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0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对活动性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预测作用研究
1
作者 李爱媛 范萍 +3 位作者 李现军 赵喆 战同霞 谢海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7,共8页
目的 探讨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 PET/CT预测活动性恶性肿瘤(active cancer,AC)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标志物指标。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2022年5月于潍坊医学院第一附... 目的 探讨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 PET/CT预测活动性恶性肿瘤(active cancer,AC)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标志物指标。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2022年5月于潍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AC住院患者,根据其检查后1年内是否发生AIS分为AIS组和非AIS组,通过患者基本特征(性别、年龄、体重、恶性肿瘤部位、PET/CT检查前空腹血糖)进行1:1倾向评分匹配,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及18F-FDG PET/CT影像学资料差异。影像学资料主要有颈动脉(carotid artery,CA)、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ascending aorta and aortic arch,AA0-AOA)、降主动脉(descending aorta,DA0)、髂动脉和股动脉(iliac artery and femoral artery,IA-FA)、内脏脂肪组织(visceral adipose tissue,VAT)、皮下脂肪组织(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SAT)以及全肠道(total bowel,TB)的靶本底比(target to background ratio,TBR),VAT和SAT面积以及两者比值。对单因素logistic回归中P<0.1的变量采用逐步向后logistic回归筛选AC患者发生AIS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模型对AIS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88例患者,平均年龄(69.8±8.8)岁,男性占72.7%(64例),AIS组和非AIS组各44例。AIS组合并冠心病比例较非AIS组高,CA、AAO-AOA、DAO、IA-FA、VAT、SAT以及TB的TBR均较非AIS组增高,而VAT面积较AIS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冠心病(OR 3.92,95%CI 1.11~13.87,P=0.034)、CA TBR≥1.80 (OR 2.90,95%CI 1.04~8.10,P=0.042)、DAO TBR≥2.30(OR 4.13,95%C/1.45~11.75,P=0.008)、TB TBR≥3.34 (OR 2.87,95%C/1.01~8.12,P=0.047)和VAT TBR≥0.44(OR 3.92,95%CI 1.39~11.09,P=0.010)是AC患者发生AIS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上述5个指标绘制ROC的AUC为0.821(95%CI0.736~0.906,P<0.001),预测肿瘤患者发生AIS的敏感度为68.2%,特异度为81.8%。结论 有冠心病史,CA、DAO、VAT和TB的TBR增高是AC患者发生AIS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5个指标联合对AC患者AIS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缺血性卒中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18氟代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11碳-蛋氨酸与18氟-脱氧葡萄糖在脑良性病变及低级别胶质瘤诊断中的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欣璐 韩立新 +4 位作者 王成 姜丽莎 谭思婷 王伟民 尹吉林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目的:鉴于11碳-蛋氨酸(11C-Methionine,MET)在良性病变和在低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尚少,本研究目的是筛选出术前用11C-MET和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两种显像剂进行脑正电子断层显像(PET/CT)成像对良性和低级别胶质瘤(共22例)... 目的:鉴于11碳-蛋氨酸(11C-Methionine,MET)在良性病变和在低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尚少,本研究目的是筛选出术前用11C-MET和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两种显像剂进行脑正电子断层显像(PET/CT)成像对良性和低级别胶质瘤(共2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价两种显像剂分别对上述两种病变的显示能力,病变边界勾画情况以及鉴别诊断价值,为11C-蛋氨酸在脑内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包括脑内占位病变22例(其中良性病变5例,新发低级别胶质瘤WHO I级和II级共17例).每例外科手术或活检前均行18F-FDG和11C-MET PET扫描(两次扫描间隔时间在1周以内),根据病灶及正常对照区(大脑对侧相应正常区域)勾画出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进行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平均值测量,计算良性及低级别胶质瘤的肿瘤/非瘤比(tumor/normal brain uptake ratio,T/NT比值)的平均值及标准差.对比两种显像剂在上述两组病变中T/N比值的差别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1C-MET在良性病变和低级别胶质瘤中的T/NT比值分别是1.59±0.28和1.52±0.48,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在良性病变和低级别胶质瘤中的T/NT比值分别是0.91±0.48和0.77±0.65,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本组所有22例病变中,11C-MET显示病变呈高代谢者19例,18F-FDG显示病变呈低代谢者17例.(3)11C-MET所示病灶边界清晰者17例,18F-FDG对病灶边界显示清晰者仅2例.(4)17例病灶显示清晰的患者11C-MET显示病变范围均大于18F-FDG.结论:虽然11CMET和18F-FDG两种显像剂均无法将良性病变与低级别胶质瘤区分开,但11C-MET对病灶侵犯范围及边界的显示均明显优于18F-FDG FDG,11C-MET还可检测和随访低级别胶质瘤(即惰性肿瘤)的生长情况,可为临床提供更多诊断、预后及治疗信息,因此,11C-MET可常规应用于脑内占位病变的显示,且其效果优于18F-FD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11 -蛋氨酸 18氟 -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断层显像
下载PDF
18氟-脱氧葡萄糖符合线路显像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殷琛庆 程志俭 +1 位作者 殷庆章 南宇乐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8-249,共2页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是患者接受早期治疗的基础,可提高治愈率并降低死亡率。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作为一种反映代谢情况的影像学检查。
关键词 18氟-脱氧葡萄糖 符合线路显像 胃癌诊断 价值 恶性肿瘤 影像学检查 早期治疗 早期诊断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受累下肢骨骼肌代谢与功能的18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成像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沈海敏 刘奕 +2 位作者 何薇 张旻佳 蔡晓唏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76-778,共3页
目的通过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成像(PET/CT)分析并比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下肢骨骼肌组织中葡萄糖代谢的改变情况。方法对22例单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双侧小腿肌肉进行18F-FDG PET/CT检测,将... 目的通过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成像(PET/CT)分析并比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下肢骨骼肌组织中葡萄糖代谢的改变情况。方法对22例单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双侧小腿肌肉进行18F-FDG PET/CT检测,将单侧受累下肢肌群设为病例组,将对侧健康肢体设为对照组。测定双下肢小腿受累肌群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并进行比对,分析检测结果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评分及视觉类比疼痛评分(VAPS)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L4~L5椎间盘突出累及小腿前侧肌群和L5~S1椎间盘突出累及小腿后侧肌群的△SUVmax分别为0.05±0.03和0.06±0.0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29±0.13和0.23±0.18(P值均<0.01)。病例组△SUVmax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呈正相关(R2=0.974,P<0.01),与JOA评分呈负相关(R2=-0.779,P<0.01),与VAPS呈正相关(R2=0.608,P<0.05)。6例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6个月患侧受累肌群△SUVmax均显著高于术前(P值均<0.0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骶神经慢性卡压可致下肢受累,骨骼肌发生葡萄糖代谢改变,可通过18F-FDG PET/CT测定评估。18F-FDG PET/CT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肌肉功能改变的评估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肢 肌肉 18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成像
下载PDF
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扫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应用于胃癌术前分期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童仕伦 郑勇斌 王卫星 《临床外科杂志》 2010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研究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扫描(18F—FDGPET)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融合显像(18F—FDGPET/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经内镜活检与病理学检查确诊、并使用18F—FDGPET/CT作术前评估的胃癌患者6... 目的研究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扫描(18F—FDGPET)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融合显像(18F—FDGPET/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经内镜活检与病理学检查确诊、并使用18F—FDGPET/CT作术前评估的胃癌患者67例。对比分析18F—FDGPET/CT的术前分期和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探讨18F—FDGPET/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度。结果癌细胞转移到淋巴结50例,肝2例,网膜3例,肠系膜2例,肠壁2例,腹膜4例,肺1例,骨1例,子宫、附件2例。18F—FDGPET/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是87%,96%和88%。18F—FDGPET/CT对不同TNM分期胃癌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并不相同,分别是I期50%,100%,50%;II期89%,87%,89%和Ⅲ期86%,97%,86%。但Ⅳ期胃癌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均为100%。结论18F—FDGPET/CT不仅能检测肿瘤原发灶和周围淋巴结,且能全面了解病变全身的累及范围,对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对不能根治的胃癌具有极高的诊断率,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探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扫描 计算机断层扫描 胃癌 术前分期
下载PDF
^18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肇博 王小姣 +2 位作者 杨剑 茅娟莉 李晓红 《癌症进展》 2020年第12期1217-1220,1235,共5页
目的探讨^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应用价值,并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接受R-CHOP方案化疗的78例DLBCL患者。记录18F-FDG PET/CT的初始(化疗... 目的探讨^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应用价值,并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接受R-CHOP方案化疗的78例DLBCL患者。记录18F-FDG PET/CT的初始(化疗前)参数和中期(化疗3~4个疗程)参数,观察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不良的关系及初始、中期参数对预后的评估效能,并对患者的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是否合并B症状、Ann Arbor分期为Ⅲ期及以上、是否合并结外病变、预后指数可能与DLBCL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P<0.05);性别可能与DLBCL患者的预后不良无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合并B症状、预后指数、MTV-o>截断值、MTV-m>截断值、TLG-o>截断值、TLG-m>截断值均可能与DLBCL患者的远期预后有关(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低MTV-o、低MTV-m患者的2年PFS率均高于高MTV-o、高MTV-m患者,低TLG-o、低TLG-m患者的2年PFS率均高于高TLG-o、高TLG-m患者(P<0.05)。细化研究结果显示,高MTV-o组中,低MTV-m的患者的PFS率明显高于高MTV-m患者(P<0.01);高TLG-o组中,低TLG-m的患者的PFS率高于高TLG-m患者(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检测初始参数,合理利用MTV-m、TLG-m等中期参数有利于较好地反映DLBCL的显像特点,科学监测DLBCL对于化疗的反应性,进而准确、高效地评估患者的远期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显像特点 预后
下载PDF
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DG)PET/CT在体检人群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不明原因升高时诊断肿瘤的临床价值
7
作者 周永威 周凌云 《中国农村卫生》 2018年第6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DG)PET/CT在体检人群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不明原因升高时诊断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DG)PET/CT在体检人群中发现的78例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不明原因升高患者的完...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DG)PET/CT在体检人群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不明原因升高时诊断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DG)PET/CT在体检人群中发现的78例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不明原因升高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查看与分析研究,资料收集时间为2012年3月~2013年4月。根据其它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评价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诊断肿瘤的临床价值,对不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DG)PET/CT显像结果下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差异的比较。结果:对体检人群中的78例患者最终确诊患有肿瘤者21例,排除患有肿瘤者56例。即认为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阳性21例,阴性56例,其中假象阴性和阳性各1例。结论: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在体检人群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不明原因升高时诊断肿瘤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肿瘤的诊断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DG)PET/CT 血清癌胚抗原(CEA) 诊断肿瘤
下载PDF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测定密度比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8
作者 朱思光 孙倩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8-21,24,共5页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ET)/计算机体层成像(CT)测定密度比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NSCLC患者18F-FDG-PET/CT检查结果,测量淋巴结短径、标准化摄...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ET)/计算机体层成像(CT)测定密度比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NSCLC患者18F-FDG-PET/CT检查结果,测量淋巴结短径、标准化摄取值(SUV)、CT密度及纵隔血池CT密度等,计算淋巴结与纵隔血池密度比。以手术和病理学结果为对照,分析PET/CT综合分析法和密度比对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研究68例NSCLC患者中,共有398枚淋巴结,纵隔淋巴结转移64枚。纵隔淋巴结转移者淋巴结短径、淋巴结SUVmax和病灶SUVmax高于未转移者,转移者淋巴结与纵隔血池密度比低于未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方面,PET/CT综合分析法为78. 13%、80. 24%、79. 90%,淋巴结与纵隔血池密度比以<0. 85为临界值时为75. 00%、76. 95%、76. 63%,二者联合时为93. 75%、86. 23%、87. 44%,二者联合时诊断效能显著高于二者单独时(P <0. 01)。结论 PET/CT综合分析法和密度比均可作为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方法,且二者联合时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 计算机体层成像 密度比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结转移 诊断
下载PDF
不同类型原发性前纵隔肿瘤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齐梁煜 黄盛才 谢文华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3期1642-1645,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前纵隔肿瘤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18F-FDG PET/CT)的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前纵隔肿瘤患者(侵蚀性胸腺瘤8例,胸腺癌5例,非典型类癌1例,霍奇金淋巴瘤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6例)的18F-FDG PET/C... 目的探讨原发性前纵隔肿瘤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18F-FDG PET/CT)的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前纵隔肿瘤患者(侵蚀性胸腺瘤8例,胸腺癌5例,非典型类癌1例,霍奇金淋巴瘤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6例)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分析不同类型前纵隔肿瘤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并比较侵蚀性胸腺瘤、胸腺癌、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的最大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发病年龄。结果侵蚀性胸腺瘤、胸腺癌和不典型类癌18F-FDG PET/CT显像多表现为前纵隔内不规则肿块影,密度不均匀;淋巴瘤18F-FDG PET/CT显像多表现为纵隔内多个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团块状,常跨区生长。侵蚀性胸腺瘤、胸腺癌、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的最大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侵蚀性胸腺瘤的SUVmax低于胸腺癌(P<0.05);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发病年龄均低于侵蚀性胸腺瘤、胸腺癌(均P<0.05)。结论不同类型原发性前纵隔肿瘤的18F-FDG PET/CT显像各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多能对其做出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隔肿瘤 胸腺瘤 胸腺癌 非霍奇金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 非典型类癌 18氟-代脱氧葡萄糖 PET/CT 显像特征 最大标准摄取值 年龄 鉴别诊断
下载PDF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异机融合显像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滕才钧 邓燕云 韦建林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1356-1359,共4页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异机融合显像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31例与...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异机融合显像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31例与良性组26例,均进行18F-FDGPET/CT及MRCP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胆胰管扩张程度及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18F-FDGPET/CT、MRCP单独检查与18F-FDGPET/CT联合MRCP异机融合显像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组胆道扩张程度及SUVmax值均高于良性组(均P<0.05)。18F-FDGPET/CT、MRCP单独检查与18F-FDGPET/CT联合MRCP异机融合显像检查诊断梗阻性黄疸的敏感度分别为90.32%、61.29%、96.77%,特异度分别为84.62%、76.92%、88.46%,准确率分别为87.72%、68.42%、92.98%,三者诊断结果与病理比较,Kappa值分别为0.752、0.375、0.858。结论18F-FDGPET/CT联合MRCP异机融合显像有利于提高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诊断效能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 18氟-代脱氧葡萄糖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异机融合显像
下载PDF
18氟-脱氧葡萄糖双探头符合线路断层显像在39例乳腺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永 陆武 +1 位作者 宋长祥 杜鹏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293-1294,1296,F0003,F0004,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断层显像(SPECT/CT)在乳腺癌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该院收治的临床疑诊乳腺癌的女性患者39例行18 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CT检查,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 目的探讨应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断层显像(SPECT/CT)在乳腺癌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该院收治的临床疑诊乳腺癌的女性患者39例行18 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CT检查,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9例乳腺肿块定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3.33%(25/30)、66.67%(6/9)、79.49%(31/39);34枚可疑转移淋巴结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6.21%(25/29)、60.00%(3/5)、82.35%(28/34);4例患者发现远处转移,准确率为100%(4/4)。结论 18 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CT在乳腺癌术前诊断、分期等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乳腺癌术前较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葡萄糖F18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乳腺肿瘤 淋巴结
下载PDF
18氟代脱氧葡萄糖摄取值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评价
12
作者 冯庆国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2年第7期879-882,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S)患者肿瘤组织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C)的摄取,评价其判断患者预后的价值,寻找更加准确的判断NSCLC患者预后的方法。方法选择2004年4月~2006年3月行18F-FDG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检查,且于该检... 目的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S)患者肿瘤组织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C)的摄取,评价其判断患者预后的价值,寻找更加准确的判断NSCLC患者预后的方法。方法选择2004年4月~2006年3月行18F-FDG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检查,且于该检查后行肺叶或楔形切除术,有随诊资料及病理标本的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并应用SPECT检测NSCLC患者肿瘤组织18F-FDG的摄取。结果40例患者18F-FDG SPECT显像部位均有异常放射浓聚,肺癌组织T/N比值为4.45±1.94。肺鳞癌患者18F-FDG SPECT浓聚灶的T/N比值高于肺腺癌患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低-未分化肺癌患者18F-FDG SPECT浓聚灶的T/N比值高于中-高分化肺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肺癌患者与Ⅲ~Ⅳ期肺癌患者18F-FDG SPECT浓聚灶的T/N比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T/N比值>5组患者2年生存率为33%,T/N比值<5组患者2年生存率为7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生存分析表明T/N比值>5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T/N比值<5的患者(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T/N比值是与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18F-FDG摄取程度是由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决定,并可作为一项非侵袭性的评估NSCLC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18F-代脱氧葡萄糖 预后
下载PDF
小胰腺癌患者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学特点及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研究
13
作者 黄莹 梁礼平 +1 位作者 朱露林 彭伟生 《癌症进展》 2020年第14期1458-1461,共4页
目的探讨小胰腺癌患者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影像学特点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将63例行18F-FDG PET/CT的胰腺癌患者根据肿瘤最大直径分为对照组(肿瘤最大直径﹥2 cm,42例)与观察... 目的探讨小胰腺癌患者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影像学特点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将63例行18F-FDG PET/CT的胰腺癌患者根据肿瘤最大直径分为对照组(肿瘤最大直径﹥2 cm,42例)与观察组(肿瘤最大直径≤2 cm,21例)。比较两组影像学特点,分析不同分期患者的原发灶肿瘤代谢体积(MTV)、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并分析二者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早期SUVmax、延迟SUVmax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T值、远处转移发生率及瘤体处胰腺形态异常比例、瘤体界限不清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胰腺癌分期的升高,MTV值逐渐升高(P﹤0.05)。不同分期胰腺癌患者的SUVmax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V值与胰腺癌分期、SUVmax值均呈正相关(r=0.396、0.450,P﹤0.01),SUVmax值与胰腺癌分期无相关性(r=0.195,P=0.08)。结论胰腺癌原发灶MTV与临床分期、SUVmax值有一定的相关性。胰腺癌患者早期行18F-FDG PET/CT检查测得肿瘤原发灶MTV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胰腺癌的临床分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18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影像学特点 临床分期
下载PDF
[^18氟]氟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DNA倍性的生长指数
14
作者 王胜国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2003年第1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头颈肿瘤 [^18氟]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DNA 生长指数 PET 非整倍体性
下载PDF
氟18-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04与氟18-氟脱氧葡萄糖在胃中低分化腺癌患者显像中的对比研究
15
作者 张莹 柳江燕 +5 位作者 田小雪 崔振存 张凯 沈亦敏 付静瑜 彭岱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1期154-159,共6页
目的比较氟18-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04(^(18)F-FAPI-04)与氟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显像在胃中低分化腺癌患者的生物分布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核医学科... 目的比较氟18-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04(^(18)F-FAPI-04)与氟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显像在胃中低分化腺癌患者的生物分布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核医学科的10例胃中低分化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10 d内采用^(18)F-FDG和^(18)F-FAPI-04 PET/CT扫描,比较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摄取两种显像剂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和肿瘤与背景比(TBR),评估其生物分布和诊断价值。结果^(18)F-FAPI-04 PET/CT显像对恶性病灶的检出率较^(18)F-FDG PET/CT增加41%。给药60 min后,脑、甲状腺、心肌、血池、骨骼肌、肝、胰腺、脾、肾、结肠、前列腺、转移病灶和所有恶性病灶摄取^(18)F-FAPI-04和^(18)F-FDG的SUV_(ma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淋巴结和肝转移灶摄取^(18)F-FAPI-04和^(18)F-FDG的SUV_(ma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FAPI-04与^(18)F-FDG显像肿瘤原发灶以瘤周正常组织、纵隔血池为背景的TB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FAPI-04与^(18)F-FDG显像以纵隔血池为背景的转移性淋巴结、以肝实质为背景的肝转移灶、以脂肪组织为背景的腹膜转移灶、以骨组织为背景的骨转移灶、以肺实质为背景的肺转移灶的TB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API-04对胃中低分化腺癌显示出比^(18)F-FDG更优越的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04 18-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胃中低分化腺癌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8)F-FDG PET/CT特点及预测骨髓浸润的价值
16
作者 杨满 黄琰 +4 位作者 孙凤霞 张灵秀 朱璐遥 刘宪凯 王秀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特点及预测骨髓浸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病理确诊为DLBCL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以PET/CT存在局灶性骨髓浸润...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特点及预测骨髓浸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病理确诊为DLBCL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以PET/CT存在局灶性骨髓浸润灶认定为骨髓浸润,根据是否发生骨髓浸润分为骨髓浸润组和骨髓正常组。其中骨髓浸润组分为局部浸润、弥漫浸润、局部伴弥漫浸润三组。观察代谢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值,使用Spearman分析影像参数与Ann Arbor分期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ET/CT对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结果经^(18)F-FDG PET/CT检查发现,骨髓浸润16例(22.86%),骨髓正常54例(78.14%),骨髓浸润中,局部浸润2例(12.50%)、弥漫浸润4例(25.00%)、局部伴弥漫浸润10例(62.50%);对比骨髓浸润组与骨髓正常组的^(18)F-FDGPET/CT参数发现,骨髓浸润组SUVmax、MTV和TLG值均高于骨髓正常组(P<0.05);对比不同临床分期的^(18)F-FDG PET/CT参数发现,4个临床分期的SUVmax、MTV和TLG值差异显著,均随着临床分期的进程而升高(P<0.05);Spearman分析显示,SUVmax、MTV和TLG与临床分期均成正相关(r=0.944,r=0.569,r=0.982,P均<0,001);SUVmax、MTV和TLG诊断骨髓浸润的AUC的面积分别为0.999、0.700、0.994(P均<0.05)。结论^(18)F-FDG PET/CT诊断DLBCL患者效能较高,其影像参数均呈现较高水平,与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且其对骨髓浸润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18)-脱氧葡萄糖 PET/CT 骨髓浸润
下载PDF
基于CFN-MPS200模块的[^(18)F]氟-FP-CIT合成与质量分析
17
作者 时光 赵阳 +1 位作者 崔夫新 刘岩 《生物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73-77,87,共6页
目的:合成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18)F]氟-氮-(3-氟丙基)-2β-甲酯基-3β-(4'-碘苯基)去甲基托烷([^(18)F]氟-FP-CIT),并进行质量控制分析。方法:^(18)F^(-)与氮-(3'-甲基黄酰氧基丙基)-2β-甲酯基-3β-(4'-碘苯基)去甲托... 目的:合成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18)F]氟-氮-(3-氟丙基)-2β-甲酯基-3β-(4'-碘苯基)去甲基托烷([^(18)F]氟-FP-CIT),并进行质量控制分析。方法:^(18)F^(-)与氮-(3'-甲基黄酰氧基丙基)-2β-甲酯基-3β-(4'-碘苯基)去甲托烷2β-甲酯基-3β-(4-碘苯基)降托烷发生亲核取代以获得产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再以C_(18)小柱进行纯化,得到成品。结果:不校正产率(EOS)≥15%(n=8),合成时间<60 min,产品的放化纯度>98%。结论:[^(18)F]氟-FP-CIT可以用CFN-MPS200多功能合成模块全自动稳定合成,并有较高的工艺稳定性和产率,避免了工作人员被辐照的风险,产品符合GMP要求,满足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 药物成瘾 自动化合成 [^(18)F]-FP-CIT
下载PDF
^(18)氟-脱氧葡萄糖和^(18)氟-氟胸腺嘧啶双示踪剂显像的应用进展
18
作者 吴江 朱虹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4-309,共6页
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x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显像目前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但某些炎症细胞和肉芽肿组织亦可摄取18F-FDG呈假阳性,以致错误诊断。反映细胞增殖的示踪剂18氟-氟胸腺嘧啶(18F-flu-orothymidi... 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x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显像目前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但某些炎症细胞和肉芽肿组织亦可摄取18F-FDG呈假阳性,以致错误诊断。反映细胞增殖的示踪剂18氟-氟胸腺嘧啶(18F-flu-orothymidine,18F-FLT)可以弥补18F-FDG的不足。文中综述18F-FDG、18F-FLT双示踪剂在肿瘤显像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氟-脱氧葡萄糖 18氟-胸腺嘧啶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双探针
下载PDF
基于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和放射线基线比值与结直肠癌术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晓燕 彭贵娟 +3 位作者 张祥松 陈志丰 张冰 李子平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2-237,共6页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18F-FDG PET-CT)所测得的原发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和肿瘤与正常组织的放射线基线比值(T/N比值)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18F-FDG PET-CT)所测得的原发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和肿瘤与正常组织的放射线基线比值(T/N比值)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18F-FDG PET-CT检查,分析原发灶SUVmax和T/N比值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方法获得SUVmax、T/N比值及肿瘤最大径预测无瘤生存时间的最佳界值点及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并进一步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原发灶SUVmax与肿瘤TNM分期、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最大径有关,而T/N比值只与病理类型有关(均P<0.05)。预测无瘤生存时间(DFS)最佳界值点分别为SUVmax=12.2(灵敏度为67.6%、特异度为63.6%);T/N比值=6.9(灵敏度为51.4%、特异度为74.5%);肿瘤最大径=4.3 cm(灵敏度为56.8%、特异度为80.0%)。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年龄、肿瘤TNM分期、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T/N比值及CA125水平与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NM分期(P=0.000,OR值=3.98,95% CI:2.12~7.45)、肿瘤部位(P=0.009,OR值=0.43,95% CI:0.23~0.81)、肿瘤分化程度(P=0.001,OR 值=7.52,95% CI:2.12~25.90)及 T/N 比值(P=0.008,OR 值=2.92,95% CI:1.33~6.41)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而原发灶SUVmax并不是其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评估中,18F-FDG PET-CT所测得的T/N比值较原发灶SUVmax更具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18氟-脱氧葡萄糖 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放射线基线比值 预后
原文传递
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和前列腺血清学指标检测在鉴别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及是否合并骨转移中的价值
20
作者 陈慷 陈海莺 梁礼平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8期1485-1488,共4页
目的:观察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和前列腺血清学指标检测在鉴别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及是否合并骨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将在我院(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收治临床症状高度疑似为PCa患者接受... 目的:观察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和前列腺血清学指标检测在鉴别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及是否合并骨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将在我院(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收治临床症状高度疑似为PCa患者接受穿刺活检120例,依据病理学结果分为PCa组(93例)与BPH组(27例),并将PCa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骨转移分为PCa骨转移组(61例)与非骨转移组(32例)。分析^(18)F-FDG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结果。结果:PCa组患者SUVmax与血清T-PSA、f-PSA、PSAD指标均高于BPH组,(f/T)/PSAD低于BP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T-PSA指标相比,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PCa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的SUVmax及血清T-PSA、f-PSA、f/T-PSA指标相比,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PCa骨转移组PSAD指标均高于非骨转移组,(f/T)/PSAD低于非骨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Vmax与血清T-PSA、f-PSA、PSAD、(f/T)/PSAD指标可明确患者是否为PCa,而PSAD与(f/T)/PSAD指标可明确PCa患者是否发生骨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代脱氧葡萄糖 PET/CT显像 前列腺血清学指标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合并骨转移 鉴别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