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份珍贵的学术遗产:1950年代民族问题大讨论再审视
1
作者 晁福林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1950年代关于民族问题的大讨论,开启了中国史学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研究民族问题的热潮。当时学习的重点是斯大林关于形成民族的四个要素。斯大林强调依照这四个要素衡量,在资本主义出现之前,不可能出现民族,民族只能是资本主义时... 1950年代关于民族问题的大讨论,开启了中国史学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研究民族问题的热潮。当时学习的重点是斯大林关于形成民族的四个要素。斯大林强调依照这四个要素衡量,在资本主义出现之前,不可能出现民族,民族只能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范文澜注意到斯大林论断的适用性问题,著文指出中、欧历史情况不同。欧洲历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才有了民族国家,而古代中国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有了“持久的相当巩固的整体”的王朝国家,“汉民族有它自己的发展过程,并不因为有了资本主义才开始形成民族”。围绕汉民族形成时间问题所展开的大讨论实际上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成规模地研讨中华民族形成问题的嚆矢。这场大讨论的丰富成果是一份珍贵的学术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汉民族形成 中华民族 资本主义 1950年代
下载PDF
概念·样态·方法——“1950年代美术”与视觉文化研究
2
作者 丁澜翔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24-131,共8页
“1950年代美术”指称“十七年”美术中前10年的美术形态,它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向“两结合”的过渡阶段的产物。“1950年代美术”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49年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而1960年的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次会员代... “1950年代美术”指称“十七年”美术中前10年的美术形态,它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向“两结合”的过渡阶段的产物。“1950年代美术”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49年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而1960年的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确立“两结合”的标准,则宣告“1950年代美术”告一段落。不同美术家群体在1950年代不断调整创作策略,以适应时代要求,使得“1950年代美术”呈现多元和复杂的样态。从社会整体的视觉状况考察,1950年代的文化转型内驱力和多种视觉媒介的互渗与协同,构成了1950年代的视觉文化形态。以视觉文化研究的方法介入“1950年代美术”研究,可以达到拓展研究视野和提供新问题、新路径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年代美术 艺术史研究 视觉文化
下载PDF
冬学与农民教育:1950年代山西农村社会研究
3
作者 苏泽龙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117,共9页
传统社会的冬学主要是在农村进行识字教育与思想启蒙。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希望通过多种渠道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来提高粮食产量,故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教育问题给予了重点关注。因此,冬学不再是单一的文化教育,其更加注重农业技术的普及教育,... 传统社会的冬学主要是在农村进行识字教育与思想启蒙。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希望通过多种渠道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来提高粮食产量,故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教育问题给予了重点关注。因此,冬学不再是单一的文化教育,其更加注重农业技术的普及教育,把培养农民正确的生产观、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作为冬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具体实践中则是通过新技术替代传统生产方式,进而实现对农民传统思想观念的改造。1950年代开展的以思想教育与农业生产技术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冬学为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传统农村社会改造提供了技术—思想—社会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学 1950年代 农民教育 山西农村社会
下载PDF
《五四文刊》与1950年代的香港地区校园文艺
4
作者 朱云霞 《华文文学》 2023年第4期5-13,共9页
《五四文刊》是一份非典型校园刊物,存续时间较短,但其所形构的校园文艺景象,为我们思考香港地区当代文学的发展向度提供了微观切入口。首先是《五四文刊》立足香港地区,以“五四”为名在青年身份和时代意识层面自觉承续“五四精神”,... 《五四文刊》是一份非典型校园刊物,存续时间较短,但其所形构的校园文艺景象,为我们思考香港地区当代文学的发展向度提供了微观切入口。首先是《五四文刊》立足香港地区,以“五四”为名在青年身份和时代意识层面自觉承续“五四精神”,青年学生对文艺本质属性问题的探讨也是对五四传统的回应,他们以“中国文学”和“民族传统”为基点的文化共同体想象、文学创作中的多重经验和香港地区情感,在彼时都具有独特价值;其次是教授作者以介入性姿态参与到学生的文艺实践中,他们的论述或创作既在引导、培育青年学生层面起到重要作用,也将校园文艺和香港地区文坛关联起来。以此,论文尝试以《五四文刊》为中心,探讨1950年代香港地区校园文艺的文化取向和时代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年代 《五四文刊》 香港地区文学 校园文艺
下载PDF
1950年代中国版画的“战斗性”伦理变化
5
作者 任慧慧 《包装世界》 2023年第2期34-36,共3页
“战斗性”作为中国版画最根本的艺术属性和社会属性,在抗战救亡中自觉地构建成一种伦理,其内涵和外延在不同历史时期均得到丰富及拓展。该文以1950年代中国版画为研究对象,以全国文代会和全国美展、全国版画展为关键时间节点和历史事例... “战斗性”作为中国版画最根本的艺术属性和社会属性,在抗战救亡中自觉地构建成一种伦理,其内涵和外延在不同历史时期均得到丰富及拓展。该文以1950年代中国版画为研究对象,以全国文代会和全国美展、全国版画展为关键时间节点和历史事例,从“战斗性”伦理的松动、新内涵、重塑三个层面探讨1950年代新的社会环境中版画发展与“战斗性”伦理变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画 战斗性 艺术伦理 1950年代
下载PDF
红色经典与政治美学——1950年代中国文艺思想研究之三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建刚 姚晓萍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7-23,共7页
红色经典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学现象,构成了中国1950年代文学的主体,见证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沿革。红色经典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左翼文学运动时期,1950年代获得发达形态,它的影响至今犹存,特别是随着“重写文学史”与“重读经典”... 红色经典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学现象,构成了中国1950年代文学的主体,见证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沿革。红色经典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左翼文学运动时期,1950年代获得发达形态,它的影响至今犹存,特别是随着“重写文学史”与“重读经典”口号的提出及“重读”、“重写”工作的具体展开,对“红色经典”的重新审视成了不可回避的话题,在强调其艺术性的同时,对其政治性维度的研究也发生了重心转移,即将红色经典与政治美学联系起来考察,厘清其生成的内在理路与外在机缘,以求对红色经典进行全面而客观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年代 红色经典 政治美学
下载PDF
国家形象的塑造——以1950年代的国家话语为中心 被引量:18
7
作者 曹树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15-26,共12页
1950年代国家对于农民利益的关注和承诺,导致了农民观念中的国家意识的根本变革。农民不但接受了国家的权威,而且也认同了国家的规划和目标,并对国家的规划和目标作出积极的反应,这些反应有可能对于国家新规划、新目标的定位产生重大的... 1950年代国家对于农民利益的关注和承诺,导致了农民观念中的国家意识的根本变革。农民不但接受了国家的权威,而且也认同了国家的规划和目标,并对国家的规划和目标作出积极的反应,这些反应有可能对于国家新规划、新目标的定位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1950年代新的国家形象的塑造是国家与农民"同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国家话语 1950年代
下载PDF
新革命史与1950年代上海研究的新叙事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济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20,167,共7页
以革命大叙事为唯一研究路径与方式的革命史受到"集权主义论"和"现代化论"两方面的挑战,被许多当代中国史研究者所摒弃。这两种叙事方式特别是后者影响下的上海研究也"告别"革命大叙事,将社会文化史与革命史割裂开来,进而将1950... 以革命大叙事为唯一研究路径与方式的革命史受到"集权主义论"和"现代化论"两方面的挑战,被许多当代中国史研究者所摒弃。这两种叙事方式特别是后者影响下的上海研究也"告别"革命大叙事,将社会文化史与革命史割裂开来,进而将1950年代上海研究置于现代化的断裂与集权主义的"黑色叙述"中。新革命史的兴起从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连续性与多重释义两方面唤回革命史,并为上海研究增加了新维度。新革命史观照下的1950年代上海研究呈现出多重面相,革命、国家与社会三重叙事与三个逻辑相互碰撞,彼此交汇。"都市迅速远去,摩登依然在场",既是新叙事下1950年代中国的上海旋律,也是同一时代的上海历史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大叙事 新革命史 当代中国史 1950年代上海研究
下载PDF
1950年代中国对农村妇女的社会动员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巧宁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4年第6期146-148,共3页
1950年代,刚刚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国家的建设与社会的整合需要各阶层的普遍参与。农村也不例外。在动员农村妇女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方面,以下三种因素互相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给... 1950年代,刚刚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国家的建设与社会的整合需要各阶层的普遍参与。农村也不例外。在动员农村妇女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方面,以下三种因素互相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给妇女参与社会活动赋予“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重大意义;二、把苏联妇女作为中国妇女的榜样,广泛宣传她们的幸福生活及对社会生活的广泛参与;三、在农村实行按劳取酬的分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年代 农村妇女 社会动员
下载PDF
社会文化史的检视:1950年代上海研究的再思考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济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152,共7页
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去检视,1950年代的上海研究必须克服"碎片化"的倾向,并防止跌入"集权主义论"的误区,在知识与方法的转换上有所作为。在"何谓近世中国新上海"的命题下,催生了一系列关于1950年代上海的... 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去检视,1950年代的上海研究必须克服"碎片化"的倾向,并防止跌入"集权主义论"的误区,在知识与方法的转换上有所作为。在"何谓近世中国新上海"的命题下,催生了一系列关于1950年代上海的新问题。对潜藏于社会基层的大量灰色记忆材料的发掘和重读,或许是探寻1950年代上海社会文化的有效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史 1950年代上海研究 灰色记忆
下载PDF
脸谱化的身体——论1950-1970年代中国文学的身体叙述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传霞 石万鹏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9期92-98,共7页
1950-1970年代中国文学身体形态的脸谱化与政治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它的出现与发展,决不仅仅是影响与规塑当代中国人的身体外观的"小"问题,而是一个包含政治和文化等复杂意识形态内涵的"大"问题。英雄的身体形态具有... 1950-1970年代中国文学身体形态的脸谱化与政治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它的出现与发展,决不仅仅是影响与规塑当代中国人的身体外观的"小"问题,而是一个包含政治和文化等复杂意识形态内涵的"大"问题。英雄的身体形态具有范式功能,而反面人物的身体形态具有惩戒功能。1950-1970年代中国文学身体形态的脸谱化叙述,迎合了受传统俗文化熏陶的普通大众的审美心理需求,在一定阶段帮助了国家意识形态的快速整合与确立,同时,对革命英雄强健有力身体形态强调,建构了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身体美学,也激发了人们对崇高、伟大等人类永恒意义的追寻。然而,身体形态的脸谱化叙述其实违背了人的真实性、自然性,当脸谱化与政治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必然走向另一个极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叙述 脸谱化 政治化 1950-1970年代 中国文学
下载PDF
在机遇与困境之间——1950年代的上海电影女演员 被引量:2
12
作者 万笑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54,60,共6页
195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带来剧变的历史背景下,从民国上海走来的电影女演员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她们获得了尊重,得到了提升社会地位的良机;另一方面,她们失去了具有明显女性色彩的都市文化空间,从银幕的... 195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带来剧变的历史背景下,从民国上海走来的电影女演员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她们获得了尊重,得到了提升社会地位的良机;另一方面,她们失去了具有明显女性色彩的都市文化空间,从银幕的中心滑向了边缘,对都市文化的影响力急剧缩减。游走在机遇与困境之间,女演员在对国家权力的接受与斡旋中,努力为自己和自己的职业群体争取利益,重塑自身社会形象,发展出一套积极有效的生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年代 上海 电影女演员 机遇 困境
下载PDF
1950年代的新法接生与农村妇女生育记忆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桂香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1-125,共5页
20世纪50年代,在以保护妇女和下一代身体健康的名义下,共产党开始大力推广新法接生。然而这一被共产党认为是农村"生育革命"的新法接生,却没有在农村妇女的生育记忆中留下美好的回忆,这是因为一方面繁重的社会化生产劳动与家... 20世纪50年代,在以保护妇女和下一代身体健康的名义下,共产党开始大力推广新法接生。然而这一被共产党认为是农村"生育革命"的新法接生,却没有在农村妇女的生育记忆中留下美好的回忆,这是因为一方面繁重的社会化生产劳动与家务劳动以及当时的生活处境使她们没有更多的时间考虑生育的事情;另一方面,当地的文化风俗使她们对新法接生的接受有一个过程,这需要共产党和当地政府在经济、文化方面做出努力。当然,1950年代开展的新法接生为以后农村新法接生的普及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年代 新法接生 农村妇女 生育记忆
下载PDF
1950年代上海外商银行的结束与清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徐乐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9-157,共9页
上海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商贸口岸、最有影响的金融中心,自1840年代开始一直是外商银行的汇聚之地。外商银行长期在上海金融市场上占据显赫地位,对中国的经济与金融领域产生了相当恶劣的影响。上海解放后,新政府颁布了有关管理外商银行的... 上海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商贸口岸、最有影响的金融中心,自1840年代开始一直是外商银行的汇聚之地。外商银行长期在上海金融市场上占据显赫地位,对中国的经济与金融领域产生了相当恶劣的影响。上海解放后,新政府颁布了有关管理外商银行的一系列相关法规,在新的制度环境下,外商银行在华特权时代一去不返,加上时局的变动,1950年代各家外商银行业务迅速走向衰微,除汇丰、麦加利两家业务寥寥的英商银行外,相继撤离上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年代 建国初期 上海 外商银行 金融史
下载PDF
1950年代节制生育工作之殇——以河北省为对象的区域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志永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56,共10页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家庭人口陡增,部分群众自发地产生避孕要求;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后,党和政府也发现了全国人口数量增加过快的态势,决定推行节制生育工作,先后采取了个别节育指导、公开...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家庭人口陡增,部分群众自发地产生避孕要求;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后,党和政府也发现了全国人口数量增加过快的态势,决定推行节制生育工作,先后采取了个别节育指导、公开宣传节育知识和开展节制生育宣传运动等措施,初步传播和普及了避孕知识,动摇了传统生育观念。可惜大跃进运动兴起后,党和政府片面强调人的生产力属性,轻率地放弃了节制生育政策,致使我国丧失了人口控制的最佳战略机遇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年代 人口问题 节制生育 河北省
下载PDF
“在地化”书写的疏漏——大陆版台湾文学史对1950年代台湾女性小说的叙述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海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0-155,共6页
大陆版台湾文学史对1950年代台湾女性文学的叙述存在不少问题,如:在官方词汇笼统概括下完全忽视或疏漏女性文学;个别作家之"点"多而总体状况之"面"少;较少吸收海外及台湾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多关注怀乡忆旧等牵涉... 大陆版台湾文学史对1950年代台湾女性文学的叙述存在不少问题,如:在官方词汇笼统概括下完全忽视或疏漏女性文学;个别作家之"点"多而总体状况之"面"少;较少吸收海外及台湾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多关注怀乡忆旧等牵涉家国意识的题材,而忽略关注台湾日常生活的"在地化"书写。这些问题必将影响学者们对这个年代整个台湾文学生态的构想与研究。学者们应减少性别偏见,以更开阔的视野和严谨的态度来撰写和修缮台湾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文学 女性小说 “在地化” 疏漏 1950年代
下载PDF
尴尬的境遇:1950年代的茅盾 被引量:2
17
作者 商昌宝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6-141,共6页
1950年代,茅盾经历了曲折、漫长而痛楚的思想改造历程,遭际了尴尬的人生境遇。这表现在四个方面:一、作为文艺界的领导者,茅盾在工作中处于尴尬的境地;二、作为文学评论家,茅盾多次陷入"因文罹祸"的尴尬;三、作为文艺政策的... 1950年代,茅盾经历了曲折、漫长而痛楚的思想改造历程,遭际了尴尬的人生境遇。这表现在四个方面:一、作为文艺界的领导者,茅盾在工作中处于尴尬的境地;二、作为文学评论家,茅盾多次陷入"因文罹祸"的尴尬;三、作为文艺政策的解说者,茅盾往往言不由衷、自相矛盾;四、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茅盾1950年代创作的多次尝试都半途而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1950年代 尴尬 境遇
下载PDF
“中国传统”和“善性西化”——1950年代台湾政治压抑下的诗歌突围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万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49,共8页
1950年代的台湾诗坛在政治性"战歌"、"颂歌"之外存在着多种文学民间空间,以"蓝星"、"现代"、"创世纪"三大诗社为代表的众多民间诗社在"中国传统"和"善性西化"... 1950年代的台湾诗坛在政治性"战歌"、"颂歌"之外存在着多种文学民间空间,以"蓝星"、"现代"、"创世纪"三大诗社为代表的众多民间诗社在"中国传统"和"善性西化"的文学空间中进行了各有个性的探索,突破了官方政治意识形态的宰制,延续、丰富了"五四"后中国新诗的传统,弥补了新诗的某些缺失,产生了相当数量的好诗,使1950年代成为中国新诗并非歉收的年代。在这过程中,台湾诗人经历的艺术生命的"脱胎换骨",在追求思想自由中对现代和传统的沟通,提供了战后中国文学政治压抑下"主体性"建构的重要经验,大大丰富了1950年代中国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年代 台湾诗歌 中国传统 善性西化
下载PDF
华岗政治大课与1950年代山东大学的辉煌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畅 刘雪松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7-187,共11页
为了贯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文教政策,使山东大学顺利实现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大学的转变,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山东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校长华岗亲自为全校师生讲授政治大课。华岗校长讲授政治大课,理论联系... 为了贯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文教政策,使山东大学顺利实现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大学的转变,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山东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校长华岗亲自为全校师生讲授政治大课。华岗校长讲授政治大课,理论联系实际,全面系统又通俗易懂,极大地提升了师生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研究领域,为1950年代山东大学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岗 政治大课 山东大学 1950年代 学术范式转变
下载PDF
边缘突围中的多种叙事:1950年代的台湾小说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万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2-129,共8页
1950年代的台湾小说,不仅在"反共抗俄"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边缘产生了现代主义、女性叙事、台湾乡土等小说形态,也在某种"主流"形态内部产生了疏离官方意识形态的小说形态,形成了多种"边缘"形态。小说自... 1950年代的台湾小说,不仅在"反共抗俄"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边缘产生了现代主义、女性叙事、台湾乡土等小说形态,也在某种"主流"形态内部产生了疏离官方意识形态的小说形态,形成了多种"边缘"形态。小说自身发展的动态格局与僵化的政治体制及其意识形态之间的抗衡使台湾小说在政治高压的1950年代仍获得了较多的个人空间,并在1960年代迎来了台湾小说乃至中国当代小说的丰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年代台湾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 政治叙事 乡土叙事 女性叙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