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44年英国银行法》新解析及其当代启示:基于《资本论》的视角
1
作者 刘新刚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63,共11页
《1844年英国银行法》确立了资本主义中央银行的基本理念与基本制度,这部银行法的基本思想来源于李嘉图的通货原理。从某种程度上说,李嘉图的通货原理为西方主流货币理论——货币中性论(货币数量论)奠定了基础,此后西方主流货币理论取... 《1844年英国银行法》确立了资本主义中央银行的基本理念与基本制度,这部银行法的基本思想来源于李嘉图的通货原理。从某种程度上说,李嘉图的通货原理为西方主流货币理论——货币中性论(货币数量论)奠定了基础,此后西方主流货币理论取得了许多新成果,但都没有离开这个基本框架。可以说,货币中性论就是古典主义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谱系在货币经济学领域的体现。基于"理性人"假设,货币中性论无疑是科学的,其基础上的《1844年英国银行法》也就有理可依,这一思维已经极大地影响到经济学界。然而,以"现实人"为研究起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货币中性论及其基础上的《1844年英国银行法》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货币领域是经济关系问题最大的领域之一,利益集团性、垄断性、非理性心理因素、信息不对称性等都使得货币中性论在现实市场经济中矛盾重重。这是"现实"层面的真正科学的中央银行理论,其不但具有中国价值,也为世界贡献中央银行治理的中国方案。当前中国应该基于"现实人—货币关系批判和货币关系管理"的基本框架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银行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1844年英国银行法 李嘉图 货币中性论 经济关系
原文传递
再论银行学派与通货学派的历史争论及其当代意义
2
作者 贺力平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3-100,共8页
1840年前后,围绕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和政府政策引发了通货学派与银行学派的争论。两派在货币概念、货币与物价的关系、货币与经济波动的关系等问题上表达了针锋相对的见解。尽管两派都同意货币数量论的基本等式,政策建议却迥然不同... 1840年前后,围绕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和政府政策引发了通货学派与银行学派的争论。两派在货币概念、货币与物价的关系、货币与经济波动的关系等问题上表达了针锋相对的见解。尽管两派都同意货币数量论的基本等式,政策建议却迥然不同。通货学派的观点因“政治正确性”被吸收进1844年《银行特许状法》。但实践证明,银行学派的观点更适合正在成长中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发挥货币政策效果。争论促进了货币信用理论的学术进步,回顾这场争论有助于理解人们在21世纪遇到的一些货币理论和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货学派 银行学派 货币 货币数量论 1844银行特许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