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世纪早期中国文化西传的范式及书业“走出去”的借鉴——以马礼逊《华英字典》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邓纯旭 邓丽萍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3年第3期157-165,共9页
19世纪早期在中国本土出版的《华英字典》是汉英、英汉双语词典的发轫之作,成为后来多部汉英、英汉双语词典编纂的典范。该字典开创了把汉字、汉语及中国文化融于一体的编纂理念,既有学习属性又有文化传播属性,是“中国礼仪之争”之后... 19世纪早期在中国本土出版的《华英字典》是汉英、英汉双语词典的发轫之作,成为后来多部汉英、英汉双语词典编纂的典范。该字典开创了把汉字、汉语及中国文化融于一体的编纂理念,既有学习属性又有文化传播属性,是“中国礼仪之争”之后“中学西传”的开篇,奠定了近代时期英美汉学研究的基础。本文探讨其编纂理念、内容构架及向西传播中国文化的途径和视角,以期为当今书业“走出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早期 马礼逊《华英字典》 中学西传 “走出去”
下载PDF
傅立叶与19世纪早期法国数学物理学 被引量:1
2
作者 桂质亮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1997年第2期19-24,共6页
本文勾勒了19世纪早期法国数学物理学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傅立叶工作的理论目的,并简要叙述了两者对数学和物理学的影响,以澄清当代评价傅立叶的某些非历史观点。
关键词 傅立叶 19世纪早期 法国 数学物理学
下载PDF
“援西入中”的历史纽带--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与19世纪早期在华中文外报知识传播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白素 谢庆立 《新闻爱好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0-72,共3页
针对学界鲜少关注的近代早期来华西人利用报刊进行知识传播这一议题,从媒介与知识传播的视角,以早期来华西人群体成立的“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为考察对象,探究19世纪早期来华西人如何利用在华中文外报撬动中国传统知识生产与传播格局,... 针对学界鲜少关注的近代早期来华西人利用报刊进行知识传播这一议题,从媒介与知识传播的视角,以早期来华西人群体成立的“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为考察对象,探究19世纪早期来华西人如何利用在华中文外报撬动中国传统知识生产与传播格局,分析西学“有用知识”对晚清知识架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早期在华中文外报 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 近代西方知识 知识传播
下载PDF
《印中搜闻》与19世纪早期西方人的中国法律观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秀清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3-190,共18页
《印中搜闻》(1817年5月至1822年4月)是由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于马六甲的一份英文季刊,内容较杂。中国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为其主要关注对象。对于中国法律,它集中于刑事法,体现出来的是抨击和否定,具体包括死刑多、执行方法残酷... 《印中搜闻》(1817年5月至1822年4月)是由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于马六甲的一份英文季刊,内容较杂。中国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为其主要关注对象。对于中国法律,它集中于刑事法,体现出来的是抨击和否定,具体包括死刑多、执行方法残酷,非法拷问屡禁不绝,地方官失职渎职、司法腐败及奸杀案件不断、道德沦丧等方面。纵向地看,这种抨击和否定,正符合始自19世纪初,西方人评判中国法发生转向,否定中国法的观点渐居主流的趋势,且它在其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基督教的优越感和创刊人来华后的处境不如意,是其偏好构建这种中国法形象的两个重要原因。借助于其本身的传播、创办人和主要撰稿人在西方教俗两界的影响及承袭其衣钵的《中国丛报》的流布,《印中搜闻》所体现的负面中国法律观的影响持久而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中搜闻》 马礼逊 米怜 19世纪早期 中国法形象
原文传递
圣吉尔斯教区:19世纪早期伦敦的典型贫民窟
5
作者 张卫良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8-96,共9页
圣吉尔斯教区是19世纪早期伦敦最著名的贫民窟之一,经常被视为伦敦贫民窟的典型。圣吉尔斯教区贫民窟的形成与英国城市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大量贫穷人口的聚集直接推进了大城市贫民窟的形成,圣吉尔斯教区逐渐从一个"古老而真正愉... 圣吉尔斯教区是19世纪早期伦敦最著名的贫民窟之一,经常被视为伦敦贫民窟的典型。圣吉尔斯教区贫民窟的形成与英国城市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大量贫穷人口的聚集直接推进了大城市贫民窟的形成,圣吉尔斯教区逐渐从一个"古老而真正愉快的村子"堕落成肮脏又臭名昭著的地方。圣吉尔斯教区除了伦敦一般贫民窟的特点以外,还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房屋租赁关系以及居民职业底层化的特征。在维多利亚晚期,这个区域虽然随着街道改造而渐趋消失,但始终未能实现贫民窟形象的蜕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早期 伦敦 圣吉尔斯教区 贫民窟
原文传递
十七世纪柬埔寨的价值观念
6
作者 大卫.P.钱德勒 周中坚 《东南亚纵横》 1996年第2期58-61,共4页
我不认为单纯依据某种永恒的定则就能理解17世纪的柬埔寨社会。在很多方面,它和19世纪的情况不同。一方面,19世纪的柬埔寨已经被外国势力所屈服,17世纪的柬埔寨仍然有充分根据说是独立的。另一方面,19世纪柬埔寨被两个强国——暹罗与越... 我不认为单纯依据某种永恒的定则就能理解17世纪的柬埔寨社会。在很多方面,它和19世纪的情况不同。一方面,19世纪的柬埔寨已经被外国势力所屈服,17世纪的柬埔寨仍然有充分根据说是独立的。另一方面,19世纪柬埔寨被两个强国——暹罗与越南阻断了同外部世界的联系,这两个强国支配着柬埔寨的政局。而17世纪的柬埔寨同很多国家自由贸易。我们从柬埔寨文学经典著作罗摩衍那(Ramayana)的当地版本Reamker以及在吴哥碑铭和其余作品中可以看到17世纪的柬埔寨比19世纪更具有活力。 萨弗罗斯·波(Saveros Pou)将这一衰落部分归因于泰国的影响,但他认为更深刻的原因是他所说的“从17世纪开始的价值观的缓慢衰落过程”。在同时阅读Reamker和19世纪写成的拙劣诗体小说之后, 或者将阿德赫马德·莱克斯雷(Adhemard Leclere)翻译的17世纪法典同19世纪众多国王留下的散乱而呆板的文件相比较之后,我们很容易产生同他一样的印象。尽管他所引述的价值(Values)源自精英阶层,彼(Pou)仍将柬埔寨的衰落看作柬埔寨共同接受的传统价值的一种现代化进程。她将这些价值观念(Values)依次看成同佛教关于宇宙的观点相联系(包含在通称为“Trai Phum台风”或“三个世界”的说教性诗篇里),特别是看成佛教的口头说教,这些说教包含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柬埔寨 17世纪 十七世纪 价值观念 19世纪早期 东南亚 罗摩衍那 柬埔寨人 著作目录 编年史
下载PDF
欧洲的中产阶级社会 被引量:4
7
作者 Jurgen Kocka 朱健华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18-26,共9页
关键词 中产阶级文化 知识分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世纪早期 阶级社会 自由民 贵族阶层 法律特权 工人阶级 自由主义
下载PDF
美国杂志设计的历史变迁
8
作者 祝得彬 《出版参考》 2003年第Z1期30-30,共1页
在过去两个多世纪里,美国杂志的外观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文本从枯燥的全铅字,过渡到充满视觉冲击、以设计为主;杂志装帧从纯粹的文字性文本,发展到有限使用木刻、图画和不同的字体,以及拥有多种图片、颜色、大页面的图文合成排版、再... 在过去两个多世纪里,美国杂志的外观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文本从枯燥的全铅字,过渡到充满视觉冲击、以设计为主;杂志装帧从纯粹的文字性文本,发展到有限使用木刻、图画和不同的字体,以及拥有多种图片、颜色、大页面的图文合成排版、再到反映快节奏生活方式的设计主导型外观。 一、18世纪:设讨欠缺时代 早期的美国杂志,外观考虑的仅是耐用而已。阅读1825年之前出版的杂志需要很大的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杂志 铜版雕刻 《生活》 木刻画 国家地理 文本 有限使用 手工绘制 19世纪早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下载PDF
人口、食品和知识
9
作者 D.盖尔.约翰逊 肖筱娟 文晋 《国外财经》 2001年第1期70-76,共7页
关键词 寿命预期 婴儿死亡率 人口增长率 19世纪早期 生育率 知识创新 发达国 工业革命 18世纪 劳动力
下载PDF
关于工业革命的教学资料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斌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48-50,共3页
煤炭和钢铁 没有煤炭和钢铁,工业革命不可能得到发展。煤炭提供了驱动蒸汽机的动力,也可用来炼钢;钢铁用来改进机器和工具,以及建造桥梁和船舶。丰富的煤炭和铁矿石蕴藏,大大有助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关键词 工业革命 19世纪早期 搅炼炉 英国 工人阶级 炼铁工 铁矿石 上层阶级 18世纪 硬木森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