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俄国1840年代围绕普希金和果戈理的论争——《现代人》“普希金倾向”与“果戈理倾向”之争溯源
1
作者 耿海英 《中州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1-10,共10页
1840年前后,由于普希金的去世和其文集的出版,重新引发持续的关注。果戈理《死魂灵》的面世,也引发激烈论争。德国批评家恩赛的一篇评论文章提出了普希金的世界意义,由卡特科夫翻译并传播,唤醒了俄国对普希金价值的重新认识。舍维廖夫... 1840年前后,由于普希金的去世和其文集的出版,重新引发持续的关注。果戈理《死魂灵》的面世,也引发激烈论争。德国批评家恩赛的一篇评论文章提出了普希金的世界意义,由卡特科夫翻译并传播,唤醒了俄国对普希金价值的重新认识。舍维廖夫界定了普希金创作的“非丑化嘲讽生活”“非道德评判”的诗性特质;别林斯基虽肯定普希金的“历史意义”,但认为他的时代已经过去,果戈理更符合到来时代的要求,形成了“普希金时期”和“果戈理时期”的区分。但这一对表示时代的概念,逐渐演变为表示文学性质的“普希金倾向”和“果戈理倾向”概念。普列特尼约夫、舍维廖夫、先科夫斯基、阿克萨科夫、波列沃伊、别林斯基等重量级批评家都参与到这场论争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0年代 “普希金倾向” “果戈理倾向” 论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