-130,共4页
17β-HSD为性激素合成过程中最后步骤的催化酶。它催化性激素C17位上的酮基和醇基之间的还原和氧化反应,使低生物活性的雌酮(E1)、雄烯二酮(A2)与高生物活性的雌二醇(E2)、睾酮(T)之间相互转化。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17β-HSD... 17β-HSD为性激素合成过程中最后步骤的催化酶。它催化性激素C17位上的酮基和醇基之间的还原和氧化反应,使低生物活性的雌酮(E1)、雄烯二酮(A2)与高生物活性的雌二醇(E2)、睾酮(T)之间相互转化。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17β-HSD被描述已超过40年.目前所知哺乳动物的14种17β-HSD除了17β-HSD5属于醛-酮还原酶(AKR)超家族外,其它的都属于短链脱氢酶/还原酶(SDR)超家族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羟基类固醇 雌激素 雄激素
下载PDF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基因插入/缺失与公猪睾丸表型性状关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闫海龙 高晔 +5 位作者 刘暖 王珂 户会娜 陈明月 吕晓燕 潘传英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4-28,共5页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Hsd17b3)基因主要表达于哺乳动物睾丸间质细胞(LCs)中,是合成睾酮和维持雄性生殖功能的关键基因之一。为进一步推进猪产业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该研究探究Hsd17b3基因遗传变异位点与公猪睾丸表型性状的相关性,以...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Hsd17b3)基因主要表达于哺乳动物睾丸间质细胞(LCs)中,是合成睾酮和维持雄性生殖功能的关键基因之一。为进一步推进猪产业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该研究探究Hsd17b3基因遗传变异位点与公猪睾丸表型性状的相关性,以期丰富该基因多态位点与公猪繁殖的遗传关联。利用PCR技术在大白猪(n=257)和长白猪(n=62)中检测到Hsd17b3基因第2内含子和第4内含子的两个indel位点,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测序技术验证了该基因L3-10-bp和L11-11-bp的indel突变。关联分析结果表明:L3-10-bp的indel位点与40日龄长白猪的睾丸长轴长、睾丸短轴长和睾丸重均呈显著相关(P<0.01)。该结果与雄性睾丸的早期发育阶段和初始快速发育阶段睾丸发育过程相吻合,提示该indel位点可作为猪标记辅助选择的潜在DNA标记,为Hsd17b3基因在猪遗传育种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羟基类固醇3基因 插入/缺失 繁殖性状 关联分析
下载PDF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5型和6型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风险相关性的Meta分析
12
作者 李青春 邢莹莹 +2 位作者 贾萌萌 程晓琳 田晓予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4-412,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5型(17beta-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5,HSD17B5)和6型(17beta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6,HSD17B6)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 目的系统评价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5型(17beta-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5,HSD17B5)和6型(17beta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6,HSD17B6)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发病风险的关联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OVID)、CNKI、CBM、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搜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HSD17B5或HSD17B6基因多态性与PCOS相关性的研究报告,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7年6月30日。两名评价者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病例对照研究文献,5篇文献涉及HSD17B5 rs3763676 SNP与PCOS发病风险相关性的研究,共包括病例组899例和对照组751例其中2篇因研究人群中的G突变基因为稀有基因无法进行HWE检验及统计学分析而只进行了定性描述性分析,3篇进行遗传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rs3763676基因多态性与PCOS易感性的关联性无统计学意义(G vs A:OR=1.21,95%CI:0.98~1.49,P=0.070;GG+AG vs AA:OR=1.26,95%CI:0.85~1.86,P=0.250;GG vs AG+AA:OR=1.35,95%CI:0.86~2.12,P=0.190;GG vs AA:OR=1.47,95%CI:0.91~2.38,P=0.110;AG vs AA:OR=1.19,95%CI:0.79~1.78,P=0.410)。4篇文献关于HSD17B6 rs898611 SNP,共包括病例组1 065例和对照组942例,遗传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除共显性模型CC vs 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CC vs TT:OR=1.46,95%CI:1.02~2.09,P=0.040),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 vs T:OR=1.13,95%CI:0.96~1.32,P=0.140;CC+CT vs TT:OR=1.06,95%CI:0.88~1.27,P=0.570;CC vs CT+TT:OR=1.48,95%CI:0.95~2.29,P=0.080;CT vs TT:OR=0.99,95%CI:0.81~1.21,P=0.950)。结论HSD17B5 rs3763676和HSD17B6 rs898611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与PCOS的发病尚不能提示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17β-羟基类固醇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新生儿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0缺乏症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贝贝 沈仙 +2 位作者 阚清 赵幽燕 程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94-698,共5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0(HSD10)缺乏症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位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HSD10缺乏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检测结果,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Embase和PubMed数... 目的分析新生儿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0(HSD10)缺乏症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位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HSD10缺乏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检测结果,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Embase和PubMed数据库,以关键词"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0缺乏症"或"2甲基3羟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陷症"(中文),或"HSD10"等(英文),检索自建库至2020年5月31日收录的文献,对以往报道HSD10缺乏症案例进行总结。结果患儿,男,出生第1天发病,以代谢性酸中毒、血氨增高、血乳酸增高、肌张力减低为主要临床表现。家系三人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遗传自母亲的HSD17B10半合子变异NM001037811:c.650G>A,p.R217Q,依据ACMG指南判定为致病性变异。由于患儿于出生第3天死亡,未进行进一步的中枢神经系统检查。患儿母亲有边缘性智力障碍,同胞姐姐正常且该HSD17B10位点为野生型。文献检索并筛选有明确病历及基因检测结果的新生儿共5例,加上本案例共6例,总结临床特征均为男性、出生1周内发病,主要表型包括代谢性酸中毒(血氨增高和血乳酸增高)、低血糖、肌张力减低和惊厥等,6例患儿均于婴儿早期死亡;HSD17B10变异包括c.740A>G,p.N247S、c.677G>A,p.R226Q、c.257A>G,p.D86G和c.650G>A,p.R217Q,无显著的突变热点。结论新生儿期发病的HSD10缺乏症相对少见,由于病情严重、病程短,临床诊断较困难。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肌张力减低和惊厥是导致其预后差的主要原因。c.650G>A可能与严重的新生儿型HSD10缺乏症相关,但致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17β-羟基类固醇10缺乏症 HSD17B10
原文传递
电针对中老年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雄性大鼠睾丸细胞色素P 450侧链裂解酶及17 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任毅 杨晓光 +3 位作者 李学智 张愉 汪莹 傅艳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9,共7页
目的:观察中老年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partial androgen deficiency of aging male,PADAM)雄性大鼠睾丸细胞色素P 450侧链裂解酶(cytochrome P 450side chain cleavage,P 450scc)及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17β-hydroxysteroid dehydro... 目的:观察中老年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partial androgen deficiency of aging male,PADAM)雄性大鼠睾丸细胞色素P 450侧链裂解酶(cytochrome P 450side chain cleavage,P 450scc)及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17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3,17β-HSD3)的表达及电针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PADAM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复制PADAM模型。电针组取"肾俞""关元",每日治疗1次,每次15min,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后观察大鼠悬尾时间和强迫游泳时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总睾酮(total testosterone,TT)、游离睾酮(free testosterone,FT)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印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大鼠睾丸P 450scc和17β-HSD3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前,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悬尾不动时间延长,强迫游泳力竭时间缩短(P<0.05);治疗后,电针组悬尾不动时间短于模型组而强迫游泳力竭时间长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T、FT水平,睾丸P 450scc和17β-HSD3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血清TT、FT水平,睾丸P 450scc和17β-HSD3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电针可能通过调节睾酮合成限速酶P 450scc和17β-HSD3蛋白和mRNA的表达,从而促进睾酮的合成和分泌。这可能是电针治疗PADAM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男性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 电针干预 睾丸 细胞色素P 450侧链裂解 17 β-羟基类固醇3
原文传递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0缺乏症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5
作者 段丽芬 包新华 章清萍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8-310,共3页
目的探讨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0(HSD10)缺乏症的临床特征并文献复习。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诊治的1例HSD10缺乏症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已报道的24例患儿资料,总结HSD10缺乏症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尿有机酸和基因突变特... 目的探讨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0(HSD10)缺乏症的临床特征并文献复习。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诊治的1例HSD10缺乏症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已报道的24例患儿资料,总结HSD10缺乏症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尿有机酸和基因突变特点。结果患儿男,1岁4个月。患儿5个月时出现智力运动倒退,随后出现癫痫、眼震和呼吸衰竭。体格检查:头围43 cm,四肢肌力Ⅳ级、肌张力低,腱反射未引出,Chaddock征(+)。辅助检查:乳酸升高,8个月时尿代谢筛查未见异常,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双侧基底节、脑桥背部对称性异常信号,基因突变分析发现HSD17B10突变c.388C>T(p.R130C),母亲无此突变。同时,检索文献共24例HSD10缺乏症患儿,其中男22例、女2例,多于2岁前起病,临床表现为发育倒退、肌张力减低、癫痫发作等,呈进展性病程。23例行尿2甲基3羟基丁酸盐和甲基巴豆酰甘氨酸检测,结果明显升高;13例检测血乳酸升高。24例均有HSD17B10基因突变,其中c.388C>T(p.R130C)最常见。预后:6例死亡,6例存在严重神经功能异常,12例症状轻微。结论 HSD10缺乏症以男性发病为主,常在婴幼儿期起病,呈进行性神经退行性变,生化检查和MRI表现类似线粒体病,尿2甲基3羟基丁酸盐和甲基巴豆酰甘氨酸升高对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通过HSD17B10基因突变分析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羟基类固醇10 HSD17B10基因 线粒体 2-甲基-3羟基丁酸盐 甲基巴豆酰甘氨酸
原文传递
羟基类固醇17-β脱氢酶13的功能及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邱晨 李祖寅 +6 位作者 张鑫 晏滨 曹婉悦 张诚 马跃峰 王晓亮 杨玉龙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61-2364,共4页
随着世界范围内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的患病率正成比例增加。NAFLD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NAFL演变为NASH的患者的总死亡率和肝脏特异性死亡率均增加,并增加了肝硬化... 随着世界范围内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的患病率正成比例增加。NAFLD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NAFL演变为NASH的患者的总死亡率和肝脏特异性死亡率均增加,并增加了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HCC)的风险。最近,一种截短蛋白羟基类固醇17-β脱氢酶13(HSD17B13 rs72613567:T)突变体被证明可以保护个人免受慢性肝病的侵害以及与降低从肝炎向肝纤维化、肝癌的风险有关。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HSD17B13与NAFLD的相关的研究与可能涉及的遗传,危险因素,分子信号通路等可能的作用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类固醇17-β13 单纯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肝纤维化
原文传递
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0缺乏症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艺 王华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2022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分析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0(17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10,HSD17B10)缺乏症的临床及基因特点。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诊治的1例病情进展迅速的HSD17B10缺乏症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以"17β-羟类... 目的分析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0(17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10,HSD17B10)缺乏症的临床及基因特点。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诊治的1例病情进展迅速的HSD17B10缺乏症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以"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0"、"HSD17B10"、"2-甲基-3-羟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2-甲基-3-羟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HBD"、"MHBDD"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国内文献,以"17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10 disease"、"HSD10"、"HSD17B10"和"2-methyl-3-hydroxybutyr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2M3HBDD"、"MHBD"、"MHBDD"为关键词在PubMed、Embase检索相关文献。复习已报道的HSD17B10缺乏症患者资料,总结HSD17B10缺乏症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患儿男,以生后反应差为首发临床症状,伴有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心肌损伤、高氨血症,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基因检测提示HSD17B10外显子6发生c.740A>G(p.N247S)突变。文献检索共收集38篇文献40例患儿资料,包括本例在内共41例,均存在HSD17B10基因突变,共报道16种基因突变类型。男性38例(92.7%),明显多于女性,且病情多较女性严重;表现为神经系统异常37例(90.2%),伴有代谢性酸中毒13例(31.7%)、低血糖8例(19.5%)、视网膜病变7例(17.1%)、心肌病6例(14.6%)、眼球震颤4例(9.8%)。新生儿期发病者常表现为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发病年龄越小,病死率越高,预后越差,通过HSD17B10基因突变分析可确诊。结论HSD17B10缺乏症基因突变类型较多,男性患儿病情相对严重,预后差,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若有该疾病家族史,需早期行产前咨询、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类固醇10缺乏症 婴儿 新生 遗传代谢性疾 线粒体
原文传递
长形肉豆蔻中的木脂素具抗增殖、抗芳香酶、抗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和抗氧化活性
18
作者 戴幪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2002年第6期254-254,共1页
长形肉豆蔻 Myristica argentea Warb.含有多种木脂素。作者从该植物汽油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4种木脂素,分别为 threo-aus-trobailignan-5(1,C_(20)H_(22)O_4)、erythro-aus-trobailignan-6(2,C_(20)H_(24)O_4),内消旋二氢愈创木酸(3,C_(... 长形肉豆蔻 Myristica argentea Warb.含有多种木脂素。作者从该植物汽油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4种木脂素,分别为 threo-aus-trobailignan-5(1,C_(20)H_(22)O_4)、erythro-aus-trobailignan-6(2,C_(20)H_(24)O_4),内消旋二氢愈创木酸(3,C_(20)H_(26)O_4)和樟皮碱B(4,C_(20)H_(24)O_5)。化合物1~3属于二苄基丁烷类木脂素,化合物4为二芳基四氢呋喃类化合物。化合物1和4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还分得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DGA,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芳香 长形肉豆蔻 木脂素 抗增殖 17β-羟基类固醇 抗氧化
原文传递
HSD17B10和ACAT1基因变异所致异亮氨酸代谢障碍性疾病3例患儿的临床分析与遗传学诊断
19
作者 纪伟 田国力 +4 位作者 张潇分 王燕敏 杨永臣 周卓 郭静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540-545,共6页
目的探讨3例HSD17B10和ACAT1基因变异所致异亮氨酸代谢障碍性疾病患儿的临床、生化及基因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至2021年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就诊的2例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0(HSD17B10)缺乏症和1例β酮硫解酶缺乏症(BKD)患儿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3例HSD17B10和ACAT1基因变异所致异亮氨酸代谢障碍性疾病患儿的临床、生化及基因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至2021年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就诊的2例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0(HSD17B10)缺乏症和1例β酮硫解酶缺乏症(BKD)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血酰基肉碱、尿有机酸及基因检测,对候选变异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3例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癫痫、发育落后、肌张力减退和酸中毒等。血酰基肉碱谱中甲基巴豆酰基肉碱(C5:1)、3-羟基异戊酰基肉碱(C5-OH)、3-羟基丁酰肉碱(C4OH)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尿有机酸检测甲基巴豆酰甘氨酸和2-甲基-3-羟基丁酸均显著增高。患儿1检出HSD17B10基因c.347G>A(p.R116Q)杂合变异,患儿2检出HSD17B10基因c.274G>A(p.A92T)杂合变异,患儿3检出ACAT1基因c.547G>A(p.G183R)和c.331G>C(p.A111P)复合杂合变异,其中c.274G>A(p.A92T)与c.331G>C(p.A111P)既往均未见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二者被分别判定为临床意义未明(PP3_Strong+PM2_supporting)和疑似致病性变异(PM3+PM2_Supporting+PP3_Moderate+PP4)。结论HSD17B10缺乏症与BKD均可能导致异亮氨酸代谢障碍,临床难以鉴别,而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上述发现的HSD17B10基因c.274G>A(p.A92T)与ACAT1基因c.331G>C(p.A111P)变异丰富了该2种疾病的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羟基类固醇10缺乏症 β酮硫解缺乏症 分子诊断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文传递
异位子宫内膜维甲酸依赖的17β-HSD2表达异常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萍 李迪悠 惠宁 《浙江临床医学》 2011年第6期603-606,共4页
目的探讨异位子宫内膜中维甲酸(RA)代谢与17B-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17p-HSD,)的关系与可能的病理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2例分泌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和在位内膜组织以及21例正常分泌期子宫内膜中17B... 目的探讨异位子宫内膜中维甲酸(RA)代谢与17B-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17p-HSD,)的关系与可能的病理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2例分泌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和在位内膜组织以及21例正常分泌期子宫内膜中17B-HSD2、RARα、RXRα、Sp1、Sp5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在位内膜组的5种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与异位内膜组的5中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可能通过RA与RARα、RXRα、Spl、Sp3结合,诱导17β-HSD2的表达,并且异位内膜RA代谢异常是17B-HSD2基因无表达或弱表达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维甲酸17β-羟基类固醇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