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5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27—1949年朱德研究述评
1
作者 邹琪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73-279,共7页
1927—1949年是朱德研究的萌芽时期,内容涉及朱德的活动、生平、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等,展现了朱德成长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程以及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朱德研究的学术性还不强,... 1927—1949年是朱德研究的萌芽时期,内容涉及朱德的活动、生平、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等,展现了朱德成长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程以及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朱德研究的学术性还不强,但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7—1949年 朱德研究 政治意义 学术价值 史料价值
下载PDF
创新立异 与时俱进——评潘国琪博士《国民政府1927—1949年的国内公债研究》
2
作者 赵云旗 《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2004年第1期F003-F004,共2页
杭州师范学院政治经济分院系主任、教授潘国琪博士的新著《国民政府1927—1949年的国内公债研究》一书,由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付梓问世了。它像雪地里的一株腊梅,新意盎然,引人注目。
关键词 潘国琪 博士 《国民政府1927-1949的国内公债研究》 中国 历史研究方法 财政
下载PDF
“现代人”思想·长篇小说诗学·美学和历史视野——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1922—1949年)的几点思考
3
作者 陈思广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2,共8页
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思路是:以“现代人”思想为根,以长篇小说诗学为本,在美学和历史的视野下,通过对前二者融创度与完成度的探析与相关艺术问题的剖析、阐释,实现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历程共时性与历时性... 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思路是:以“现代人”思想为根,以长篇小说诗学为本,在美学和历史的视野下,通过对前二者融创度与完成度的探析与相关艺术问题的剖析、阐释,实现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历程共时性与历时性的描述与定位,即在主潮中透视,在诗学中辨析,在审美中感悟,在时代中把握,进而清晰地勾勒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发展脉络、艺术得失。通过对现代长篇小说诗学艺术的深入揭示,对其中出现的一些重要的现象与问题加以理论的探讨与提升,深化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研究的问题意识,构建并拓宽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审美认知谱系,是撰写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的一个有效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 1922—1949 “现代人”思想 长篇小说诗学 美学和历史视野
下载PDF
1949年以来北京中医药教育演变
4
作者 宋梧桐 赵辉 +1 位作者 汪旸 王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8期7-10,共4页
1949年后,我国面临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疫病丛生以及西医医疗资源极其有限的局面,中医药在维护人民健康工作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国家领导人对中医的现实价值予以肯定,并为扶持中医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1949年以来在国家政策环... 1949年后,我国面临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疫病丛生以及西医医疗资源极其有限的局面,中医药在维护人民健康工作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国家领导人对中医的现实价值予以肯定,并为扶持中医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1949年以来在国家政策环境中,北京市中医药教育事业也经历了波折的演变过程,从1949年之初经历艰难生存期,然后迎来短暂的发展期,随后经历十年的坎坷动荡期之后,方才进入了健康、稳步的发展时期,乃至现今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9以来 中医政策 北京 中医药教育
下载PDF
崇高:1949年《人民文学》的“身体”阐释
5
作者 钱思衡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6-75,共10页
文学作品中“身体”的形态特质可反映一定的时代特征。在强调主流意识形态规训的1949年,《人民文学》文本中的“身体”呈现出崇高的形态特征,即作为“身体”塑造一般原则的正面人物“身体”是美丽而年轻的,是崇高产生的基础;“暴力辩证... 文学作品中“身体”的形态特质可反映一定的时代特征。在强调主流意识形态规训的1949年,《人民文学》文本中的“身体”呈现出崇高的形态特征,即作为“身体”塑造一般原则的正面人物“身体”是美丽而年轻的,是崇高产生的基础;“暴力辩证法”破坏个人的“身体”,生成人的崇高感;政治抒情诗中“国家”的“政治身体”被赋予崇高的特质;群众的“身体”在崇高的感召之下呈现的从“翻身”到“翻心”的变化等,皆有着可待发掘的可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文学》 1949 身体 社会主义新人
下载PDF
1949年察北专区鼠疫防治工作——基于《人民日报》的考察
6
作者 费渔林 《新乡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4-58,共5页
新中国成立之初,察哈尔省察北专区暴发鼠疫,党和政府采取了设立鼠疫防治机构、追溯鼠疫病源、发动群众抗疫、邀请苏联专家协助、开展防疫宣传等措施,仅用了不到20天就遏制住鼠疫的蔓延趋势。察北专区鼠疫防治工作的胜利,增进了群众对新... 新中国成立之初,察哈尔省察北专区暴发鼠疫,党和政府采取了设立鼠疫防治机构、追溯鼠疫病源、发动群众抗疫、邀请苏联专家协助、开展防疫宣传等措施,仅用了不到20天就遏制住鼠疫的蔓延趋势。察北专区鼠疫防治工作的胜利,增进了群众对新生政权的政治认同,增强了群众的防疫意识,同时也增进了中苏之间的友谊。察北专区鼠疫防治工作对后世的启示是,在应对急性传染病时,一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要坚持群众路线,三是要重视国际协作,四是要做好宣传思想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9 察北专区 鼠疫 防治 人民日报
下载PDF
1949-2012年淮河流域的水旱灾害及其成因分析
7
作者 张崇旺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淮河流域水旱灾害仍时有发生。1949-2012年发生较重水灾的年份有1950年、1954年、1956年、1957年、1963年、1974年、1975年、1991年、2003年、2007年,发生较重旱灾的年份有1959-1961年、1966-1967年、1976-197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淮河流域水旱灾害仍时有发生。1949-2012年发生较重水灾的年份有1950年、1954年、1956年、1957年、1963年、1974年、1975年、1991年、2003年、2007年,发生较重旱灾的年份有1959-1961年、1966-1967年、1976-1978年、1986-1988年、1991-1992年、1994年、2000-2001年。其间,水旱灾害呈现出水灾频次减弱而旱灾逐渐加剧、多水旱交替或连年发生、造成的损失巨大、与污染灾害叠加等特点。淮河流域水旱灾害的产生及其多样化特点,系由气候变化、黄河夺淮长期影响等自然因素与不合理的水利兴修、农业垦殖活动以及水事纠纷的扩大等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9-2012 淮河流域 水旱灾害 成因分析
下载PDF
1949—1957年景德镇陶瓷的设计精神研究
8
作者 龙洲 孟超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8期47-49,共3页
1949至1957年间景德镇陶瓷完成了从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渡,并形成了多元化的生产体系。设计队伍迅速成长,以开国纪念瓷和建国瓷为代表的设计作品不仅技艺精湛,更蕴含深厚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审美,展现了陶瓷设计的创新与融合。本文... 1949至1957年间景德镇陶瓷完成了从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渡,并形成了多元化的生产体系。设计队伍迅速成长,以开国纪念瓷和建国瓷为代表的设计作品不仅技艺精湛,更蕴含深厚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审美,展现了陶瓷设计的创新与融合。本文通过研究1949—1957年间景德镇陶瓷的设计精神,总结出“瓷映国辉,博采众长”和“设计为民,实用为美”的设计精神。并发现其在推动陶瓷产业结构转型、促进设计人才队伍建设及设计创新路径中发挥了核心作用,期待能为现代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9—1957 景德镇陶瓷 设计精神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我国1949—1965年城市居民委员会研究述评
9
作者 王晓宇 《黑龙江史志》 2024年第3期66-70,共5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积极探索构建了一套制度体系,以适应中国城市基层管理的需要,最终在不断优化中产生了城市居民委员会。进入21世纪后,关于城市居民委员会的研究在学术界取得了显著成就,相关研究成果丰硕。文章把国内学界对...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积极探索构建了一套制度体系,以适应中国城市基层管理的需要,最终在不断优化中产生了城市居民委员会。进入21世纪后,关于城市居民委员会的研究在学术界取得了显著成就,相关研究成果丰硕。文章把国内学界对1949—1965年城市居委会建立的原因、历史分期、第一个居委会所在地、居委会的性质与职能作为主要考察方面。探讨现有研究存在的研究视角偏于宏观、研究局限于特定地区、横向研究不足及缺乏情景分析等问题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1949—1965 城市居民委员会
下载PDF
1949年以前中国东北地区苔藓植物采集研究史
10
作者 徐杰 阿晓东 +1 位作者 朱宗元 于宁宁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0-336,共7页
中国东北地区苔藓植物的采集研究始于19世纪中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以前,有苔藓采集记录的主要是欧洲人;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俄国人和日本人成为了采集的主力,这期间中国人仅孔宪武和陈封怀在东北有苔藓采集记录;1949年以后,... 中国东北地区苔藓植物的采集研究始于19世纪中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以前,有苔藓采集记录的主要是欧洲人;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俄国人和日本人成为了采集的主力,这期间中国人仅孔宪武和陈封怀在东北有苔藓采集记录;1949年以后,国人的采集研究成果日益丰硕。通过对历史文献、标本信息的整理和考证,总结出了1949年以前中国东北地区苔藓植物的采集研究历程,并对其中的主要采集人作了详细介绍。研究这段历史的意义在于为东北地区苔藓植物分类学及多样性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历史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苔藓植物 标本采集 研究史 1949以前
下载PDF
试论1927-1949年间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詹全友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共11页
1927-1949年间,中国共产党对保护和利用传统文化的认识与行动有一个发展过程,前期认识落后于行动,后期认识与行动基本同步。保护和利用传统文化的思想主要有三个内容: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思想、正确保护传统文化的思想、正确利用传统文... 1927-1949年间,中国共产党对保护和利用传统文化的认识与行动有一个发展过程,前期认识落后于行动,后期认识与行动基本同步。保护和利用传统文化的思想主要有三个内容: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思想、正确保护传统文化的思想、正确利用传统文化的思想。为此,中共和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专门和一般性政策法规,主要集中在文物、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等层面。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保护和利用传统文化的积极推动者和践行者,而且在实践中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如建立文物管理机构、抢救文物等。而牢牢掌握保护和利用传统文化的领导权与话语权、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关系,是中共保护和利用传统文化的三大基本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7-1949 中国共产党 传统文化 保护 利用
下载PDF
1949年以前香港苔藓植物采集与研究史 被引量:1
12
作者 玲春 于宁宁 +1 位作者 朱宗元 徐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23年第3期316-322,共7页
香港苔藓植物的采集与研究始于19世纪中叶,至1949年百年间先后有英、美、德、法等国至少14人在中国香港采集过苔藓植物,分别是亚历山大(W. T. Alexander)、鲍林父子(J. Bowring&J. C. Bowring)、赖特(C. Wright)、汉斯(H. F. Hance... 香港苔藓植物的采集与研究始于19世纪中叶,至1949年百年间先后有英、美、德、法等国至少14人在中国香港采集过苔藓植物,分别是亚历山大(W. T. Alexander)、鲍林父子(J. Bowring&J. C. Bowring)、赖特(C. Wright)、汉斯(H. F. Hance)、维丘拉(M. Wichura)、拉本赫兹特父子(G. L. Rabenhorst&R. C. Rabenhorst)、迪杜兴(D. F. Didrichsen)、福特(C. Ford)、福里(U. J. Faurie)、赫克洛茨(G. A. C. Herklots)、克莱门斯(M. S. Clemens)、莱贝格(J. B. Leiberg)等。通过文献记录及馆藏标本整理,采自香港地区的藓类植物有108种、苔类植物有2种,修订后藓类植物27科47属77种、苔类植物2科2属1种,标本大多收藏于国外各大博物馆、植物园和大学标本馆中。中国人在香港地区采集标本始于20世纪30年代,亚年(A. Nin)、曾怀德(W. T. Tsang)、冯钦(H. Fung)和谭英华(Y. W. Taam)4位中国植物采集者先后在香港地区采集过藓类植物24种,修订后13科14属22种,标本收藏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标本馆(UBC)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地区 苔藓植物 标本采集 研究史 1949以前
下载PDF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1949—1976)宾馆类建筑立面特征研究
13
作者 陈李波 叶烽 +1 位作者 徐宇甦 方志诚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0期1-6,共6页
宾馆类建筑在现代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中,展现出对城市发展的适应性转变。通过对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1949年—1976年)国内诞生的一批新式多层宾馆类建筑调研,从宾馆立面构图,细部特征等进行分析,挖掘宾馆类建筑发展脉络及其与国内社会... 宾馆类建筑在现代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中,展现出对城市发展的适应性转变。通过对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1949年—1976年)国内诞生的一批新式多层宾馆类建筑调研,从宾馆立面构图,细部特征等进行分析,挖掘宾馆类建筑发展脉络及其与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同异性,探讨其在指导思想和政策背景的变化过程中所呈现的时代实践特征。为国内宾馆类建筑的保护与价值提升提供理论研究基础,也有助于补充与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建筑文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1949—1976) 宾馆类建筑 立面特征 差异性
下载PDF
1949年以前中国西北地区苔藓植物采集研究史
14
作者 阿晓东 徐杰 于宁宁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23年第4期428-435,共8页
中国西北地区苔藓植物的采集研究始于19世纪70年代,1949年以前以外国人采集的标本数量居多。中国人在西北地区的苔藓植物采集始于20世纪20年代,大规模采集在1937年北平植物研究所西迁陕西省武功之后。在西北地区采集过苔藓植物的外国人... 中国西北地区苔藓植物的采集研究始于19世纪70年代,1949年以前以外国人采集的标本数量居多。中国人在西北地区的苔藓植物采集始于20世纪20年代,大规模采集在1937年北平植物研究所西迁陕西省武功之后。在西北地区采集过苔藓植物的外国人主要是来自俄国、意大利、法国的5位采集者。中国人有秦仁昌、刘慎谔、夏纬瑛、孔宪武、钟补求、傅坤俊、刘继孟等近20位老一辈植物学家。1949年以前采集的苔藓植物标本为新中国成立后的苔藓植物分类学及分支学科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整理出1949年以前在西北地区采集过苔藓植物的采集人、采集的时间、地点和新种的文献等信息,为西北地区苔藓植物分类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历史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苔藓植物 标本采集 研究史 1949以前
下载PDF
1949年至1978年广州的“新村”建设研究
15
作者 陈健聪 彭长歆 《住区》 2023年第5期12-22,共11页
文章以广州“新村”为观察视角,对1949~1978年广州居住区建设的发展脉络与住区对城市发展和居住生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该时期广州“新村”与广州的城市建设有密切的联系。1949~1978年广州的“新村”是根据国家发展政策和经济情况,... 文章以广州“新村”为观察视角,对1949~1978年广州居住区建设的发展脉络与住区对城市发展和居住生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该时期广州“新村”与广州的城市建设有密切的联系。1949~1978年广州的“新村”是根据国家发展政策和经济情况,及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以节省造价为目标,因应不同人群的生活习惯和居住需求而设计和建设的,类型和形式丰富。广州的“新村”满足了工人、水上居民、华侨、知识分子等人群的居住需求,促进了广州城郊发展,与之配套的公共设施也深刻地改变了人民的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对1949~1978年广州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建筑 城市住宅 1949~1978 广州 住区建设 新村
下载PDF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国(1949-1979年)
16
作者 丁世鑫 《临沂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106-114,共9页
1949—1979年,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翻译与研究在中国经历了一次起起落落的过程。1949—1953年出现了一个小高潮,1954—1955年则处于低谷,1956年却形成了更大规模的高潮,此后则一路走低,1960年代之后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1970年代末... 1949—1979年,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翻译与研究在中国经历了一次起起落落的过程。1949—1953年出现了一个小高潮,1954—1955年则处于低谷,1956年却形成了更大规模的高潮,此后则一路走低,1960年代之后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1970年代末逐渐有所起色。由此也形成了作家在不同历史阶段迥异的镜像:从“为人生的现实主义作家”到“进步性与反动性矛盾地集合于一身的伟大作家”到“反动作家”再到“进步性与反动性矛盾地集合于一身的伟大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中国 1949—1979
下载PDF
中国煤炭工业技术自立的实现途径探析(1949—1966年)
17
作者 王慎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1949—1966年中国煤炭工业领域实现技术自立主要依赖三个途径,分别是外部技术的引进、群众性技术革命运动和科研工作者的技术创新。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三类技术自立的方式都在不同阶段分别发挥了各自的独特作用。直接引进、借鉴、吸收国... 1949—1966年中国煤炭工业领域实现技术自立主要依赖三个途径,分别是外部技术的引进、群众性技术革命运动和科研工作者的技术创新。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三类技术自立的方式都在不同阶段分别发挥了各自的独特作用。直接引进、借鉴、吸收国外的经验和技术固然可以快速、有效提升当时国内煤炭工业的技术水平,但由于受制于国家之间外交关系,时常有中断的风险,故不是较为可靠的技术自立渠道。“自下而上”式的群众性技术革命虽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民众的热情和才智,但客观事物发展的自身规律决定这样的技术进步基本不可能在尖端的、重大的科研领域取得突破,也很难保证技术革命运动能够持续开展。与外部技术的引进和群众性技术革命运动相比,充分发挥国内学校、科研机构的作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智慧,开展技术攻关才是煤炭工业实现技术自立的正确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工业 技术自立 技术创新 1949—1966
下载PDF
口号文化中的经济政策转变——以1927~1949年问的根批地经济为研究对象
18
作者 陈洁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 2013年第9期9-9,90,共2页
从我们几代人的成长历程采看,口号文化是我们最不陌生的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口号文化的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该文梳理了1927~1949年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口号,并结合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口号提出的背景进行分析,从中找出贯穿于其间的... 从我们几代人的成长历程采看,口号文化是我们最不陌生的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口号文化的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该文梳理了1927~1949年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口号,并结合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口号提出的背景进行分析,从中找出贯穿于其间的党的经济政策的转变通过对这一时期经济政策转变的分析,揭示1927~1949年间根据地经济建设的的成果和历史演变规律。该文试图通过口号的变化探寻经济政策的变化,重点在于经济政策的历史演变过程这一时期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绕过政治、军事等在那一时期占极大比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9 经济政策 文化现象 政策转变 历史演变过程 中国共产党 成长历程 经济建设
下载PDF
1927年古浪8级地震的震灾特征与启示 被引量:8
19
作者 谢虹 袁道阳 +2 位作者 雷中生 刘百篪 苏琦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2-627,共6页
1927年5月23日在甘肃古浪附近发生了一次8级大地震,震中烈度达Ⅺ度,造成数万人伤亡和大量建筑物毁坏,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根据历史地震记载资料和新收集补充的震害调查资料,首先分析了1927年古浪8级地震的地表破裂带特征,进... 1927年5月23日在甘肃古浪附近发生了一次8级大地震,震中烈度达Ⅺ度,造成数万人伤亡和大量建筑物毁坏,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根据历史地震记载资料和新收集补充的震害调查资料,首先分析了1927年古浪8级地震的地表破裂带特征,进而根据各破坏点的烈度情况,修改完善并重新编绘了本次地震的等震线图.分别从人员伤亡、房屋破坏、土地破坏、文物破坏及交通通讯破坏等方面分析了1927年古浪8级地震的震灾特征.地震引发的大规模滑坡、崩塌和严重的次生水灾等进一步加剧了震害程度,并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文物群破坏.科学总结和分析本次地震的震灾特征,对未来的大震科学研究、震灾防御和应急救援等均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7 8级地震 地震灾害 启示 古浪
下载PDF
1644—1949年陕北地区旱灾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宪功 徐雪强 +2 位作者 古帅 王尚义 牛俊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6-180,共5页
通过对1644—1949年间陕北地区自然灾害史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研究了该区域旱灾的等级、发生频率、分布特征、致灾原因等。经统计,该区共发生旱灾131次,发生频率为2.34 a/次。旱灾阶段性明显:1644—1743年间以轻度旱灾为主,灾害频率较低... 通过对1644—1949年间陕北地区自然灾害史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研究了该区域旱灾的等级、发生频率、分布特征、致灾原因等。经统计,该区共发生旱灾131次,发生频率为2.34 a/次。旱灾阶段性明显:1644—1743年间以轻度旱灾为主,灾害频率较低;1744—1823年间中度旱灾增加,轻度中度旱灾交替发生,旱灾频次提高;1824—1949年间,灾害频次大幅增加,大旱灾和特大旱灾频繁发生,灾情持续时间延长,呈现频次逐渐增加、等级逐渐升高的趋势。从发生季节看,夏季是旱灾发生的主要季节,次为春季和秋季。从地域分布上看,旱灾的发生频率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特征。该区旱灾的发生与气候波动有直接关系,降水量减少是诱发该区大旱灾和特大旱灾的主要原因,而降水分配不均则是轻度和中度旱灾的主要原因,过度的农业开发则加剧了旱灾的危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灾 时空特征 成因 1644-1949 陕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