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人民英雄”形象对儒家传统的变异性继承——以20世纪50-70年代文学文本分析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邱晓丹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39-46,共8页
"人民英雄"形象是20世纪50-70年代社会精神特质和道德要求的凝缩体现。它所包含的"无私"特质、对"立功"的要求、积极乐观的信念以及"人民"加"英雄"的结构模式,都与儒家传统有着深厚... "人民英雄"形象是20世纪50-70年代社会精神特质和道德要求的凝缩体现。它所包含的"无私"特质、对"立功"的要求、积极乐观的信念以及"人民"加"英雄"的结构模式,都与儒家传统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从文学文本所塑造的英雄人物分析出发,通过对"人民英雄"特质的探讨,揭示50-70年代社会对儒家传统的变异性继承,并勾勒出它与儒家传统社会的联结,打破它们之间断裂的固有成见,可以丰富对这一时期社会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70年代 人民英雄 儒家传统
下载PDF
当代文学中身体伦理的变化及其文化阐释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俏梅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0-16,共7页
"身体"对于当代文学来说无疑是一个关键词。从身体伦理的变迁角度可以大致为当代文学50年来的发展描绘一条清晰的线索:20世纪50~70年代,对欲望身体的极力回避;70年代末~80年代中,为身体的正当欲望正名;90年代至今的文学,是... "身体"对于当代文学来说无疑是一个关键词。从身体伦理的变迁角度可以大致为当代文学50年来的发展描绘一条清晰的线索:20世纪50~70年代,对欲望身体的极力回避;70年代末~80年代中,为身体的正当欲望正名;90年代至今的文学,是感性至上,身体崇拜。正是身体伦理的异趣显现了当代文学不同阶段文学风貌的迥异。而身体伦理大异其趣的背后,隐含的是不同的文化意识形态对人的塑造以及人的反塑造的本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伦理 变化 文化阐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