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6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斯氏艾美耳球虫ITS1-5.8S rRNA-ITS2序列的克隆及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1
作者 闫文朝 韩利方 +3 位作者 张龙现 索勋 薛帮群 王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03-1008,共6页
通过对多种鸡球虫和松鼠球虫18SrRNA和28SrRNA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在18SrRNA 3′端和28SrRNA 5′端保守区设计艾美耳属通用引物,以斯氏艾美耳球虫洛阳分离株LY卵囊基因组DNA为模板首次成功克隆到斯氏艾美耳球虫完整的ITS1-5.8SrRNA-ITS2序... 通过对多种鸡球虫和松鼠球虫18SrRNA和28SrRNA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在18SrRNA 3′端和28SrRNA 5′端保守区设计艾美耳属通用引物,以斯氏艾美耳球虫洛阳分离株LY卵囊基因组DNA为模板首次成功克隆到斯氏艾美耳球虫完整的ITS1-5.8SrRNA-ITS2序列,其大小为1 178bp,其中ITS1序列长度为423bp,5.8SrRNA为155bp,ITS2为600bp,斯氏艾美耳球虫LY株ITS1/2序列高度变异,与鸡球虫、啮齿动物球虫的序列相似性低于60%。然后在斯氏艾美耳球虫ITS1/2序列超变区设计种特异引物,建立了灵敏、特异的PCR检测方法。本研究结果将为兔球虫强致病种的临床诊断和揭示兔球虫种群遗传特征提供有效的分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氏艾美耳球虫 ITs1-5.8s rrna-its2序列 PCR检测
下载PDF
基于ITS1-5.8S rRNA-ITS2序列兔肝球虫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
作者 闫文朝 索勋 薛帮群 《中国养兔》 2012年第4期4-8,共5页
通过对多种鸡球虫和松鼠球虫18S rRNA和28S rRNA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在18S rRNA 3'端和28S rRNA 5'端保守区设计艾美耳属通用引物,以斯氏艾美耳球虫洛阳分离株LY卵囊基因组DNA为模板首次成功克隆到斯氏艾美耳球虫完整的ITS1-5.8S ... 通过对多种鸡球虫和松鼠球虫18S rRNA和28S rRNA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在18S rRNA 3'端和28S rRNA 5'端保守区设计艾美耳属通用引物,以斯氏艾美耳球虫洛阳分离株LY卵囊基因组DNA为模板首次成功克隆到斯氏艾美耳球虫完整的ITS1-5.8S rRNA-ITS2序列,其大小为1178bp,其中ITS1序列长度为423bp,5.8S rRNA为155 bp,ITS2为600 bp,斯氏艾美耳球虫LY株ITS1/2序列高度变异,与鸡球虫、啮齿动物球虫的序列同源性低于60%。然后在斯氏艾美耳球虫ITS1/2序列超变区设计种特异引物,建立了灵敏、特异的PCR检测方法。本研究结果将为兔球虫强致病种的临床诊断和揭示兔球虫种群遗传特征提供有效的分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斯氏艾美耳球虫 ITs1-5.8s rrna-its2序列 PCR检测
下载PDF
LSPR效应增强碳包覆In_(2)O_(3)/W_(18)O_(49)S型异质结用于高效CO_(2)光还原
3
作者 何厚伟 王中辽 +2 位作者 代凯 李素文 张金锋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267-278,共12页
太阳能驱动的光催化CO_(2)还原(PCR)技术可以将CO_(2)转化为增值燃料,被认为是可以解决化石能源的日益减少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可持续能源转换技术.CO_(2)的光催化还原涉及多种催化剂和反应途径,构建异质结催化剂是提高光催化CO_(2)还原效... 太阳能驱动的光催化CO_(2)还原(PCR)技术可以将CO_(2)转化为增值燃料,被认为是可以解决化石能源的日益减少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可持续能源转换技术.CO_(2)的光催化还原涉及多种催化剂和反应途径,构建异质结催化剂是提高光催化CO_(2)还原效率的重要策略.然而,异质结催化剂的光吸收范围一直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因素.在增强近红外区光吸收的众多材料中,具有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效应的非贵金属等离子体材料是合适的选择.W_(18)O_(49)具有特殊的缺陷结构和LSPR效应,可以产生高能“热电子”并促进载流子转移,进一步优化了W_(18)O_(49)敏化光催化复合材料的设计,在光催化中显示出非凡的潜力和研究价值.本文在源自In-MOF的碳包覆In_(2)O_(3)(C-In_(2)O_(3))纳米棒外表面组装一维高吸光度W_(18)O_(49)纳米线,设计和制备C-In_(2)O_(3)/W_(18)O_(49)分级S型异质结.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样品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C-In_(2)O_(3)/W_(18)O_(49)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分析了电子流向,验证了S型异质结的机理.使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气相色谱和同位素标定进一步确定了PCR反应中间体活化过程和反应产物,其中40%C-In_(2)O_(3)/W_(18)O_(49)复合材料的CO产率最高,达到135.82μmol·h^(-1)·g^(-1),分别是纯C-In_(2)O_(3)和W_(18)O_(49)的2.99和2.84倍.采用时间分辨瞬态光致发光光谱测定样品的荧光寿命,结果表明,C-In_(2)O/W_(18)O_(49)复合材料拥有更长的载流子衰变动力学的平均寿命(4.0707 ns),表明复合材料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可见光进行光催化反应.C-In_(2)O_(3)/W_(18)O_(49)复合材料较好的催化性能主要归因于以下两个方面.(1)碳涂层的高电子电导率促进了C-In_(2)O_(3)和W_(18)O_(49)之间的电荷转移,载流子在非均相界面的均匀分布和高清的转移是光催化活性提高的重要原因;(2)S型异质结中的内部电子转移和注入C-In_(2)O_(3)的LSPR诱导的“热电子”实现了PCR的双路径电子转移,从而使得PCR反应的活性得到了显著提高.综上,本文为开发高效可见光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CO_(2)还原 s型异质结 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碳包覆氧化铟 W_(18)O_(49)
下载PDF
D18S51基因座等位基因侧翼序列四碱基缺失3例
4
作者 韩晓龙 刘宏 +2 位作者 徐曲毅 徐际超 刘超 《刑事技术》 2023年第3期324-326,共3页
3例无关人员口腔拭子经DNA提取后采用AGCU EX20、AGCU EX30、VeriFiler Plus和PowerPlex?21四种试剂盒检测,同一样本在D18S51基因座获得了相差1个重复单元的两种等位基因分型。本文利用Sanger测序法分别对上述3例人员样本的D18S51基因... 3例无关人员口腔拭子经DNA提取后采用AGCU EX20、AGCU EX30、VeriFiler Plus和PowerPlex?21四种试剂盒检测,同一样本在D18S51基因座获得了相差1个重复单元的两种等位基因分型。本文利用Sanger测序法分别对上述3例人员样本的D18S51基因座及上下游区域进行检测。经序列比对,发现3个样本的基因组中D18S51基因座下游chr18:63281892-63281895位置均存在[GTTT]的四碱基缺失。建议针对D18S51基因座设计引物时,应选择在上述碱基缺失位置上游区域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D18s51基因座 sanger测序 侧翼序列 四碱基缺失
下载PDF
Eukaryotic food sources analysis in situ of tropical common sea cucumber Holothuria leucospilota based on 18S rRNA gene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被引量:1
5
作者 Yue ZHANG Fei GAO +3 位作者 Qiang XU Yanan WANG Haiqing WANG Aimin WANG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173-1186,共14页
Sea cucumber Holothuria leucospilota is one of the most widespread tropical holothurian species.In this study,eukaryotic organism composition in foregut and hindgut contents of H.leucospilota and surrounding sediments... Sea cucumber Holothuria leucospilota is one of the most widespread tropical holothurian species.In this study,eukaryotic organism composition in foregut and hindgut contents of H.leucospilota and surrounding sediments was assessed by 18S rRNA gene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Eukaryon richness and diversity in the habitat sedim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foregut and hindgut contents of the sea cucumbers(P<0.05).The foregut content group,hindgut content group,and marine sediment group sequences were respectively assigned to 18.20±1.32,19.40±1.03,and 21.80±0.37 phyla.In the foregut contents,Nematoda(20.18%±9.59%),Mollusca(16.12%±10.49%),Chlorophyta(10.04%±4.85%),Annelida(8.72%±10.93%),Streptophyta(8.46%±4.65%),and Diatomea(5.99%±2.01%)were the predominant phyla,which showed the eukaryotic food sources of H.leucospilota were primarily belong to the above phyla.The predominant phyla in the hindgut contents were Streptophyta(45.55%±17.32%),Mollusca(4.93%±4.82%),Arthropoda(5.37%±3.08%),Diatomea(3.88%±2.34%),and Chlorophyta(3.79%±1.59%);and Annelida(37.80%±17.00%),Arthropoda(24.49%±12.53%),Platyhelminthes(7.14%±3.02%),Nematoda(4.14%±0.91%),and Diatomea(5.11%±1.35%)had large contents in the sediments.The comparatively high content of Paris genus in phylum Streptophyta in foregut contents indicated that land plants were one of the primary food sources of H.leucospilota,however the significantly higher contents of Streptophyta in hindgut contents than that in foregut contents might suggest a large part of the terrigenous detritus ingested might not be digested by H.leucospilota.UPGMA and PCoA analysis revealed that eukaryotic organism composition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foregut contents of H.leucospilota and ambient sediments,indicating selective feeding feature of H.leucospilota.This study provided useful references for artificial feed of tropical sea cucumbers and enhanced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logical roles of detritus-feeding macrobenth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lothuria leucospilota food source 18s rRNA gene gut content sEDIMENT
下载PDF
一维S型异质结W_(18)O_(49)-SiC海胆状复合催化剂增强光催化CO_(2)还原
6
作者 林敏 罗美兰 +3 位作者 柳勇志 沈锦妮 龙金林 张子重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239-248,共10页
光催化转化CO_(2)与H_(2)O反应生成燃料或化学品是一种可持续太阳能存储和CO_(2)利用的理想策略.由于CO_(2)还原和H_(2)O氧化的高电位和多重电子传递要求,CO_(2)+H_(2)O反应过程在动力学上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并且光催化剂仍存在可见光响... 光催化转化CO_(2)与H_(2)O反应生成燃料或化学品是一种可持续太阳能存储和CO_(2)利用的理想策略.由于CO_(2)还原和H_(2)O氧化的高电位和多重电子传递要求,CO_(2)+H_(2)O反应过程在动力学上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并且光催化剂仍存在可见光响应范围窄、载流子分离效率低的问题.因此,开发可见光光催化剂实现有效的CO_(2)还原转化仍然极具挑战性.构建异质结是提高光催化剂CO_(2)还原性能的重要途径.单一光催化剂之间以颗粒-颗粒、层-层和核-壳等多种纳米结构进行复合,这样形成的异质结通常以三维(3D)或二维(2D)的结构模型存在于两组分催化剂界面.目前,复合光催化剂的一维(1D)异质结的研究较少.理论上,光催化剂的一维(1D)异质结具有突出的优势,反应物分子能够充分接触到一维(1D)异质结界面的所有原子以提供更多的反应和吸附活性位点,还可以增强异质结效应对光生电子和空穴的高效率分离,从而有效提高光催化性能.本文采用简单的溶剂热法将W18O49纳米片原位生长在SiC纳米空心球笼上,构建了具有海胆状形貌的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扫描电镜证明成功合成了海胆状形貌的异质结.N_(2)吸附-脱附和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W18O49纳米片在SiC纳米球笼表面的生长不仅可以增强复合催化剂材料的CO_(2)吸附性能,还可以改变SiC纳米球笼表面的润湿性能,提高其对反应物H_(2)O分子的亲和力.X射线光电子能谱、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光谱等表征结果表明,SiC和W18O49之间存在着紧密接触的S型异质结界面,内建电场有助于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迁移,从而增强光催化CO_(2)还原性能.该结构催化剂不仅为光催化剂与反应物分子的接触提供了更大的表面积,而且缩短了电子和空穴的扩散路径.这些优势加速了CO_(2)和H_(2)O分子在SiC-W18O49复合光催化剂表面的反应动力学过程.复合光催化剂上快速的H_(2)O分子氧化形成更多的质子,有利于质子参与CO_(2)还原过程.与单一SiC光催化剂主要将CO_(2)还原为CO相比,SiC-W18O49复合材料不仅光催化活性大大提高,而且产物选择性发生了从CO向多质子产物CH4和CH3OH转变的显著变化.SiC-W18O49复合材料的光催化CO_(2)还原生成CO+CH4+CH3OH产物,总产物生成速率可达21.87μmolg^(-1)h^(-1).综上,复合光催化剂的异质结电子结构和维度结构对光催化CO_(2)还原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这对设计高效CO_(2)还原的异质结光催化剂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异质结 s 海胆状结构 CO_(2)还原 siC-W_(18)O_(49)
下载PDF
Prognostic Value of Semi-Quantitative 18F-FDG PET/CT Parameters in Hodgkin’s Lymphoma
7
作者 Yong Zhou Congyang Hu +7 位作者 Yue Li Xiting Xia Jun Lei Jingyi Chen Hua Xu Mei He Hongyun Jian Shuping You 《Proceedings of Anticancer Research》 2023年第6期108-115,共8页
Objective:To assess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and 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determined by 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 Objective:To assess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and 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determined by 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imaging in Hodgkin’s lymphoma patients.Methods:A total of 148 Hodgkin’s lymphoma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lymph node biopsy from October 2014 to October 2015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followed by categorizing into good(125 cases)and poor(23 cases)prognosis groups.The chi-squared test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odgkin’s lymphoma patients with the semi-quantitative 18F-FDG PET/CT parameters;the Spearman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emi-quantitative parameters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Hodgkin’s lymphoma;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semi-quantitative parameters for poor prognosis of Hodgkin’s lymphoma patients.Results:Mean SUVmax,MTV,and TLG of the 148 cases of Hodgkin’s lymphoma were 7.26±2.38,12.46±3.14 cm3,and 76.83±18.56 g,respectively.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the Ann Arbor stage and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were observed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semi-quantitative parameters(P<0.05).The semi-quantitative parameters were not correlated with age and gender(P>0.05)but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nn Arbor stage and clinical classification(P<0.05).These parameters in the poor prognosis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good prognosis group(P<0.05).The area under the curve(AUC)of SUVmax,MTV,and TLG in predicting the poor prognosis group was 0.881,0.875,and 0.838,with cut-off values of 7.264,12.898 cm3,and 74.580g,as well as specificity of 88.8%,84.0%,and 78.4%,and sensitivity of 87.0%,87.0%,and 78.3%,respectively;the AUC of the combined prediction was 0.986,with a specificity of 97.6%and sensitivity of 86.3%.Conclusion:The semi-quantitative 18F-FDG PET/CT parameters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for Hodgkin’s lymphoma prognosis assess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dgkin’s lymphoma 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Metabolic tumor volume Total lesion glycolysis PROGNOsIs
下载PDF
基线18 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反应和预后的作用
8
作者 郏振功 訾刚 +1 位作者 刘林 胡永全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905-908,912,共5页
目的:探讨基线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 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侵袭性非霍金淋巴瘤(NHL)的治疗反应和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侵袭性NHL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接受CHOP样方案化疗及18 F-FDG PET... 目的:探讨基线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 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侵袭性非霍金淋巴瘤(NHL)的治疗反应和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侵袭性NHL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接受CHOP样方案化疗及18 F-FDG PET/CT检查,根据治疗反应将病人分为完全反应组63例、部分反应组22例和无反应组16例,另根据预后将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66例、预后不良组35例,比较不同治疗反应、预后病人基线18 F-FDG PET/CT代谢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总糖酵解量(TLG)],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基线18 F-FDG PET/CT代谢参数联合检测对侵袭性NHL治疗反应和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治疗反应侵袭性NHL病人基线SUVmax、MTV、TLG水平存在明显差异(F=37.38、22.20、17.16,P<0.05);其中,完全反应组、部分反应组基线SUVmax、MTV、TLG水平低于无反应组,且完全反应组水平低于部分反应组水平(P<0.05)。预后良好组基线SUVmax、MTV、TLG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t=6.49、6.02、5.48,P<0.05)。ROC曲线显示,基线SUVmax、MTV、TLG对侵袭性NHL治疗反应和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AUC=0.791、0.792、0.797,0.792、0.790、0.791,P<0.01),且联合检测(AUC=0.853、0.846,P<0.01)预测价值较高。结论:联合检测基线SUVmax、MTV、TLG等18 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侵袭性NHL治疗反应和预后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非霍金淋巴瘤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治疗反应
下载PDF
柔嫩艾美球虫地克珠利和马杜拉霉素抗药株与敏感株孢子化卵囊18 S rDNA基因的差异 被引量:6
9
作者 蔡兰 黄兵 +4 位作者 肖明 韩红玉 姜连连 赵其平 董辉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72-477,共6页
为探讨抗球虫药物地克珠利和马杜拉霉素对柔嫩艾美球虫18 S rDNA的影响,分别对人工诱导的柔嫩艾美球虫地克珠利抗药株(ETAD)、马杜拉霉素抗药株(ETAM)和药物敏感株 (ETDS)孢子化卵囊的18 S rDNA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软件... 为探讨抗球虫药物地克珠利和马杜拉霉素对柔嫩艾美球虫18 S rDNA的影响,分别对人工诱导的柔嫩艾美球虫地克珠利抗药株(ETAD)、马杜拉霉素抗药株(ETAM)和药物敏感株 (ETDS)孢子化卵囊的18 S rDNA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软件进行对比差异分析。结果显示,ETAM株有3个碱基发生突变(T170突变为C,T646突变为C,G694突变为C); ETAD株有1个碱基发生突变(T646突变为C)。经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ETAM株18 S rRNA 的二级结构与ETDS株的差异很大,而ETAD株18 S rRNA的二级结构则与ETDS株的完全相同。这些碱基的突变有可能是导致E.tenella产生抗药性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美球虫 马杜拉霉素 地克珠利 抗药性 18 s rDNA
下载PDF
基于18SrDNA序列的蝽次目(半翅目:异翅亚目)系统发育关系(英文)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红梅 邓日强 王珣章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7-316,共10页
利用18SrDNA分子约1 912 bp的序列对蝽次目21个科53个种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运用MP法、ML法和NJ法分析后的结果表明:蝽次目的单系性得到很高的支持;扁蝽总科成为毛点类的姐妹群;毛点类基本确定为两大分支:一支包含蝽总科和红蝽总科;另一... 利用18SrDNA分子约1 912 bp的序列对蝽次目21个科53个种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运用MP法、ML法和NJ法分析后的结果表明:蝽次目的单系性得到很高的支持;扁蝽总科成为毛点类的姐妹群;毛点类基本确定为两大分支:一支包含蝽总科和红蝽总科;另一支主要由长蝽总科、缘蝽总科和南蝽总科组成;长蝽总科和缘蝽总科都是多系;长蝽总科中,跷蝽科和皮蝽科的关系最近,构成姐妹群,位于整个毛点类的基部;与长蝽总科中另外两个科长蝽科和地长蝽科的关系很远。说明利用18SrDNA分子对研究蝽次目的系统发育关系是适合的,能够重建蝽次目;扁蝽总科和蝽总科单系性的结果与形态学的研究以及Li et al (2005)的研究一致;但较Li et al(2005)的研究更进一步把红蝽总科从广义的缘蝽总科中分出来;并建议皮蝽科作为一个独立的总科更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系统发育 蝽次目 18s RDNA 毛点类
下载PDF
用18S rRNA序列探讨8种绿藻分子系统发育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耀东 沈颂东 +1 位作者 林阿朋 张劲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6-78,共3页
测定了宽礁膜Monostroma latissimum、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孔石莼Ulva pertusa的18S rRNA基因序列,并与肠浒苔E.intestinalis、穿孔石莼U.fenesrtata、石莼U.lactuca、礁膜M.nitidum和格氏礁膜Monostroma grevillei5种已知的... 测定了宽礁膜Monostroma latissimum、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孔石莼Ulva pertusa的18S rRNA基因序列,并与肠浒苔E.intestinalis、穿孔石莼U.fenesrtata、石莼U.lactuca、礁膜M.nitidum和格氏礁膜Monostroma grevillei5种已知的大型海洋绿藻的同一基因序列合并进行比较,分析了核苷酸序列差异和碱基替换特点,并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浒苔与肠浒苔之间的Kimura双参数距离大于浒苔与石莼属3个物种之间的Kimura双参数距离;用UPGMA法和MP法构建的系统树基本一致,在构建的系统发生树中,浒苔与石莼属物种聚为一类,表现出与石莼属物种更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莼属 浒苔属 礁膜属 18s RRNA 序列变异 系统发育
下载PDF
我国近海浒苔漂浮种类ITS与18S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应成琦 张婷 +6 位作者 李信书 田千桃 霍元子 马家海 徐韧 王金辉 何培民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5-219,共5页
2008年6-7月在青岛近海海域再次发生大量浒苔漂浮现象,并且江苏连云港、如东近海海域也发生了浒苔漂浮现象。实验分别对青岛、连云港、如东海域采集样本进行了nrDNA的ITS全长序列和18S rDNA序列分析及相似性比对。结果表明,青岛、连云... 2008年6-7月在青岛近海海域再次发生大量浒苔漂浮现象,并且江苏连云港、如东近海海域也发生了浒苔漂浮现象。实验分别对青岛、连云港、如东海域采集样本进行了nrDNA的ITS全长序列和18S rDNA序列分析及相似性比对。结果表明,青岛、连云港、如东海域主要漂浮种类QD-01(青岛)、QD-02(青岛)、QD-03(青岛)、LY-01(连云港)、RD-02(如东)5个样品的ITS全长序列相似性为100%,表明青岛、连云港、如东三地沿海浒苔漂浮主要种类为同一种浒苔。18S rDNA序列分析结果也支持这个判断。根据相似性比对和BLAST分析结果,如东海域浒苔漂浮种类还发现少量另外2种绿藻(RD-01和RD-03),其中RD-01为浒苔属。浒苔主要漂浮种类与目前采集到的三地定生浒苔样本ITS全长序列比对存在一定差异,歧化度小于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漂浮种类 ITs 18s RDNA 序列 相似性
下载PDF
牛的巴贝斯虫18S rRNA基因序列比较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罗建勋 殷宏 +10 位作者 刘光远 关贵全 刘志杰 刘爱红 党志胜 马米玲 鲁炳义 孙彩琴 白启 吕文顺 陈溥言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06-911,共6页
对中国已报道的8株牛的巴贝斯虫(包括1株牛巴贝斯虫、1株双芽巴贝斯虫、1株大巴贝斯虫、3株卵形巴贝斯虫和2株巴贝斯虫未定种)的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定与比较.自感染动物的血液中纯化虫体,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靶基因,然后将其连... 对中国已报道的8株牛的巴贝斯虫(包括1株牛巴贝斯虫、1株双芽巴贝斯虫、1株大巴贝斯虫、3株卵形巴贝斯虫和2株巴贝斯虫未定种)的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定与比较.自感染动物的血液中纯化虫体,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靶基因,然后将其连接到pGEM-T Easy载体上,进行克隆测序.研究结果显示:牛的巴贝斯虫18S rRNA基因大小在1 653~1 699 bp之间;用所测得的和自GenBank下载的各种动物的巴贝斯虫18SrRNA基因序列构建了系统发生树,发现由刻点血蜱传播的大巴贝斯虫伊犁株与由长角血蜱传播的3株卵形巴贝斯虫存在明显差别,应属于2个独立种;由小亚璃眼蜱传播的牛巴贝斯虫未定种不同于目前已报道的任何种类,在中国应为一个新种.因而,中国存在5种牛的巴贝斯虫,即:牛巴贝斯虫,双芽巴贝斯虫、大巴贝斯虫,卵形巴贝斯虫和巴贝斯虫未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 系统发生树 18s RRNA 牛的巴贝斯虫
下载PDF
基于18 S rRNA的鸡组织滴虫病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4
作者 肖跃强 魏凤 +4 位作者 赵蕾 宋峰 于新友 张文通 沈志强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90,共3页
河南某鸡场约4周龄鸡疑似发生鸡组织滴虫病。根据鸡组织滴虫18 S rRNA序列设计引物,提取肝脏、盲肠内容物寄生虫DNA,采用PCR方法检测。结果表明,PCR扩增到与预期大小一致的产物,经测序比对,证实为鸡组织滴虫感染。所建立的PCR方法具有... 河南某鸡场约4周龄鸡疑似发生鸡组织滴虫病。根据鸡组织滴虫18 S rRNA序列设计引物,提取肝脏、盲肠内容物寄生虫DNA,采用PCR方法检测。结果表明,PCR扩增到与预期大小一致的产物,经测序比对,证实为鸡组织滴虫感染。所建立的PCR方法具有灵敏、特异、快速等优点,不仅能用于鸡组织滴虫病临床诊断,还能用于开展流行病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滴虫 18 s rRNA PCR
下载PDF
丝瓜18S rRNA基因克隆及其作为内参基因的应用 被引量:27
15
作者 朱海生 陈敏氡 +5 位作者 温庆放 蓝新隆 李永平 王彬 张前荣 吴卫东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41,共7页
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是提高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q RT-PCR)准确性的重要条件。18S r RNA基因表达范围广、表达量恒定,常作为内参基因应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中。为了获得丝瓜18S r RNA基因,并设计合适的荧光定量PCR内参引物,解决丝瓜实时... 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是提高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q RT-PCR)准确性的重要条件。18S r RNA基因表达范围广、表达量恒定,常作为内参基因应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中。为了获得丝瓜18S r RNA基因,并设计合适的荧光定量PCR内参引物,解决丝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中无内参基因的现状,通过PCR和序列测定,首次克隆到了丝瓜的18S r RNA基因序列,其长度为1 862 bp,Gen Bank登录号为KM656452。在此基础上设计1对荧光定量PCR引物,该引物特异性强,扩增效率高,在丝瓜各生长发育阶段及各种非生物胁迫条件下均能稳定表达,适合在丝瓜基因表达研究中作为内参基因。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展丝瓜重要功能基因的表达模式和调控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 18s RRNA 内参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以18S rRNA为内参照的多重RT-PCR检测3种百合病毒 被引量:25
16
作者 王冲 陈集双 +3 位作者 洪健 杜志游 张华荣 陈绍宁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4-211,共8页
本研究对多重PCR体系各成分和循环参数进行了摸索和优化,建立了以18S rRNA为内参照的同时检测3种百合病毒的多重RT-PCR体系,所检测的3种病毒是黄瓜花叶病毒(CMV)、百合斑驳病毒(LMoV)和百合无症病毒(LSV)。它们为侵染我国百合的主要病... 本研究对多重PCR体系各成分和循环参数进行了摸索和优化,建立了以18S rRNA为内参照的同时检测3种百合病毒的多重RT-PCR体系,所检测的3种病毒是黄瓜花叶病毒(CMV)、百合斑驳病毒(LMoV)和百合无症病毒(LSV)。它们为侵染我国百合的主要病毒。在RT反应体系中加入3种病毒和18S rRNA的特异性反向引物的混合物,使反应体系中各反向引物终浓度均为0.5μmol/L,反转录酶(AMV)反转录合成各病毒和18S rRNA的互补第一链cDNAs。多重RT-PCR条件实验显示:将标准RT-PCR体系中的TaqHS DNA聚合酶量改为0.100 U/μL,Mg2+浓度改为4.0 mmol/L,各引物浓度选择0.2μmol/L,那么25个循环反应以上就能在一个反应管中以18S rRNA为内参照同时检测百合中的3种常见病毒。用该体系检测了10个百合样品,同时与32P同位素标记膜杂交检测作对照,结果显示,该检测体系检测灵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病毒 内参照 多重RT-PCR 18s RRNA 分子检测
下载PDF
牛泰勒虫18S rRNA基因序列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爱红 关贵全 +6 位作者 刘军龙 李有全 马米玲 牛庆丽 任巧云 殷宏 罗建勋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63-1068,共6页
作者对中国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原虫资源库内收藏的3种牛源泰勒虫10个地方分离株(包括4株环形泰勒虫、3株瑟氏泰勒虫和3株中华泰勒虫)的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定,并用所测得的牛的泰勒虫中国株基因序列和自GenBank下载的各种... 作者对中国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原虫资源库内收藏的3种牛源泰勒虫10个地方分离株(包括4株环形泰勒虫、3株瑟氏泰勒虫和3株中华泰勒虫)的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定,并用所测得的牛的泰勒虫中国株基因序列和自GenBank下载的各种泰勒虫18S rRNA基因序列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牛的3种泰勒虫18S rRNA基因大小在1740-1890 bp,并有规律地分布于3个不同的进化枝上,且种内地方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明显大于种间同源性,说明采用18S rRNA基因序列测定方法对牛的泰勒虫进行分类与传统分类方法具有较好的符合性。该研究也可为建立针对18S rRNA基因为靶标的牛的泰勒虫病PCR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勒虫 18s RRNA基因 系统发生树 分类
下载PDF
基于18S rRNA和HSP70基因序列的隐孢子虫种系发育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进产 菅复春 +5 位作者 张龙现 宁长申 闫文朝 孙铭飞 仇书兴 卢庆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47-953,共7页
为阐明河南区域隐孢子虫分子流行病学特点,用PCR技术扩增分离虫株的18S rRNA基因全序列和HSP70基因序列,并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用PAUP 4.0和TREEPUZZLE 4.1构建进化树,试图从分子水平证明河南省不同地区不同宿主来源隐孢子虫的遗传特征... 为阐明河南区域隐孢子虫分子流行病学特点,用PCR技术扩增分离虫株的18S rRNA基因全序列和HSP70基因序列,并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用PAUP 4.0和TREEPUZZLE 4.1构建进化树,试图从分子水平证明河南省不同地区不同宿主来源隐孢子虫的遗传特征,以阐明隐孢子虫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通过18S rRNA基因全序列和HSP70基因序列分析,其结果:河南人源隐孢子虫分离株为Cryptosporidium parvum鼠基因型;河南鹿源隐孢子虫分离株为C. parvum鹿基因型;河南猪源隐孢子虫的2个分离株均为C. parvum猪基因I型,即C. suis;河南鹌鹑源的隐孢子虫2个分离株分别为C. baileyi和C. meleagridis;河南乌鸡源隐孢子虫和鸵鸟源隐孢子虫分离株均为C. baileyi;河南牛源隐孢子虫分离株为C.anderso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孢子虫 HsP70 18s RRNA 种系发育
下载PDF
棕囊藻北部湾株的18S rDNA分子鉴定 被引量:18
19
作者 覃仙玲 赖俊翔 +2 位作者 陈波 姜发军 许铭本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6-181,共6页
为研究北部湾棕囊藻(Phaeocystis)藻华的成因,采用PCR克隆了棕囊藻北部湾株核糖体18SrDNA序列。结果表明,棕囊藻北部湾株具有游动单细胞与群体结构两种形态;其18SrDNA序列和NCBI基因库中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的同源性... 为研究北部湾棕囊藻(Phaeocystis)藻华的成因,采用PCR克隆了棕囊藻北部湾株核糖体18SrDNA序列。结果表明,棕囊藻北部湾株具有游动单细胞与群体结构两种形态;其18SrDNA序列和NCBI基因库中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的同源性为99%~100%,在系统进化树上与不同海域来源的球形棕囊藻聚在一大分支上,且与球形棕囊藻问的遗传距离均小于其他种。首次从分子生物学上确定棕囊藻北部湾株为球形棕囊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棕囊藻 北部湾 18s RDNA 分子鉴定
下载PDF
鹿角菜18S rDNA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生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玮 李美真 +2 位作者 詹冬梅 丁刚 吴海一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3,共6页
通过制备鹿角菜DNA,PCR扩增得到鹿角菜18S rDNA序列.测序拼接后全长1733bp,碱基A、T、C、G含量分别为25.45%、26.72%、26.72%、21.12%,序列已提交GeneBank登录号为GQ433994.该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其他褐藻18S rDNA序列比对后,得到可变碱... 通过制备鹿角菜DNA,PCR扩增得到鹿角菜18S rDNA序列.测序拼接后全长1733bp,碱基A、T、C、G含量分别为25.45%、26.72%、26.72%、21.12%,序列已提交GeneBank登录号为GQ433994.该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其他褐藻18S rDNA序列比对后,得到可变碱基位点184个,简约信息位点161个,单碱基变化位点23个.转换碱基值Si为44,颠换碱基值Sv为30,转换颠换比值R约为1.5.NJ法构建的系统发生树显示18S rDNA在褐藻门中具有保守性,可用于辅助传统分类.PLACE数据库预测发现在鹿角菜18S rD-NA保守区有多个与水分胁迫、光诱导、Ca2+信号传导等相关转录元件,这表明18S rDNA可能参与细胞重要调控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角菜 18s RDNA 转录因子 系统发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