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5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文人传统”到“文人电影”——对1940年代中国电影的一种考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安燕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5-142,共8页
1940年代战后出现了一批成就斐然的"文人电影",它们体现出疏离政治,重知识关怀和生命哲学,重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张扬,关注人自身的问题,追求意气与思致、技巧与博雅,以及不拘常法、自出新意的特征。文章从文人传统分析"文... 1940年代战后出现了一批成就斐然的"文人电影",它们体现出疏离政治,重知识关怀和生命哲学,重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张扬,关注人自身的问题,追求意气与思致、技巧与博雅,以及不拘常法、自出新意的特征。文章从文人传统分析"文人电影"集中出现的现实语境及深层动因;又从"意识形态"向"情感结构"的转移,从"惰性在场"与"抽象否定"的不拘常法,阐释"文人电影"深刻的"政治留白",肯定其富于超越面向的精神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0年代 文人电影 意识形态 情感结构 惰性在场
下载PDF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在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在中国的跨文化语用学际遇
2
作者 潘汝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92,共9页
1920—1927年,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在世界影坛大放异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尼伯龙根》《大都会》都曾在当时的中国都市公映。前者融神怪与史诗为一体,受大众热捧;后者的科幻类型与未来主题,更受智识阶层的青睐。这股电影风潮,也引发... 1920—1927年,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在世界影坛大放异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尼伯龙根》《大都会》都曾在当时的中国都市公映。前者融神怪与史诗为一体,受大众热捧;后者的科幻类型与未来主题,更受智识阶层的青睐。这股电影风潮,也引发了中国文艺批评者对电影本体的思考:田汉为表现派冷峻而怪幻的抽象之美所折服;刘呐鸥则更看重这些电影作者的光影探索对确立电影艺术独立地位的重要价值。当然,这些风格鲜明的表现主义作品,也影响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电影创作,费穆、吴永刚等业界精英在《联华交响曲之春闺断梦》《浪淘沙》等片中化用了其最具风格化的光影布景及先锋意蕴。当时中国的不同阶层对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形式及意义建构的不同预期,以及深蕴于中国本土观众及创作者内心的“影戏”传统、“中和之美”等文化图式最终决定了其在中国虽有萌芽却终未汇为潮流的跨文化语用学际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30年代中国电影 比较电影 光影 布景 跨文化语用学
下载PDF
1940年代末国产电影中的妇女解放问题研究
3
作者 刘世浩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30-135,共6页
在1940年代末的国产电影中,对妇女解放问题的大量呈现是这一时期国产电影的显著特色。一批反映妇女实际生活境遇与人生理想之间冲突的影片先后上映,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类影片从不同角度讨论了妇女社会地位、妇女的家庭责任以及职... 在1940年代末的国产电影中,对妇女解放问题的大量呈现是这一时期国产电影的显著特色。一批反映妇女实际生活境遇与人生理想之间冲突的影片先后上映,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类影片从不同角度讨论了妇女社会地位、妇女的家庭责任以及职业妇女的独立性等问题,围绕这类影片的讨论也远远超过了影片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与思想,讨论的范围之广、层次之深,构成了1940年代末国产电影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0年代 国产电影 妇女解放问题
下载PDF
市场与娱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电影创作走向
4
作者 张伟 《声屏世界》 2023年第4期88-90,共3页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电影界在经历了后文革时代短暂的多元探索后,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第五代导演作为一种有着共同创作风格的群体开始彻底分化,电影也出现了商业化、娱乐化的分化。文章着重探讨我国电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电影界在经历了后文革时代短暂的多元探索后,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第五代导演作为一种有着共同创作风格的群体开始彻底分化,电影也出现了商业化、娱乐化的分化。文章着重探讨我国电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娱乐化倾向,试图结合当时中国电影界的种种现象,为当今电影的发展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八十年代 中国电影 娱乐电影 第五代
下载PDF
中国早期电影中表演美学的本土特征探析:以“第二代”导演的实践为例
5
作者 朱国昌 窦嫣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1,共7页
中国早期电影表演与西方以及其他国家的电影表演并不在同一个表现维度上,它们的判别标准也不同。中国早期电影表演形成了明显的中国式本土表演范式,凸显了鲜明的中国早期电影表演美学的本土特征,它集中反映在中国第二代电影导演的实践... 中国早期电影表演与西方以及其他国家的电影表演并不在同一个表现维度上,它们的判别标准也不同。中国早期电影表演形成了明显的中国式本土表演范式,凸显了鲜明的中国早期电影表演美学的本土特征,它集中反映在中国第二代电影导演的实践过程中,作品创作时间主要集中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美学 电影表演 中国早期电影 本土特征 表现维度 电影导演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作品创作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对旗袍时尚的价值塑造 被引量:1
6
作者 田欣 张玲 《服装设计师》 2023年第11期71-77,共7页
20世纪30年代是旗袍时尚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电影事业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目前学界有关20世纪30年代旗袍时尚的研究成果,鲜有触及电影媒介在大众传播中对旗袍时尚伦理价值的塑造问题。文章拟对20世纪30年代的电影影像进行挖掘,结合报... 20世纪30年代是旗袍时尚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电影事业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目前学界有关20世纪30年代旗袍时尚的研究成果,鲜有触及电影媒介在大众传播中对旗袍时尚伦理价值的塑造问题。文章拟对20世纪30年代的电影影像进行挖掘,结合报刊、杂志等文献资料,分析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中旗袍时尚的价值内涵与传播规律,总结该时期的中国电影人是如何运用旗袍这种“有意味”的视觉符号语言讲述故事、传递价值与情感,并使之成为标示社会新风、引导大众时尚的有效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中国电影 旗袍时尚 价值塑造
下载PDF
纾解人格异化——论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明星的社会文化功用
7
作者 游晓光 张晓仝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3-149,170,共8页
20世纪30年代,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社会人格异化现象加剧。本土明星业通过提高明星的曝光率、指明明星与大众的相似性、塑造明星自觉自由的个性、渲染明星的美貌等手段,建构了明星非凡的吸引力,又通过刊发明星日记、采访、传记、... 20世纪30年代,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社会人格异化现象加剧。本土明星业通过提高明星的曝光率、指明明星与大众的相似性、塑造明星自觉自由的个性、渲染明星的美貌等手段,建构了明星非凡的吸引力,又通过刊发明星日记、采访、传记、信件等方式,让明星自我表露。大众通过观看明星出演的影片、购买相关商品、给明星写信等方式给予回应。最终,明星与大众之间建立起准亲密关系。这样,大众从明星身上获得了归属感,也获得了人格有用的信心,从而纾解了异化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中国电影明星 人格异化 准亲密关系
下载PDF
中国古典美学视野下的中国1940年代的电影创作
8
作者 任占涛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1年第6期98-100,共3页
八年抗战的特殊环境使中国电影创作不得不与离乱的环境息息相关,华北事件、七七事变等战事使得中国电影的创作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电影人也纷纷奔走为民族生存的大关键尽微薄之力。抗战期间的创作基本服务于抗战... 八年抗战的特殊环境使中国电影创作不得不与离乱的环境息息相关,华北事件、七七事变等战事使得中国电影的创作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电影人也纷纷奔走为民族生存的大关键尽微薄之力。抗战期间的创作基本服务于抗战宣传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创作 中国古典 40年代 美学视野 创作环境 八年抗战 中国电影 七七事变
下载PDF
世纪之交:90年代中国电影备忘 被引量:76
9
作者 尹鸿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3-32,共10页
政治一体化要求与经济市场化趋势既相互矛盾又相互共谋。这样一种社会/历史状态,加上全球化格局,直接控制、作用、影响着90年代以来的中国电影。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政治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夹缝中,出现了以国家政治意识形态为主导... 政治一体化要求与经济市场化趋势既相互矛盾又相互共谋。这样一种社会/历史状态,加上全球化格局,直接控制、作用、影响着90年代以来的中国电影。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政治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夹缝中,出现了以国家政治意识形态为主导的多种文化、多种美学观念、多种社会立场、多种意识形态体系共生并存的90年代电影状态。中国电影仍然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双重轨道上徘徊,电影体制的转型、电影产业的建构和电影经济的改善在90年代没有取得意想中的成就。中国电影发展处在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中国 电影产业 导演
下载PDF
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文化生态的低俗性及其实证读解 被引量:15
10
作者 袁庆丰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54,共4页
20世纪20年代,由精英知识分子发起推行的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其先进思想和艺术理念并没有全然进入中国电影制作领域。当时国产电影的生成基础是旧文化与旧文学,其观众主体的构成主要成分是城市中的下层民众,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也... 20世纪20年代,由精英知识分子发起推行的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其先进思想和艺术理念并没有全然进入中国电影制作领域。当时国产电影的生成基础是旧文化与旧文学,其观众主体的构成主要成分是城市中的下层民众,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也可以被称为旧市民电影,从内在品质和外在形式上都具有通俗性、娱乐性和大众性,即低俗性的整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20世纪20年代 文化生态 旧市民电影
下载PDF
社会/文化转型与电影的分化及其整合——90年代中国电影研究论纲 被引量:23
11
作者 饶朔光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23,共13页
90年代对于中国来说,最大的事件莫过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和转型。而中国电影则在市场话语及其市民文化、主流意识形态及主流文化强势运作、国际化语境等互动的权力网络的制约中重新定位,各种电影(电影人、类... 90年代对于中国来说,最大的事件莫过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和转型。而中国电影则在市场话语及其市民文化、主流意识形态及主流文化强势运作、国际化语境等互动的权力网络的制约中重新定位,各种电影(电影人、类型)采取不同的文化策略、意识形态策略、经济策略来寻找并开拓各自的生存及发展空间。社会/文化的转型及其价值观念的变化,经济/文化全球化进程加剧的发展态势促成了电影的分化及其整合,并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电影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中国 电影研究 电影生产 社会转型 文化策略
下载PDF
30年代中国电影运动名称刍议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郦苏元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3,共5页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中国电影运动 名称 “左翼电影运动” 中国电影文化运动” 中国电影文化协会 “新兴电影运动”
下载PDF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银幕上的日本电影及其对中国电影观念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永宁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6-189,193,共5页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双方的文化交流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电影成为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中介。这一时期呈现在我国银幕上的日本电影,不仅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示了日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及战后日本人民的生存状态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双方的文化交流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电影成为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中介。这一时期呈现在我国银幕上的日本电影,不仅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示了日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及战后日本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生存心理,而且呈现出风格样式的多样化,表现形式的现代化,深受广大中国观众的喜爱,对"十年浩劫"中遭受重创的中国电影尽快实现电影观念和电影语言的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这一时期是日本电影在中国影坛的黄金潮"。通过分析和研究这一时期在我国公映的日本电影的形态、风格、视听语言及价值取向等元素,来探讨这些作品深受中国观众欢迎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电影创作观念、电影审美观念、电影语言现代化起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日本电影 电影观念 中国电影 艺术创作 影响
下载PDF
试论九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后现代特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何建平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共11页
本文结合九十年代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语境,从意识形态、叙事和修辞层面探讨了九十年代中国电影中的后现代特征。笔者的观点是:在九十年代多元化的电影格局中,部分影片弱化、转换甚至消解或反拨了中国先前的电影传统,由此而形成了片... 本文结合九十年代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语境,从意识形态、叙事和修辞层面探讨了九十年代中国电影中的后现代特征。笔者的观点是:在九十年代多元化的电影格局中,部分影片弱化、转换甚至消解或反拨了中国先前的电影传统,由此而形成了片段化的叙述、化解卡里斯马型人物等后现代特征的文本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年 中国电影 电影传统 影片 风格 社会语境 人物 年代 观点 叙事
下载PDF
雨频发春色 风暖树自荫——就90年代中国电影发展态势答《当代电影》记者问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庚年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10,共7页
人类历史开始进入一个新的世纪、新的千年。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从世纪初到世纪末,随着整个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伟大进程,经过95年的艰难曲折而又伟大辉煌的发展,中国电影写下了值得全民族骄傲和自豪的历史。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 人类历史开始进入一个新的世纪、新的千年。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从世纪初到世纪末,随着整个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伟大进程,经过95年的艰难曲折而又伟大辉煌的发展,中国电影写下了值得全民族骄傲和自豪的历史。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国电影已然成为国际影坛一大品牌,对整个世界电影的发展趋势和格局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全世界几乎所有重要的国际电影节(展)都有中国电影参加,且领奖台上频频出现中国电影人的笑脸……然而,由于市场机制的不成熟、不完善,站在世纪之交门槛上的中国电影面临了空前的艰难沉重的发展局势,呈现出既充满希望又步履维艰的前行姿态。一方面,在90年代尤其实施“九五五O”工程后的五年,中国电影在极为艰难的处境中努力遏止下滑趋势,于1999年国庆50周年之际实现了第三次创作高潮。另一方面,电影市场和产业经济状况却令人堪忧,国产电影票房急剧下滑……在20世纪最后一年的岁末,关于“金鸡奖”和“百花奖”评奖问题,关于电影票价降价问题,等等,一再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人们对中国电影的当前和未来发展态势给予了格外热切的关注。2000年12月20日,本刊记者就如何评价和总结90年代尤其实施“九五五O”工程后五年中国电影的发展进程及其基本特点和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中国 电影事业 《当代电影 杂志 记者
下载PDF
20年代的中国电影类型与电影工业 被引量:3
16
作者 万传法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4-99,共6页
电影类型与电影工业息息相关,20年代的中国电影亦不例外。电影工业的生产、发行、放映三个环节,直接影响了电影类型的生成以及类型的“成熟度”。
关键词 电影工业 电影类型 中国电影 放映 发行 生成 年代
下载PDF
性别叙事:凸显差异的女性书写——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的作者表述之一 被引量:6
17
作者 孟君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55,共5页
本文以90年代的中国电影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间电影作者如何通过对女性群像的描述来言说他们关于性别问题的认知。这一形态的"作者表述"表现为男性导演与女性导演在女性人物的书写上存在差异,即90年代的性别叙事存在男性导演与... 本文以90年代的中国电影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间电影作者如何通过对女性群像的描述来言说他们关于性别问题的认知。这一形态的"作者表述"表现为男性导演与女性导演在女性人物的书写上存在差异,即90年代的性别叙事存在男性导演与女性导演两种"声音"的异质化书写。尽管男性导演的文本中并不缺乏女性形象,女性甚至是其书写主体,但实质上作者不过是借用女性来表达其对女性的俯视体验,在男性视点中心下女性仍然是"被看"的对象;比较而言,女性导演对女性的视点更贴近女性,但作者的女性意识是逐步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女性群体中分离出个人到专注分析现代女性焦虑的内心世界渐次深入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叙事 作者表述 90年代 中国电影 女性书写
下载PDF
论90年代中国电影的意义生产 被引量:5
18
作者 邓光辉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3-39,共7页
90年代以来电影的意义形态的生产以基本意义形态和差异性意义形态的纠合与相互转化为基本线索。这是一个双重运动,一方面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基本意义形态的生产,它经历了一个由危机到妥协再到强化的过程,其实质是意识形态盟主权的确立;... 90年代以来电影的意义形态的生产以基本意义形态和差异性意义形态的纠合与相互转化为基本线索。这是一个双重运动,一方面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基本意义形态的生产,它经历了一个由危机到妥协再到强化的过程,其实质是意识形态盟主权的确立;另一方面是转型语境下的差异性意义形态的生产,它是在主流意识形态断裂后的缝隙中萌芽并发展起来的标志出意义形态多元格局的价值系统。两种意义形态的生产受制于更大话语范畴:意识形态盟主权的争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中国 电影生产 意义形态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上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与南洋关系建构的历史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文明 唐丽娟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26-33,64,共9页
在早期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南洋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还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概念和市场概念。上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在南洋进行了传播。文章基于若干史料,对20年代中国电影和南洋关系建构的历史、方式、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历史的回顾与反思... 在早期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南洋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还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概念和市场概念。上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在南洋进行了传播。文章基于若干史料,对20年代中国电影和南洋关系建构的历史、方式、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并对当下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世纪20年代 中国电影 南洋 地区传播
下载PDF
两种现实主义比较论——试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中国三四十年代现实主义电影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礼庆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2-114,共3页
关键词 三四十年代 新现实主义 意大利 比较论 中国 艺术发展史 戏剧美学 美学观念 电影 世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