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蒜芥茄染色体5 SrDNA、18 SrDNA和端粒序列位点检测及其核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程捷 龚亚菊 +5 位作者 杜光辉 蔚亚楠 黎志彬 鲍锐 桂敏 吴丽艳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20,26,共6页
本研究以蒜芥茄为试验材料,取其根尖进行染色体制片,基于端粒保守重复序列、5 SrDNA和18 SrDNA为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观察探针在染色体上标记的位置和信号的强弱,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软件进行图像采集和染色体长度的测量分析。结果表明... 本研究以蒜芥茄为试验材料,取其根尖进行染色体制片,基于端粒保守重复序列、5 SrDNA和18 SrDNA为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观察探针在染色体上标记的位置和信号的强弱,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软件进行图像采集和染色体长度的测量分析。结果表明,蒜芥茄的核型公式为2 n=2 x=24=24 m(2 SAT),染色体上各有一对5 SrDNA、18 SrDNA位点,端粒序列(TTTAGGG)位于染色体的两端。蒜芥茄为二倍体,染色体臂比值在1.05~1.48之间,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1.42,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4.73%,属于较原始的1 A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芥茄 核型分析 端粒保守重复序列 5 srdna 18 srdna
下载PDF
东黄海沙海蜇与口冠水母分类关系的辨析-基于核糖体18 SrDNA基因序列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敏 马凌波 +2 位作者 凌建忠 李建生 程家骅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137,共7页
近年在东黄海形成大规模暴发的大型水母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在大量文献中常被等同于口冠水母(Stomolophus meleagris)的同物异名,为澄清沙海蜇与口冠水母之间一直混淆不清的分类关系,现首次从分子遗传学水平进行辨析,采用聚合酶... 近年在东黄海形成大规模暴发的大型水母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在大量文献中常被等同于口冠水母(Stomolophus meleagris)的同物异名,为澄清沙海蜇与口冠水母之间一直混淆不清的分类关系,现首次从分子遗传学水平进行辨析,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东黄海沙海蜇的18SrDNA(核糖体18 SrRNA的编码基因)进行扩增,PCR产物经纯化后进行测序,结果经比对拼接校正后,获得沙海蜇的18 SrDNA片段序列,长度为1 758 bp;碱基T、C、A、G平均组成分别为27.2%、20.1%、26.6%和26.2%,其A+T含量(53.8%)与G+C含量(46.2%)差别不大,AT/GC为1.16。利用18SrDNA序列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表明,东黄海野生沙海蜇与越前水母的亲缘关系很近,与海蜇的亲缘关系较远,与口冠水母的关系更远,首次从分子水平提供证据支持东黄海暴发性大型水母沙海蜇与口冠水母为不同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海蜇 口冠水母 18srdna 系统发育 分类关系
下载PDF
赤潮叉角藻18SrDNA和ITS区序列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庄丽 陈月琴 +1 位作者 李钦亮 屈良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8-154,共7页
采用PCR及克隆测序的方法 ,对 1 998年引发渤海赤潮的叉角藻 1 8SrRNA基因及rDNAITS区 (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Regions)进行了序列测定与分析。并通过因特网从国际分子生物学数据库中获取甲藻另外 1 5个种的 1 8SrDNA序列 ,以Tetrah... 采用PCR及克隆测序的方法 ,对 1 998年引发渤海赤潮的叉角藻 1 8SrRNA基因及rDNAITS区 (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Regions)进行了序列测定与分析。并通过因特网从国际分子生物学数据库中获取甲藻另外 1 5个种的 1 8SrDNA序列 ,以Tetrahymenacorlissi作为外类群 ,分别采用Neighbor Joining和Fitch方法构建了甲藻较为一致和可靠的进化树图 ,探讨具有高度多样性和在分类上争议较多的甲藻各类群之间的形态与分子进化关系。结果表明 ,Prorocentrum(有 2个简单的壳板 )出现得较早 ,而大多数多甲藻目 (覆盖着多个壳板 )、裸甲藻目 (大多数不具壳板 )和膝沟藻目的成员较晚出现。另外 ,对叉角藻ITS区的分析表明 ,ITS区为高变区 ,是良好的分子标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角藻 18srdna ITS区 形态演化 分子进化 赤潮 浮游植物
下载PDF
1997粤东海域棕囊藻赤潮原因种18SrDNA基因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宁 陈月琴 +2 位作者 屈良鹄 吕颂辉 齐雨藻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7-128,共2页
近年来,随着沿海城市工农业的高速发展,大量含有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污水排入大海,导致海水富营养化的加剧,有毒藻类赤潮分布范围及出现频率明显增加.1997年7~12月我国东南沿海水面首次发生大规模的棕囊藻类(Phaeocystis)有... 近年来,随着沿海城市工农业的高速发展,大量含有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污水排入大海,导致海水富营养化的加剧,有毒藻类赤潮分布范围及出现频率明显增加.1997年7~12月我国东南沿海水面首次发生大规模的棕囊藻类(Phaeocystis)有毒赤潮,其持续时间长,危害大,给水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棕囊藻 18srdna 基因分析 海水 富营养化
下载PDF
秦巴山区桑黄18SrDNA的序列与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雷萍 吴亚召 +2 位作者 张文隽 张月娟 李叶昕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0-622,共3页
目的以采自秦巴山区的3个不同桑黄菌株作为研究材料,进行18SrDNA区段克隆测序和序列特征比较,进行亲缘关系分析。方法对18SrDNA序列进行核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同源性检索比对,将从GenBank检索获得的11个最相似物种的18SrDNA序列连同3个... 目的以采自秦巴山区的3个不同桑黄菌株作为研究材料,进行18SrDNA区段克隆测序和序列特征比较,进行亲缘关系分析。方法对18SrDNA序列进行核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同源性检索比对,将从GenBank检索获得的11个最相似物种的18SrDNA序列连同3个不同桑黄菌株的18SrDNA序列一起用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3个桑黄菌株的18SrDNA序列长度为桦桑1294bp,桑-s1337bp,桑转1289bp。结论其中2个桑黄菌株桑-s和桦桑与鲍氏针层孔菌(Inonotus baumii)聚在一起,相似性分别为99.8%和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18srdna 序列分析 相似性
下载PDF
甜酒曲中霉菌18SrDNA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再新 雷云玲 +2 位作者 刘达玉 谢万如 向超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1-213,共3页
以甜酒曲霉菌为研究靶点,提取霉菌基因组DNA,利用PCR技术扩增该霉菌18SrDNA部分基因序列,构建pKRX-T筛选载体,转化E.coil HB101。经测序和相似性分析,结果发现该霉菌菌株与米根霉(Rhizopus oryzae)有99%同源性,推测该菌可能为米根霉的... 以甜酒曲霉菌为研究靶点,提取霉菌基因组DNA,利用PCR技术扩增该霉菌18SrDNA部分基因序列,构建pKRX-T筛选载体,转化E.coil HB101。经测序和相似性分析,结果发现该霉菌菌株与米根霉(Rhizopus oryzae)有99%同源性,推测该菌可能为米根霉的突变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srdna 米根霉 甜酒曲
下载PDF
18SrDNA序列分析鉴定棕囊藻香港株P_2为球形棕囊藻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丽芬 章群 +1 位作者 骆育敏 韩博平 《生态科学》 CSCD 2003年第4期349-350,共2页
有毒赤潮原因种棕囊藻(Phaeocystis sp.)生活史复杂,且形体微小,缺乏明确可靠的分类标准。1997、1999年中国东南沿海发生两次棕囊藻赤潮,但目前种的鉴定仍存在混乱。本文测定了香港海域一株棕囊藻赤潮原因种P_2的18S rDNA部分核苷酸序列... 有毒赤潮原因种棕囊藻(Phaeocystis sp.)生活史复杂,且形体微小,缺乏明确可靠的分类标准。1997、1999年中国东南沿海发生两次棕囊藻赤潮,但目前种的鉴定仍存在混乱。本文测定了香港海域一株棕囊藻赤潮原因种P_2的18S rDNA部分核苷酸序列,序列长度为650 bp,并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其为球形棕囊藻(P.globo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srdna 序列分析 棕囊藻 香港株 球形棕囊藻
下载PDF
豪猪蛲虫18srDNA序列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荣琼 宋海洋 +5 位作者 霍海龙 彭洁 刘永张 杨玉钊 邹丰才 杨建发 《山东畜牧兽医》 2017年第9期1-2,共2页
为了鉴定从昆明动物园豪猪消化道检获的某线虫种类,采取保守引物扩增虫体的18s rDNA序列,通过测序获得892bp的有效序列,通过在线Blast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Gen Bank上公布的尖尾科啮齿类动物的Wellcomia siamensis,Protozoophaga obesa,... 为了鉴定从昆明动物园豪猪消化道检获的某线虫种类,采取保守引物扩增虫体的18s rDNA序列,通过测序获得892bp的有效序列,通过在线Blast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Gen Bank上公布的尖尾科啮齿类动物的Wellcomia siamensis,Protozoophaga obesa,Protozoophaga obesa,Enterobius sp.序列EF180079.1、EF180075.1、EF180066.1、KJ768610.1,相似度分别为93%、88%、87%、84%。对比分析表明,所检获的豪猪消化道线虫为蛲虫,这为豪猪寄生虫病防治提供了依据,为豪猪蛲虫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豪猪 蛲虫 18srdna
下载PDF
拟步甲部分种核基因18SrDNA序列及分子系统学研究
9
作者 刘自东 高学花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第19期25-27,共3页
拟步甲(Tenebrionidae)是鞘翅目的一个较大的类群,全球已知12个亚科100多族1 500多属约25 000种,我国已知9亚科45族280余属近1 300种。实验利用18SrDNA基因片段序列对拟步甲科的部分种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对靶序列进行排序、比较、分析... 拟步甲(Tenebrionidae)是鞘翅目的一个较大的类群,全球已知12个亚科100多族1 500多属约25 000种,我国已知9亚科45族280余属近1 300种。实验利用18SrDNA基因片段序列对拟步甲科的部分种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对靶序列进行排序、比较、分析,计算核苷酸组成、变异位点和DNA序列差异,构建了分子系统进化树(NJ,ME),确定各类群间的系统关系,验证了宏观形态分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步甲科 18srdna DNA序列 分子系统学
下载PDF
南沙群岛珊瑚礁区黑斑鹦嘴鱼(Scarus globiceps)食性分析
10
作者 林先智 周岩岩 +4 位作者 林皓晔 胡思敏 黄晖 张黎 刘胜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108,共9页
鹦嘴鱼科(Scaridae)鱼类参与珊瑚礁生态系统诸多关键生态过程,在维持珊瑚礁生态系统稳定与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以往研究手段的限制,对鹦嘴鱼的食物来源及生态功能价值认识不足,在其功能定位方面存在较多争议。本研究选择珊瑚分... 鹦嘴鱼科(Scaridae)鱼类参与珊瑚礁生态系统诸多关键生态过程,在维持珊瑚礁生态系统稳定与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以往研究手段的限制,对鹦嘴鱼的食物来源及生态功能价值认识不足,在其功能定位方面存在较多争议。本研究选择珊瑚分布的典型区域—南沙群岛中的东门礁和南薰礁为研究海域,对该海域鹦嘴鱼优势种类黑斑鹦嘴鱼(Scarus globiceps)摄食的藻类多样性进行全面分析。通过18S rDNA和16S rDNA多基因条形码技术,分别对黑斑鹦嘴鱼肠含物的真核藻类和原核藻类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18S rDNA的测序结果发现,黑斑鹦嘴鱼类的肠含物中真核藻类以甲藻(Dinoflagellata)、红藻(Rhodophyta)、绿藻(Chlorophyta)、褐藻(Ochrophyta)为主,共计77个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甲藻相对序列丰度和多样性较高,序列比例占真核藻类序列总数的51.42%,其中网甲藻科(Suessiaceae)OTU_5在东门礁和南薰礁的样品中均超过20%。16S rDNA测序鉴定发现肠含物含有原核藻类(蓝藻)的序列,共计21个OTU,其中以念珠藻目(Nostocales)的相对序列丰度最高,达到39.33%。本研究表明,黑斑鹦嘴鱼在摄食过程中会摄入一定量大型藻类,但微藻(甲藻)序列占据优势地位,蓝藻在肠含物中也有较高的检出率,说明需要重新考虑微藻(甲藻和蓝藻)在鹦嘴鱼食源中的重要贡献以及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嘴鱼 食性分析 高通量测序 18srdna 16srdna 甲藻 蓝藻
下载PDF
棉铃虫18S核糖体RNA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其分子系统学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瑛 陈晓峰 +2 位作者 刘伟 周红章 赵珩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1-247,共7页
克隆并分析了鳞翅目棉铃虫 Helicoverpa ar migera ( Hübner) 18 S 核糖体 R N A 基因 (18 Sr D N A) 的全序列, 将该序列与鞘翅目、膜翅目、同翅目、双翅目、捻翅目和弹尾目各一... 克隆并分析了鳞翅目棉铃虫 Helicoverpa ar migera ( Hübner) 18 S 核糖体 R N A 基因 (18 Sr D N A) 的全序列, 将该序列与鞘翅目、膜翅目、同翅目、双翅目、捻翅目和弹尾目各一种昆虫的同源保守区进行了比较。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鳞翅目和双翅目昆虫在18 Sr D N A 结构上彼此较为相似, 捻翅目昆虫的18 Sr D N A 分子结构表现出与其它目昆虫有较大的差异, 但相对与弹尾目昆虫的18 Sr D N A 较为接近。该结果支持了有关捻翅目属于一个独立的目级分类阶元的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srdna 棉铃虫 分子系统学 序列分析 核糖体
下载PDF
垃圾填埋场中厌氧真菌18S rDNA的PCR扩增及鉴定 被引量:30
12
作者 杭晓敏 杨虹 Whiteby Corne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15-519,共5页
采用机械破壁法直接从来自 7个不同地区的垃圾填埋场滤液样本中提取真菌DNA ,应用真菌通用引物NS1和NS8扩增 18SrDNA(约 180 0bp) ,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所有的样本均得到了扩增 ;以PCR产物作为模板 ,采用... 采用机械破壁法直接从来自 7个不同地区的垃圾填埋场滤液样本中提取真菌DNA ,应用真菌通用引物NS1和NS8扩增 18SrDNA(约 180 0bp) ,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所有的样本均得到了扩增 ;以PCR产物作为模板 ,采用厌氧真菌Chytridiomycetes科的专用引物Chyt 719和Chyt 15 5 3进行二次PCR扩增 (约 85 7bp) ,该阳性扩增产物克隆和测序结果首次表明在食草动物瘤胃中存在的厌氧真菌Chytridiomycetes也存在于垃圾填埋场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厌氧真菌 18srdna PCR 鉴定
下载PDF
介形纲丽足目和速足目及相关类群18S rDNA分子系统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克云 孙晓艳 杨群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52-459,共8页
文中分析现生介形类 (Ostracoda) 4目 2 1科 2 9属的 18SrDNA部分序列 ,采用最大似然法 (ML)、邻接法 (NJ)和最大简约法 (MP) ,尝试构建介形类的分子系统树 ;结合介形类的形态特征和化石记录 ,主要对速足目(Podocopida)、丽足目 (Myodoc... 文中分析现生介形类 (Ostracoda) 4目 2 1科 2 9属的 18SrDNA部分序列 ,采用最大似然法 (ML)、邻接法 (NJ)和最大简约法 (MP) ,尝试构建介形类的分子系统树 ;结合介形类的形态特征和化石记录 ,主要对速足目(Podocopida)、丽足目 (Myodocopida)及其超科级分类阶元的系统发生关系进行探讨。 3种分析方法均支持形态学上Podocopida ,Myodocopida和海萤超科 (Cypridinacea)的界定 ;但对Podocopida目土菱介超科 (Bairdiacea)的系统地位提出质疑 ,该类群可能不是单系发生的自然类群。上述分析显示 ,Podocopida,Myodocopida,Platycopida和Halo cypridina组成一个单系群 ;介形类在目、超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形纲 丽足目 速足目 18srdna 系统发育
下载PDF
淡水鱼类粘孢子虫的18S rDNA分子系统学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鲁义善 聂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7-591,共5页
利用两个通用引物myxoF(5′ CGCGGTAATTCCAGCTCCAGTAG 3′)和myxoR(5′ ACCAGGTAAGTTTTCCCGTGTTGA 3′)成功扩增出圆形碘泡虫、全圆碘泡虫、武汉单极虫、微山尾孢虫和库班碘泡虫 5种粘孢子虫的部分 18SrDNA序列 ,其GenBank登录号为 :AY1... 利用两个通用引物myxoF(5′ CGCGGTAATTCCAGCTCCAGTAG 3′)和myxoR(5′ ACCAGGTAAGTTTTCCCGTGTTGA 3′)成功扩增出圆形碘泡虫、全圆碘泡虫、武汉单极虫、微山尾孢虫和库班碘泡虫 5种粘孢子虫的部分 18SrDNA序列 ,其GenBank登录号为 :AY16 5 179—AY16 5 183。并结合GenBank其他 13个相关序列构建了 18个物种的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 ,碘泡虫 ,尾孢虫和单极虫较Tetracapsulabryozoides和“PKX”分化晚 ,它们形成了 2个聚类 :T .wuhanen sis T .hovorkai M .rotundatus M .rotundus M .bibullatus M .pellicides M .pendula H .salminicola聚类和H .exilis H .ictaluri M .spinacurvatura M .osburni H .lesteri H .weishanensis M .kubanicum的聚类 ;同一属内 ,采自国内的种类并没有因为地域关系而形成独立的分支 ,而是与国外的种类交叉在一起 ,这意味着粘孢子虫种类之间的地域差别并不大 ;碘泡虫和尾孢虫在进化上都不是单系的 ,而且分子数据难以将这两个属的种类分开 ,因此尾孢虫的尾突可能并不是有效的分类依据 ,而是和碘泡虫的壳片突起同源的一种附属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鱼类 粘孢子虫 18srdna 分子系统学 尾孢虫 碘泡虫 单极虫
下载PDF
浙江沿海一新纽虫的18S rDNA序列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孟前 李太武 +5 位作者 江锦坡 苏秀榕 杜莉利 贺静静 刘兵 吕慈仙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7-71,共5页
为进一步确定浙江沿海发现的一新纽虫的分类地位,本文根据GenBank中已报道的纽虫18SrDNA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该纽虫的18S rDNA部分序列,对该纽虫的18SrRNA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并将该纽虫18S rDNA基因的序列与NCBI... 为进一步确定浙江沿海发现的一新纽虫的分类地位,本文根据GenBank中已报道的纽虫18SrDNA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该纽虫的18S rDNA部分序列,对该纽虫的18SrRNA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并将该纽虫18S rDNA基因的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已收纽虫的18S rDNA基因进行了比较,分析该纽虫与其他纽虫的同源性。利用系统进化树和形态学的研究结果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该纽虫属于异纽目(Heteronemertea)纵沟虫科(Lineidae)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虫 18srdna 系统进化树
下载PDF
牛源环孢子虫18S rDNA部分序列的扩增与克隆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韦华 李国清 +1 位作者 肖淑敏 杨建伟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6年第12期62-65,共4页
将采自广东省的牛源环孢子虫样品经套式PCR扩增,获得了18SrDNA基因中大小为296bp的目的片段,对该序列进行了克隆和测序,比较了该虫株与其他原虫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该虫序列与已报道的广州牛源环孢子虫虫株完全一致,与其他艾美耳球虫... 将采自广东省的牛源环孢子虫样品经套式PCR扩增,获得了18SrDNA基因中大小为296bp的目的片段,对该序列进行了克隆和测序,比较了该虫株与其他原虫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该虫序列与已报道的广州牛源环孢子虫虫株完全一致,与其他艾美耳球虫的亲缘关系较近,在广东首次发现的牛源环孢子虫属于艾美耳科环孢子虫属的一新种。表明18SrDNA基因在环孢子虫进化和分类鉴定研究上是一种有效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源环孢子虫 卵囊 套式PCR 18srdna
下载PDF
野生乌苏里貉18S rDNA全序列的克隆测序及系统进化树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诚刚 杜智恒 白秀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7-120,共4页
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从野生乌苏里貉耳部肉中提取DNA,扩增出18SrDNA的全序列,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获得长度为1831bp的序列,并将序列提交到GenBank上,经BLAST分析结果表明,测序得到的乌苏里貉18SrDNA与其他物种同源性均在90%以上... 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从野生乌苏里貉耳部肉中提取DNA,扩增出18SrDNA的全序列,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获得长度为1831bp的序列,并将序列提交到GenBank上,经BLAST分析结果表明,测序得到的乌苏里貉18SrDNA与其他物种同源性均在90%以上,说明18SrDNA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可以作为分类学当中系统进化分析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乌苏里貉 克隆测序 18srdna 系统进化树
下载PDF
大型艾美耳球虫18S rDNA部分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方素芳 顾小龙 崔平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38-1841,共4页
从河北某兔场分离大型艾美耳球虫卵囊,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利用艾美耳属球虫18S rDNA保守引物,PCR扩增大型艾美耳球虫18S rDNA片段,产物纯化后测序。将测得的序列用DNAStar软件分析并与GenBank中公布的11种兔球虫的相应序列进行同源... 从河北某兔场分离大型艾美耳球虫卵囊,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利用艾美耳属球虫18S rDNA保守引物,PCR扩增大型艾美耳球虫18S rDNA片段,产物纯化后测序。将测得的序列用DNAStar软件分析并与GenBank中公布的11种兔球虫的相应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扩增出大小约为1522bp的18S rDNA片段,序列分析显示河北株大型艾美耳球虫18S rDNA与GenBank公布的大型艾美耳球虫18S rDNA比对,同源性达99.6%;与国外的11种兔球虫相应序列同源性在92.4%~99.6%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艾美耳球虫 18srdna 测序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基于18S rDNA遗传距离与GC含量对游走类纤毛虫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9
作者 唐发辉 赵元著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8-369,共12页
为了揭示游走类纤毛虫的系统发生,对寄生于淡水鱼类的车轮虫科中的6种车轮虫进行了18S rDNA的测序并获得了9个序列。采用了最大似然法(ML)与贝叶斯法(BI)对GenBank中所有游走类纤毛虫的18S rDNA序列进行了系统树的构建,并首次将SPSS与18... 为了揭示游走类纤毛虫的系统发生,对寄生于淡水鱼类的车轮虫科中的6种车轮虫进行了18S rDNA的测序并获得了9个序列。采用了最大似然法(ML)与贝叶斯法(BI)对GenBank中所有游走类纤毛虫的18S rDNA序列进行了系统树的构建,并首次将SPSS与18S rDNA遗传距离结合分析了游走类纤毛虫的系统发生。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车轮虫属(Trichodina)的非单系发生与小车轮虫属(Trichodinella)的有效性。此外,研究结合18S rDNA的GC含量与遗传距离分析提出了游走类纤毛虫科属及种间新的鉴定依据:18S rDNA的GC含量可用于游走类纤毛虫的科属区分,且与游走类纤毛虫的分化密切相关;18S rDNA的遗传距离在游走类纤毛虫的不同阶元中具有一定的阈值范围,即通常种内遗传距离阈值范围为0.000—4).005,属种间阈值范围为0.005—0.150,当遗传距离大于0.150时,则达到了科间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发生 18srdna 车轮虫属 小车轮虫属 GC含量 遗传距离
下载PDF
印度谷螟18S rDNA的克隆及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20
作者 唐培安 吴海晶 +2 位作者 薛昊 孔德英 宋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9-105,共7页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从印度谷螟幼虫体内克隆获得了18S rDNA的基因全长序列(1 888 bp,GenBank登录号为KJ836335)。利用邻位连接法(neighbor-joining)分别构建了基于18S rDNA基因全长、保守序列Ⅱ以及多变区的系统发育树,比较了与其他已...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从印度谷螟幼虫体内克隆获得了18S rDNA的基因全长序列(1 888 bp,GenBank登录号为KJ836335)。利用邻位连接法(neighbor-joining)分别构建了基于18S rDNA基因全长、保守序列Ⅱ以及多变区的系统发育树,比较了与其他已知昆虫18S rDNA基因的同源性和遗传距离。与其他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相比,其全长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更能反映鳞翅目昆虫的亲缘关系,印度谷螟与大蜡螟的亲缘关系最近。此外,建立了以18S rDNA为内参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谷螟 18srdna 系统发育树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