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28—1937年北平青年左翼倾向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裴植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21年第10期121-127,共7页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大批知识青年克服艰险奔赴延安。在其背后,是左翼进步思想对青年人的浸润和影响。就1928—1937年的北平来说,首先,北平小报以其代表民众、监督政府的使命意识成为传播左翼思想的重要平台;其次,知识青年以其文化知识...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大批知识青年克服艰险奔赴延安。在其背后,是左翼进步思想对青年人的浸润和影响。就1928—1937年的北平来说,首先,北平小报以其代表民众、监督政府的使命意识成为传播左翼思想的重要平台;其次,知识青年以其文化知识凸显革命书写重要性的同时,也试图在革命实践层面产生影响;最后,受国民党当局和学校的双重作用,左翼思想在高校呈现出学术化变通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平青年 左翼思想 1928—1937
原文传递
1928-1937年的电政公债
2
作者 张云燕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3-136,共4页
在1928-1937年间,国民政府多次试图发行电政公债进行融资,却只有民国二十四年电政公债发行成功。此次发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公债券在发行后实际上未进行公开认购及流通,而仅是成为向金融机构借款的抵押品。1928-1937年的电政公债,在制... 在1928-1937年间,国民政府多次试图发行电政公债进行融资,却只有民国二十四年电政公债发行成功。此次发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公债券在发行后实际上未进行公开认购及流通,而仅是成为向金融机构借款的抵押品。1928-1937年的电政公债,在制度构建、运作设计及操作过程等环节都反映了当时电信产业发展融资的巨大需求及行业本身要求走向市场的客观性,但受时代局限,其发行屡次未果,仅二十四年公债得以发行。对这一期间电政公债发行的研究,有助于对民国内债史乃至政治史、经济史研究的深入,对于现代产业融资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8—1937 国民政府 电政公债
下载PDF
试析沪杭甬铁路职工卫生事业的发展(1928-1937)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玄博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8-84,共7页
1929年12月、1930年2月,国民政府铁道部卫生处、铁道部直辖京沪、沪杭甬铁路管理局①相继成立之后,沪杭甬铁路职工卫生事业被提上工作日程,并以建立职工医疗、防疫与体检、卫生教育等作为工作重点。职工医疗事业主要通过兴建铁路医院并... 1929年12月、1930年2月,国民政府铁道部卫生处、铁道部直辖京沪、沪杭甬铁路管理局①相继成立之后,沪杭甬铁路职工卫生事业被提上工作日程,并以建立职工医疗、防疫与体检、卫生教育等作为工作重点。职工医疗事业主要通过兴建铁路医院并划分医务区的方式开展,从初复诊人数、出入院人数、资金投入数等内容来看,可谓初见成效;防疫与体检事业主要通过铁道部和路局所颁布的各类规章将此二者确立下来,并逐渐成为一项长期制度;卫生教育事业主要通过五类具体工作,给铁路职工普及科学的卫生常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1928-1937年间沪杭甬铁路职工卫生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8—1937 沪杭甬铁路 职工卫生事业 民国浙江
原文传递
近代中国传统行政中心城市人口现代化初探——对抗战前十年南昌城市人口结构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孙伟 钟建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93-99,共7页
抗战前十年,南昌具有不同于沿海沿江开埠通商城市和传统工商业衰落城市的独特城市人口现象:性别比趋于合理,真正的劳动力人口不多,本地人口占大多数,自由职业者较多,真正高素质人才较少等。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城市人口转型的多样性,这种... 抗战前十年,南昌具有不同于沿海沿江开埠通商城市和传统工商业衰落城市的独特城市人口现象:性别比趋于合理,真正的劳动力人口不多,本地人口占大多数,自由职业者较多,真正高素质人才较少等。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城市人口转型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在传统行政中心城市近代化的进程中具有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行政中心城市 抗战前十年 南昌 城市人口结构
下载PDF
南京北极阁曾是中国气象人才的“摇篮”
5
作者 陈学溶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1-672,共2页
南京北极阁是前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的创业原址。从1928年初气象研究所筹备之日起,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气象研究所迁离北极阁为止的不到10年期间,据我所知,先后在北极阁气象研究所工作过的约为120人,其中业务技术人员有90... 南京北极阁是前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的创业原址。从1928年初气象研究所筹备之日起,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气象研究所迁离北极阁为止的不到10年期间,据我所知,先后在北极阁气象研究所工作过的约为120人,其中业务技术人员有90%以上,事务管理人员约10人,所内的事务性工作多由业务技术人员兼做,分工明确、任务具体、相互协调、效率也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阁 气象人才 摇篮 1928-1937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