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1875-1925年《申报》广告看中外“商战” 被引量:3
1
作者 冯跃民 《档案与史学》 2004年第2期25-29,共5页
本文选择<申报>1875-1925年约50年左右的广告,在统计的基础上考察近代上海中外企业在<申报>上的广告争夺情况,以期窥探近代中外"商战"的一个侧面,深化对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 1875-1925年 《申报》 广告 中国 外国 商业竞争
下载PDF
1925-1936年我国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学贤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2-134,143,共4页
1925-1936年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为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公共图书馆开展了多种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围绕延伸服务、读者服务和图书馆宣传三个方面进行,主要内容有普及借阅、识字教育、指导阅读和普及知识。... 1925-1936年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为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公共图书馆开展了多种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围绕延伸服务、读者服务和图书馆宣传三个方面进行,主要内容有普及借阅、识字教育、指导阅读和普及知识。本文重点介绍了这一时期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形式和内容,并对其进行评价,肯定了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在提高民众的阅读兴趣,培养民众自主阅读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阅读推广 1925-1936
下载PDF
在低潮中奋进:1923-1925年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以湖北的革命斗争实证为例
3
作者 李良明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6年第2期29-38,共10页
在二七罢工失败至五卅运动前革命低潮时期,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一直没有停止,是在低潮中奋进。这段时期的革命斗争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转变了斗争策略,主要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帝国主义,并由工人阶级的单打独斗转变为联合各界各阶层民... 在二七罢工失败至五卅运动前革命低潮时期,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一直没有停止,是在低潮中奋进。这段时期的革命斗争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转变了斗争策略,主要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帝国主义,并由工人阶级的单打独斗转变为联合各界各阶层民众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二是转变了斗争方法,将党、团员分散到群众社团中去,以反帝大同盟等组织名义开展活动,既领导了革命运动,又巩固和发展了党的组织。同时深入工农民众之中,宣传民众、组织民众,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1923-1925 革命斗争 湖北
下载PDF
论1918—1925年苏俄反对日本武装干涉的策略
4
作者 王春良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72-78,共7页
1918—1925年苏俄反对日本武装干涉的斗争,本质上也是反对帝国主义霸权的斗争。这一斗争是在敌我力量极为悬殊、形势十分复杂的国际氛围中,在外交上和军事上准确运用列宁辩证思维策略,从而取得基本胜利的迂回曲折历程。这一... 1918—1925年苏俄反对日本武装干涉的斗争,本质上也是反对帝国主义霸权的斗争。这一斗争是在敌我力量极为悬殊、形势十分复杂的国际氛围中,在外交上和军事上准确运用列宁辩证思维策略,从而取得基本胜利的迂回曲折历程。这一历史经验对二战后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颇富现实的启迪意义。因为帝国主义霸权政治至今仍在对这些国家继续以武装的和非武装的不同形式进行着这种任略性的干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东共和国 苏俄 1918-1925 日本 武装干涉
下载PDF
英国人进入卫藏考察活动的阶段性特点及成因(1840-1875) 被引量:1
5
作者 肖萍 向玉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1-169,共9页
1840-1875年,外国人开始进入卫藏地区进行考察与情报活动,其中英国人进入卫藏考察活动的成效最为显著。英国人进入卫藏考察和从事情报活动主要通过藏西、藏南两个方向及“班智达”群体进行,而法、普鲁士、俄等国人由康区或藏北进入卫藏... 1840-1875年,外国人开始进入卫藏地区进行考察与情报活动,其中英国人进入卫藏考察活动的成效最为显著。英国人进入卫藏考察和从事情报活动主要通过藏西、藏南两个方向及“班智达”群体进行,而法、普鲁士、俄等国人由康区或藏北进入卫藏考察活动却因当地官员和藏人的阻止而作罢,俄国探险考察家由藏北进入卫藏的考察更是迟至19世纪70年代才开启,唯独英国人进入卫藏考察活动取得了“独占鳌头”地位和其他西方国家及其他方法难以企及的效果。英国人之所以能够取得“独占鳌头”的成绩,原因在于英国拥有藏南、藏西两个进入卫藏的“前进基地”以及利用印度测量局培养了一批精于测绘、具有超常耐力、不惧生死、甘为其利用的名为“班智达”的英印间谍型探险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藏考察 英国人 1840-1875
下载PDF
存在主义视野下的“鲁迅心路”之一(1918—1925):反击生存虚无、实施自我救赎
6
作者 彭小燕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6-114,119,共10页
本文基于一种完整、独到的存在主义哲学视野考察了鲁迅反击虚无、超越虚无的生命自救心路。指出1918年开始大量写作的鲁迅首先以写作这一行为本身确证了他对虚无沉潜中的“沉默自我”①的反击和超越,对自我生命的积极救赎,而在《呐喊》... 本文基于一种完整、独到的存在主义哲学视野考察了鲁迅反击虚无、超越虚无的生命自救心路。指出1918年开始大量写作的鲁迅首先以写作这一行为本身确证了他对虚无沉潜中的“沉默自我”①的反击和超越,对自我生命的积极救赎,而在《呐喊》、《彷徨》之中,我们也能够清晰地、有内在逻辑地看到鲁迅虽则艰难复杂、往复不已,但是也日益勇毅、日益果断的“战士真我”的“出世”路径。通过对《呐喊》、《彷徨》的细读,尤其是对其中一系列与鲁迅有着内在精神联系的人物形象的重新阐释,我们能够看到,鲁迅持续不断地“冲击”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生命自戕”倾向,艰难、曲折地走向对自我生命独立追求的真正肯定与坚守、对“苦难———黑暗———虚无”中的20世纪中国现实的真正批判与反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主义哲学 鲁迅心路 1918-1925 反击虚无 自我救赎
下载PDF
陈炯明与中国共产党关系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施亚利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39-41,共3页
在中华民国史上 ,陈炯明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并非一开始就是军阀。国民党因为他炮轰总统府 ,认为他是革命叛徒 ;共产党因为他搞“联省自治”而抨击他。众多论著都只谈到陈炯明与孙中山的关系 ,却不提他与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但实... 在中华民国史上 ,陈炯明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并非一开始就是军阀。国民党因为他炮轰总统府 ,认为他是革命叛徒 ;共产党因为他搞“联省自治”而抨击他。众多论著都只谈到陈炯明与孙中山的关系 ,却不提他与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但实际上 ,在他驻军漳州和主持粤政时期 ,对传播社会主义思潮 ,对革命势力在广东的发展起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我们应该对他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认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炯明 中国共产党 1919-1925 相互关系
下载PDF
迪斯累里的帝国情结与英国外交选择的基本特征
8
作者 吴波 任玉雯 《绥化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83-87,共5页
本文从迪斯累里 (B·Disraeli)的帝国思想 ,个人性格特质和 1875 - 1878年近东危机中英国的外交折冲这两条线索入手 ,结合东方问题中国际关系发展变化 ,考察在迪斯累里主导下英国外交实践的发展历程 。
关键词 迪斯累里 帝国情结 近东危机 英国 外交 1875-1878
下载PDF
1825—1875年 美国风景画中的地质学
9
作者 关晓辉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6-118,共3页
地质学在1830年到1870年间成为美国最流行的科学,它"科学和神学的特征引起几乎全国人民的兴趣",并令所有人产生"疯狂的热情".[1]另外由于西进运动对西部勘察的需要,美国人对地质学更加重视.美国风景画家并没有回避... 地质学在1830年到1870年间成为美国最流行的科学,它"科学和神学的特征引起几乎全国人民的兴趣",并令所有人产生"疯狂的热情".[1]另外由于西进运动对西部勘察的需要,美国人对地质学更加重视.美国风景画家并没有回避这股热潮,他们学习地质学知识,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引入对这门学科的思考.了解19世纪作为文化背景的地质学,对认识这一时期的美国风景画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25-1875 美国 风景画 地质学 文化背景 美术艺术史
原文传递
朱德、孙炳文在马克思的故乡
10
作者 倪良端 《党史文苑》 2000年第1期2-5,共4页
关键词 朱德 军事 孙炳文 人物传记 法国 1922-1925
下载PDF
1925—1931:阶级论美学的初期实践——以蒋光慈小说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2
11
作者 姚玳玫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45,共11页
本文以蒋光慈小说为例,讨论1925—1931年阶级论文学的美学构建实践问题。从"革命"如何整合"文学"、"恋爱"如何从属于"革命"、"革命"与"文学"的崩裂三个角度来讨论;经由蒋... 本文以蒋光慈小说为例,讨论1925—1931年阶级论文学的美学构建实践问题。从"革命"如何整合"文学"、"恋爱"如何从属于"革命"、"革命"与"文学"的崩裂三个角度来讨论;经由蒋光慈创作实践的阶段性分析和作品细读,考察早期阶级论文学的题旨提炼、人物形象处理、语言文体确立诸情形,揭示"革命"与"文学"的分裂性关系,追踪革命文学实践最终留下来的形式结晶和美学经验,其对30年代新文学重建的意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5-1931 革命 文学 阶级论美学实践
原文传递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属热带非洲殖民地适应性教育政策
12
作者 沈婷 邓明言 《教育史研究辑刊》 2007年第3期83-86,共4页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属热带非洲殖民地当局实施“间接统治”。教育上则以菲尔普斯-斯托克委员会报告为先导,积极推行所谓的教育适应性政策,以英国殖民地教育咨询委员会1925年白皮书和1935年教育备忘录的出台为标志性事件。该项政策...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属热带非洲殖民地当局实施“间接统治”。教育上则以菲尔普斯-斯托克委员会报告为先导,积极推行所谓的教育适应性政策,以英国殖民地教育咨询委员会1925年白皮书和1935年教育备忘录的出台为标志性事件。该项政策的实施对这一时期殖民地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尔普斯-斯托克委员会报告 1925白皮书 1935教育备忘录 教育适应性政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