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初(1915—1920年)四川省军政机构沿革考略 被引量:1
1
作者 施懿超 《档案史料与研究》 2000年第4期71-79,32,共10页
1911年辛亥革命后,四川省(包括成都和重庆在内的广大地区)进入了一个政权频繁更迭的时期。1911—1914年先后在重庆建立了中华民国蜀军政府,在成都建立了大汉四川独立军政府,而后两军政府合并成四川军政府。1915年以后,又有陈宦、蔡... 1911年辛亥革命后,四川省(包括成都和重庆在内的广大地区)进入了一个政权频繁更迭的时期。1911—1914年先后在重庆建立了中华民国蜀军政府,在成都建立了大汉四川独立军政府,而后两军政府合并成四川军政府。1915年以后,又有陈宦、蔡锷、罗佩金、戴戡、刘存厚及熊克武、杨庶堪等人先后在四川政治历史舞台上亮相,轮番控制四川军政。对1911—1914年的三次政权机关更迭的有关问题,笔者已作了初步论证。①本文主要研究的是1915年以后的四川军政机构沿革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15—1920年 四川 军政机构 陈宦 军政府 蔡锷 罗佩金 戴戡 熊克武 杨庶堪
全文增补中
关于1920年海原大地震震级高估的讨论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静 徐晶 +6 位作者 偶奇 韩龙飞 王子君 邵志刚 张培震 姚文倩 王鹏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9-596,共18页
1920年海原大地震作为史料记载以来中国大陆震级最高、伤亡最多的极具破坏性的地震之一,开启了我国用现代地震学方法研究大地震的新篇章,在我国地震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最新研究结果表明,1920年海原大地震的矩震级为M_(W)(7.9... 1920年海原大地震作为史料记载以来中国大陆震级最高、伤亡最多的极具破坏性的地震之一,开启了我国用现代地震学方法研究大地震的新篇章,在我国地震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最新研究结果表明,1920年海原大地震的矩震级为M_(W)(7.9±0.2),与文献和大众广泛接受的M8(1/2)的数值相差较大。本文通过对震级标度及其演化历史的总结和梳理,阐述了仪器记录早期阶段基于地震波波形振幅和频率的震级标定存在系统偏差的问题,这与仪器限制、台站稀疏、标定不统一等因素有关,也使得1920年海原大地震和同时期世界上其它一些重要大地震的震级不同程度被高估。在各种震级标度中,矩震级MW与地震破裂面积和位移等物理参数关联,是地震震级的最佳标定方法。震级作为表述地震大小和能量的重要参数,被广泛地用于评估断层未来的地震潜势;震级的偏差对地震活动时空分布样式的研究会产生重要影响,并造成基于历史地震资料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和灾害评估等产品的可信度降低。因此,本文倡导对历史地震震级进行检验和修订,并建议1920年海原大地震的震级采用矩震级M_(W)(7.9±0.2)表示,修正后的1920年海原大地震的震级与2008年汶川地震(M_(W)7.9,M_(S)8.0)和2001年昆仑山大地震(M_(W)7.8,M_(S)8.1)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0 海原大地震 历史地震 震级标定 面波震级 矩震级 同震位移分布
下载PDF
基于1920—1940年月份牌广告中旗袍的造型嬗变研究
3
作者 李惠 苏子涵 +1 位作者 夏雨微 刘安定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6-154,共9页
针对1920—1940年旗袍造型变迁问题,文章基于月份牌广告中的图像信息,采用图像视读、文献研究及设计还原的方法,分析其种类、发展规律及成因。研究表明:1)月份牌广告中1920—1940年的旗袍发展主要经历了马甲旗袍、及膝旗袍、扫地旗袍与... 针对1920—1940年旗袍造型变迁问题,文章基于月份牌广告中的图像信息,采用图像视读、文献研究及设计还原的方法,分析其种类、发展规律及成因。研究表明:1)月份牌广告中1920—1940年的旗袍发展主要经历了马甲旗袍、及膝旗袍、扫地旗袍与改良旗袍几种形态。2)月份牌广告中旗袍造型变迁与当时经济发展、国际时装及西式内衣的普及都存在一定联系,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的改良旗袍与这些因素关联最为深刻。3)此期间旗袍发展得益于月份牌广告的宣传,旗袍造型的变化也为月份牌带来了更多创作素材,两者相辅相成。4)该时期月份牌广告中旗袍的发展是女性追求自身解放的结果,同时月份牌对女性解放具有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份牌广告 1920—1940 旗袍 款式特征 造型变迁 女性解放
下载PDF
1920年12月16日海原8.5级大地震的伤亡人口再评估 被引量:23
4
作者 刘百篪 张俊玲 +1 位作者 吴建华 郭华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6-399,共14页
本文重新整理了 192 0年海原 8 5级地震的历史资料 ,归纳出关于该地震死亡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有关的 6种重要基础资料 ,并对它们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作了分析评估。在此基础上 ,为了做进一步的相互补充和印证 ,对该次大地震重新进行了灾害... 本文重新整理了 192 0年海原 8 5级地震的历史资料 ,归纳出关于该地震死亡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有关的 6种重要基础资料 ,并对它们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作了分析评估。在此基础上 ,为了做进一步的相互补充和印证 ,对该次大地震重新进行了灾害评估。认为该次大地震共死亡 2 7346 5± 970 0人 ,较为可靠 ;压死牲畜 110 4 0 6 8± 76 0 0 0头 ,可供参考 ;只有 4 1个县提供了倒塌房屋的可靠数字 ,总计为 5 90 6 35间。因此 ,倒塌房屋的实际数可能远大于此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0 海原8.5级地震 伤亡人口
下载PDF
1920~2000年全球6~8月陆地旱涝气候变化 被引量:19
5
作者 施能 陈绿文 封国林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7-244,共8页
用 192 0~ 2 0 0 0年全球 6~ 8月陆地降水量资料研究了全球、北、南半球 6~ 8月旱涝特征。采用加权平均的 6~ 8月降水距平指数和加权平均的 6~ 8月旱涝面积指数来表示全球的旱涝程度 ;从而划分了 192 0~ 2 0 0 0年的全球 6~ 8月... 用 192 0~ 2 0 0 0年全球 6~ 8月陆地降水量资料研究了全球、北、南半球 6~ 8月旱涝特征。采用加权平均的 6~ 8月降水距平指数和加权平均的 6~ 8月旱涝面积指数来表示全球的旱涝程度 ;从而划分了 192 0~ 2 0 0 0年的全球 6~ 8月降水量的旱涝年。对划分的旱、涝年进行了旱涝年差异的MonteCarlo检验。研究结果指出 ,在 192 0~2 0 0 0年中 ,1988( 193 0 )年是全球最严重的涝 (旱 )年 ,其次是 195 4( 1976)年。全球的及北、南半球的旱涝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 2 0世纪 2 0年代为全球 6~ 8月干旱多发期 ,2 0~ 40年代为全球 6~ 8月洪涝少发期 ,5 0~ 60年代为全球洪涝多发期 ,70年代~ 2 0 0 0年全球旱涝爆发频繁 ,旱年多于涝年。北半球的特征与全球较为一致。南、北半球陆地分别作用为一个整体 ,它们的 6~ 8月旱涝没有明显的联系 ,但是当发生暖 (冷 )事件时 ,南、北半球 6~ 8月可能出现干旱 (洪涝 ) ,全球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0-2000 6—8月 陆地 降水量资料 旱涝特征 代际变化 ENSO 气候变化
下载PDF
1920年中国北方7省(市)大旱的灾情及其成因 被引量:7
6
作者 董安祥 王劲松 李忆平 《干旱气象》 2013年第4期750-755,共6页
分析了1920年中国北方7省(市)大旱的旱情及其形成的物理因素。结果表明:1920年中国北方的大旱灾以京津冀最为严重,范围大,且多灾并发,危害异常严重。从1918年夏季到1920年春季南方涛动指数为负位相,是此次大旱重要的热带环流年际变化背... 分析了1920年中国北方7省(市)大旱的旱情及其形成的物理因素。结果表明:1920年中国北方的大旱灾以京津冀最为严重,范围大,且多灾并发,危害异常严重。从1918年夏季到1920年春季南方涛动指数为负位相,是此次大旱重要的热带环流年际变化背景;该年是近百年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最弱最偏东的一年,这是形成大旱的主要原因;强厄尔尼诺事件是大旱的重要原因;登陆台风偏少和台风位置偏东、偏南,是造成干旱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0 中国北方 大旱 灾情 成因
下载PDF
几何式与自然主义的并存:1920-1970年间的挪威园林 被引量:3
7
作者 蒙小英 王向荣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44,共5页
1920—1970年间挪威风景园林师秉承对本土自然景观的热爱,在新古典主义遗风和功能主义的影响下,创造出迥异于其他北欧国家的二元特征——几何式与自然主义并存的二元风格,并一直延续至今。以现场调研和文献资料为基础,重点介绍了1920—1... 1920—1970年间挪威风景园林师秉承对本土自然景观的热爱,在新古典主义遗风和功能主义的影响下,创造出迥异于其他北欧国家的二元特征——几何式与自然主义并存的二元风格,并一直延续至今。以现场调研和文献资料为基础,重点介绍了1920—1970年间挪威知名风景园林师莫恩、罗内、莱西塔和盖布瑞尔森在这50年间的代表作品,以廓清设计师各自作品中所呈现出的风格特征与内涵:莫恩的新古典设计语言,罗内的功能主义公园建设主张,莱西塔有明显自然主义倾向的诗意功能主义,以及盖布瑞尔森受密斯影响的几何式园林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1920—1970 挪威 几何式 自然主义
下载PDF
1915—1956年北京会馆的整顿历程略论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日根 张宗魁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10年第2期74-81,共8页
1915—1956年,北京市的会馆经民国政府和新中国政府的持续整顿,传统的功能有的消失,有的延续下来,同时增益了部分新功能,政府的干预呈现出日益加强的趋向,这与近代社会变迁新形势、科举的被废除、政治中心的迁移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会... 1915—1956年,北京市的会馆经民国政府和新中国政府的持续整顿,传统的功能有的消失,有的延续下来,同时增益了部分新功能,政府的干预呈现出日益加强的趋向,这与近代社会变迁新形势、科举的被废除、政治中心的迁移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会馆的废弛导致了馆舍的倾圮,内部滋生腐败、贪渎等现象,国民政府和新中国政府均积极、灵活、稳妥地推行了一系列措施,最后实现了会馆财产向"人民转移"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15--1956 北京会馆 整顿
下载PDF
从“政治型思想家”到“思想型学者”:梁启超1920年的身份嬗变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海文 毛克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7-65,共9页
以1920年为界,梁启超的文化身份有着“政治型思想家”与“思想型学者”的显著区别。要具体了解这一身份增变的文化内涵,就须走进《清代学术概论》的文本世界。从“政治型思想家”到“思想型学者”这一身份嬗变,使得梁启超在生命的最后... 以1920年为界,梁启超的文化身份有着“政治型思想家”与“思想型学者”的显著区别。要具体了解这一身份增变的文化内涵,就须走进《清代学术概论》的文本世界。从“政治型思想家”到“思想型学者”这一身份嬗变,使得梁启超在生命的最后十个年头成了一位伟大的国学大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1920 《清代学术概论》 政治型思想家 思想型学者 身份嬗变
下载PDF
1920年代初中国新诗中的“西方” 被引量:2
10
作者 方长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2-116,共5页
1920年前后的中国新诗,在发抒文化新人的个体情感与家国情怀的同时,表现了诗人对西方世界的中国式观察、理解与想象,"西方"以不同的方式、姿态与面貌出现在许多诗作中,或破败凄凉,或冷漠无情,或友善阳光,或浪漫自由。多数诗中... 1920年前后的中国新诗,在发抒文化新人的个体情感与家国情怀的同时,表现了诗人对西方世界的中国式观察、理解与想象,"西方"以不同的方式、姿态与面貌出现在许多诗作中,或破败凄凉,或冷漠无情,或友善阳光,或浪漫自由。多数诗中的"西方"具有本体形象性和展示性;但有些诗中的"西方"则仅是诗人言咏的引子,到场而无形。纵向而言,那一时期新诗中的"西方"经历了一个由主观感受型向具体客观型转换,由冷漠、灰暗到友善、斑斓的形象演绎过程。作为异质元素存在,"西方"不仅彰显了诗人们的现代世界观念,而且为中国诗歌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0 中国新诗 西方 感受
下载PDF
试析1920年湖南瘟疫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湘容 《灾害学》 CSCD 2001年第3期65-69,共5页
192 0年是湖南省多事之年 ,兵灾、水灾、疫灾同时并发 ,有如雪上加霜。本文从是年湖南瘟疫产生的原因、特点、后果及防治各方面进行初步探讨。认为天灾与人祸互为因果 ,不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和科技是无法战胜瘟疫的。
关键词 湖南 瘟疫 1920 水灾 旱灾 防疫
下载PDF
过渡时期的杂志:1910年—1920年的《小说月报》 被引量:8
12
作者 谢晓霞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38-43,54,共7页
人们一般关注1921年以后的《小说月报》,而对1910年—1920年由恽铁樵和王蕴章主编的改革前的《小说月报》很少有人提及。对1910年—1920年《小说月报》性质的定位,直接牵涉到我们对这份杂志在新文学产生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仅仅... 人们一般关注1921年以后的《小说月报》,而对1910年—1920年由恽铁樵和王蕴章主编的改革前的《小说月报》很少有人提及。对1910年—1920年《小说月报》性质的定位,直接牵涉到我们对这份杂志在新文学产生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仅仅因为恽铁樵和王蕴章涉嫌"鸳鸯蝴蝶派",就将1910年—1920年的《小说月报》以"鸳鸯蝴蝶派"来界定和对待是太失偏颇的。从此期间《小说月报》所处的时代、与"鸳鸯蝴蝶派"的关系、所刊载的作品的内容以及文体特征来考察,1910年—1920年的《小说月报》是新旧文学过渡时期,蕴含着传统向现代过渡因素的过渡性质的文学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小说月报》 1910-1920 过渡
下载PDF
1910—1920年的《小说月报》是“鸳鸯蝴蝶派”的刊物吗? 被引量:4
13
作者 柳珊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9-207,共19页
关键词 1910-1920 <<小说月报>> 鸳鸯蝴蝶派 恽铁樵
下载PDF
1920年海原大地震死亡人数考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思源 《西夏研究》 2013年第1期117-120,共4页
关于1920年海原大地震的死亡人数,历来众说纷纭。本文在收集整理、综合分析相关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认为海原大地震死亡27万人的数据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关键词 1920 海原大地震 死亡人数
下载PDF
1915—1916《新青年》的文学氛围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青果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4-148,共5页
1915-1916年《新青年》对中国文学变革的反复摸索实在值得大书一笔。在此阶段,《新青年》通过"提出问题,有意引导"的方式,办了3件大事:(1)以"主义"命名文学,探索文学的范式转型和功能创新;(2)通过发表译著,介绍西方近代文学,... 1915-1916年《新青年》对中国文学变革的反复摸索实在值得大书一笔。在此阶段,《新青年》通过"提出问题,有意引导"的方式,办了3件大事:(1)以"主义"命名文学,探索文学的范式转型和功能创新;(2)通过发表译著,介绍西方近代文学,纯化文学启蒙意识;(3)借助"通信"栏目的反复讨论,推动文学的"形式革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开始就以发布新思想为宗旨的《新青年》终不以经营文学为本事,过分强调"朴实无华"的文学发挥思想启蒙的作用,而不重视"精深伟大"文学的创作,限制了《新青年》的文学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 1915—1916 文学氛围 文学视野
下载PDF
学界与救荒--1920年燕京大学师生参与华北灾荒救济述评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林 王浩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1-7,共7页
1920年华北发生特大旱灾,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救灾活动。燕京大学师生在募集赈款、查灾放赈、收容教育灾童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彰显了学界参与救灾的力量。燕京大学在赈灾活动中的突出表现,既是五四运动以来燕京大学关注社会、服务社会... 1920年华北发生特大旱灾,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救灾活动。燕京大学师生在募集赈款、查灾放赈、收容教育灾童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彰显了学界参与救灾的力量。燕京大学在赈灾活动中的突出表现,既是五四运动以来燕京大学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延续,也与社会各界对赈灾活动的支持密不可分。赈灾活动推动了燕京大学走向融合发展,形成了服务社会的办学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0华北旱灾 燕京大学 赈灾 服务社会
下载PDF
1920-1921年《新青年》嬗变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发展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9-179,共11页
1920年5月份以前,陈独秀和北京同人通过《新青年》保持着工作关系,1920年6月至1920年12月,陈独秀在维经斯基的帮助下发起中国共产党组织,自1920年9月1日第8卷第1号起,《新青年》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公开宣传刊物。与此同时,... 1920年5月份以前,陈独秀和北京同人通过《新青年》保持着工作关系,1920年6月至1920年12月,陈独秀在维经斯基的帮助下发起中国共产党组织,自1920年9月1日第8卷第1号起,《新青年》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公开宣传刊物。与此同时,陈独秀仍然与北京同人保持着联系,希望昔日同人继续发稿,而昔日的北京同人对《新青年》性质的变化毫不知情,遂对《新青年》第8卷的编辑方针产生不满。双方在1921年1月至2月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导致陈独秀与北京同人分裂。1921年3月以后,北京同人已不再干预《新青年》编辑工作,仅偶有稿件刊登。1921年8月以后.再没有北京同人的文章在《新青年》发表,《新青年》完成了嬗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0-1921 《新青 中国共产党 嬗变
下载PDF
1920年前后中国大学变革的现实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雪蓉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0-87,共8页
1920年前后的大学变革,作为中国大学教育现代化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性变革,美国式的办学理念直接影响了中国大学变革的方向和具体的实践,就其整体变革而言,它留下了关于中国大学变革最深刻的思考和现实的启示:(1)形成民主治校的管理机... 1920年前后的大学变革,作为中国大学教育现代化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性变革,美国式的办学理念直接影响了中国大学变革的方向和具体的实践,就其整体变革而言,它留下了关于中国大学变革最深刻的思考和现实的启示:(1)形成民主治校的管理机制,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原则;(2)培养通专并重的人才,是现代大学课程体系变革的主要方向;(3)急功近利是中国高等教育变革中最应力戒的心态;(4)国际化与本土化是中国高等教育变革必须正确面对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0前后 大学变革 启示
下载PDF
浅论清末民初(1903-1920年)天津商会的政治特色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丽红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1期7-10,共4页
天津商会,作为清末“新政”的产物,经历了从官办商务局-商务公所-商务总会的演变过程。它由天津一埠的包括32个行业的组织,逐渐发展到直隶全境,在其五十余州县建立了分会和分所。并从1907年起,与上海、苏州等商务总会一起... 天津商会,作为清末“新政”的产物,经历了从官办商务局-商务公所-商务总会的演变过程。它由天津一埠的包括32个行业的组织,逐渐发展到直隶全境,在其五十余州县建立了分会和分所。并从1907年起,与上海、苏州等商务总会一起,发起筹建中华商业联合会。天津商会对京畿乃至北方经济发展起了一定作用,并在其间政治风云中有某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1903-1920 天津商会 抵制美货运动
下载PDF
1920-1999年河南作家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温素平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03-108,共6页
"文学豫军"的崛起不仅是地域文学的兴起,更是地域文学人才的兴盛。本文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及统计学方法从人才地理的角度对1920-1999年河南作家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河南作家人才指数在时间变化上呈"抛物线&... "文学豫军"的崛起不仅是地域文学的兴起,更是地域文学人才的兴盛。本文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及统计学方法从人才地理的角度对1920-1999年河南作家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河南作家人才指数在时间变化上呈"抛物线"型,20世纪60年代是其明显的峰值区;地区人才指数差值变化与河南作家总的人才指数变化相一致,而最大人才频度变化则与其变化相反,存在明显的"凹值"稳定区;河南作家在空间分布上区际差异明显,地区内形成文学人才区域极,西南部、南部多于北部及东部地区,人才重值区逐年变化,文学人才地域分布多极化增强;文学人才重心向东移动,并伴随南北摆动,波动幅度较大,空间稳定度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0-1999 河南作家 人才指数 人才频度 人才重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