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女娲原型:1949-1976新中国文艺女性形象解读 被引量:2
1
作者 田蓉辉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5-139,共5页
采用西方原型理论解读1949-1976新中国文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发现在该时期女性形象塑造中存在中国远古女娲原型:她们被赋予了代表丰收、繁衍的文化含义;在人物塑造上按照女英雄的人物模式进行;她们身上都有造福集体主义事业的无私情怀;... 采用西方原型理论解读1949-1976新中国文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发现在该时期女性形象塑造中存在中国远古女娲原型:她们被赋予了代表丰收、繁衍的文化含义;在人物塑造上按照女英雄的人物模式进行;她们身上都有造福集体主义事业的无私情怀;以及作为压迫阶级代言人所表现的悲苦精神。女娲原型在该时期文艺中再现的原因与社会环境、延安文艺的影响、艺术家的民间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9-1976新中国文艺 女性形象 女娲原型
原文传递
重勘历史“现场”——评张均的《中国当代文学报刊研究(1949-1976)》
2
作者 陆立伟 《中国图书评论》 2024年第7期121-128,共8页
张均的《中国当代文学报刊研究(1949-1976)》致力于通过研究报刊这一大众媒介,来探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及发展过程。该书以深化“人”的研究、发掘“边缘”的意义、重构历史语境等方式来探寻这一时期文艺发展之新的可能性。此外,纵观... 张均的《中国当代文学报刊研究(1949-1976)》致力于通过研究报刊这一大众媒介,来探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及发展过程。该书以深化“人”的研究、发掘“边缘”的意义、重构历史语境等方式来探寻这一时期文艺发展之新的可能性。此外,纵观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关于方法论的辩争,该书在史料的“释解”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工作,对拓展新的研究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均 中国当代文学报刊研究(1949-1976)》 历史现场
下载PDF
对毛泽东新中国探索的再思考——从《毛泽东传(1949-1976)》的写作谈起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捷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从《毛泽东传(1949-1976)》的写作谈起,对毛泽东新中国之路的探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为毛泽东建国后主要是做了三件大事:一是进行现代化建设;二是在外交上谋求中国的大国地位;三是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对于这三件事的得失成败均... 本文从《毛泽东传(1949-1976)》的写作谈起,对毛泽东新中国之路的探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为毛泽东建国后主要是做了三件大事:一是进行现代化建设;二是在外交上谋求中国的大国地位;三是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对于这三件事的得失成败均应还原到相应的历史背景中去考察,方能得出恰当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建设 《毛泽东传(1949-1976)》 外交关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安徽省工业化起步研究(1949-1965)
4
作者 赵松林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4-30,共7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战略,快速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并且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在此背景下,1949-1965年,安徽省积极探索工业化发展道路,大力进行工业化建设。1949年,安徽省解放后,其凭借稳...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战略,快速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并且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在此背景下,1949-1965年,安徽省积极探索工业化发展道路,大力进行工业化建设。1949年,安徽省解放后,其凭借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优良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矿产资源等有利因素,在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战略与安徽省各级政府的有力推动下,结合苏联的援助、上海工厂的内迁与学习上海工业先进生产经验等外部助力,从而实现了工业化起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成立初期 1949-1965年 安徽 工业化
下载PDF
《中国新诗选(1919-1949)》的版本、编选与代序修订 被引量:4
5
作者 袁洪权 《现代中文学刊》 2014年第5期102-119,共18页
臧克家1954年开始编选的《中国新诗选(1919-1949)》,1956年8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初版本,臧克家写了代序《"五四"以来新诗发展的一个轮廓》和《关于选编工作的几点说明》,选辑郭沫若等26住诗人92首诗歌。1957年3月第2版修订出... 臧克家1954年开始编选的《中国新诗选(1919-1949)》,1956年8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初版本,臧克家写了代序《"五四"以来新诗发展的一个轮廓》和《关于选编工作的几点说明》,选辑郭沫若等26住诗人92首诗歌。1957年3月第2版修订出版,增加徐志摩的两首诗《大帅》、《再别康桥》。1979年9月第3版出版时,臧克家对"代序"进行大量的"修改",体现在对胡适、冰心、闻一多、卞之琳等诗人评价上,选辑诗人及其诗作也有较大"改动",删掉了王希坚和袁水拍的诗歌,诗歌数量在诗人地位变化中有所变化,最终形成82首诗。《中国新诗选(1919—1949)》的版本变迁,是臧克家在特定时代留下的"思想材料"。从中可以看到新中国文人思想变化中复杂的一面:《中国新诗选》背后的政治因素制约,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臧克家 中国诗选(1919-1949)》 版本 编选 代序修订 政治因素 人际关系
下载PDF
新中国教材理论探索时期的研究成果与理论贡献(1949-1989年) 被引量:2
6
作者 赵长林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年第4期70-76,共7页
1949年新中国教材建设起步至1989年课程理论兴起,是我国教材建设和理论探索新的特殊历史时期。教育变革以新民主主义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为旨归,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遵循,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旨在建立与旧中国教... 1949年新中国教材建设起步至1989年课程理论兴起,是我国教材建设和理论探索新的特殊历史时期。教育变革以新民主主义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为旨归,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遵循,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旨在建立与旧中国教育完全不同的新的教育体系。教材建设立足解放区红色文化基因,借鉴国外教材研究经验,凝练总结本土教材建设经验,初步形成以“双基理论”为鲜明特点的教材研究理论体系。1989年市场经济改革带来了社会权力结构的重要改变,教材出版、理论研究机构和中小学等基层组织拥有了更多教材建设、教材研究和教材选用的自主权,课程理论兴起,教材作为教学的材料转型为课程实施的要素,教材理论研究此后转型进入理论创建新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1949-1989年 教材理论 经验与创
下载PDF
生机与危机并存的散文──新中国27年(1949—1976)散文发展论略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晓初 《涪陵师专学报》 2000年第3期6-11,共6页
新中国27年(1949—1976)的散文发展是不平衡的。抒情散文走过了一条从寂寞 到复兴到繁荣再到困境的发展之路。虽然它以扬朔的诗化散文、刘白羽的政论抒情散文、吴伯 肃的回忆性散文,以及秦牧的小品散文、碧野等的游记散文... 新中国27年(1949—1976)的散文发展是不平衡的。抒情散文走过了一条从寂寞 到复兴到繁荣再到困境的发展之路。虽然它以扬朔的诗化散文、刘白羽的政论抒情散文、吴伯 肃的回忆性散文,以及秦牧的小品散文、碧野等的游记散文等各具风采的散文个性造就了绚丽 多姿的散文印象,但在这绚丽之中又潜隐着内在危机,并导至最终的困境。报告文学在建国初 是繁盛的,但这种繁盛是以对报告文学自身个性的漠视为代价的。而杂文更只能在迂回曲折中 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1949-1976 散文 发展 杂文 报告文学
下载PDF
新中国美术(1949—1976)作品中“家”原型解读
8
作者 田蓉辉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19-121,共3页
建国初期,家族文化面临崩溃的命运。但是新中国美术(1949—1976)作品表现出对集体主义大"家"与"父亲"的崇拜,对父权制话语的认可,阶级仇恨的描写走不出家族复仇的局限,可见"家"作为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 建国初期,家族文化面临崩溃的命运。但是新中国美术(1949—1976)作品表现出对集体主义大"家"与"父亲"的崇拜,对父权制话语的认可,阶级仇恨的描写走不出家族复仇的局限,可见"家"作为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并没有随着"家庭"的被迫解体而销声匿迹。"家"原型在新中国美术(1949—1976)创作中彰显了勃勃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19491976) 原型
下载PDF
1949-1959中国教育体系中的民间文艺学课程建设——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中心
9
作者 黎敏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54-58,共5页
文章把1 949- 1 95 9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民间文艺学专业教育的发展情况作为主要对象,研究民间文艺学课程的初创以及该课程如何伴随政府的教育、文化政策的发展而发展,探寻其发生、发展的文化史背景和意义,及其对课程建设的启示及借鉴。
关键词 北京师范大学 民间文艺 课程建设 教育体系 1949-1959年 中心 中国 主要对象 发展情况 专业教育 文化政策 中文系 文化史 文章
下载PDF
1949-1976年中国知识分子自杀状况的初步考察
10
作者 谢泳 《新东方》 2000年第2期48-52,共5页
资料 本文拟初步考察1949—1976年间中国知识分子的自杀情况。之所以选择这个年限是因为这近30年,用西方史学家的概念,属于毛泽东时代,这期间中国知识分子自杀的数量是惊人的,尤其集中于1957—1967年前后约10年之间,而这10年中知... 资料 本文拟初步考察1949—1976年间中国知识分子的自杀情况。之所以选择这个年限是因为这近30年,用西方史学家的概念,属于毛泽东时代,这期间中国知识分子自杀的数量是惊人的,尤其集中于1957—1967年前后约10年之间,而这10年中知识分子自杀的原因和1957年的反右运动及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知识分子 1949-1976 自杀 “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时代 1967年 1966年 1957年 反右运动 史学家 期间 集中
下载PDF
在“大众化”与“小众化”之间——论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6)诗歌选本的语言特征
11
作者 陈宗俊 《百家评论》 2019年第3期79-87,共9页
支配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6)中国大陆诗人们语言观念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语言理论,尤其是斯大林和毛泽东的实用主义语言观。在这种语言理论的影响下,彼时诗歌选本中的语言呈现出强烈的“大众化”特征:一方面入选作者大都使他们的诗歌... 支配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6)中国大陆诗人们语言观念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语言理论,尤其是斯大林和毛泽东的实用主义语言观。在这种语言理论的影响下,彼时诗歌选本中的语言呈现出强烈的“大众化”特征:一方面入选作者大都使他们的诗歌语言朝着口语化与通俗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诗歌选本与“大众化”诗歌文体间的互动,又为诗歌语言的“大众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此一时期诗歌选本中雅言和欧化、自由体与旧体诗的存在,又使得当时的诗歌选本语言呈现出个人化色彩浓重的“小众化”特色。这两种语言的存在与缠绕,显示出新中国成立初期语言的多义性与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6) 诗歌选本 语言 “大众化”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6)文学批评本土化建构的向度与限度——以散文和戏剧为考察对象
12
作者 周荣 《百家评论》 2020年第3期10-14,共5页
现实主义是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6)文学理论与批评的主潮,其间持久闪烁着红色苏俄的影响;同时,它也一直在顽强地寻找自身的本土路径,建构根植于中国大地、回应现实创作的理论空间与批评实践。一方面,文学理论与批评要承担、呼应、阐... 现实主义是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6)文学理论与批评的主潮,其间持久闪烁着红色苏俄的影响;同时,它也一直在顽强地寻找自身的本土路径,建构根植于中国大地、回应现实创作的理论空间与批评实践。一方面,文学理论与批评要承担、呼应、阐释、佐证自身之外的意识形态要求;另一方面,一旦条件允许,又尽量为文学创作在艺术性、民族形式等方面开辟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6) 文学批评 本土化 十七年
下载PDF
1949——1966年美英对新中国作家转型现象的解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长安 纪海龙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2-105,共4页
1949-1966年,美英学界部分学者探讨、解读了新中国作家身份及其创作所发生的变化,出现了两大倾向。一是热衷于分析作家的内在心理与其外在行为的联系,用西方标准评判中国作家的转型行为,以此判断作家与新中国政权之间的关系;二是从文本... 1949-1966年,美英学界部分学者探讨、解读了新中国作家身份及其创作所发生的变化,出现了两大倾向。一是热衷于分析作家的内在心理与其外在行为的联系,用西方标准评判中国作家的转型行为,以此判断作家与新中国政权之间的关系;二是从文本出发,探讨、言说作家建国前后作品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变化。他们的言说是"冷战思维"和西方社会特定的历史文化观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9-1966 美英学者 中国作家 转型 言说
下载PDF
新诗知识生产与经典化功能——历史视野中的《中国新诗选(1919—1949)》 被引量:2
14
作者 方长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4-45,共12页
1956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臧克家选编的《中国新诗选(1919—1949)》,它是新中国第一个最重要的新诗选本。作为"代序"的《"五四"以来新诗发展的一个轮廓》,从新中国文学建设出发,重构出以1919年"五四"... 1956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臧克家选编的《中国新诗选(1919—1949)》,它是新中国第一个最重要的新诗选本。作为"代序"的《"五四"以来新诗发展的一个轮廓》,从新中国文学建设出发,重构出以1919年"五四"为起点的现代新诗发展史,这是一个反帝反封建主题不断彰显、现实主义成为主潮的历史;《中国新诗选(1919—1949)》以此为历史框架和话语依据,打破既有的新诗知识体系,重新遴选诗人、诗作,通过取与舍而拼构出一个全新的新诗地图,生产出满足那个时代要求的现代新诗知识。该选本发行量大,曾经是一代人阅读、了解新诗最重要的读本,但长期以来学界未能对其进行客观而深入的研究。事实上,它对诗人、诗作的取与舍,既是遮蔽也是敞开,将其放在现代新诗百年选本史上考察,放在20世纪20年代至今仍在延续的现代新诗经典化历史中理性审视,则不难发现其对于现代新诗经典遴选、塑造具有独特的历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选(1919-1949)》 编选语境 诗史重构 知识生产 经典化功能
下载PDF
皈依的悖论:1949-1951年间的政治运动与中国电影
15
作者 陈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4年第2期132-138,162,共7页
1949-1951年间的中国电影具有政治标本和文化标本的双重价值和含义,无论是国营厂还是私营厂出品的影片,都打上了某种特定时期的烙印,一种不仅是新旧文化、更是新旧政权更替的烙印。这主要体现在"反特"题材影片和"思想改... 1949-1951年间的中国电影具有政治标本和文化标本的双重价值和含义,无论是国营厂还是私营厂出品的影片,都打上了某种特定时期的烙印,一种不仅是新旧文化、更是新旧政权更替的烙印。这主要体现在"反特"题材影片和"思想改造"题材的两类影片中。这两类题材在建国初的大量出现和同时期的两大政治运动有着直接的关联,既受其影响,也直接推动了运动的进一步展开,其间所反映出的艺术创作者的复杂心态颇值得玩味,而影片日后的命运更值得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9-1951 中国电影 “反特片” “镇反运动” “思想改造”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的意识形态建设及其启示——基于制度变迁的视阈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洁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9-133,共5页
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意识形态作用重大。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年)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起到了思想先导、加快进程和捍卫保障的作用。这一时期的意识形态建设对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有重大启示:应提高... 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意识形态作用重大。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年)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起到了思想先导、加快进程和捍卫保障的作用。这一时期的意识形态建设对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有重大启示:应提高对意识形态的制度指向性和在制度变迁过程中作用重大的思想认识;实现意识形态建设与制度变迁的良性互动需要把握一定的"度";意识形态建设要遵循原则性与灵活性相互结合、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时间和空间协调统筹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意识形态建设 1949-1956年 中国成立初期
下载PDF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急速升温的观察与思考 被引量:8
17
作者 董锦瑞 《青年记者》 2005年第5期80-82,共3页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回顾与现状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起始于20世纪初叶.新中国成立前的30年中,全国共开办过59个新闻教育机构,①但规模不大,在校学生人数最多时不超过400人,设备也很不完善,30年间累计培养出的毕业生还不到三千人.②1949年1...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回顾与现状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起始于20世纪初叶.新中国成立前的30年中,全国共开办过59个新闻教育机构,①但规模不大,在校学生人数最多时不超过400人,设备也很不完善,30年间累计培养出的毕业生还不到三千人.②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新闻传播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新闻传播教育继续发展.此后还出现过1952-1955年、1958-1960年两次高潮."文革"10年,新闻传播教育几陷于停顿.1976年"文革"结束,教育事业、新闻传播事业恢复了正常秩序.这前后,兴起于20世纪中叶的传播学渐入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传播教育 1958-196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世纪初叶 闻传播事业 20世纪中叶 “文革” 中国成立 1949 1955年 1976 教育机构 学生人数 继续发展 教育事业 党和政府 毕业生 传播学
下载PDF
宗派主义:左翼“潜在”影子在当代文学(1949-1966)中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洪权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26-30,共5页
中国当代文学(1949-1966)明显地受到左翼文艺运动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宗派主义在当代文学(1949-1966)中的"影响"进行考察,从这考察中笔者发现,当代文学宗派主义的"根源"来自左翼文艺运动。它直接导致了当代文学在开... 中国当代文学(1949-1966)明显地受到左翼文艺运动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宗派主义在当代文学(1949-1966)中的"影响"进行考察,从这考察中笔者发现,当代文学宗派主义的"根源"来自左翼文艺运动。它直接导致了当代文学在开创初期的作家身份以及新中国建立后文学领域中的批判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派主义 左翼文艺运动 中国当代文学(1949-1966) 建构
下载PDF
大国外交从这里开始——周恩来发布新中国第一个外交文件
19
作者 刘淑珍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8-79,共2页
从全面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血雨腥风中一路走来,一个崭新的政权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1949年10月-1956年9月,是新中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内形势百废待兴,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共和国在艰难的探索中走过了7年。档案为凭。本年度&qu... 从全面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血雨腥风中一路走来,一个崭新的政权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1949年10月-1956年9月,是新中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内形势百废待兴,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共和国在艰难的探索中走过了7年。档案为凭。本年度"珍档"栏目的主线,是从中央档案馆遴选珍藏,勾勒1949-1956年共和国历史的基本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大国外交 1949-1956年 周恩来 中央档案馆 文件 社会主义改造 1949
下载PDF
2009年中国民间文艺学进展
20
作者 刘守华 《三峡论坛》 2013年第4期75-76,共2页
本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环境为大规模集体性的民间文艺搜集与研究提供了基础条件。在百废俱兴、百业待举的形势下,民间文艺成为最早受到党和政府重视的文化... 本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环境为大规模集体性的民间文艺搜集与研究提供了基础条件。在百废俱兴、百业待举的形势下,民间文艺成为最早受到党和政府重视的文化事业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艺 中国成立 200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 中国历史 和平环境 文化事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