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19世纪朝鲜汉语会话书“版本异文”看清代常用词的兴替变化
1
作者 张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8期42-45,共4页
19世纪中晚期朝鲜汉语会话书的部分抄本有“版本异文”的文献特征。考察3种会话书在9个抄本中“哥兄/弟兄/兄弟”“喫/吃”“宿/睡/住/存”三组词语的用词差异,从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替换和词义扩大三个方面,探讨清代汉语常用词的历史嬗... 19世纪中晚期朝鲜汉语会话书的部分抄本有“版本异文”的文献特征。考察3种会话书在9个抄本中“哥兄/弟兄/兄弟”“喫/吃”“宿/睡/住/存”三组词语的用词差异,从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替换和词义扩大三个方面,探讨清代汉语常用词的历史嬗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朝鲜汉语会话书 版本异文 常用词演变
下载PDF
19世纪朝鲜半岛汉语会话书俗字变异解析
2
作者 张黎 敏春芳 《国际汉学》 2024年第1期114-123,154,共11页
19世纪朝鲜半岛汉语会话书是朝鲜王朝后期流行于民间的一批私人手抄汉语会话类教科书。这批反映中朝边境贸易往来的抄本文献保留了大量的汉文俗字,不仅真实记录了朝鲜民间的书写习惯,也是研究朝鲜半岛汉字的丰富宝库。本文以传统“六书... 19世纪朝鲜半岛汉语会话书是朝鲜王朝后期流行于民间的一批私人手抄汉语会话类教科书。这批反映中朝边境贸易往来的抄本文献保留了大量的汉文俗字,不仅真实记录了朝鲜民间的书写习惯,也是研究朝鲜半岛汉字的丰富宝库。本文以传统“六书”与汉字构形学为理论指导,考察抄本俗字与正体字在笔画、构件和整字三个层级的变异类型,其简省与增繁、同化与异化、改换与易位等用字现象,充分反映了汉字在朝鲜半岛的传承和变异特征。笔画和构件的简化是抄本俗字变异中最基础、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构件形体的类推性,是维持会话书抄本文字系统的有效手段;新造六书俗字、记号俗字和新增音义俗字等体现了朝鲜编写者在继承汉字系统的前提下,对构形单位进行了部分改变和局部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半岛 汉语会话 俗字 变异类型
下载PDF
韩日藏19世纪朝鲜半岛汉语会话书及其语料价值
3
作者 张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2年第6期52-61,共10页
收藏于韩日的19世纪中晚期朝鲜汉语会话书,是一批内容为中朝边境贸易、体例同中有异的朝鲜民间汉语“会话类”教科书文献;在清代北京官话教材的大背景下,这批汉语会话书也是清代“北京官话”的口语教科书,并与同时代的日本和西人编写的... 收藏于韩日的19世纪中晚期朝鲜汉语会话书,是一批内容为中朝边境贸易、体例同中有异的朝鲜民间汉语“会话类”教科书文献;在清代北京官话教材的大背景下,这批汉语会话书也是清代“北京官话”的口语教科书,并与同时代的日本和西人编写的汉语教科书共同构成了19世纪域外汉语北京官话教科书体系。因此,19世纪中晚期朝鲜汉语会话书为清代汉语官话、汉语方言、语言接触以及韩国汉语教育史等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域外文献,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日收藏 19世纪朝鲜半岛汉语会话 文献特征 语料价值
下载PDF
朝鲜时代末期民间汉语会话书的称呼语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皓雪 金成兰 《现代语文》 2021年第2期68-74,共7页
朝鲜时代末期的民间汉语会话书,是朝鲜民间商人为前往清朝进行贸易而学习汉语的民间会话教科书,对于研究清末的东北方言、边境贸易和民俗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由于发现整理时间较晚,现阶段的研究多以总结其语言特点为主。称呼语作... 朝鲜时代末期的民间汉语会话书,是朝鲜民间商人为前往清朝进行贸易而学习汉语的民间会话教科书,对于研究清末的东北方言、边境贸易和民俗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由于发现整理时间较晚,现阶段的研究多以总结其语言特点为主。称呼语作为称谓对方的独立语,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时代性。以最有代表性的《你呢贵姓(藏书阁)》《骑着匹(六堂文库)》《关话略抄(小仓文库)》《中华正音(阿川文库)》为例,通过构建语料库和频率统计,从结构形式、交际功能、制约因素等角度,探讨清末与朝鲜王朝边境贸易往来中主要的称呼语类型及其社交语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末期汉语会话 称呼语 近代汉语 贸易往来
下载PDF
《朝鲜后期汉语会话书辞典》词类标注研究
5
作者 张程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83-91,共9页
《朝鲜后期汉语会话书辞典》主要收录了19世纪朝鲜《华音启蒙谚解》《中华正音》等十二种汉语会话教材的词目和例句,本文通过爬梳该辞典各词目的词类标注并统计其数据,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进行对比,发现该辞典的标注方法基本是符... 《朝鲜后期汉语会话书辞典》主要收录了19世纪朝鲜《华音启蒙谚解》《中华正音》等十二种汉语会话教材的词目和例句,本文通过爬梳该辞典各词目的词类标注并统计其数据,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进行对比,发现该辞典的标注方法基本是符合规范的,甚至有一些超越的地方,如把“数量词”当作一个词类进行收录。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审视该辞典的词类标注,发现该辞典的词类范畴具有原型性。但该辞典的词类体系繁杂,命名角度多样,应当精简,对词的界定也应该更加严格。对该辞典的词类标注研究可以促进域外汉语辞典编纂提高质量,并对国内汉语词典的编纂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后期汉语会话辞典》 词典 词类 范畴 现代汉语
下载PDF
日据时期朝鲜半岛汉语会话书中的疑问句
6
作者 李春红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4-224,240,共12页
随着域外文献的不断发掘与整理,以明清至民国时期域外汉语文献为语料考察同时期汉语特征的研究方兴未艾。日据时期朝鲜半岛刊行的汉语会话书记录的语法现象呈现出早期现代汉语语法域外传播的同时特征。这些汉语会话书中的疑问句多“以... 随着域外文献的不断发掘与整理,以明清至民国时期域外汉语文献为语料考察同时期汉语特征的研究方兴未艾。日据时期朝鲜半岛刊行的汉语会话书记录的语法现象呈现出早期现代汉语语法域外传播的同时特征。这些汉语会话书中的疑问句多“以词带句”呈现,主要包括四大类:以“麽(麼)、嗎、罷”类语气词为标记的是非问句;以“甚麽”类疑问词为标记的特指问句;以“是X(还)是Y”为代表的选择问句;以“VP-Neg-VP”为代表的反复问句等。当时语法学界对疑问句的界定与研究尚未成熟,汉语教科书文献中的疑问句蕴藏着域外汉语教学的句类认知及汉语教育的语法观念,或可为汉语教育教学史及汉语语法学史研究提供更为宽广的全球史视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汉语教育 日据时期 朝鲜半岛 汉语会话 疑问句 以词带句
原文传递
朝鲜19世纪末期汉语会话书的注音特点 被引量:1
7
作者 更科慎一 《语言学论丛》 CSSCI 2018年第2期85-111,共27页
19世纪末期,朝鲜编纂了多部汉语会话课本,其中有不少含有韩文注音.本文通过分析这些注音的一些特点,如韩文舌音、齿音字母的用法,汉语f、l声母的标记法,尖团音的反映,知庄章组的反映,儿化音注音等,探讨了朝鲜19世纪末期汉语会话书的朝... 19世纪末期,朝鲜编纂了多部汉语会话课本,其中有不少含有韩文注音.本文通过分析这些注音的一些特点,如韩文舌音、齿音字母的用法,汉语f、l声母的标记法,尖团音的反映,知庄章组的反映,儿化音注音等,探讨了朝鲜19世纪末期汉语会话书的朝、汉语言背景,并论及了其与朝鲜司译院传统汉学书的联系.文章提出19世纪末期会话书的特点是以词为单位注音,不像朝鲜传统汉学书那样逐字注音.至于这些资料反映的汉语音系特点,文章指出,其声韵系统与现代北京话大致相同,但也有若干不符合北京话的特征,如部分区分尖团音、ts组和t(s)组的分法、儿化词和儿尾词并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 汉语会话 韩文注音 19世纪末期
原文传递
19世纪朝鲜汉语教科书语言的干扰 被引量:3
8
作者 岳辉 李无未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0-33,共4页
19世纪朝鲜中国语教科书《华音启蒙谚解》和《你呢贵姓》存在着一些"非常规汉语"现象,是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规则泛化的影响,有的与东北官话的影响有关。
关键词 汉语教科 19世纪 朝鲜 干扰 语言 国语教科 母语负迁移 目的语
原文传递
套用谚语,增加了信息的文化底蕴
9
作者 郑浮东 《当代外语研究》 2000年第7期32-33,共2页
英汉相比,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汉语成语,蔚为壮观,既是中国文化丰厚的积淀,又是汉语表达的生力军。而厚厚一册英语成语词典,其中折射西方文化的成语不足10%,倒是英语的谚语,更多地蕴涵了西方的文化。与一些nativespeaker交往,他们往往... 英汉相比,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汉语成语,蔚为壮观,既是中国文化丰厚的积淀,又是汉语表达的生力军。而厚厚一册英语成语词典,其中折射西方文化的成语不足10%,倒是英语的谚语,更多地蕴涵了西方的文化。与一些nativespeaker交往,他们往往认为,谚语在写作或日常会话中使用并不多。笔者对此观点不敢苟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底蕴 谚语 英语成语词典 汉语成语 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 日常会话 汉语表达 标题 19世纪英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