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50年代生女性小说作家:时代·机遇·局限
1
作者 沈红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0-223,共4页
1950年代出生的女作家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独特的文化经历使他们有着一种较强的无根的焦虑,他们的文学作品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自律,新时期文坛上此起彼伏的文学思潮为她们的崛起创造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但... 1950年代出生的女作家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独特的文化经历使他们有着一种较强的无根的焦虑,他们的文学作品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自律,新时期文坛上此起彼伏的文学思潮为她们的崛起创造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但是经验的贫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年代生女作家 时代 机遇
下载PDF
50年代生女作家散文创作的艺术探索
2
作者 刘新英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159-160,共2页
出生于50年代前后的女作家在散文创作中不断引入新的质素,从散文创作的言语表达方式、文本结构形态和艺术表现技法等多个方面展开对女性散文的艺术探索,拓展了散文的艺术空间。
关键词 散文创作 50年代女作家 艺术探索
下载PDF
论1950年代留苏生的派出——中苏关系的另一面
3
作者 白冰 刘寒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6-11,共6页
在中国近现代史和中苏关系史中,有过两次规模和影响较大的中国学生赴苏留学运动——1920年代"留苏潮"和1950年代"留苏潮"。20世纪50年代,国家曾有计划并大规模地向苏联派遣留学生。1950年代的留苏生是建国初期中共... 在中国近现代史和中苏关系史中,有过两次规模和影响较大的中国学生赴苏留学运动——1920年代"留苏潮"和1950年代"留苏潮"。20世纪50年代,国家曾有计划并大规模地向苏联派遣留学生。1950年代的留苏生是建国初期中共鉴于国内需要和国际形势的发展作出的决定,是在当时"学习苏联热潮"的背景下选派的。1950年代留苏生的派出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层层选拔的过程,是"国家行为"下的一种留学运动。因此,留苏生的派遣既受当时中国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也因其"国家行为"的色彩,应时反映了国家政策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年代 留苏 中苏关系
下载PDF
1950年代大陆赴台女作家入史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海琳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116,共6页
在现有的多种台湾文学史中,1950年代台湾文学要么成为文学史连篇累牍地控诉的政治等问题的陪葬品;要么则成为一种被边缘化的尴尬存在着的"次生品",而作为这一时期台湾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大陆赴台女作家创作的文学史价值尚未... 在现有的多种台湾文学史中,1950年代台湾文学要么成为文学史连篇累牍地控诉的政治等问题的陪葬品;要么则成为一种被边缘化的尴尬存在着的"次生品",而作为这一时期台湾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大陆赴台女作家创作的文学史价值尚未得到充分的呈现。这不仅是因为客观上的文学史料不易得之故,还因为各种主观认识误区对撰史者产生了强烈的干扰。鉴于此,大陆学界将来在修缮这一段台湾文学史时,除应在广阔的学术视野下及时填补学界新近整理、研究的史料外,还应在文学史中妥善处理好文学史与文学的内、外部关系等问题,使文学史建立在对文学的整体性评价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年代 台湾文学 女作家作品 文学史 反思
原文传递
我们怎样在生本教育下不断前进
5
作者 吴艳 《现代教育论丛》 2010年第8期84-88,共5页
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始建于1950年,开始是一所小学,1970年改为现名,当时是薄弱初中。上世纪80年代,在李锦韬老校长的带领下,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5年,我校和其他几所学校进行了资源重组,扩大为... 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始建于1950年,开始是一所小学,1970年改为现名,当时是薄弱初中。上世纪80年代,在李锦韬老校长的带领下,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5年,我校和其他几所学校进行了资源重组,扩大为拥有三个校区的大规模公办初级中学。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教学班由原来的三十几个一下子增加到六十七个,办学规模突然扩大到原来的三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教育 沈阳市和平区 公办初级中学 办学规模 1950 薄弱初中 80年代 先进集体
下载PDF
在理查德·赖特的阴影下——三四十年代的两位美国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和安·佩特里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家湘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4-79,共6页
佐拉·尼尔·赫斯顿(Zera Neale Hurston)最著名的小说《他们眼望上帝》(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发表于一九三七年,安·佩特里(Ann Patery)的成名作《大街》(The Street)于一九四六年出版。在两者之间出现的理查德&#... 佐拉·尼尔·赫斯顿(Zera Neale Hurston)最著名的小说《他们眼望上帝》(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发表于一九三七年,安·佩特里(Ann Patery)的成名作《大街》(The Street)于一九四六年出版。在两者之间出现的理查德·赖特的《土生子》(Native son,1940)一举轰动美国文坛,一时间,《土生子》式的抗议文学风靡美国,成了热点、成了黑人文学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四十年代 理查德 女主人公 女子 作品 佛罗里达 爱情 赫斯顿 黑人女作家
原文传递
奥尔科特:“不是你以为的那个小妇人”
7
作者 Jenna Cohen Joyce Fang 《英语学习》 2016年第10期14-18,共5页
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城有一块矮小、简陋、露出地面仅仅半截的墓碑。殊不知,这块仅刻有“L.M.A.”三个字母和生卒年代的墓中,埋葬着一位了不起的美国女作家,她就是奥尔科特(Louisa May Alcott),19世纪打动了无数读者心灵的经... 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城有一块矮小、简陋、露出地面仅仅半截的墓碑。殊不知,这块仅刻有“L.M.A.”三个字母和生卒年代的墓中,埋葬着一位了不起的美国女作家,她就是奥尔科特(Louisa May Alcott),19世纪打动了无数读者心灵的经典名著《小妇人》的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科特 美国女作家 马萨诸塞州 《小妇人》 年代 经典名著 19世纪 心灵
下载PDF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寻找母亲》中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思奇 《山海经(故事)(上)》 2016年第3期39-40,共2页
韩国女作家申京淑以她独特的文笔在当今韩国文坛上举足轻重。《寻找母亲》是她全部作品中最不容置疑的成功之作。小说讲的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母亲,有一天却突然失踪了。丈夫和子女开始追寻她的踪迹,复原有关她的记忆。本文主要从女性主... 韩国女作家申京淑以她独特的文笔在当今韩国文坛上举足轻重。《寻找母亲》是她全部作品中最不容置疑的成功之作。小说讲的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母亲,有一天却突然失踪了。丈夫和子女开始追寻她的踪迹,复原有关她的记忆。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小说中母亲这一女性形象。展示在男权社会普遍意识下压抑的女性如何生活,如何解脱。《寻找母亲》是韩国现代女作家申京淑创作的长篇小说。申京淑,曾被誉为韩国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文学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找母亲 女性主义 现代女作家 九十年代 如何 父权文化 娜拉 “三从四德” 结婚 男权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