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留学生与1920-1930年代市政学的传入及其人才培养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可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14,共6页
19世纪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性市政改革运动,不仅成功地确立起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要求的管理制度,而且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社会的发展,带动了市政研究的兴起。20世纪初,美国城市社会的重大变动和美国学界的研究动向,引起了中国留学生的... 19世纪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性市政改革运动,不仅成功地确立起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要求的管理制度,而且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社会的发展,带动了市政研究的兴起。20世纪初,美国城市社会的重大变动和美国学界的研究动向,引起了中国留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他们多在美国知名市政研究机构学习或实践,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经过正规训练的市政专门人才。而民国初年中国近代城市化的进程也促使国内城市管理体制发生变动。1920年代回国的市政学留学生们主动适应国内城市发展的需要,积极介绍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性市政改革潮流,热情传播市政学知识,推动了市政学的输入,并促成了市政专门人才的培养,为1920-1930年代国内市政改革运动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人才支持。从此,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融入世界城市发展潮流中,与世界城市发展动向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连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学 留学生 1920—1930年代 市政改革 市政人才
下载PDF
1930年代左翼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纠葛 被引量:2
2
作者 吕周聚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46,共7页
1930年代左翼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之间具有一种复杂的关系,许多作家既有左翼文学的倾向,又有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作家主体意识的左右互换、作品内容中所呈现出来的颓废与反抗主题及鲜明的现代主义艺术形式三个方面。在有些... 1930年代左翼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之间具有一种复杂的关系,许多作家既有左翼文学的倾向,又有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作家主体意识的左右互换、作品内容中所呈现出来的颓废与反抗主题及鲜明的现代主义艺术形式三个方面。在有些人看来这是左翼文学不成熟的表现,但这应该是一种正常的文学发展状态。后来因过于强调左翼文学的政治性而导致二者分道扬镳,甚至出现了二者相互对立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0年代 左翼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 纠葛
下载PDF
1913—1930年电影中的女性服饰形象及其变化规律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哲 梁惠娥 《服装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320-327,共8页
1913—1930年属于中国电影从萌芽到发展的阶段,电影中的女性服饰形象也在不断变化。将1913—1930年电影中的女性角色进行分类,针对少妇、劳动妇女、乡村少女、富家小姐这4类主要女性角色,从服装、配饰、发型、妆容的角度分析其服饰形象... 1913—1930年属于中国电影从萌芽到发展的阶段,电影中的女性服饰形象也在不断变化。将1913—1930年电影中的女性角色进行分类,针对少妇、劳动妇女、乡村少女、富家小姐这4类主要女性角色,从服装、配饰、发型、妆容的角度分析其服饰形象。对比和归纳1913—1930年电影中女性服饰形象的变化,总结出从保守到开放、从注重彰显社会地位到彰显个性的变化规律,并从新思想的传播、新风尚的形成以及电影摄制的客观因素3方面探究其变化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13-1930 女性服饰形象 变化规律 变化原因
下载PDF
论留学生在1920-1930年代市政改革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可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共7页
留学生群体是1920-1930年代国内市政改革实践的中坚力量。由著名留美市政专家孙科领导的广州市政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的城市政府,实现了市政体制的历史性创新,成为南京国民政府城市制度的蓝本;由专门人才执掌市政既是近代城市发展... 留学生群体是1920-1930年代国内市政改革实践的中坚力量。由著名留美市政专家孙科领导的广州市政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的城市政府,实现了市政体制的历史性创新,成为南京国民政府城市制度的蓝本;由专门人才执掌市政既是近代城市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20世纪以来先进国家市政进步确立的共同原则。留学生群体对国内市政改革实践的积极参与使城市政府的专门化程度得到提升,科学化管理成为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留学生群体吸取了先进国家市政进步的成功经验,通过加强城市规划设计、合署办公、突出城市特色和发展方向等措施,使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有较为明显的提高。总之,留学生群体在1920-1930年代的市政改革实践中促成了民国时期的城市面貌发生较大改观,为推动城市近代化进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1920—1930年代 市政改革 城市近代化
下载PDF
论1930年代小说中的都市否定意象
5
作者 宋剑华 陈婷婷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5-29,共5页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出现了几股引人注目的创作潮流:左翼文学、新感觉派和自由主义文学。他们的作品或将阶级内涵融入文学之中,以革命的名义大胆地想象"都市文明";或对城市繁华进行隐性思考,把难以言喻的精神绝望转变成了&q...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出现了几股引人注目的创作潮流:左翼文学、新感觉派和自由主义文学。他们的作品或将阶级内涵融入文学之中,以革命的名义大胆地想象"都市文明";或对城市繁华进行隐性思考,把难以言喻的精神绝望转变成了"思乡"情感;或用乡土的视角衡量都市与乡村,试着探寻拯救古老中华民族文化的途径……尽管创作倾向各有不同,但在表达现代都市意象方面,却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都市"否定的情感叙事。这一情感叙事就形成了阶级话语中的都市消解、现代叙述里的都市质疑、乡土呼唤下的都市逃亡,其中昭示着社会的深刻变革,也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知识分子的乡土情结、恒定的民族心理以及他们在"现代性"进程中复杂的情感变化。实际上,"都市"意象作为1930年代文学的一个醒目现象,为深入研究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品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参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0年代小说 左翼文学运动 新感觉派 自由主义文学 都市否定意象
下载PDF
略论1930—1940年代中国现代小说观念
6
作者 冒建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1-123,共3页
中国现代小说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既往的小说观念便让位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左翼小说理论主要体现在注重社会环境及时代精神、追求大众化和典型问题等方面;而在此主流之外,还存在着与之相对立的现代写实主义、“新心理写实主义”等。4... 中国现代小说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既往的小说观念便让位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左翼小说理论主要体现在注重社会环境及时代精神、追求大众化和典型问题等方面;而在此主流之外,还存在着与之相对立的现代写实主义、“新心理写实主义”等。40年代的小说观念则带有更多的战争时代特质,其中既有传统小说的历史绵延,又有对战争小说神话的构筑。相反方向的寻求另一方净土,及对小说中“美”的追求,也取得了虽不喧嚣但却耀眼的成就。对异域小说观念的追求,成为这个时期小说观念向现代性的高峰攀登的主导。总之,一个多元化的小说观念空间在这个时期建立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0-1940年代 现代小说 左翼文学 战争小说 小说观念
下载PDF
1930年代越南的西化潮流:以武重奉及其小说《红运》为个案
7
作者 夏露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40-146,共7页
1930年代以前越南的小说艺术与中国非常类似,也长期受"史传"和"诗骚"两个传统的影响。随着法国在印度支那殖民地的语言政策的改变,越南从传统的汉文化圈国家一步步走向西化道路,这种西化趋势在1930年代最为显著,因... 1930年代以前越南的小说艺术与中国非常类似,也长期受"史传"和"诗骚"两个传统的影响。随着法国在印度支那殖民地的语言政策的改变,越南从传统的汉文化圈国家一步步走向西化道路,这种西化趋势在1930年代最为显著,因而越南把1930年作为现代文学的开端。本文仅以武重奉及其长篇小说名著《红运》为例,管窥越南20世纪30年代的西化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运 1930年代 越南 西化
下载PDF
新文学家与1930年代山东大学的文学教育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丽媛 泓峻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82-86,共5页
1930年代,当新文学在中国很多大学的文学学科中遭受冷遇之时,位于青岛的山东大学却聘请了多位新文学家担任文学院教员。这些新文学家教员通过教学、研究等学术活动以及演讲、社团、刊物等校园文化传播渠道,向学生介绍新文学的理念和方法... 1930年代,当新文学在中国很多大学的文学学科中遭受冷遇之时,位于青岛的山东大学却聘请了多位新文学家担任文学院教员。这些新文学家教员通过教学、研究等学术活动以及演讲、社团、刊物等校园文化传播渠道,向学生介绍新文学的理念和方法,使山大形成了注重新文学研究和创作的文学学科特色。同时,前后两批来到山大的新文学家分别秉持了侧重文学的艺术价值和侧重文学的现实功用这两种不同的文学倾向,从而使得山大的文学教育形成了兼顾文学的审美和社会价值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大学 1930年代 新文学家 文学教育
下载PDF
1930年代国人西北开发方案设计评述 被引量:1
9
作者 崔广义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3期35-40,共6页
国民政府北伐成功特别是"九一.八"事变之后,西北地区由于其国防地位的上升,引起国人普遍关注,"西北开发"遂成为当时首要的问题。对"西北开发",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到一般民众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方案。... 国民政府北伐成功特别是"九一.八"事变之后,西北地区由于其国防地位的上升,引起国人普遍关注,"西北开发"遂成为当时首要的问题。对"西北开发",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到一般民众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方案。今日看来,这些开发方案的设计,尤有重要借鉴价值,对今天我们的西部大开发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0年代 西北开发 方案设计 特点
下载PDF
日本批准《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过程及对其政局的影响
10
作者 刘景瑜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19,118,共6页
1930年伦敦海军会议是对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辅助舰作出限制的一次会议。会上签订的《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在日本国内的批准过程颇费周章,在政府做出大量让步的情形下条约才勉强获得批准。其结果对日本政局以及政治走向产生了... 1930年伦敦海军会议是对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辅助舰作出限制的一次会议。会上签订的《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在日本国内的批准过程颇费周章,在政府做出大量让步的情形下条约才勉强获得批准。其结果对日本政局以及政治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条约的签订非但未能有效遏制法西斯势力的崛起,延续政党政治的强势力量,反而使海军内部分裂、派系之争明显,并加速了日本对美国发动战争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 枢密院 政党政治
下载PDF
在“边缘”思考“主流”——20世纪20-30年代厦门大学史学研究趋向探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侃 李建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1-128,共8页
厦门大学的史学研究肇始于20世纪20-30年代,与当时的史学发展潮流亦步亦趋,主要体现在趋向科学化的史学研究理念、主流与地域相结合的史学研究实践和注重现实的史学关怀等方面。这些研究趋向表明,厦门大学并没有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处于... 厦门大学的史学研究肇始于20世纪20-30年代,与当时的史学发展潮流亦步亦趋,主要体现在趋向科学化的史学研究理念、主流与地域相结合的史学研究实践和注重现实的史学关怀等方面。这些研究趋向表明,厦门大学并没有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处于学术的边缘,反而由于国学院的创办而产生了学术自觉,与主流思潮颇多应和之处;同时又能因地制宜,利用厦门地处东南沿海的特殊文化资源拓展自具特点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大学 20世纪20—30年代 史学研究
下载PDF
中国20世纪30年代小说中的女佣形象初探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颖慧 李继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21,共5页
20世纪30年代小说中的女佣形象类型多元且时代色彩浓烈,其中"被缚"的妙龄丫环、"自由"的已婚佣妇以及"异变"形态的女佣是最主要的形象系列。在这一弱势群体的艺术呈示中,由"贵族"趋向平民化、&... 20世纪30年代小说中的女佣形象类型多元且时代色彩浓烈,其中"被缚"的妙龄丫环、"自由"的已婚佣妇以及"异变"形态的女佣是最主要的形象系列。在这一弱势群体的艺术呈示中,由"贵族"趋向平民化、"美与善"的彰显、不同的命运结局是丫环形象的基本特点;卑微贫贱的"无名"身份、悲苦无告的弱者命运、无私无我的博大母爱是佣妇形象的特征;"婢妾"、"被典之妻"和"童养媳"则是沦为劳动或生育工具的"异变"形态的女佣典型。这些斑斓多姿、思想艺术内涵各异的女佣形象,意味深长,且具有丰富的社会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年代小说 女佣形象 丫环
下载PDF
从经济政策的角度阐释美国30年代大萧条的原因 被引量:7
13
作者 关绍纪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0-44,共5页
对于美国30年代大萧条的原因,我们一直从社会制度上寻找,认为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而西方经济学家则一般避开社会制度问题。30年代,凯恩斯主义者首次从财政政策的角度对大萧条的原因作出解释,60年代货币主义者又从货... 对于美国30年代大萧条的原因,我们一直从社会制度上寻找,认为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而西方经济学家则一般避开社会制度问题。30年代,凯恩斯主义者首次从财政政策的角度对大萧条的原因作出解释,60年代货币主义者又从货币政策的角度阐述了大萧条的成因。对于他们关于大萧条原因的阐释和政策,我们不应简单加以否定,而应从中汲取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30年代 利率 经济政策 经济危机 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 贴现率 银行
下载PDF
浅谈30年代左翼电影的寓言化倾向 被引量:4
14
作者 唐锡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9-42,共4页
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电影运动,曾大量采用寓言体式作为一种基本叙事模式。这种模式以编码的方式提供了对现实世界的诠释,无疑带来了批判和解析当时社会的方便,但是同时也产生了类型化、模式化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30年代 左翼 电影 寓言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中前期南京国民政府对地方自治政策的调整 被引量:4
15
作者 曹成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8-116,共9页
针对20年代末30年代初全面推行地方自治出现的弊病,南京国民政府于30年代中前期相应地对地方自治进程作了富有弹性的规定,将保甲制度纳入地方自治之中并大力推行县政改革。保甲纳于自治,国民政府似乎从事实上避免了在基层推行两套政治... 针对20年代末30年代初全面推行地方自治出现的弊病,南京国民政府于30年代中前期相应地对地方自治进程作了富有弹性的规定,将保甲制度纳入地方自治之中并大力推行县政改革。保甲纳于自治,国民政府似乎从事实上避免了在基层推行两套政治制度的矛盾冲突,在形式上又给传统的旨在加强基层社会控制的保甲制度披上民主自治的外衣,看似一种完美的制度创新,实则使地方自治开始实行初期的一些民主自治思想遭到极大损害,更加败坏了自治名声。由于民众对推行保甲出于被动而非主动,以从上而下的保甲制度来培植从下到上的地方自治不仅未能走出"以官治求自治"的老路,反而越走越远。同时,保甲本身也无多大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中前期 南京国民政府 地方自治政策调整 保甲制度
下载PDF
从“左翼电影文化运动”的发生看其历史合理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晓飞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4-160,共7页
本文探寻了1930年代发生的"左翼电影文化运动"的主客观因素,认为"左翼电影文化运动"首先是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当头的必然事件;其次是中国共产党谋求文化领导权的政治需要;再次是左翼知识分子实现社会革命理想的艺... 本文探寻了1930年代发生的"左翼电影文化运动"的主客观因素,认为"左翼电影文化运动"首先是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当头的必然事件;其次是中国共产党谋求文化领导权的政治需要;再次是左翼知识分子实现社会革命理想的艺术实践。因此,本文认为尽管"左翼电影文化运动"有一些过激偏向,但即使是"去意识形态化"批评也无法否认"左翼电影文化运动"的历史合理性。这对于政治与艺术关系的认识,对中国电影文化现状的思考都是有重要参考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0年代 左翼电影文化运动 社会政治动因 左翼电影人
下载PDF
阐释与过度阐释——对一个批评文本的再批评 被引量:1
17
作者 敬鹏林 宁冲 《长春大学学报》 2008年第9期38-41,共4页
批评家往往容易在阐释的同时犯过度阐释的毛病。《新感觉派与二三十年代好莱坞电影》一文在深入分析电影对新感觉派影响的同时,却忽略了其他因素对新感觉派创作的影响,应该也属一种过度阐释。但该文的价值也正好在于其深刻地体现了现代... 批评家往往容易在阐释的同时犯过度阐释的毛病。《新感觉派与二三十年代好莱坞电影》一文在深入分析电影对新感觉派影响的同时,却忽略了其他因素对新感觉派创作的影响,应该也属一种过度阐释。但该文的价值也正好在于其深刻地体现了现代批评的特点:文学批评是独立的创作活动,批评家可以只说自己所看到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与二三十年代好莱坞电影》 新感觉派 文学 电影 阐释 现代批评
下载PDF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西报纸广告研究——以《西京日报》和《西北文化日报》为样本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永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3-57,共5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西报纸广告有一定繁荣。为给今天的报纸广告发展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以《西京日报》和《西北文化日报》为样本,采用现代广告学原理,通过案例分析,研究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西报纸广告的诉求类型,阐述其历史文化特...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西报纸广告有一定繁荣。为给今天的报纸广告发展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以《西京日报》和《西北文化日报》为样本,采用现代广告学原理,通过案例分析,研究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西报纸广告的诉求类型,阐述其历史文化特色,认为其蕴涵着鲜明的时代风格与地域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0年代 陕西 报纸广告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乡村金融枯竭的原因 被引量:1
19
作者 包爱芹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7-80,共4页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的乡村金融出现了严重的枯竭状况。乡村金融枯竭的发生是由多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决定的:乡村现金收入因农产品的价格跌落、农产物的输出减少及乡村副业的萎缩而不断缩减;乡村社会环境的恶化,一些地主富农商人携带大量...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的乡村金融出现了严重的枯竭状况。乡村金融枯竭的发生是由多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决定的:乡村现金收入因农产品的价格跌落、农产物的输出减少及乡村副业的萎缩而不断缩减;乡村社会环境的恶化,一些地主富农商人携带大量资金离村入城;农民大量的资金消耗在沉重的赋税上;一些地区的金融枯竭与外来汇款的中断密不可分;乡村资金集中流向都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村中现银的流失,导致乡村金融枯竭的外部原因是美国高价收购白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初 中国乡村 金融 经济危机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的中德经贸关系述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付丽宁 《惠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6-79,共4页
20世纪30年代,德国和日本是亲密无间的法西斯盟友,而中日两国在七·七事变前已处于事实上的交战敌国关系。在这种背景下,中德两国却关系友好,甚至一度达到"蜜月"般程度。为了研究民国中外关系史上的这一"奇特"... 20世纪30年代,德国和日本是亲密无间的法西斯盟友,而中日两国在七·七事变前已处于事实上的交战敌国关系。在这种背景下,中德两国却关系友好,甚至一度达到"蜜月"般程度。为了研究民国中外关系史上的这一"奇特"现象,文章从经济关系的角度,对中德经贸关系30年代前期的复苏、中期的整合与发展及后期的逆转过程作了考察和分析,为改革开放的中国同发达的德国乃至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关系,特别发展经贸关系提供史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年代 中国 德国 经贸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