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世纪中国文学典籍英译发展回顾与评述 |
宋杨
|
《汉字文化》
|
2017 |
0 |
|
2
|
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建立中国现代文学的界碑 |
范伯群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9
|
|
3
|
19~20世纪俄罗斯文学文本中中国概念内涵的演变 |
李逸津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1 |
3
|
|
4
|
隐性影响与显性契合──论19~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的运作 |
朱寿桐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0 |
|
5
|
19世纪以来中国陶瓷典籍的法译本及其对法国陶瓷业的影响 |
陈宁
叶晓芬
|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6
|
审美化的心灵史——评宁宗一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与中国社会》 |
赵苗
|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7
|
评《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母爱主题与儿童教育》 |
张献青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8 |
0 |
|
8
|
认同与融合——19世纪俄罗斯文学对前期创造社主要作家的影响 |
陈遐
|
《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06 |
0 |
|
9
|
抉择与契合——论前期创造社对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接受 |
陈遐
|
《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07 |
0 |
|
10
|
鲁迅与盐谷温——兼及国民文学时代的中国文学史编撰体制之创建 |
赵京华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7
|
|
11
|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 |
马睿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2
|
19世纪俄国汉学的发展 |
郭蕴深
|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
1999 |
2
|
|
13
|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本土与西方维度 |
陈广宏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4
|
历史视野下的文学思潮——读张大明著《中国象征主义百年史》 |
张传敏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5
|
台湾的“学院现代主义”--“中西文化关系与中国现代文学”系列演讲第五讲 |
李欧梵
|
《关东学刊》
|
2018 |
0 |
|
16
|
创造性叛逆的背后——中国文学史上两次改译(编)外国戏剧热潮 |
钱渝
|
《科技信息》
|
2007 |
0 |
|
17
|
20世纪中国现代诗学研究的重要收获——评《现代诗学三大思潮论》 |
刘建明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8
|
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小说的发展 |
谢曼诺夫
王长友
等
|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19
|
中国乌孜别克现代文学的形成和发展 |
吾儿买提江·阿不都热合曼
古丽努尔(摘)
|
《新疆社科信息》
|
2007 |
0 |
|
20
|
英国文学的浪漫主义运动及其对中国文学革命的影响 |
刘学洁
|
《语文教学研究》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