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沙棘籽油栓对宫颈上皮内病变感染16,18型HPVE6E7mRNA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罗灿兰 李化梅 +2 位作者 牟东云 赵金晶 唐玉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292-293,共2页
探究感染16,18型宫颈上皮内病变采用复方沙棘籽油栓对其HPVE6E7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按要求从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9月收治的16,18型HPV感染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52例,随机均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保妇康栓)和研究组(复方沙棘籽油栓),... 探究感染16,18型宫颈上皮内病变采用复方沙棘籽油栓对其HPVE6E7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按要求从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9月收治的16,18型HPV感染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52例,随机均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保妇康栓)和研究组(复方沙棘籽油栓),用支链DNA信号扩增法,比较两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的16,18型HPVE6/E7mRNA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采用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后患者在治疗3月、停药3月检测的16,18型HPV-E6/E7mRNA阳性表达率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16型HPV、18型HPV患者停药3个月对比治疗3个月时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上皮内病变16,18型HPV感染采用复方沙棘籽油栓进行治疗可获得确切疗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病变 16 18型hpv hpvE6E7mRNA表达 复方沙棘籽油栓影响
下载PDF
HPV16/18型病毒感染与宫颈上皮类瘤样变、宫颈癌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俊锋 胡志愿 +2 位作者 邱耿娴 苏丹 林辉 《现代医院》 2009年第4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感染与宫颈上皮类瘤样变(CIN)及宫颈癌的关系。方法荧光定量PCR、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同时检测6 412例宫颈拭子标本,观察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中正常及炎症组、CIN组、宫颈癌三组中HPV16/18型的感染...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感染与宫颈上皮类瘤样变(CIN)及宫颈癌的关系。方法荧光定量PCR、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同时检测6 412例宫颈拭子标本,观察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中正常及炎症组、CIN组、宫颈癌三组中HPV16/18型的感染率,及各组中HPV-DNA病毒含量的水平变化。结果正常及炎症组中HPV16型感染率2.6%(166/6 325),HPV18型感染率1.1%(69/6 325),总感染率3.7%(235/6 325),CIN组中HPV16型感染率24.67%(19/77),HPV18型感染率10.39%(8/77),总感染率35.06%(27/77),宫颈癌组中HPV16型感染率50%(5/10),HPV18型感染率10%(1/10),总感染率60%(6/10)。结论HPV16、HPV18型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宫颈上皮类瘤样变关系密切,荧光定量PCR、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同时检测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16/18病毒 宫颈上皮类瘤样变 CIN 宫颈癌 荧光定量PCR 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 TCT
下载PDF
2006至2008年英德市HPV16、18型病毒感染现状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俊峰 冯素花 +1 位作者 陈传华 胡志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9年第22期8-10,共3页
目的对2006年至2008年英德市HPV(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病毒感染现状进行分析,探讨HPV16、18型病毒的各年度、各年龄组感染情况。方法荧光定量PCR检测6412例宫颈拭子标本,观察各年度、各年龄组中HPV16、18型病毒的感染率。结果HPV16、1... 目的对2006年至2008年英德市HPV(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病毒感染现状进行分析,探讨HPV16、18型病毒的各年度、各年龄组感染情况。方法荧光定量PCR检测6412例宫颈拭子标本,观察各年度、各年龄组中HPV16、18型病毒的感染率。结果HPV16、18型病毒三年的感染率分别为3.14%、3.67%、5.54%,总体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其中HPV16型的感染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在6412例被检标本中,HPV16型阳性患者190例,感染率为2.9%,其中20~35年龄组阳性率2.5%(71/2817);36~49年龄组阳性率3.2%(100/3109);50以上年龄组阳性率为3.9%(19/486);HPV18型阳性患者78例,感染率为1.2%,20~35年龄组阳性率1.17%(33/2817);36~49年龄组阳性率1.09%(34/3109);50以上年龄组阳性率为1.02%(5/486);在英德地区HPV16型的感染率大于HPV18型的感染率。结论在宫颈癌的筛查中,荧光定量PCR检测HPV16、18型病毒感染结合巴氏染色检查、病理检查、阴道镜及临床检查,筛选出高危人群,定期复查,积极治疗,对宫颈癌的发生率、病死率的降低有很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16、18病毒 荧光定量PCR 宫颈癌
下载PDF
HPV16/18型原位杂交检测在子宫颈液基细胞学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黄萱 欧阳焱黎 +3 位作者 陈莹 陈琼霞 王成鑫 刘丽江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评价薄层液基细胞学及HPV16/18型原位分子杂交检测在子宫颈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及HE染色对112例患者行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按照TBS(theBethesda report system)细胞学分类标准分类:无上皮内病变或恶... 目的:评价薄层液基细胞学及HPV16/18型原位分子杂交检测在子宫颈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及HE染色对112例患者行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按照TBS(theBethesda report system)细胞学分类标准分类: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egative for introepithelia or ma-lignancy,NILM),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同时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对样本进行HPV16/18型检测。结果:①在112例细胞涂片中,NILM:16例(14.3%);炎症病变:26例(23.2%);ASC-US:44例(39.3%);LSIL:25例(22.3%);HSIL:1例(0.89%);②112例细胞涂片中HPV16/18型阳性率随着子宫颈病变加重而增高,NILM及炎症、ASC-US、LSIL及HSIL各组间相比,NILM及炎症病变组与LSIL及HSIL组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5例细胞学HPV16/18型胞浆阳性病例的子宫颈活检标本进行HPV原位杂交对照检查,结果显示细胞核均呈阳性。结论:子宫颈液基细胞学联合HPV16/18型原位分子杂交检测有助于发现HPV感染引起的子宫颈病变;HPV16/18型细胞涂片中胞浆阳性染色,可作为细胞学检查HPV阳性的判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基细胞学 hpv16/18 子宫颈细胞学
下载PDF
HPV16/18型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伟 陈旭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年第5期29-29,28,共2页
目的:研究探讨HPV16/18型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相互关系,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收治的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宫颈癌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收治的198例宫颈炎症患者作为对照,分别提取两组患者宫颈... 目的:研究探讨HPV16/18型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相互关系,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收治的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宫颈癌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收治的198例宫颈炎症患者作为对照,分别提取两组患者宫颈分泌物中的DNA样品,实施PCR扩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对HPV16/18DNA载量进行测定,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阳性率。结果:宫颈癌患者和宫颈炎症患者的HPV16/18DNA载量对数值分别为(7.34±4.62)和(4.51±3.03),阳性率分别为79.01%和27.27%,均有宫颈癌患者显著高于宫颈炎症患者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与HPV感染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且高危型HPV16\18感染是病变发生的必要条件,高病毒载量在宫颈癌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做好对高危人群的筛查,是宫颈癌的预防治疗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16/18病毒感染 宫颈癌 相关性
下载PDF
聚焦超声技术用于宫颈感染HPV16、18转阴治疗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潘晓伟 史鹏飞 +3 位作者 任海霞 陈何伟 王宏卫 张欢欢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914-917,共4页
目的 探讨超短聚焦超声技术对宫颈感染HPV16、18转阴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自,HPV-DNA检测示有16和(或)18(+),病理提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及以下者共110例,随机分入HIFU(聚焦超声)组(n=41)、LEEP组(n=39)、药物组(n=... 目的 探讨超短聚焦超声技术对宫颈感染HPV16、18转阴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自,HPV-DNA检测示有16和(或)18(+),病理提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及以下者共110例,随机分入HIFU(聚焦超声)组(n=41)、LEEP组(n=39)、药物组(n=30)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并发症的情况及治疗后6、12个月HPV转阴情况。结果 HIFU组和LEEP组转阴率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U组和LEE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0.05)。Normal组和宫颈炎组转阴率高于LSI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ormal和宫颈炎组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mRNA阳性组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式,转阴率均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U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明显低于LEEP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LEEP组(P<0.05)。结论 利于病毒清除HPV转阴,同时自内向外的治疗,保留了组织完整,并发症低,对于育龄女性尤其有生育要求的女性,作为高危HPV感染的治疗方式更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16、18 超短聚焦超声技术 转阴率
下载PDF
FQ-PCR方法检测女性CA患者HPV_(6、11)和HPV_(16、18)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颜丹 颜海婴 +3 位作者 李燎 熊伟 卿晟 赵家兰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17-1218,共2页
目的:探讨女性尖锐湿疣(CA)患者HPV6、11型和HPV16、18型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216例女性CA患者疣体组织或分泌物中的HPV6、11型和HPV16、18型。结果:HPV6、11型阳性率为94.91%(205/216),HPV16、1... 目的:探讨女性尖锐湿疣(CA)患者HPV6、11型和HPV16、18型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216例女性CA患者疣体组织或分泌物中的HPV6、11型和HPV16、18型。结果:HPV6、11型阳性率为94.91%(205/216),HPV16、18型阳性率为16.20%(35/216),HPV6、11型和HPV16、18型同时阳性的感染率为12.50%(27/216)。定量测定结果显示,HPV6、11型患者病毒载量最高1.0×108 copies/ml,最低2.8×103copies/ml;HPV16、18型患者病毒载量最高1.0×108 copies/ml,最低2.57×104 copies/ml。结论:FQ-PCR技术具有灵敏、简捷、安全、特异性强的特点,避免了单纯PCR扩增产生的假阳性。女性尖锐湿疣患者应用此方法检测HPV阳性率高,可以快速区分高危型及低危型的HPV感染,有助于对尖锐湿疣的复发和癌变作出可能性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Q—PCR 女性尖锐湿疣 hpv6、11 hpv16、18
下载PDF
FQ-PCR方法检测女性尖锐湿疣(CA)患者HPV的基因分型 被引量:1
8
作者 覃桂芳 刘鑫 赵林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09年第9期927-929,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尖锐湿疣(CA)患者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基因类型和分布。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256例CA患者疣体组织或分泌物中的HPV类型。结果HPV6、11型阳性率为93%(238/256),HPV16、18型阳性率为15.2%(39/2... 目的探讨女性尖锐湿疣(CA)患者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基因类型和分布。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256例CA患者疣体组织或分泌物中的HPV类型。结果HPV6、11型阳性率为93%(238/256),HPV16、18型阳性率为15.2%(39/256),HPV6、11型和HPV16、18同时阳性为10.9%(28/256)。定量检测病毒载量最高为1.0×108copies/ml,最低为2.2×104copies/ml。结论本地区尖锐湿疣患者感染以HPV6、11低危型为主,少数为HPV16、18高危型;荧光PCR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及检测时间短等特点,能够及时准确的为HPV患者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Q-PCR 女性尖锐湿疣 hpv6、11 hpv16、18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与HPV16、18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彭雅亚 许淑媛 +1 位作者 金霞 刘凤英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宫颈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 上皮内瘤变(CIN)
下载PDF
PAX1甲基化检测对于非16/18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人群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林珺 黄勉 +2 位作者 金琼 沈张 吴三山 《中外医疗》 2021年第25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甲基化检测对于非16/18型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人群的临床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6月—2020年6月就诊于福州市第一医院的267例非16/18型HR-HPV阳性的女性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进... 目的探讨宫颈癌甲基化检测对于非16/18型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人群的临床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6月—2020年6月就诊于福州市第一医院的267例非16/18型HR-HPV阳性的女性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PAX1检测、TCT检测,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两种筛查方法的诊断效能、转诊阴道镜检出率。结果PAX1检测的灵敏度为92.50%,特异度为43.90%,阳性预测值为28.99%,阴性预测值为9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200,P<0.05);TCT检测的灵敏度为96.20%,特异度为14.00%,阳性预测值为21.70%,阴性预测值为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045,P<0.05)。两种筛查方法比较TCT的灵敏度高于PAX1检测,PAX1检测的特异度高于TCT检测,PAX1检测与金标准的Kappa值大于TCT与金标准的Kappa值,PAX1检测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优于TCT与金标准;TCT检测阳性转诊阴道镜检率为88.01%(235/267),PAX1检测阳性转诊阴道镜检率为63.30%(169/267),PAX1检测与TCT检测比较,阴道镜检率减少24.72%。结论对于非16/18型HR-HPV感染人群采用PAX1检测,可以降低长期随访人群的恐慌,避免过度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化检测 非16/18高危hpv感染 HR-hpv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下载PDF
合并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宫颈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11
作者 廖鹏飞 王晓丹 +1 位作者 王永松 刘勇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8期796-798,共3页
目的探讨合并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宫颈腺癌的HPV感染类型及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2019至2022年同时取宫颈管黏液做过HPV-DNA分型检测和病理活检并诊断为宫颈浸润性腺癌合并HSIL病例,分析其病理形态学,对比... 目的探讨合并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宫颈腺癌的HPV感染类型及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2019至2022年同时取宫颈管黏液做过HPV-DNA分型检测和病理活检并诊断为宫颈浸润性腺癌合并HSIL病例,分析其病理形态学,对比其HPV-DNA分型结果,并文献复习。结果入组的7例宫颈腺癌患者均为HPV阳性,6例为HPV18型感染(其中2例分别为16、18型和18、52型混合感染),1例为HPV16型感染。4例为HPVA普通型,其余3例分别为复层产黏液型、HPVA印戒细胞型、绒毛腺型。Silva分类Silva分类B型4例,C型3例。结论7例合并HSIL的宫颈腺癌全部为HPV相关型,其中HPV18型感染是宫颈腺癌合并HSIL最常见感染类型,合并有HSIL是宫颈腺癌常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腺癌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hpv hpv18 SiLva分类
下载PDF
自凝刀射频锥形消融宫颈重度不典型增生30例分析
12
作者 余良宽 常珩 +2 位作者 罗娅 乔敏 邱学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4190-4191,共2页
关键词 重度不典增生 宫颈癌 自凝刀 锥形 射频 流行病学调查 hpv18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外阴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检测与分型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秀华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14-15,共2页
目的 了解患者外阴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 (HPV ) 6型和 1 1型的感染情况及PCR方法对尖锐湿疣诊断与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CR方法测定 1 6 0例尖锐湿疣患者病损组织或分泌物中HPV6 / 1 1型及HPV1 6 / 1 8型的感染率。结果 HPV6 /... 目的 了解患者外阴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 (HPV ) 6型和 1 1型的感染情况及PCR方法对尖锐湿疣诊断与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CR方法测定 1 6 0例尖锐湿疣患者病损组织或分泌物中HPV6 / 1 1型及HPV1 6 / 1 8型的感染率。结果 HPV6 / 1 1型感染率为 95 % (1 5 2 / 1 6 0 ) ,HPV1 6 / 1 8型感染率为 5 % (8/1 6 0 ) ,HPV6 / 1 1型 +HPV1 6 / 1 8型混合感染率为 1 .3% (2 / 1 6 0 )。结论 外阴尖锐湿疣患者以HPV6型和 1 1型感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hpv6/11 hpv16/18 PCR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与TCT联合检测用于宫颈病变筛查 被引量:4
14
作者 彭劭珺 古云霞 《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 2011年第5期111-111,共1页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与TCT联合检测在宫颈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癌前病变筛查及高危型HPV16、18DNA检测,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薄层液基细胞学(TCT)与高危HPV感染联合TCT的筛查效果。结果:1820例受检者中CINⅠ38例、CIN...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与TCT联合检测在宫颈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癌前病变筛查及高危型HPV16、18DNA检测,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薄层液基细胞学(TCT)与高危HPV感染联合TCT的筛查效果。结果:1820例受检者中CINⅠ38例、CINⅡ42例、CINⅢ30例,SCL1例、高危HPV感染106例占5.82%TCT异常112例占6.15%,HPV或TCT阳性总数152例占8.35%,HPV或TCT阳性与单独TCT阳性及单独HPV阳性组比较,各级别宫颈病变的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T在宫颈病变筛查中敏感度高,TCT与HPV联合可提高筛查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高危hpv16、18 TCT诊断
下载PDF
HPV16/18型病毒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建军 胡志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16期3725-3727,共3页
目的探讨HPV16/18型病毒检测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宝鸡市中心医院2011-2014年收治的宫颈鳞癌患者100例作为宫颈癌组,并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健康受试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取两组受试者的宫颈分泌物,提取DNA,通过q ... 目的探讨HPV16/18型病毒检测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宝鸡市中心医院2011-2014年收治的宫颈鳞癌患者100例作为宫颈癌组,并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健康受试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取两组受试者的宫颈分泌物,提取DNA,通过q PCR技术对HPV16/18 DNA的载量进行测定,比较两组受试者的检测阳性率。结果宫颈癌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的HPV16/18 DNA载量相对值分别为(7.77±4.05)和(4.50±3.05),阳性率分别为77.00%和27.00%,宫颈癌患者显著高于健康受试者,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鳞癌与HPV16/18型病毒感染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通过早发现、早期疗,做好对高危人群的筛查是宫颈癌防治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16/18病毒 宫颈鳞癌 DNA
原文传递
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E7双特异亲和体融合颗粒酶B的免疫亲和毒素制备和鉴定
16
作者 余丽君 李妍姮 +4 位作者 黄智羡 杨佳妮 谢自新 张丽芳 李文姝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6-1335,共10页
制备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16/18型双特异性亲和体(Affibody,Z_(HPV16-18E7))融合颗粒酶B(GrB)的免疫亲和毒素,并鉴定其诱导靶细胞凋亡效应。于实验室前期已构建的Z_(HPV16-18E7)的N-端、中间、及C-端,偶联GrB构建不... 制备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16/18型双特异性亲和体(Affibody,Z_(HPV16-18E7))融合颗粒酶B(GrB)的免疫亲和毒素,并鉴定其诱导靶细胞凋亡效应。于实验室前期已构建的Z_(HPV16-18E7)的N-端、中间、及C-端,偶联GrB构建不同融合形式的免疫亲和毒素,并在原核表达体系中制备与纯化;在线网站分析免疫亲和毒素基本理化性质和空间结构预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免疫亲和毒素分别对靶蛋白HPV16E7、HPV18E7的特异性结合力;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免疫亲和毒素分别诱导人宫颈癌细胞SiHa(HPV16阳性)、HeLa(HPV18阳性)的细胞凋亡效应。成功构建三种不同组合形式的免疫亲和毒素,各免疫亲和毒素空间结构符合理论预测,且理化特性趋于一致;融合于Z_(HPV16-18E7)中间和C-端的两种免疫亲和毒素组合形式可在原核表达体系中表达出预期目的蛋白;制备的免疫亲和毒素可特异性结合相应的靶蛋白,结合效价均可达到1∶5625与1∶78125之间,且可分别诱导靶细胞产生显著的细胞凋亡效应。本研究成功构建与制备了基于亲和体的免疫亲和毒素,为HPV感染宫颈癌靶向治疗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hpv16/18 AFFIBODY 颗粒酶B 双靶向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人乳头状瘤病毒18型E6E7基因诱导人胚食管上皮永生化 被引量:29
17
作者 沈忠英 岑山 +4 位作者 蔡维佳 滕智平 沈健 胡智 曾毅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为研究病毒和肿瘤的关系,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8型E6E7基因感染胎儿食管上皮,建立一株新的人食管上皮永生化细胞株(SHEE)。方法HPV18E6E7腺病毒伴随病毒(HPV18E6E7AAV))载体的构建;... 目的为研究病毒和肿瘤的关系,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8型E6E7基因感染胎儿食管上皮,建立一株新的人食管上皮永生化细胞株(SHEE)。方法HPV18E6E7腺病毒伴随病毒(HPV18E6E7AAV))载体的构建;胚胎食管组织培养,HPV18E6E7AAV感染,继续培养传代。用光镜、电镜检查其形态;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查该病毒片段;用软琼脂培养和裸鼠接种检查致瘤性。结果经过长时间的传代培养,SHEE的表型仍保留原代上皮细胞培养的特征,表现为单层生长和锚锭依赖性生长,在软琼脂培养不形成克隆,接种裸鼠未成瘤。SHEE细胞系电镜检查可见张力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细胞角质蛋白阳性,证实为鳞状上皮来源。FISH和PCR检测显示有HPV18E6E7基因。结论用HPV18E6E7基因建立食管上皮永生化细胞株SHEE,支持HPV18可能和食管癌病因有关的观点,可进一步用以研究食管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上皮 聚合酶链反应 hpv18
原文传递
膜杂交多重检测技术在HPV基因分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8
作者 吴有利 陆学东 +3 位作者 刘键 黄烈 黄晓丽 徐韵靖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48-1048,共1页
关键词 hpv感染 基因分检测 检测技术 多重 杂交 浸润性宫颈癌 世界范围内 hpv18 新发病例 hpv16
原文传递
p16^(INK4a)在子宫颈细胞学分级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萱 陈莹 +3 位作者 陈琼霞 邓昊 王成鑫 刘丽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26-1028,共3页
目的:研究在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不能排除高度上皮内瘤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cannot exclude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目的:研究在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不能排除高度上皮内瘤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cannot exclude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ASC-H),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中p16INK4a蛋白和HPV16/18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89例子宫颈细胞涂片样本中p16INK4a蛋白及HPV16/18型DNA进行检测。结果:p16INK4a蛋白阳性率随着子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LSIL、HSIL及ASC-H的p16INK4a蛋白阳性率均高于ASC-US(P<0.05);ASC-US和LSIL的p16INK4a阳性表达与HPV16/18阳性表达无差异性;LSIL和ASC-US的HPV16/18阳性表达无差异性。结论:子宫颈细胞涂片样本中p16INK4a蛋白检测能协助子宫颈细胞学诊断分级,尤其对于ASC-US的病例,需同时做p16INK4a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帮助临床医生选择恰当的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INK4A hpv16/18 子宫颈细胞学
下载PDF
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于鹃鹏 王一荃 童华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2年第3期238-240,共3页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而位居第二[1]。大量的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证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最主要的致病因素。迄今可确定HPV16型和HPV18型是导致人...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而位居第二[1]。大量的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证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最主要的致病因素。迄今可确定HPV16型和HPV18型是导致人类宫颈癌的常见型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 宫颈癌筛查 应用 妇科恶性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hpv18 hpv16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