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1928—1930年西北大旱灾的特点及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沈社荣 《固原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36-40,共5页
1928至1930年西北出现了毁灭性大旱,此次大灾持续时间之长,波及范围之广,死亡人口之多,在历史上实属罕见。它不仅夺取了几百万人的生命,使西北民众历尽了骇人听闻的人间惨剧,而且使农村经济濒临破产,社会风气因之恶化,并且是导致西北社... 1928至1930年西北出现了毁灭性大旱,此次大灾持续时间之长,波及范围之广,死亡人口之多,在历史上实属罕见。它不仅夺取了几百万人的生命,使西北民众历尽了骇人听闻的人间惨剧,而且使农村经济濒临破产,社会风气因之恶化,并且是导致西北社会在近代后期长期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大旱灾固然是自然环境恶化所致,但救援不力、水利失修也是加剧灾荒,导致死亡人口过多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8-1930 西北干旱 人间惨剧 农村经济 自然环境 灾荒史 生态保护
下载PDF
《上海漫画》中的旗袍与改良(1928——1930年) 被引量:4
2
作者 龚建培 《服装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66-72,共7页
漫画作为研究近代服饰史的一种特殊图像资料,记录了当时服饰发展中引人深思的某些现象,也揭示了漫画作者对近代服饰改良过程的感受、理解与表达。从《上海漫画》中选择了部分作品,分析、探讨了1928——1930年间旗袍衣领变迁在漫画中的... 漫画作为研究近代服饰史的一种特殊图像资料,记录了当时服饰发展中引人深思的某些现象,也揭示了漫画作者对近代服饰改良过程的感受、理解与表达。从《上海漫画》中选择了部分作品,分析、探讨了1928——1930年间旗袍衣领变迁在漫画中的呈现、演绎,以及漫画作者对旗袍时尚发展的阐释和设计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漫画》 旗袍与改良 1928-1930
下载PDF
1928~1930年河南旱荒探因 被引量:1
3
作者 叶宗宝 薛彦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92-95,共4页
河南在地质、天文、地理、气象等方面的变异,是导致旱荒发生的远因;发生于1928~1930年的干旱,以及兵灾匪祸所造成的人文社会环境的混乱,是旱荒形成的近因;灾害期间,当时政府救济不能及时奏效,也未能扭转干旱演变为饥荒的趋势。
关键词 1928~1930 河南旱荒 成灾原因 干旱 兵灾匪祸 饥荒 抗灾能力 救济
下载PDF
1928-1930年陕西大旱灾及其影响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楠 侯秀秀 《邢台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67-69,共3页
1928~1930年,西北地区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旱灾,其中陕西受灾程度最重,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原因,又有社会原因。面对灾荒,民众和当地政府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仍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经济凋敝,再生产难以恢复,农村社会危机深... 1928~1930年,西北地区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旱灾,其中陕西受灾程度最重,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原因,又有社会原因。面对灾荒,民众和当地政府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仍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经济凋敝,再生产难以恢复,农村社会危机深化,社会秩序混乱,道德伦丧。认真总结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其影响,尤其是研究近代民国时期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影响,对我们今天应对自然灾害仍有现实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8~1930 陕西 大旱灾 影响
下载PDF
1928-1930年陕西大旱灾及其影响探析
5
作者 赵楠 侯秀秀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87-90,共4页
1928-1930年,西北地区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旱灾,其中陕西受灾程度最重,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原因,又有社会原因。面对灾荒,民众和当地政府做了一些努力,但仍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经济凋敝,再生产难以恢复,农村社会危机深化,社... 1928-1930年,西北地区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旱灾,其中陕西受灾程度最重,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原因,又有社会原因。面对灾荒,民众和当地政府做了一些努力,但仍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经济凋敝,再生产难以恢复,农村社会危机深化,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认真总结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其影响,尤其是研究民国时期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影响,对我们今天应对自然灾害仍具有现实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8-1930 陕西 大旱灾 影响
下载PDF
1928年甘肃旱灾的时空差异及气候背景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卓仑 王乃昂 +2 位作者 董春雨 吕晓东 赵力强 《灾害学》 CSCD 2010年第4期11-15,32,共6页
整理了1928年甘肃救灾档案资料《甘肃省民国十七年各县灾情一览表》,通过提取该档案中的被灾地域、灾民人口、灾情状况等数据,建立以县为基本单位的灾情指数的方法,复原了我国近代历史时期一次重大旱灾——1928年甘肃旱灾的受灾地区和... 整理了1928年甘肃救灾档案资料《甘肃省民国十七年各县灾情一览表》,通过提取该档案中的被灾地域、灾民人口、灾情状况等数据,建立以县为基本单位的灾情指数的方法,复原了我国近代历史时期一次重大旱灾——1928年甘肃旱灾的受灾地区和受灾情况。复原结果表明,甘肃省此次旱灾灾情最严重地区为该省的中东部,而该省西部和北部地区受灾相对较轻。在成灾时间上,春季该省中东部地区就形成旱灾的中心,并且该中心在夏季和秋季一直存在,形成了罕见的春、夏、秋三季连旱连灾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旱灾 气候背景 历史气候 1928
下载PDF
1930年前后中国农家收支状况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东刚 关永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7-91,共5页
近代中国的农村革命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而要深入理解革命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就需要对近代农民的经济尤其是收支状况进行研究。本文从1930年前后的社会调查资料出发,考察了当时农家的收支状况,以及农家借贷的主要用途。实证数据表... 近代中国的农村革命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而要深入理解革命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就需要对近代农民的经济尤其是收支状况进行研究。本文从1930年前后的社会调查资料出发,考察了当时农家的收支状况,以及农家借贷的主要用途。实证数据表明,在1930年前后全国有接近一半的农户负债经营,约三分之一的农户收不抵支,而农户借贷的三分之二以上是为了供应生活必需品和婚丧消费开支而非生产性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0 农家收支 农家负债
下载PDF
1928年安徽人口普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石庆海 王倩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105,114,共6页
通过梳理1928年安徽人口普查的背景、制度和执行情况,分析普查数据,可以得知此次人口普查执行得力,普查结果可信度较高。但由于种种原因,此次人口普查所得人口数量与实际人口仍有相当差距。利用以中国土地利用调查为代表的区域性人口抽... 通过梳理1928年安徽人口普查的背景、制度和执行情况,分析普查数据,可以得知此次人口普查执行得力,普查结果可信度较高。但由于种种原因,此次人口普查所得人口数量与实际人口仍有相当差距。利用以中国土地利用调查为代表的区域性人口抽样调查的结果,通过调整人口性别比可以对1928年安徽人口数量进行大概规模的复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8 安徽 人口普查 人口数量
下载PDF
1928年中华国货展览会述论 被引量:11
9
作者 洪振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3-88,共6页
1928年中华国货展览会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国货展览会。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民元以来蓬勃发展的国货运动催生了国货展览会。按“官商合办”模式,国民政府工商部、上海市政府和上海总商会,在经济民族主义的策动下,共同成功举... 1928年中华国货展览会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国货展览会。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民元以来蓬勃发展的国货运动催生了国货展览会。按“官商合办”模式,国民政府工商部、上海市政府和上海总商会,在经济民族主义的策动下,共同成功举办了中华国货展览会。中华国货展览会推动了国货的销售和改良,使得人们的国货情结和经济救国观念都有所提高,体现出了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官商关系的合作面相和经济民族主义对内提倡发展的理性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国货展览会 官商合办 经济民族主义 1928
下载PDF
香烟、文学与社会——社会“日常性”的一种呈现方式(1930年前后)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兴 杨剑龙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2期22-30,共9页
1930年前后的文学史料中,频繁地出现了内涵丰富的"香烟",对"香烟"的话语功能进行梳理、分析,考察了不同文化类型的文人们在话语实践上的某些共同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1930年前后中国社会的另一面真实——"... 1930年前后的文学史料中,频繁地出现了内涵丰富的"香烟",对"香烟"的话语功能进行梳理、分析,考察了不同文化类型的文人们在话语实践上的某些共同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1930年前后中国社会的另一面真实——"日常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0前后 香烟 文学 社会“日常性”
下载PDF
1928—1932年的陕北大旱灾及其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梁严冰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01-106,共6页
1928—1932年(民国17—21年)陕北遭受了历史上少有的大旱灾,大旱灾使该地区出现了持续的生存危机。旱灾引发了大范围的鼠疫流行,这对人民的生活条件造成了重大创伤,而地方官吏及国民党政府政治腐败,致使灾荒进一步加剧。大旱灾不仅对当... 1928—1932年(民国17—21年)陕北遭受了历史上少有的大旱灾,大旱灾使该地区出现了持续的生存危机。旱灾引发了大范围的鼠疫流行,这对人民的生活条件造成了重大创伤,而地方官吏及国民党政府政治腐败,致使灾荒进一步加剧。大旱灾不仅对当时的陕北社会影响重大,而且对以后的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灾荒致使本已十分脆弱的陕北生态环境和植被进一步恶化,人口和劳动生产力锐减,同时使社会矛盾日益加剧。这为陕北红军和陕北根据地的创建、发展以及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最终落脚陕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8-1932 陕北 旱灾 环境 人口 革命
下载PDF
图像“更衣记”——《上海漫画》中服饰图像的叙事解读(1928~1930) 被引量:2
12
作者 龚建培 《服饰导刊》 2019年第2期14-22,共9页
以《上海漫画》中的历史图像及文字说明为依据,结合其他文献资料的辨析,从图像叙事学的角度分析和探讨了1928~1930年间女性服饰发展的轨迹、款式变迁的主要特征以及近代服饰历史研究中值得商榷的一些问题。并以具体的案例提出了在服饰... 以《上海漫画》中的历史图像及文字说明为依据,结合其他文献资料的辨析,从图像叙事学的角度分析和探讨了1928~1930年间女性服饰发展的轨迹、款式变迁的主要特征以及近代服饰历史研究中值得商榷的一些问题。并以具体的案例提出了在服饰研究中以图叙史、以图证史的解读范式以及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漫画》 服饰图像 叙事解读 1928~1930
下载PDF
1913—1930年电影中的女性服饰形象及其变化规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哲 梁惠娥 《服装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320-327,共8页
1913—1930年属于中国电影从萌芽到发展的阶段,电影中的女性服饰形象也在不断变化。将1913—1930年电影中的女性角色进行分类,针对少妇、劳动妇女、乡村少女、富家小姐这4类主要女性角色,从服装、配饰、发型、妆容的角度分析其服饰形象... 1913—1930年属于中国电影从萌芽到发展的阶段,电影中的女性服饰形象也在不断变化。将1913—1930年电影中的女性角色进行分类,针对少妇、劳动妇女、乡村少女、富家小姐这4类主要女性角色,从服装、配饰、发型、妆容的角度分析其服饰形象。对比和归纳1913—1930年电影中女性服饰形象的变化,总结出从保守到开放、从注重彰显社会地位到彰显个性的变化规律,并从新思想的传播、新风尚的形成以及电影摄制的客观因素3方面探究其变化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13-1930 女性服饰形象 变化规律 变化原因
下载PDF
民国文学史视野下通俗小说家“著史现象”考论——以张恨水的1930年为中心 被引量:1
14
作者 康鑫 刘晓红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93-98,共6页
1930年的张恨水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文学史料收集和考证。他对通俗小说渊源的考证显示出对小说研究初步的学术积累。除张恨水外,民国时期通俗理论的相关论述,多出自于身为通俗小说家的作家之手,他们从创作实践出发,随感式地论说有关通俗文... 1930年的张恨水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文学史料收集和考证。他对通俗小说渊源的考证显示出对小说研究初步的学术积累。除张恨水外,民国时期通俗理论的相关论述,多出自于身为通俗小说家的作家之手,他们从创作实践出发,随感式地论说有关通俗文学创作的相关问题,这成为民国通俗小说家表达文学观念的特殊方式。这些关于文学史零散但鲜活的论述应成为当下研究者建构现代通俗文学理论重新返回的历史现场与理论原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文学 张恨水 著史 1930
下载PDF
蒋介石1928年统一前后政治运筹评议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率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54,共9页
192 8年统一前后 ,是民国政治转折的重要关头 ,中国的统一面临来自帝国主义势力和军阀主义势力两个方面的挑战。身处其间的关键人物蒋介石在外交上采取措施 ,尽量减少北伐统一中帝国主义势力的掣肘 ,避开并侧面对抗日本对中国统一的阻... 192 8年统一前后 ,是民国政治转折的重要关头 ,中国的统一面临来自帝国主义势力和军阀主义势力两个方面的挑战。身处其间的关键人物蒋介石在外交上采取措施 ,尽量减少北伐统一中帝国主义势力的掣肘 ,避开并侧面对抗日本对中国统一的阻挠 ,成功并且策略地抵制了日本的侵略。在二次北伐中 ,蒋介石消灭北洋政权 ,促成东北易帜 ,打击了军阀势力 ,推进了国家统一的进程 ;但在军事善后的过程中 ,蒋介石以裁兵削夺异己势力 ,使国民党派系矛盾再次激化 ,引发新的内战 ,统一局面得而复失 ,构成严重政治败笔。事实表明 ,1 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1928 统一 帝国主义 军阀主义
下载PDF
1930年辽西大水灾诱因考察——基于环境史视角 被引量:3
16
作者 焦润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83-87,共5页
作为近百年来中国灾害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极端天气灾害事件,1930年辽西大水灾不是一个偶发的孤立的天气灾害事件,而是与东北地区特别是辽西地区森林植被的破坏、农业的过度垦殖有密切关系。将该事件作为一个环境史的典型个案放到整个东北... 作为近百年来中国灾害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极端天气灾害事件,1930年辽西大水灾不是一个偶发的孤立的天气灾害事件,而是与东北地区特别是辽西地区森林植被的破坏、农业的过度垦殖有密切关系。将该事件作为一个环境史的典型个案放到整个东北百年来的开发史背景下进行考察,清楚地凸现出环境破坏对于局部天气的影响:正是百年来辽西森林的过度砍伐所造成的山体裸露、植被破坏以及防洪堤坝建设滞后等人为因素,成为招致此次大水灾的重要环境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大水 环境史 森林毁灭 防洪堤坝 1930
下载PDF
审美之维——1928—2008年《蚀》的接受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思广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8-84,共7页
80年来《蚀》的接受分为三个时期:生成期(1928—1941)、转向期(1951—1963)和深化期(1979—2008)。生成期《蚀》接受的成就在于文本的时代性与人物的心理刻画为众多接受者所公认,成为《蚀》的既定视野。转向期《蚀》的接受在特殊的历史... 80年来《蚀》的接受分为三个时期:生成期(1928—1941)、转向期(1951—1963)和深化期(1979—2008)。生成期《蚀》接受的成就在于文本的时代性与人物的心理刻画为众多接受者所公认,成为《蚀》的既定视野。转向期《蚀》的接受在特殊的历史语境下展开,主流话语导引与文学史视野是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但《蚀》的接受不仅没有多少推进,反而有所后退。深化期《蚀》的接受在"时代女性"形象以及政治隐喻与艺术表达的定向及具体化上取得突破,形成既定视野,但一些有待实现的接受视野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8—2008 《蚀》 接受研究 既定视野 接受视野 接受视阈
下载PDF
发展与深化——1930—1937年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思广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6,共12页
1930—1937年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较前一时期而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传递底层革命者的精神诉求,还是反映革命青年的浪漫与激情;无论是真实地再现底层民众的贫苦生活,还是剖析并揭露20世纪30年代社会的黑暗及乱象;无论是对人性的揭... 1930—1937年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较前一时期而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传递底层革命者的精神诉求,还是反映革命青年的浪漫与激情;无论是真实地再现底层民众的贫苦生活,还是剖析并揭露20世纪30年代社会的黑暗及乱象;无论是对人性的揭示与探索,还是在抗日爱国情绪的书写上,都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色。特别是表现人与社会的解放,人在社会中的位置,人与社会的各种不和谐矛盾的揭示与解决,是发展深化期的长篇小说最显著的变化。这也使其不仅成为记录中国30年代社会全景的历史镜像,也成为记录中国30年代社会巨变的晴雨表。一大批屹立于文学史的典型人物,是这个时代重要的收获。作家们锐意创新,开创新的文体范式,借鉴西方现代的艺术表现形式,并融创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艺术范式,也为中国小说的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镜。这使得这一时期的长篇小说不再幼稚而走向深化,为继续发展的长篇小说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0--1937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 发展 深化
下载PDF
简论1928—1949年国民政府的荒政——以河北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玉梅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2期133-135,共3页
中国是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度,到了民国时期,由于自然条件、社会条件进一步恶化,而社会生产力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人民抗灾能力依旧很低,所以,自然灾害更为频繁,其社会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民国时期历届政府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由此引发的... 中国是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度,到了民国时期,由于自然条件、社会条件进一步恶化,而社会生产力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人民抗灾能力依旧很低,所以,自然灾害更为频繁,其社会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民国时期历届政府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都难逃救济灾民、实行荒政的职责,于是,荒政成为衡量政府政绩的尺度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8—1949 国民政府 河北 荒政 防灾工作 救灾政策
下载PDF
1930年代初:新文学的危机与《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产生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建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6-142,共7页
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激进的革命文学阵营将五四新文学和自由主义文学等树为批判对象。针对左翼文学的激进化,国民政府加强了对文艺的管控,文艺的健康发展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左翼阵营采取化整为零、灰色化办刊策略等度过危... 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激进的革命文学阵营将五四新文学和自由主义文学等树为批判对象。针对左翼文学的激进化,国民政府加强了对文艺的管控,文艺的健康发展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左翼阵营采取化整为零、灰色化办刊策略等度过危机,在九·一八和一·二八之后社会整体性左倾的大趋势下,获得了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新月》《现代》等中性化文学刊物出现由"同人化"向"公共化"发展趋势,推动了作家的重新聚合,文坛出现结构性变化。《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在1930年代出版,是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与1930年这个历史节点有关,与这个历史节点引起的文坛的结构性变化有关,足以引起学界关于那个时段文学与时代关系的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0 新文学危机 商业出版 文坛重构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