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毛泽东新中国探索的再思考——从《毛泽东传(1949-1976)》的写作谈起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捷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从《毛泽东传(1949-1976)》的写作谈起,对毛泽东新中国之路的探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为毛泽东建国后主要是做了三件大事:一是进行现代化建设;二是在外交上谋求中国的大国地位;三是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对于这三件事的得失成败均... 本文从《毛泽东传(1949-1976)》的写作谈起,对毛泽东新中国之路的探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为毛泽东建国后主要是做了三件大事:一是进行现代化建设;二是在外交上谋求中国的大国地位;三是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对于这三件事的得失成败均应还原到相应的历史背景中去考察,方能得出恰当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建设 《毛泽东传(1949-1976)》 外交关系
下载PDF
钟爱水彩,感悟人生——阳太阳1949-1976年的水彩艺术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建印 《艺术探索》 2008年第2期11-14,19,共5页
1949-1976年是阳太阳一生中艺术探索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他致力于水彩画的创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文章主要从历史的影响、水彩画的风格趋向以及对后来者的影响几个角度展开论述,以期对阳太阳水彩画艺术作阶段性的较为全面而深入的... 1949-1976年是阳太阳一生中艺术探索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他致力于水彩画的创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文章主要从历史的影响、水彩画的风格趋向以及对后来者的影响几个角度展开论述,以期对阳太阳水彩画艺术作阶段性的较为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太阳 1949-1976 水彩艺术
下载PDF
《毛泽东年谱(1949-1976)》研究评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代红凯 《毛泽东研究》 2017年第4期111-122,共12页
《毛泽东年谱(1949-1976)》(以下简称"《年谱》")研究既包括对《年谱》编纂特征和学术价值的研究,同时也包括基于《年谱》而开展的对建国后毛泽东思想理论和工作实践的研究。目前学界关于《年谱》的研究呈现出多学科切入、多... 《毛泽东年谱(1949-1976)》(以下简称"《年谱》")研究既包括对《年谱》编纂特征和学术价值的研究,同时也包括基于《年谱》而开展的对建国后毛泽东思想理论和工作实践的研究。目前学界关于《年谱》的研究呈现出多学科切入、多维度展开、多层面进行的特点,并在《年谱》的编纂特征和学术价值,基于《年谱》对建国后毛泽东个人的工作生活、对毛泽东若干争议敏感问题的回应、对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但关于《年谱》的研究也存在着一定问题和限制,为推进和深化《年谱》研究,基于《年谱》梳理建国后毛泽东相关思想的历史演进、拓宽与《年谱》相关文献资料使用范围、在回答现实问题中推进毛泽东思想研究是需要明确的致思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年谱(1949-1976)》 研究 评析
下载PDF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运行的历史回顾与反思(1949-1976)——以湘西苗族地区为例
4
作者 崔榕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4-29,共6页
1949年至1976年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运行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过程。以湘西苗族地区为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历了初期的振奋开局、中期被运动所裹挟和"文革"期间遭受毁灭性破坏的过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湘西苗族地区的运行实... 1949年至1976年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运行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过程。以湘西苗族地区为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历了初期的振奋开局、中期被运动所裹挟和"文革"期间遭受毁灭性破坏的过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湘西苗族地区的运行实践不仅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制度保障,更说明政治稳定和法治化环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其他一切制度顺利运行的基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49-1976 湘西苗族
下载PDF
1949-1976年中国知识分子自杀状况的初步考察
5
作者 谢泳 《新东方》 2000年第2期48-52,共5页
资料 本文拟初步考察1949—1976年间中国知识分子的自杀情况。之所以选择这个年限是因为这近30年,用西方史学家的概念,属于毛泽东时代,这期间中国知识分子自杀的数量是惊人的,尤其集中于1957—1967年前后约10年之间,而这10年中知... 资料 本文拟初步考察1949—1976年间中国知识分子的自杀情况。之所以选择这个年限是因为这近30年,用西方史学家的概念,属于毛泽东时代,这期间中国知识分子自杀的数量是惊人的,尤其集中于1957—1967年前后约10年之间,而这10年中知识分子自杀的原因和1957年的反右运动及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知识分子 1949-1976 自杀 “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时代 1967年 1966年 1957年 反右运动 史学家 期间 集中
下载PDF
重勘历史“现场”——评张均的《中国当代文学报刊研究(1949-1976)》
6
作者 陆立伟 《中国图书评论》 2024年第7期121-128,共8页
张均的《中国当代文学报刊研究(1949-1976)》致力于通过研究报刊这一大众媒介,来探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及发展过程。该书以深化“人”的研究、发掘“边缘”的意义、重构历史语境等方式来探寻这一时期文艺发展之新的可能性。此外,纵观... 张均的《中国当代文学报刊研究(1949-1976)》致力于通过研究报刊这一大众媒介,来探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及发展过程。该书以深化“人”的研究、发掘“边缘”的意义、重构历史语境等方式来探寻这一时期文艺发展之新的可能性。此外,纵观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关于方法论的辩争,该书在史料的“释解”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工作,对拓展新的研究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均 《中国当代文学报刊研究(1949-1976)》 历史现场
下载PDF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中国观演建筑外部形态特征研究
7
作者 陈李波 张宇静 +1 位作者 方志诚 徐宇甦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新中国完成了从“农业大国”到“工业大国”的历史巨变。这其中,观演建筑作为承载这一时期群众生活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见证了其中的历史思潮发展,并直观体现在其外部形态特征上。该文拟通过文献...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新中国完成了从“农业大国”到“工业大国”的历史巨变。这其中,观演建筑作为承载这一时期群众生活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见证了其中的历史思潮发展,并直观体现在其外部形态特征上。该文拟通过文献查阅厘清全国观演建筑分布特征,并进一步从构图形式和风格特征两个方面对其外部形态特征展开研究,分析其不同形式背后的特定内涵与文化,既为当下建筑设计的多元化语境提供历史依据,也为相关部门对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建筑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 观演建筑 外部形态特征
下载PDF
女娲原型:1949-1976新中国文艺女性形象解读 被引量:2
8
作者 田蓉辉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5-139,共5页
采用西方原型理论解读1949-1976新中国文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发现在该时期女性形象塑造中存在中国远古女娲原型:她们被赋予了代表丰收、繁衍的文化含义;在人物塑造上按照女英雄的人物模式进行;她们身上都有造福集体主义事业的无私情怀;... 采用西方原型理论解读1949-1976新中国文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发现在该时期女性形象塑造中存在中国远古女娲原型:她们被赋予了代表丰收、繁衍的文化含义;在人物塑造上按照女英雄的人物模式进行;她们身上都有造福集体主义事业的无私情怀;以及作为压迫阶级代言人所表现的悲苦精神。女娲原型在该时期文艺中再现的原因与社会环境、延安文艺的影响、艺术家的民间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9-1976新中国文艺 女性形象 女娲原型
原文传递
编写《毛泽东传(1949-1976)》的一些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逄先知 《党的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3-89,共7页
关键词 《毛泽东传(1949-1976)》 编写工作 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档案 整风运动
原文传递
建国后17年毛泽东的影剧生活研究——基于《毛泽东年谱(1949-1976)》的搜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意 《决策与信息》 2016年第28期70-77,共8页
《毛泽东年谱(1949-1976)》记载着建国后17年毛泽东影剧生活的62条记录,以及毛泽东对影剧的有关批示和谈话的15条记录。梳理建国后17年毛泽东影剧生活基本情况,可以看到,毛泽东影剧生活往往是其战略思考的前奏,一般与国际交往有联系,且... 《毛泽东年谱(1949-1976)》记载着建国后17年毛泽东影剧生活的62条记录,以及毛泽东对影剧的有关批示和谈话的15条记录。梳理建国后17年毛泽东影剧生活基本情况,可以看到,毛泽东影剧生活往往是其战略思考的前奏,一般与国际交往有联系,且与各类会议息息相关。其原因主要表现为:辐射理想信念,引领政治发展,推动戏剧改革。其当代价值体现为: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正确的休闲娱乐观;二是筑牢理想信念高地,自觉将党性修养融入生活;三是多结交良师益友,深入了解民情民生;四是积极投身全面深化改革浪潮,自觉提升驾驭改革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影剧生活 《毛泽东年谱(1949-1976)》 戏剧改革 休闲娱乐观
下载PDF
武汉高校苏式建筑形式与艺术研究初探(1949—1976)
11
作者 方志诚 陈李波 +1 位作者 徐宇甦 王锦华 《华中建筑》 2023年第8期6-9,共4页
要作为新中国的首批八大重点工业城市之一,武汉受到建国初期苏联援华的持续性影响,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诞生了一批重要的高校苏式建筑,见证了中苏建筑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该文通过归纳这批武汉高校苏式建筑的类型,分... 要作为新中国的首批八大重点工业城市之一,武汉受到建国初期苏联援华的持续性影响,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诞生了一批重要的高校苏式建筑,见证了中苏建筑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该文通过归纳这批武汉高校苏式建筑的类型,分析其在思潮背景、形式内涵、装饰细部等方面的特点,加深对这一特定时期的建筑文化认识,为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建筑设计提供历史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重点工业城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 高校苏式建筑
下载PDF
主流意识形态的伦理化表达——十七年(1949-1966)和“文革”(1966-1976)时期中国改编电影研究
12
作者 龚金平 《兰州学刊》 2007年第2期141-144,共4页
本文从电影改编的角度考察十七年(1949-1966)和“文革”(1966-1976)时期中国电影如何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伦理化的表达:将政治上的敌人定义为伦理上的坏人(小人);用伦理的切肤之痛激起个体的“阶级仇恨”;将革命的意义置换为伦理上的抚... 本文从电影改编的角度考察十七年(1949-1966)和“文革”(1966-1976)时期中国电影如何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伦理化的表达:将政治上的敌人定义为伦理上的坏人(小人);用伦理的切肤之痛激起个体的“阶级仇恨”;将革命的意义置换为伦理上的抚慰。同时指出,中国电影在伦理化表达上成功或失败的例子,对今后中国电影创作如何在思想主题的融注、艺术上的探索及观景愉悦的营造上实现完美的结合,有着重要的警示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1949—1966)和“文革”(1966—1976)时期 改编电影 主流意识
下载PDF
《毛泽东年谱(1949—1976)》对毛泽东到浙江次数与天数的补正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祖强 《观察与思考》 2014年第12期58-62,共5页
毛泽东在浙江的活动是毛泽东生平与思想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尽可能地理清毛泽东到浙江的次数与在浙江的天数是开展好这一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共和国命运的抉择与思考——毛泽东在浙江的785个日日夜夜》曾提出毛泽东一生53次到浙江,在浙... 毛泽东在浙江的活动是毛泽东生平与思想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尽可能地理清毛泽东到浙江的次数与在浙江的天数是开展好这一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共和国命运的抉择与思考——毛泽东在浙江的785个日日夜夜》曾提出毛泽东一生53次到浙江,在浙江工作、生活了大约785个日日夜夜,得到了有关部门和相关地方党委、政府的基本认同,并作为学习宣传的基本内容。但由于资料与研究工作的种种局限,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遗漏与错谬。《毛泽东年谱(1949—1976)》的出版发行为毛泽东到浙江次数与在浙江天数的补正工作带来了重大契机。在深入研读的过程中,特对毛泽东到浙江次数与在浙江天数进行比照补正,并提出个别仍然需要存疑的问题,以求教各位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年谱(1949-1976)》 毛泽东到浙江 次数与天数 补正
下载PDF
生机与危机并存的散文──新中国27年(1949—1976)散文发展论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晓初 《涪陵师专学报》 2000年第3期6-11,共6页
新中国27年(1949—1976)的散文发展是不平衡的。抒情散文走过了一条从寂寞 到复兴到繁荣再到困境的发展之路。虽然它以扬朔的诗化散文、刘白羽的政论抒情散文、吴伯 肃的回忆性散文,以及秦牧的小品散文、碧野等的游记散文... 新中国27年(1949—1976)的散文发展是不平衡的。抒情散文走过了一条从寂寞 到复兴到繁荣再到困境的发展之路。虽然它以扬朔的诗化散文、刘白羽的政论抒情散文、吴伯 肃的回忆性散文,以及秦牧的小品散文、碧野等的游记散文等各具风采的散文个性造就了绚丽 多姿的散文印象,但在这绚丽之中又潜隐着内在危机,并导至最终的困境。报告文学在建国初 是繁盛的,但这种繁盛是以对报告文学自身个性的漠视为代价的。而杂文更只能在迂回曲折中 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1949-1976 散文 发展 杂文 报告文学
下载PDF
从老照片看大连地区1949~1976年服饰的发展变化
15
作者 梁俊博 傅桂萍 蒋莉 《辽宁丝绸》 2016年第4期40-41,51,共3页
老照片是历史瞬间记忆的重要载体,老照片中的服饰图像直接反映出当时当地的真情实景和流行态势。以大连地区为平台,通过老照片的收集和整理,对新中国成立后1949-1976年大连地区的服饰历史发展与变革进行研究,为中国服饰吏的研究提... 老照片是历史瞬间记忆的重要载体,老照片中的服饰图像直接反映出当时当地的真情实景和流行态势。以大连地区为平台,通过老照片的收集和整理,对新中国成立后1949-1976年大连地区的服饰历史发展与变革进行研究,为中国服饰吏的研究提供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照片 大连地区 1949-1976服饰
下载PDF
新中国美术(1949—1976)作品中“家”原型解读
16
作者 田蓉辉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19-121,共3页
建国初期,家族文化面临崩溃的命运。但是新中国美术(1949—1976)作品表现出对集体主义大"家"与"父亲"的崇拜,对父权制话语的认可,阶级仇恨的描写走不出家族复仇的局限,可见"家"作为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 建国初期,家族文化面临崩溃的命运。但是新中国美术(1949—1976)作品表现出对集体主义大"家"与"父亲"的崇拜,对父权制话语的认可,阶级仇恨的描写走不出家族复仇的局限,可见"家"作为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并没有随着"家庭"的被迫解体而销声匿迹。"家"原型在新中国美术(1949—1976)创作中彰显了勃勃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美术(19491976) 原型
下载PDF
“革命时代”的爱情惋叹——十七年(1949—1966)和“文革”(1966—1976)时期中国改编电影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龚金平 《兰州学刊》 2007年第11期151-153,147,共4页
文章从电影改编的角度考察十七年(1949—1966)和"文革"(1966—1976)时期中国电影中"爱情"的登场、表演及退场方式,从"爱情的升华:在革命事业中获得意义确证","爱情的移置:走向同志情"和"... 文章从电影改编的角度考察十七年(1949—1966)和"文革"(1966—1976)时期中国电影中"爱情"的登场、表演及退场方式,从"爱情的升华:在革命事业中获得意义确证","爱情的移置:走向同志情"和"爱情的缺席:纯粹政治时空的构筑"三个方面来见证电影创作者在特定历史情境下,是如何在政治性的命题和人性化的书写中左右为难,进退失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1949-1966)和“文革”(1966-1976)时期 改编电影 爱情的升华 爱情的移置 爱情的缺席
下载PDF
再论1949—1976年中国文学的历史分期
18
作者 武善增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65-70,共6页
就1949—1976年的中国文学史而言,"十七年文学"与"‘文革’文学"是以政治为标准的历史分期,而不是以文学为标准的历史分期;从文学自身的视点出发,1964年是1949—1976年中国文学历史的重要分水岭。
关键词 19491976年中国文学 历史分期 分水岭
下载PDF
悲欢交集的诗季
19
作者 杨匡汉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11,共11页
对中国当代文学史上 1 949-1 976年时段的诗歌现象与问题作了整体性梳理和学理性读解。指出海峡两岸三地诗歌的异同互补构成了“大中国诗歌”的当代格局 ,对“颂歌”“政治抒情诗”“台湾现代派”等概念做了具体辨析 ,提出在重估诗歌史... 对中国当代文学史上 1 949-1 976年时段的诗歌现象与问题作了整体性梳理和学理性读解。指出海峡两岸三地诗歌的异同互补构成了“大中国诗歌”的当代格局 ,对“颂歌”“政治抒情诗”“台湾现代派”等概念做了具体辨析 ,提出在重估诗歌史时应防止道德怀旧与历史虚无两种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学研究 1949-1976 道德怀旧倾向 颂歌 政治抒情诗 现代派诗歌 历史虚无倾向
下载PDF
偏至与畸形的戏剧——新中国27年戏剧发展论略
20
作者 王晓初 《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66-68,共3页
新中国 2 7年 ( 194 9— 1976 )的戏剧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也走过了一道从颂歌走向畸形的轨迹。在现实题材剧禁忌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 ,一些有个性的艺术家转入对历史题材的探索 ,从而在 50年代末至 6 0年代初掀起了一个以老舍的《茶馆》... 新中国 2 7年 ( 194 9— 1976 )的戏剧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也走过了一道从颂歌走向畸形的轨迹。在现实题材剧禁忌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 ,一些有个性的艺术家转入对历史题材的探索 ,从而在 50年代末至 6 0年代初掀起了一个以老舍的《茶馆》和田汉的《关汉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戏剧 发展 1949-1976 历史题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